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真相
真相
惠嫔話音未落, 屋中有一瞬的安靜。
這下不光惠嫔看郝如月,榮嫔也在看她,就連僖嫔都在看她, 好像還被僖嫔看出了一點端倪:“聽說這幾日都是赫舍裏女官侍寝。往常咱們侍寝,皇上不愛說話, 唯獨與赫舍裏女官有說不完的話。”
讓她這一挑, 又有幾道不善的目光朝郝如月射來。如果目光能凝成實質, 郝如月現在恐怕就是個篩子了。
郝如月迎着僖嫔的目光看過去,人家都騎到臉上來了,自然不能慫,越慫越顯得心虛:“明明是娘娘話多,禦前失儀惹怒了皇上, 何苦反過來給皇上扣帽子?“
說着看向坐在僖嫔身邊,說話最紮心的那一個:“上個月伊常在也曾侍寝, 伊常在你說皇上是僖嫔說得那樣沉默寡言嗎?”
伊常在很想說是, 她僅有的幾回侍寝,除了留與不留,幾乎沒聽皇上說過話。
即便事實如此, 她也不敢當着太後的面給皇上扣帽子,可僖嫔正看着她, 等她沖鋒陷陣, 伊常在左右為難。
伊常在裝啞巴, 郝如月也沒打算放過她:“怎麽,伊常在也覺得皇上是個不善言辭的人?”
從沉默寡言到不善言辭,可不是扣帽子, 而是人身攻擊了。伊常在頂着僖嫔的死亡凝視,聲如蚊蚋:“皇上、皇上與嫔妾說過話。”
郝如月朝僖嫔攤攤t手:“看吧, 皇上并非不愛說話,只是不愛跟娘娘你說話。娘娘有這架橋撥火的功夫,倒不如關起門來學說話。”
惠嫔只覺痛快,她幫榮嫔說話,多多少少還要顧忌一點僖嫔,怕她萬一當上皇後報複自己,報複大阿哥。
所以哪怕知道是僖嫔指使,也不敢與僖嫔貼臉,只是籠統回怼。
沒想到如月平時看着和和氣氣,一上來就是“擒賊先擒王”的節奏,把僖嫔怼得表情裂開。
還是那句話,如果宮裏非要有一個皇後,她希望是如月。
榮嫔成功被轉移了注意力,臉色還不是很好看,但胸口的劇烈起伏平息不少。
Advertisement
進宮之後第一次被人騎臉,僖嫔又驚又怒。
沒進宮的時候,額娘就提醒過她,說赫舍裏如月心機頗深,手段非常,姐姐便是着了她的道,才落得一個“身死”的下場。
額娘讓自己再三保證,封後之前,盡量繞着她走。
進宮後,她在慈寧宮住過幾日,太皇太後也提醒過她,說赫舍裏如月在皇上心裏很不一般,讓她不要招惹。
結果她沒忍住,在侍寝之前提起,被撸了妃位。
連面都沒見上,她已經輸了一回,便是心中有氣,也不敢輕舉妄動。
今日對上,她以為的宮鬥,是含沙射影,指桑罵槐,盡管字字誅心,表面上仍舊一團和氣。
哪知遭遇到的,卻是指名道姓,騎臉開大,裏子面子統統不要,沒有暗箭,全是明槍。
就這也叫心機頗深,手段非常?
不過她也不是傻子,對方故意轉移話題,應該是知道點什麽,于是将話題強行扯回:“我是沒有赫舍裏女官會說話,也沒有女官懂如何讨皇上歡心。可種痘的事我都知道,赫舍裏女官當真沒聽皇上提起?”
見對方別開眼不說話,僖嫔便知道自己猜對了:“聽說赫舍裏女官一向與榮嫔交好,既然女官早知此事,為何不告知榮嫔,讓她提前有所準備?”
此時所有人的目光全都聚集在郝如月身上,榮嫔抱着肚子更是問出了聲:“如月,你當真知道?”
話說出口,心中早已明了,最後一點指望也破滅了。
眼瞧榮嫔哭成淚人,随着抽泣,隆起的肚腹上下起伏,郝如月終于下定決心:“是,皇上選定榮憲公主種痘。娘娘別擔心,娘娘不方便照看,不是還有臣嗎,臣替娘娘看着。”
即便不為榮嫔母女,種痘是她提出來的,也不能如此虎頭蛇尾地結束。
更何況這一舉措利國利民。
哭聲一下止住,榮嫔不可置信地看向郝如月,郝如月笑着安撫:“太醫院敢給公主種痘,自然是有把握的。在此之前已經試種過上百次,只有幾例染上天花,不過都是輕症,很快便痊愈了。”
聽郝如月說完,榮嫔心中稍安,還是抹着眼淚道:“榮憲還那樣小,身子骨又弱,萬一染上天花……”那不是還有幾例,并非萬無一失。
她之前生過五個孩子,只活了榮憲一個,肚裏揣着的還不知怎樣,她不敢賭。
郝如月繼續科普:“那幾個染上天花的宮女都十幾歲了,臣問過胡院政,五歲以內的孩子沒有一例染病。”
其實她問的不是胡院政,而是皇上。她相信皇上不會拿自己女兒的性命開玩笑,更相信太醫院上下不敢欺君。
榮嫔帶着哭腔:“只恨我懷着身孕,不能陪在榮憲身邊。”
郝如月安慰她:“就知道娘娘不放心。臣去,臣替娘娘看着。”
榮憲公主獲封之後身邊一堆人跟着伺候,郝如月頂多幫忙指揮一下,便是想插手恐怕都插不進去。
太後一聽卻急了:“如月,你去陪榮憲公主,皇上知道嗎?”
榮嫔還激動着,随時可能動胎氣,郝如月只得扯謊:“榮憲公主也是皇上的女兒,皇上也不放心。榮嫔娘娘身子重,不方便,皇上便讓臣去陪着。”
榮嫔懸着的一顆心這才放下,起身向郝如月道謝。
皇上決定的事,大多無法改變,比如擒鳌拜,比如撤三藩,全都是力排衆議,便是太皇太後也只能幹瞪眼。
眼下榮憲種痘已成定局,皇上讓如月去照顧,可見還是有些把握的。
郝如月扶住榮嫔:“榮憲公主是臣看着長大的,讓她一個人去種痘,臣也不放心,總要親眼看着才好。”
榮嫔還有顧慮:“萬一……我是說萬一榮憲染病,便是症候輕些,燒出花來,臉上也會留下痘坑。”
郝如月讓她不要擔心:“去疤痕的藥膏,臣早就配出來了,在顧問行臉上試過,效果很好。娘娘放心,榮憲公主雪娃娃似的小人兒,臉上不會留疤。”
種痘的事,她不敢打包票,祛疤還是敢的。
惠嫔聞言恍然:“還真是,上回在乾清門遇見顧問行,我差點沒認出來。”
太後看了郝如月一眼,笑道:“顧問行那張臉原先都看不出模樣,上回瞧見跟大變活人似的。”
種痘風險不大,且不會留疤,公主身邊有知根知底的人看顧,榮嫔這才徹底放下心。
誰知放心之後,還有驚喜,聽如月說:“皇上知道這回讓榮憲公主受委屈了,答應種痘成功之後加封榮憲公主為固倫榮憲公主。”
榮嫔終于破涕為笑,感覺漫天的烏雲都散了。
榮嫔這邊陰轉晴,皇上那邊卻是晴轉暴雨:“朕只讓你給榮嫔傳個話,誰讓你自作主張去陪榮憲了?你去陪榮憲,太子怎麽辦?”
郝如月趁機告狀:“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臣還沒來得及告訴榮嫔,皇上打算給榮憲公主恩典,就已經有人拿這事吓唬她了。”
她把今早見到榮嫔的樣子添油加醋說了一遍,着重強調榮嫔激動的情緒:“不過是一個捕風捉影的傳言,便将榮嫔娘娘吓得差點動了胎氣,若臣不把自己搭進去,很難說榮嫔肚裏的龍胎會怎樣。”
“這本來就是一個陽謀。臣不說,随便別人亂說,榮嫔擔驚受怕,可能危及龍胎。臣說了,一錘定音,以當時的情形,恐怕就不是危及龍胎這麽簡單了。”
郝如月一邊分析,一邊告狀:“種痘這事臣才聽皇上提起,宮裏知道的人應該不多,而榮嫔整日閉門養胎就是提前知道了。要說這裏邊沒有人為的算計,反正臣不信。”
怕皇上不重視,還不忘上綱上線:“朝前懸而未決的事,後宮這麽快就知道了,臣覺得合該徹查,杜絕後宮與前朝勾連。”
這一狀告完,皇上對她沒了脾氣,轉頭便去查幕後黑手了。
果然查出是伊常在身邊的宮女昨天在鐘粹宮門口嚼舌根,散布謠言,差點驚了榮嫔的胎。
于是将伊常在一撸到底,連同那個宮女一并罰去辛者庫做苦力了。
又是辛者庫!但凡惹上她的,幾乎都去了辛者庫,郝如月苦笑着想。
伊常在出身不高,父兄都在盛京任職,想勾結前朝也是鞭長莫及。
到底誰在勾結前朝,人人心裏都有一杆秤。可伊常在咬牙說自己什麽都不知道,不過是身邊的宮女愛嚼舌根。
事情沒有鬧大,也沒有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皇上只罰了伊常在和她身邊那個長舌宮女,并未牽連其他人。
按照太醫院的說法,種痘在秋高氣爽的時節最合适,奈何皇上心急,非要在年前給榮憲公主種痘,為此榮嫔又哭了一場。
索性榮憲公主種痘很順利,發熱兩日便退了,臉上也沒有出花,連過年守歲都沒耽誤。
裕親王的長子緊随其後,之後是恭親王家的幾個孩子,等親王、郡王家的孩子全種過痘,才輪到大阿哥和太子。
“原來榮憲是宗室裏第一個種痘的,你都沒告訴我。”榮嫔到此時才知道種痘的順序,笑着埋怨郝如月。
惠嫔就幫郝如月解釋:“誰先誰後是皇上定的,如月那時候告訴你,除了惹你哭,能改變什麽。”
榮嫔拉着郝如月的手,對惠嫔說:“我又不是個傻子,我知道誰對我好。”
又朝郝如月眨眨眼:“太子種痘的時間我算過了,正是秋高氣爽的時候,那時坤寧宮也該修繕好了。如果榮憲非要有個嫡母,我希望是你。”
惠嫔也說:“如月,貴妃手腕太軟,僖嫔不容人,我也希望繼後是你。”
表明心意之後,榮嫔馬上把口頭支持變為實際行動,翌日拿來幾張坐胎的偏方送給郝如月:“這些都是我用過的,請胡院政看過了,有益無害。”
別的榮嫔不敢吹牛,單論生孩子,東西六宮無人能及。這些坐胎的偏方,她視t如珍寶,連惠嫔都沒給過。
榮嫔眼神熱切:“我昨夜想過了,你與皇上有情分,又把太子照顧得這樣好,還能兼顧其他孩子,協助太後攝六宮事。誰是最好的繼後人選,皇上心裏必然有數。”
“只是赫舍裏家已然出了一位皇後,若在本朝再出一位,恐怕不合規矩。”
話是這樣說,□□嫔明顯對郝如月信心滿滿:“在立後這件事上,僖嫔占理,你占情,所以皇上才會舉棋不定。若這時候你先僖嫔一步懷上龍胎,便是太皇太後攔着,皇上大約也不會猶豫了。”
榮嫔這樣說并非毫無根據。榮憲公主種痘成功之後,如月幾乎是專房之寵,而且她側面打聽過,皇上每回都說留。
甘霖雨露一人獨享,懷上個孩子可太容易了。
郝如月也知道孩子是個捷徑,可太子還小,她不打算這麽早有自己的孩子。
穿越前,她自己就是家裏的二胎。聽媽媽說她懷自己的時候,哥哥已經上初中了,還是別扭了好長一段時間。
直到她會說話,會甜甜地喊哥哥,哥哥才開始接受她。
在她心裏,太子是姐姐的孩子,也是她的孩子。她已經有了大寶,不想在大寶懂事之前生二寶,讓大寶心裏別扭着。
所以每次侍寝回來,她都會在藥膳空間裏兌換一顆避孕藥服下。索性藥膳空間裏的藥幾乎沒什麽副作用,不然這麽吃下去早晚中毒。
另一邊,自郝如月侍寝之後,便被皇上指定為她診脈的夏太醫正在面聖。
“赫舍裏女官最近身體如何?”皇上擡眸看他。
夏太醫斟酌措辭:“赫舍裏女官脈象平和,氣血充足,身體康健。”
皇上垂下眼睫:“你知道朕想問什麽,如實說來。”
夏太醫是仁孝皇後剛進宮時,赫舍裏家想辦法塞進太醫院的。出身世家,醫術精湛,在仁孝皇後初次有孕時便被指派給皇後診脈。
仁孝皇後薨逝,夏太醫差點陪葬,還是赫舍裏家大福晉說情,才勉強保住性命。
算起來,赫舍裏家既是他的伯樂,也是他的救命恩人。
夏太醫即便知道皇上想問什麽,也診出赫舍裏女官身體的異常,還是咬牙道:“請皇上恕臣才疏學淺。”
一只青花瓷茶杯驟然砸碎在腳邊,茶水濺得滿地都是,打濕了夏太醫的靴子和衣袍下擺,吓得他以頭搶地:“皇上,臣問過赫舍裏女官她……都是暫時的,只想等太子再長大一些。”
說話都有點語無倫次了。
半晌頭頂才響起一聲很輕很輕的嘆息:“你退下吧。”
夏太醫退到門邊又聽皇上說:“那些藥傷身體,不許她再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