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番外 荀允和重生3之囡囡不喜歡三哥
第82章 番外 荀允和重生3之囡囡不喜歡三哥
在凳椅上睡了足足二十日的荀允和,這一夜終于好眠,以至于清晨章晴娘都起了,荀允和睡着一動不動。
晴娘一面梳頭,一面看了一眼床榻上的男人,他身上只蓋了一床薄毯,毯子一角搭在囡囡身上,囡囡還窩在他懷裏,小嘴微微嘟着,模樣可愛,而荀允和呢,濃密的長睫輕輕低垂,是一張年輕又溫潤的俊臉,腦海莫名閃過前世新婚不久日日倚在他懷裏的場景,晴娘連忙別過臉。
荀允和察覺到鼻尖被什麽捋了捋,滋生一陣癢意,睜開了眼。
眼前懸着一張嫩生生的臉蛋,囡囡擡手撥了撥他鼻尖,朝着爹爹露出笑容,
“爹爹……”她甜甜地喚着。
荀允和從來沒有這麽滿足,怔怔看着她,“囡囡?”
“爹爹……”她又往他胸口蹭了蹭,
“囡囡是在叫爹爹起床嗎?”
囡囡笑眯眯點頭,清晨的陽光斜斜投遞進來,她長睫如同沾了細碎的光。
荀允和想起了前世的雲栖,忍不住喚她,“雲栖呀……”
囡囡低頭在撥弄着他衣裳,對着雲栖二字沒有反應。
從來大家都叫她乳名,她不知雲栖是什麽。
荀允和還是堅持喚着,“雲栖?”
囡囡這回睜大眼睛,将那雙活脫脫如同寶石一般的雙眸蹭在他面前,眼珠兒又黑又亮,似乎在問爹爹雲栖是什麽。
荀允和撥了撥她細碎的額發,眼底彌漫着悲傷,“囡囡也叫雲栖,知道嗎?”
囡囡萌萌地點頭。
收拾一番,吃了早膳,荀允和抱着囡囡來到院子。
晴娘端着錦杌坐在橫廳的廊庑下,手中抱着繡盤準備給囡囡織一件小背搭,
院子裏荀允和買來的仆從忙着修剪枝桠,囡囡看到被扔在地上的樹枝,從荀允和懷裏滑下來去撿着玩,阿婆瞧見了連忙去阻止她,“我的姑娘呀,這樹條會勒壞您的小手的。”
囡囡才不管,抓了兩把飛快地往廊庑上跑去。
阿婆追的上氣不接下氣,晴娘得空回了一句,“阿婆,您随她吧。”
荀允和在她對面的藤椅坐下,看着晴娘一板一眼繡花,淡聲道,“回頭去鋪子買幾件便是。”繡花傷眼睛。
這輩子能給她們母女富足日子過,他就沒打算讓晴娘費心。
晴娘咬着一根絲線,頭也不擡接話,“外頭買的沒有織的合身。”
荀允和看了一眼自己身上這件随意買的袍子,默默沒吭聲。
晴娘目光也在他寬大的衣角掠過,垂下眸,繼續做針線。
不一會荀允和起身,目光落在晴娘身上,“我要去一趟國子監,今日可能很晚才回來。”
晴娘還是那副冷淡的神情,嗯了一聲沒說什麽。
荀允和看了她片刻,指了指庭院道,“園子想修成什麽樣,你自己跟管事們交待。”
章晴娘聽了這話,慢慢站起身看着他,“我說了算?”她試探着問。
荀允和給氣笑了,“不然呢?”
這是她的家,她是這裏的女主人。
章晴娘吶然看着他,眼裏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委屈。
剛嫁給荀允和時,家裏一窮二白,無論是她還是荀允和都十分節儉,僅有一點銀錢也用來給囡囡買漂亮衣裳和絹花,後來改嫁徐科,是婆母當家,晴娘也沒有多少能做主的機會,好不容易熬到跟着徐科搬去京城,家裏孩子漸漸大了,家務纏身,已經過了可以肆意任性的年紀。
後來聽聞父親噩耗,将雲栖接入京城,雲栖乖巧懂事,不敢行錯一步生怕給她添麻煩,她心裏豈能不疼惜,便忍不住會想,如果荀羽還在,一定不會是現在這樣,她寧願相信他是死了而不是背叛。
她不止一次告訴雲栖,“若是你爹爹在世,一定不會讓你受委屈。”
而現在這個男人告訴她,這裏是她做主,是她和雲栖為所欲為之地。
晴娘心裏又恨又怨又委屈。
“我知道了……”晴娘紅着眼看向院中。
荀允和看着她這副模樣,心裏很不是滋味。
她是沒把這裏當家,還是對他生疏到這個地步?
荀允和去了一趟國子監,他戶籍在荊襄,打算從國子監報名參加今年的秋闱,這輩子沒有必要改名,還是沿用荀羽的名字,以“允和”做字,國子監的同窗都喚他荀允和。
秋闱在今年八月中下旬,荀允和滿腹經綸自然無需擔心,衹是一些經書釋義尚需溫習,中秋前的幾日都在府邸看書。
一日午後,晴娘哄睡了囡囡,來到書房外敲響他的門。
荀允和起身開門,看到晴娘亭亭立在門外,秋風微涼,他往裏指了指,“進來說話。”
章晴娘卻沒打算進去,衹是面色平靜問他,“我做了些糕點,要不要送去隔壁?”
既然荀允和打算敲定裴沐珩這個女婿,藉着中秋之名去結交熙王府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荀允和搖頭,“不必,在我及第之前不必去應酬。”
他現在衹是一個荊州學子的身份,在熙王府眼裏完全不夠看,他可不能讓別人看輕女兒。
章晴娘明白了,點了點頭就轉身離開。
荀允和看着她背影沉默許久。
院子裏已修整完畢,一家人搬去後院正院住,正院清和堂均是依照晴娘喜好布置的,她很喜歡,住的也很舒适,夜裏荀允和照常過來歇着,囡囡穿着一件新背搭坐在架子床上玩撥浪鼓,轉動的浪鼓映着小囡囡的笑容無比歡快。
章晴娘已經昏昏入睡,看着毫無睡意的女兒頭疼道,
“我哄了許久,她還不肯睡,你哄吧。”
說完章晴娘就躺下了。
荀允和看着活潑好動的女兒,将撥浪鼓從她掌心抽離,囡囡瞪他一眼,荀允和作勢嚴肅,囡囡可不怕爹爹,娘親嚴肅時是真嚴肅,爹爹卻是吓唬她的,囡囡往荀允和懷裏一撲,騎在了他身上,荀允和哈哈大笑。
擡手撫着囡囡背心哄她睡覺。
不一會囡囡從他懷裏滾下來,窩在他肘彎裏,找到熟悉的姿勢方慢慢阖上眼。
荀允和的手擱在囡囡外側,三人共蓋一床被子,晴娘原是背對着荀允和,後背便有些進冷風,睡着後她不由自主平躺過來,這一下正巧壓在荀允和的胳膊和掌心上。
熱乎乎的溫度傳來,是一具軟膩香甜的身子,章晴娘給膈醒了,荀允和也趕忙将手臂抽離。
指尖不經意滑過她纖細的腰身,似有微弱的電流竄起,晴娘默默看着黑漆漆的窗外閉上了眼。
同寝一月了,荀允和卻半點碰她的意思都沒有。
看來是決心為了囡囡跟她搭夥過日子。
荀允和确定晴娘睡着後,也深深吸了一口氣。
自二人重逢,章晴娘就沒給過他好臉色,荀允和不确定她心裏有沒有他,在沒确認晴娘心意之前,他不會強迫她。
兩個人就這麽別別扭扭處着。
中秋這一日,荀允和沒出門,他讓管家去市集給囡囡買了好些玩具和絹花,擺滿了一張小案,給囡囡玩。
不消片刻,門外傳來說話聲,荀允和出門一看,只見熙王帶着兩個兒子過來串門。
熙王正與荀府管家唠叨着,一擡眸就看到了立在門檻內的年輕男子,年紀大約在二十出頭,穿着一身月白的長袍,端得是朗如星月,氣質奪人。
生得好看的男人熙王又不是沒見過,好看到荀允和這個份上,且自有一股淵渟沉穩氣質的僅此一人,熙王立即生出好感,朝他拱手,
“聽聞隔壁搬來高鄰,趁着今日團圓之際,特來拜訪。”
此時的熙王應該剛從戰場回來,渾身一股劍鞘之氣,咄咄逼人,前世做了十幾年鄰居,後來又成了親家君臣,荀允和對着熙王無比熟悉,自然也是無比從容,他跨過門檻,對着熙王行了大禮,
“臣拜見熙王殿下。”
荀允和考取了江陵縣學第一,身上已有功名,對着熙王稱臣是合情合理。
熙王自小被扔去邊關歷練,從無皇子的倨傲之心,對着荀允和也不擺架子。
荀允和将熙王迎入廳內,熙王便看到一個不到三歲的女娃,梳着可愛的雙丫髻,耷拉着腦袋托腮靠在案上嫩生生望着她,粉雕玉琢似下凡的仙童。
荀允和生得這般出衆,女兒好看就在情理當中了。
荀允和看了一眼熙王身邊的兩個孩子,如果沒認錯便是裴沐襄和裴沐景,怎麽不見裴沐珩呢,荀允和心裏有些失望,卻還是示意女兒給熙王請安。
囡囡膽子大,絲毫不認生,蹒跚過來給熙王作了個揖,小小模樣嬌憨得體,叫熙王忍俊不禁,熙王剛得了第一個女兒裴沐蘭,蘭蘭尚在襁褓裏,看着荀允和這女兒就有些豔羨了。
随後他給荀允和介紹兩個兒子。
荀允和卻是問道,“府上就衹有兩位公子嗎?”
熙王立即擺手,
“不是,還有一個小兒子,比你家囡囡大一歲多,今日跟着他娘親去外祖家了。”
熙王蹲下來跟囡囡說話,“囡囡有空到隔壁伯伯家來玩好嗎?”
囡囡天真問他,“有泥巴嗎?”
她離開秀水村将近兩月,很久沒玩泥巴了。
熙王不解地看着荀允和,荀允和扶額不止。
倒是裴沐襄從父親身後探出半個頭,大聲告訴囡囡,
“有,我家後院有個大池塘,裏面有泥巴。”
熙王一聽頓時急了,連忙糾正道,“你胡說,那湖泊水深得很,你怎麽能讓囡囡去玩?”
裴沐景在一旁小聲提議,“那就把泥巴搬出來。”
熙王一巴掌将兩個兒子拍開,有些後悔帶這兩個小混賬過來,“你們別把囡囡帶壞了,”怕荀允和誤會熙王府教子不嚴,連忙解釋道,“這兩個大的被我慣壞了,倒是那個小的平日規規矩矩,等得了空讓他來拜訪先生。”
熙王從荀府管家口裏得知荀允和是江陵縣的學子,考了縣學第一,如今進了國子監打算參加秋闱,熙王才學一般,自小對着讀書人生出幾分敬重。
荀允和不卑不亢将熙王送走。
過了兩日,他參加秋闱,半月後放榜,他考了秋闱第一,這下名聲大躁,轟動整個國子監。熙王料定隔壁這位荀先生非池中之物,是日午後立即帶着三個兒子趕赴荀府,讓他們拜師。
“還望先生收他們為徒,等春闱過後,不吝賜教。”
在熙王看來,春闱之前,荀允和應該不願分心來教導孩子。
荀允和這一回終于見到了想見的人,只見那小小人兒,穿着一件天青色的小錦袍,眉目如畫,身姿筆直,小小年紀已有一番不俗的氣度,比起另外兩位,稱得上如玉生輝。
荀允和笑道,“不必等春闱,明日殿下便将他們送過來吧,正好我也要教囡囡吟詩,順帶教導三位小公子讀書。”
熙王感激不盡。
翌日一早,熙王帶着三個兒子鄭重給荀允和行了拜師禮,而荀允和也在正廳之後的橫廳設了教席,一張長案擱在最上,底下擺了四張小幾。
裴沐襄和裴沐景被安排在左側,一前一後,而右側則是囡囡跟裴沐珩。
不同的是囡囡在前,裴沐珩在後。
熙王府三兄弟坐定時,裴沐珩前面那個席位還是空着的。
囡囡太小,筆都不會握,荀允和也不打算為難女兒,先教了三個孩子讀書。
裴沐珩果然是天資聰穎,年紀在兩位兄長之下,字跡卻寫得端端正正,一撇一捺甚是規整,上過一堂課,荀允和便知那兩位是被迫來的,唯獨裴沐珩專心致志在聽講,于是他幹脆放了裴沐襄二人出去,留下裴沐珩給他開小竈。
裴沐襄和裴沐景如蒙大赦,飛一般地往後院跑,二人在垂花門附近看到了囡囡。
囡囡一雙眼骨碌碌四望,見無人發覺她,便猛地擡手,一把拽下一朵最漂亮的菊花。
菊花在手,囡囡高興極了,往自己頭上招呼,可惜她太小,不知怎麽插花,菊花很快被她折騰得七零八落,囡囡見狀頓時小嘴一癟要哭了。
就在這時,一人蹦蹦跳跳來到她跟前,掏出一顆私藏許久的糖果給囡囡,
“囡囡,吃。”
囡囡小眼一亮,一把抓住裴沐襄的糖果,往嘴裏一塞,脆生生道,“謝謝哥哥。”
就這樣,裴沐襄得了好東西總記得給囡囡吃,裴沐景呢格外耐心,囡囡指哪打哪,囡囡很喜歡這兩位哥哥。
不一會三人玩累了重新返回橫廳,荀允和不知去了何處,廳上衹有裴沐珩一人在習字,裴沐襄指着弟弟筆直的背影跟囡囡說,
“囡囡,那是我三弟,你叫他三哥。”
囡囡從善如流,大聲喊三哥。
三哥全神貫注忙于功課,沒有任何反應。
囡囡對三哥沒興趣了。
就這樣,王府三兄弟在荀府讀書至年關,而囡囡呢,時而跟着吟幾句詩,時而在一旁搗亂。
裴沐珩不喜人打攪,對着這個囡囡妹妹敬而遠之。
開年一過便是春闱,學堂的事告一段落,荀允和不負衆望,考了個進士第一回來,在随後的殿試上更是大放異彩,一篇臨場發揮的策論,引經據典,字字珠玑,切中時弊,惹得滿朝文武大呼奇才,皇帝更是當堂給了一個“有宰輔之才”的評價,點他為狀元郎,稱他為史上最出色的狀元。
甚至不等吏部铨選,皇帝授他翰林編修的官職,此外再給了他一個文書房行走的身份,以備谘詢,這是侍奉帝駕,荀允和算得上一步登天,惹來滿朝屬望。
等到荀允和徹底應酬完官場,踏踏實實回到府中已是三月底,囡囡馬上滿三歲,現在說話已無比利索,荀允和認為可以開始教女兒認字握筆了,恰恰熙王造訪,言下之意是不是可以重啓學堂一事,荀允和欣然應允,随後囑咐熙王明日帶着三位公子過來。
囡囡第一次上課,打翻了硯臺,小裙子被墨水染黑,她哇哇大哭,裴沐襄趕忙拿着糖果哄她,裴沐景甚至悉心替妹妹擦拭污漬,裴沐珩嫌她吵。
第二次上課,囡囡趴在小幾上睡着了,裴沐襄和裴沐景覺得這個妹妹怪可愛的,悄悄拿着帕子給她擦拭口水,裴沐珩嫌他們仨礙眼。
第三次上課,囡囡糊裏糊塗坐錯了位置,坐在了裴沐珩的席位上,小小三公子抱著書冊來到學堂,看着那個滿嘴是糖的小囡囡,嫌棄到皺眉,趁着別人不在,他擡手将妹妹扔回她的位置。
扔的時候發現妹妹有些重,他扔的很吃力。
扔完後,他掏出雪白的繡帕,将囡囡坐過的位置給擦了一遍。
這一日,荀允和考量了四人的功課,四歲多的裴沐珩能完整地寫出一篇三字經,裴沐襄和裴沐景差強人意,而最叫他意外的是囡囡竟然流暢地背出一首唐詩。
真不愧是女兒女婿,荀允和與有榮焉。
是夜晚膳結束,荀允和将囡囡抱在懷裏誇她,随後問道,
“三位哥哥,囡囡最喜歡誰?珩哥哥是不是最聰明最可愛?”
囡囡百無聊賴玩着撥浪鼓,搖頭道,“喜歡大哥哥和二哥哥。”
荀允和頓時吃了一驚,“他們三兄弟,三哥哥最為聰明,囡囡不是瞧見了嗎,三哥哥今日寫了一篇三字經,他寫得可好了。”
囡囡皺着小臉,再次強調,“囡囡喜歡大哥哥”
大哥哥給糖吃。
荀允和與章晴娘相視一眼,冷汗直冒。
這可不行,再讓裴沐襄與囡囡待下去,萬一囡囡往後真的依賴裴沐襄,喜歡上裴沐襄怎麽辦,那個裴沐襄妻妾成群,可不值得托付。
夫妻二人決定将這個苗頭扼殺在搖籃裏。
翌日荀允和登門與熙王坦白,他沒法繼續再教裴沐襄和裴沐景。
熙王登時納悶極了,忙問,“為什麽?難不成那兩小子惹了先生不快?”
荀允和連忙擺手,“非也,非也,實在是囡囡太喜歡他們,總帶着兩位小公子溜出去玩,繼續下去,我恐他們不但沒學到什麽,反而養成三心二意的惡習,還請王爺将二人送去皇宮習書。”
裴沐襄和裴沐景滿了五歲,可以入皇家學堂讀書。
荀允和豈是皇家那些老夫子可比。
熙王失落了一陣,又問,“那珩哥兒呢?”
荀允和立即露出笑容,“珩哥兒我繼續教,囡囡不喜歡他,不愛跟他玩。”
這個理由愣是叫熙王拂了一把冷汗,是夜他招來三個兒子,先是嚴肅批評了老大老二,随後叫他們去皇宮讀書,裴沐襄兄弟頓時如喪考妣,就差沒哭出來。
裴沐珩年紀雖小,卻識得老師的能耐,他每每有不解之處,荀允和總能深入淺出地與他講明白,他喜歡跟着荀允和讀書,于是一向緘默的他,立即開口問,“爹爹,那我呢,我還能繼續跟着荀師讀書嗎?”
熙王心情複雜地拍了兒子的肩,
“因為你不讨囡囡喜歡,所以荀先生留下了你。”
小沐珩“……”
這是個值得高興的理由嗎
讀書更重要,小沐珩接受了這個理由。
但熙王妃不接受。
荀允和此人文才雙絕,遲早能入主中樞,熙王妃見過荀囡囡,一眼喜歡上那個粉雕玉琢的小寶貝,将來指不定是上京城最耀眼的明珠,她想近水樓臺先得月,給兒子與囡囡定娃娃親,于是她将兒子叫來錦和堂,千叮咛萬囑咐,
“珩兒,往後處處讓着囡囡,不許氣囡囡哭,要護着囡囡明白嗎?”
裴沐珩皺了皺眉,衹是他性子內斂,一向也乖巧懂事,掙紮了許久最終點頭。
翌日清晨,熙王妃送兒子出門時,悄悄塞了一把糖果給他,“記得給囡囡吃。”
裴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