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投湖
第58章 投湖
“大姑奶奶?”江芸娘問。
冬梅點頭說是,“好像是和夫家鬧得不愉快,她帶着孩子回來,想來是吵得很厲害。”不然這樣回娘家,會被笑話的。
宋元英是大房的姑娘,現在她有了事,江芸娘理應過去一趟。
不過江芸娘沒這個閑工夫過去,宋元英看不上她,她更懶得過去看熱鬧。
“你去和老夫人說我病了,實在是起不來,大姐姐難得回來一趟,等我好一點兒再請大姐姐過來坐。”江芸娘道。
孫嬷嬷問是不是不太好,“好歹是老夫人的話,要是不去,豈不是不給面子?”
“我就是不給面子,嬷嬷覺得宋家的這般情景,還需要我給他們什麽面子嗎?”江芸娘直接道。
孫嬷嬷嘆了口氣,心想也是,她家主子處處都被看不上,倒也沒必要做得那麽周全了。看着冬梅走後,心想惠安堂那肯定要發火。
事實上,不僅江芸娘沒去,蘇氏也沒去。冬梅到惠安堂時,正好碰到蘇氏的人。
宋老夫人聽到兩個孫媳婦都病了,她不好責備蘇氏,又不能只罵江芸娘一個人,看着哭哭啼啼的宋元英,深吸一口氣道理,“姑爺養外室是不好,但你也不該抓花了他的臉。夫妻之間都有吵吵鬧鬧,等姑爺再來接你時,就跟着回去吧。”
“可是祖母,那個外室是……是個娼妓,我怎麽能和這種人共侍一夫?”宋元英委屈得緊,“我讓封居安送走那賤人,他卻不肯,說那賤人已經懷有身孕。”
聽到娼妓兩個字,宋老夫人不由皺了眉,張氏見老夫人不說話,抹淚道,“那封家以前是高門顯赫,咱們還說讓着一二。可現在都被一貶再貶,卻還做出這種糊塗事,要是被人告發了,大姑爺的前程也就完了。”
大烨律法有言,本朝官員不得納娼妓,封居安此舉,是把他自己和封家都推到危險之境。
宋清柏臉色鐵青,他不想女兒和離,但封居安被告發的話,可能會連累宋家。所以還是得讓封居安把那個女的打發了。
衆人商議過後,打算由宋清柏出面和封居安談談。
Advertisement
宋元英在宋府住了下來,她不敢去二房惹蘇氏,但江芸娘是她親弟妹,次日一早就到了春熙苑。
江芸娘才醒來,便聽到外邊摔茶盞的聲音。
“你們春熙苑的人怎麽伺候的,連杯茶都泡不好,是要燙死我嗎?”宋元英聲音很大,故意讓江芸娘聽到。
倒茶的是冬梅,她是大丫鬟裏面最穩重的,自然不會是她的問題。
冬梅看着地上的碎瓷片,叫來小丫鬟打掃,“大姑奶奶嫌棄燙,那奴婢再去給您換一杯新的。”
“不用你去,換一個人。你這笨手笨腳的,把地上的碎瓷片撿了吧。”宋元英上下瞥了眼冬梅,冷哼道,“虧你還是春熙苑的大丫鬟,連這點事情都做不好,你主子不會教你,我來教你。”
冬梅眉頭微擰,她還沒說話,又聽大姑奶奶兇道,“怎麽,還敢給我甩臉色?你們春熙苑就是這麽教人的?”
“回大姑奶奶,奴婢沒有。”冬梅說着就蹲下,為了給主子少麻煩,她還是忍下這口氣。
只是冬梅剛蹲下,就被宋元英踹了一腳,她摔在地上,手掌不小心劃破一條口子,疼得眼淚瞬間掉出來。
江芸娘出來時正好看到這一幕,她二話不說,過去打了宋元英一耳光。
“你?”宋元英愣住了,江芸娘竟然打她?
“秋月,你帶着冬梅去包紮。”等冬梅走後,江芸娘才去看宋元英,“你什麽你?我院子裏的人什麽時候輪到你來教訓了?”
“江芸娘,你是不是瘋了?”宋元英的臉上火辣辣地疼,她是來拿江芸娘出氣的,結果被打了一巴掌,眼淚一邊往下掉,一邊道,“我可是文翎的大姐,你竟然敢打我,你信不信我告訴母親去?”
“那你去啊,你看母親幫誰呢?”江芸娘還真不怕宋元英去告狀,張氏現在知道她厲害了,明面上再也沒找過她麻煩。
宋元英捂着臉,“你果然是裝病的,昨兒個不去惠安堂,你是打心眼裏沒我這個大姐。江芸娘,你給我記住,我現在就去找母親!”
不是宋元英不還手,而是她比江芸娘矮了半個頭,從江芸娘打她的手勁中,她就知道她打不過江芸娘。
宋元英帶着人哭哭啼啼地走了,江芸娘再去看冬梅時,冬梅的手已經包紮好了。
“二奶奶,奴婢沒大事的。”想到主子打的那一耳光,冬梅有些自責,“是奴婢給您惹麻煩了。”
“不關你的事,宋元英就是想拿我出氣,這才踹你。應該是我連累了你,這些天你先休息吧,屋裏的活就別幹了。我打她一耳光,算是幫你報複回來了。”江芸娘道。
“可是大姑奶奶不會善罷甘休的。”冬梅擔憂道。
江芸娘勾勾唇,“她不罷休又能如何?她最多說到大太太跟前,可是大太太能奈我何?”
秋月點了點頭,“那也是,大太太現在都不敢招惹您了。今兒的事,也是大姑奶奶不占理,真要鬧起來,咱們去老夫人那裏哭。大老爺不是老夫人生的,老夫人不會盡心管這個事。”
冬梅嘆了口氣,心想宋家大房日子實在是難熬,到底什麽時候是個頭。
江芸娘又安撫了冬梅幾句,讓冬梅別把這個事放心上。
事實上,也正如江芸娘說的一樣,張氏并不敢來找江芸娘的麻煩,反而說了宋元英幾句,讓宋元英別再去招惹江芸娘。
宋元英委屈到不行,親娘不幫她,她又不能找到老夫人那去,二房三房更不行了。加上臉上有巴掌印,連着幾天沒出門。
直到封居安上門來接人,宋元英才出面見了一下。
只不過再一次談崩了,封居安還是不肯把外室送走,還說既然都知道了,還想把外室接進封家。
宋清柏覺得封居安昏了頭,數落了封居安幾句,封居安覺得宋清柏現在看不上他了,撂下休妻的狠話。
如此一來,事情越來越僵,次日宋清柏和張氏親自上門,問封家到底什麽打算。
江芸娘得知宋清柏夫婦一起去了封家,正在屋子裏喝茶。
秋月自從宋元英來鬧了一場,一直關心着這個事,“二奶奶,您說大老爺和大太太會讓大姑奶奶和離嗎?”
“不會的,他們是書香世家,最重規矩,絕對不會允許家裏姑娘和離。”江芸娘嘲諷地撇撇嘴。
什麽書香世家,什麽狗屁規矩?
上一世她把這些東西當了真,後來才知道,全是道貌岸然的虛僞。
秋月有點幸災樂禍,同時又覺得悲哀,“這樣都不和離,大姑奶奶以後的日子肯定很難過。”
“那是肯定的。萬一封家因此出了事,還要怪罪到她的頭上。”關于外室這一點,江芸娘對宋元英還是有同情的,但宋元英這個人嚣張跋扈,都欺負到她頭上了,那點同情也就成了看熱鬧的心思。
“算了,反正不關咱們的事,且看着吧。封家如果非要讓那外室進門,這樣的人家,怕是要完蛋。”秋月說完後,想到自家姑爺也是這樣,趕忙捂住嘴。
江芸娘笑了笑,可不是麽,宋家遲早也要完蛋。
快到正午時,宋清柏和張氏才回來。說是讓宋元英過些日子回去,封家答應不接外室進門了,不過封居安不肯把人送走。
宋元英聽後哭了好一會兒,但也無濟于事,只好回了封家。
江芸娘聽說後,對這個結果并沒有意外。
有些時候,這種達官貴要人家,還不如尋常百姓。為了一些面子,所謂的名聲,給女子強加上枷鎖。她不是要為宋元英争論什麽,而是覺得當女人太不容易了。
眼看着年關将近,來來往往的親朋變得多了,江芸娘倒是沒怎麽出門。
她都是挑着請帖去,沒有什麽能利用的,就不會去。
原想着可以安安穩穩過個新年,到底還是出了事。
大年二十六這日,封居安被彈劾,皇上本就讨厭封家,這一次直接罷了封居安等人的官職,十四歲以上的男丁全部流放到海南。
等宋元英再一次哭回娘家,說婆婆要她陪着封居安南下流放,她是堅決不肯。
“憑什麽要我跟着去吃苦,他是因為那個賤人才被彈劾,又不是因我而起。要也是讓那個賤人陪着去啊!”
江芸娘剛進惠安堂就聽到這個話,她是在逛園子時,被孟氏拉來的。
宋老夫人卻是同意封夫人的話,“你是糊塗了嗎,這個時候你跟着去流放,不就是你們一起吃苦。有道是患難見真情,要是你能陪他吃苦受罪,往後必定待你不一樣。”
“他才不會,即使被流放,他還是想着那個賤人,偷了我的陪嫁給賤人。”宋元英雙目猩紅,她恨得咬牙切齒。
“你開口閉口都是賤人,有沒有一點教養?”宋老夫人說話時,特意看了眼張氏,“罷了,這到底是隔了一輩的事,讓你母親為你操心吧。”
張氏臉色不太好看,不是親婆母就是這樣,遇到事情甩手不管,她是心疼女兒,又覺得老夫人說得有點對。
張氏過去拉着女兒起來,“元英啊,你聽母親說一句,你就陪居安去吧。海南苦了一點,但老夫人說得對,你們夫妻是要過一輩子的。若是你不跟着去海南,你們的夫妻情分真要到頭了。”
“可是母親,他封居安如此羞辱我,你還要讓我和他去海南,我咽不下這口氣。”宋元英道。
她是家中長女,從出生起就備受寵愛。被嫡親妹妹比下去時,就已經很不服氣。現在還要她忍氣吞聲受委屈,她是真的做不到。
“咽不下也得咽。”張氏被老爺子敲打過了,老爺子和老夫人都是一個意思,讓她別寵壞了大女兒,她只能狠心道,“天底下哪個女人不是這樣過來的,以後等你的孩子大了就好了。”
江芸娘實在是聽不下去,淡淡地插了一句,“男人犯錯,但是要女人跟着受罪。大家都是女人,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她說完,宋元英非常意外地看過來。
宋元英怎麽也想不到,唯一一個幫自己說話的人竟然是江芸娘。
當然了,江芸娘并不是想幫宋元英,她只是聽着張氏的話刺耳。
“芸娘,你說這話就不懂事了。”孟氏皺眉道,“什麽叫女人為難女人,我們這都是在幫大姑娘。若不是為了大姑娘以後的日子,我們會都坐在這裏為她操心嗎?”
“哦。”江芸娘還是一副淡淡的表情。
孟氏見江芸娘這樣,心裏很不舒服。她現在有孕,還管家,特別得老爺子和老夫人的重視,江芸娘一個還沒圓房的孫媳婦,竟然敢給她甩臉色。
“芸娘,不是我想說你,但三嬸忍了好幾次了。你到底是小輩,做事還是要給長輩一些面子的。”孟氏說着看向宋元英,“元英你也是的,一次兩次地往娘家跑,別人只會說我們宋家大房女孩嫌貧愛富,會害了你幾個妹妹的名聲。你啊,還是聽老夫人的,回去吧。”
所有人都讓宋元英回去,宋元英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
在婆家被逼着去流放,到了娘家還是這樣,她只剩下眼淚了。
事已至此,宋元英不再掙紮,宋老夫人便讓衆人散了。
江芸娘剛出惠安堂沒多久,便聽到宋元英在後面喊她。
“你等等。”宋元英追了上來,“江芸娘,你是不是在心裏笑我了?”
“是啊。我要是你,我就不會指望娘家人,一次不行,就不可能再有下次。”江芸娘直直地看着宋元英,“大姐姐,你确實糊塗,糊塗到相信了虛僞的家人能幫你脫離苦海。”
說完,江芸娘轉身就走。
她可沒工夫和宋元英扯東扯西,徑直回到了春熙苑。
不過她沒想到,這會是最後一次見到宋元英。
大年二十九那日,封家傳來消息,宋元英帶着兩個孩子投湖自盡了。
乍一聽,江芸娘還以為自己聽錯了,确認道,“當真?”
秋月是一路跑回來的,“千真萬确,說是大姑奶奶投了湖,等被發現時,已經涼透了。”
江芸娘不信宋元英是這種人,想着想着,不由皺起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