第58章 臨時生意(三)
鞭炮聲響後, 三人開始忙着生火,捏包子, 做水煎包。第一鍋還沒出鍋, 濃郁的肉香和面的焦香已經飄了出去。不多時,店鋪裏就進來三個熟人。
他們真的是來捧場的, 畢竟葉大姑和劉富良性格溫和善良, 在街坊鄰居中人緣都不錯, 人家開張第一天就來捧個人場呗,而且東西又不貴,一文錢能買三個肉的, 四個素的。
葉大姑見熟人來了,趕緊笑着招呼。
那三人一邊有的沒的跟葉大姑聊天一邊等着水煎包熟。
有人看到葉木青在做, 便感慨道:“喲, 嫂子這是你侄女是吧?小小年紀手頭真夠麻利的, 跟你年輕時一樣利落。”
葉大姑笑道:“是我侄女, 你們都別誇了, 你瞧她都不好意思了。”
……
說話間, 第一鍋水煎包已經出鍋了。
煎得兩面焦黃, 香氣陣陣, 看着賣相很好, 聞着也香, 就是不知道吃起來怎樣。
大家抱着試試的态度, 紛紛捧場。
“看上去真不錯,給我來六個肉的, 四個素的。”
“聞着上去挺香,我來八個素的,三個肉的。”
“……”
這一鍋才三十多個,被這些熟人一搶而空。本來大家沒抱太大希望,但是等水煎包一入口,他們臉上的表情就變了。
好吃,是真的好吃。肉的味道夠厚夠香,素的清淡入味,各有各的味道,連那煎得焦黃的包子皮也十分好吃,吃了半盤子仍讓人覺得意猶未盡。
第一波的客人還沒走,第二鍋水煎包也出鍋了。
Advertisement
第二波的熟人,見第一波人吃得那麽香,也都有迫不及待地想嘗嘗味道了。
“我來九個肉的,四個素的。”
“十二個素的,三個肉的,嗯,帶回家吃。”
“我就在這兒吃。”
第二鍋又被搶購一空,有的人不但自己吃,還帶回家給家人嘗嘗。
就這麽着,水煎包一鍋鍋的出來,很快就被人搶光。開始多是熟人來買,後來大家見店鋪裏圍得人多,也就有生客上前湊熱鬧,一看大夥都買,又都吃得香,他們也試探着買幾個嘗嘗,一嘗還真不錯,也都覺得值。
在等水煎包的功夫也有人注意到了葉木青做好的蘭花豆,一問價錢也不貴,而且,葉木青還讓大家免費品嘗,這一嘗就陸續有人買回去或是給自家男人當下酒菜或是給孩子當零嘴,零零散散地也賣了不少。
三個人這一上午就被閑着,從早晨開始一直到晌午。葉大姑看了看太陽,便對劉海棠說道:“你先回去吧,跟你爹說,我們晌午不回去了,讓他跟榮檀随便吃點算了。”
劉海棠答應道:“哎,我就回去。”
葉木青本想讓劉海堂捎點水煎包回家,一想他們這兩天一直在吃水煎包,就算再好吃也吃煩了,還是讓他們做點別的吃吧。
劉海棠離開後,兩人迎來一個小高峰。不過到了下午人就少了。
兩人這停下來吃幾個包子,喝口熱水歇歇。
雖然生意不錯,但葉大姑也不敢高興太早,她說道:“今兒個是初次開張,街坊鄰居都礙于面子來捧場,做不得數,要看生意到底是好是壞,得等幾天以後。”
葉木青不像葉大姑那麽悲觀,她對自己的手藝還是有信心的,不過,她還是順着大姑的話說道:“大姑說得也有道理,咱們且等幾天再看。”
兩人又等了一陣,見下午的生意着實清淡,而且面和餡料都用得差不多了,便也不再死守,稍稍收拾下東西準備回家。
兩人回去的路上照例遇到不少熟人,有人一見着葉大姑就說:“劉嫂子,我嘗到你家的水煎包了,你這手藝真沒得說。”
“是啊,想不到你和你侄女還有這絕活。”
……
葉大姑笑呵呵地一一回應,“覺得好吃就行,今兒個多謝大夥的捧場了。我還真怕賣不出去呢。”
“謙虛了,這麽好吃的東西哪能賣不出去。”
葉大姑一路應酬着回到家,劉富良看到兩人,也是滿臉和悅,不用她們說,他早就從街坊鄰居和劉海棠那裏聽說今天生意不錯。不過,劉富良跟葉大姑想得一樣,不敢高興太早,決定等幾天再看。
晚上,劉海寧回來時聽到她們賣水煎包的事,便笑道:“娘,木青,你們還真是說幹就幹。我以為還要等上些日子呢。行行,哪天有空我要帶幾個同窗去給你們捧場。”
葉大姑忙擺擺手:“不用,你念你的書就好,來來回回的,路上浪費不少時間,別忘了,你明年可就要考試了。”
葉木青見劉海寧很明顯地想去,便在一旁勸道:“古人說,一張一弛,方是文武之道。念書是要緊,但也要注意勞逸結合嘛。讓海寧哥時不時地出來溜達溜達對身體好。”
劉海寧詫異地看了葉木青一眼,笑道:“木青說得都對。”
葉大姑怔了一下,只好說道:“行行,你明個想來就來吧。”
劉海寧眼中閃爍着雀躍的光芒。葉木青也暗暗偷笑,別看劉海寧平常人挺穩重,其實本質上還是個愛熱鬧的少年。
大家吃過晚飯,早早地上床休息。
第二天又是忙碌的一天。
今天來捧場的熟人少了一部分,但人數仍然不少。來的生客比昨天多了一些。到中午時,水煎包也賣完了,蘭花豆也賣了不少。葉大姑心裏踏實不少,但仍然不敢高興太早。
一連幾天,三人按時出生意,客流雖有回落,但變化并不大。葉大姑這時終于放下心來,确定自家的生意是真的不錯。
也不知她跟劉富良說了什麽,反正有一天晚飯後,葉大姑先提起這個話頭:“木青啊,你看咱這生意這樣行不?這鋪子你借你用到年底。買廚具啊亂七八糟的錢算我和你姑父出的,這以後呢,掙的錢是歸你,我和海棠誰有空誰給你幫忙打下手。”
這個想法是葉大姑先想出來的,她說服劉富良的理由是,只有葉家富裕過好了,他們家才能清淨。你看最近一段時間,娘家來打秋風的次數明顯少了。木青掙了錢都歸家裏,他們不用補貼就相當于他們賺了。再說又沒費他們多少事,鋪子閑着也是閑着,借用一下又沒事。這面啊爐子加一起也沒多少錢,都算他們出又能怎樣?
劉富良本來就不小氣,再者也覺得葉大姑說得有理。葉家富了好過了,他們也跟着好過些,再說他本人又喜歡木青,幫她一點也心甘情願,因此也沒多說什麽就同意了葉大姑的提議。所以,有了剛才這麽一出。
這個方案全是有利于葉木青的,要是江氏和平氏在這兒,肯定樂意得不得了。但葉木青可不這麽想。便宜全讓她一個人占了,天底下哪有那麽好的事呀。
她不假思索地說道:“不不,大姑,姑父,咱不能這樣算。這樣說出去人家會笑話我的,鋪子是你家的,東西也是你家出的,你們再出兩個人,我光拿錢,哪能這麽幹。我的想法是這樣的,這生意歸你們,我給你們打下手幫忙。”
葉木青覺得這生意總共也就能幹一個多月,掙不了太多錢,而且這錢是明路上的,最後大部分還是落到她奶奶手裏。她是一分也見不着。與其便宜江氏,還不如便宜對她好的大姑一家呢。
葉木青堅持自己的想法,葉大姑也堅持自個的主意,兩人就僵持到這兒了。
葉木青覺得說理不行,就使出了很少用的撒嬌手段,拉着葉大姑的胳膊說道:“哎呀大姑,咱們就別争了,你就聽我的吧。給你們幫忙我樂意。大不了到年底大姑給我買幾件花衣裳。”
葉大姑和劉富良悄悄對視一眼,兩人看向葉木青的眼中都帶着笑意,劉富良說道:“那就別争了,先按木青說的辦。”反正以後他們家也不會虧待她,比如說以後木青出嫁,那嫁妝明面歸明面上的,私底下也會給她。
從這以後,葉木青就在鋪子裏幫着大姑賣水煎包,她們的生意一直很穩定。葉木青的手藝越練越好。葉榮檀漸漸地也跟周圍的小夥伴厮混得熟了,每天東家跑西家串的玩得不亦樂乎。葉榮檀離開了葉家那個大環境,沒有人慣他的臭毛病,他身上的那些壞習性進一步收斂了一些,也變得有禮貌了。再加上,他生得虎頭虎腦,白嫩可愛,不明真相的人見了他時不時會誇上一句,這讓葉榮檀十分得意。葉木青便趁着這個機會教育葉榮檀:“榮檀,你說是這樣人人都誇你喜歡你好呢?還是像以前那樣,誰見了都皺着眉頭躲開好?”
葉榮檀兩眼一瞪:“以前也沒人躲開我。”
葉木青只好說道:“好好,是沒人躲開你,但肯定沒現在這麽喜歡你是不是?”
她只是換一種說法,葉榮檀倒是能接受,他想了想說道:“嗯,還是現在好。”
葉木青摸摸他的頭誇道:“我也覺得是現在好。以前帶你出來總擔心你會惹禍,現在好了不用擔心了,時不時地還有人誇你。你說你這麽聰明這麽可愛,以前怎麽就被一些不好的習慣蓋住了呢。”
葉榮檀聽得似懂非懂,不過,他倒是明白人,人人都喜歡現在的他。葉木青也不指望他一下子就能脫胎換骨,對小孩子的教育就是要潤物細無聲和潛移默化,至于結果成效如何,那就不受她控制了。
葉木青是吃得好睡得香,身邊又沒煩心事擾着,她感覺這個冬天長高了不少,身體開始抽條了,臉也變得白胖了,隐約有了少女的風姿。這個時代,适當的胖可是好的,因為大多數人都瘦,微胖被認為是福氣的象征。姐弟倆在這廂是樂不思蜀。但好日子終究會到頭的,這不,沒多久,家裏就有人捎口信說,葉家讓他們姐弟倆回家去,葉大姑一家也要去,因為他們家要辦喜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