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秦王掃六合8
第8章 秦王掃六合8
“不要打擾朕看天幕。”
秦始皇依然目不轉睛地看着天際之上,這憑空出現的玄奇異象,可比虛無缥缈的海中仙人重要得多,那是在分析古往今來天下的大勢、将要透露出未來無數珍貴的信息。
至于所謂神山,則稍後再議吧。
【秦始皇,十三歲即位。】
【三十九歲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五十歲出巡之時駕崩,其在位,共三十七年。】
剛刻完《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臺刻石》的秦始皇——
什麽?朕只活了五十歲?!
此時,正值秦始皇二十八年,也就是他從十三歲即位至今,又過了這麽多年歲。這一時空,嬴政已經四十一歲了。距離統一天下,也只不過才兩年光陰。距離五十歲,只剩下九年。
按照天幕所使用的紀年法來計算,今年是公元前219年,而他将會在公元前210年死去。
秦始皇:大驚.jpg
雖然人終有一死,但在得知自己的死亡日期之時,饒是這位千古一帝,也難免心有怆然。更何況在成就了如此偉業之後,更是不甘于如此短暫的壽命,再者說來,他還有許多事情尚未完成!
秦始皇:“剛才你們說什麽?”
“長生不老藥?”
秦始皇隐隐有些動搖。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采用郡縣制度、推行中央集權的君主,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他實行的政策,如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制度等等,對後世的影響十分深遠。他奠定了中國政治制度兩千餘年的基本格局。明代的思想家與文學家李贽,也将他譽為“千古一帝”……】
Advertisement
伴随着空靈缥缈的天人之語,天幕之上又緩緩展開一系列的表格與圖案。
從左到右分別為:
[趙國為質、即位掌權、滅盡六國、開創帝制、巡游求仙、焚書坑儒、沙丘病逝。]
畫面一閃,又出現新的列表:
[政治:首稱皇帝、中央集權、郡縣制度、統一六國、南征百越、北擊匈奴、開發北疆、開拓西南、修築長城。]
[經濟: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修築馳道、重農抑商、徙置富豪。]
[文化:統一文字、統一風俗。]
在這些概括性的敘述後面,還帶有省略號。除此之外,還有小段的文字,分別闡述了其中較為具體的情況,比如“趙國為質”的詳細信息等等。
除了秦國的歷代國君之外,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以及大大小小的國家,他們在各個不同的時空裏都看見了秦始皇的諸多成就。
煩躁,心裏堵得慌!
但是他們又不得不看下去!
天幕上出現這等奇觀,任誰也不想錯過。他們生活在歷史的早期,對未來的發展也是充滿了無限的好奇與期待。他們還在迫切地期待着——
将來會有六國的後代再度崛起。
滅了秦朝、秦始皇!
而秦始皇本人,則是一眼看見了“巡游求仙”那一欄的具體內容。
[當初,燕國人宋毋忌、羨門子高等人,說世上有一種成仙之道、形解銷化之術,燕國與齊國的迂怪之士都争相傳習。]
[齊威王、宣王、燕昭王都相信了他們的話,派人入海,尋求蓬萊、方丈、瀛洲。他們說這三座神山在渤海之中,距離人間不遠。]
[只不過,凡人将要抵達的時候,風就會把船吹走。曾經也有人抵達那裏,看見仙人與不死之藥都在那裏。]
秦始皇一眼望到這些,覺得有些不對勁。
他知道天幕并非出自仙人之手,而是由後世之人通過某種手段,投映在這天空之上。
他繼續看下去。
[等到秦始皇巡游海濱之時,齊人徐市等諸方士紛紛争相上書,向他說了這些事情,請求齋戒後帶領童男童女尋求三座神山。]
[于是,秦始皇派遣徐市帶領數千名童男童女入海,尋求蓬萊、方丈、瀛洲。然而,他們的船在海上因為風勢不順,而不得已返航,說是:“雖然沒能抵達神山,但已經望見了。”]
秦始皇:感覺哪裏不對.jpg
[後來,秦始皇出巡去往碣石,派遣燕人盧生尋求羨門。盧生受到派遣,入海尋仙,回來後,将《錄圖書》上的谶語,奏報給秦始皇,說是:“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亡秦者胡?!
[再後來,盧生勸說秦始皇:“臣等尋求芝奇藥仙、常常不遇,就好像有事物妨害其中。在仙方之中,人主應當不時地微行,以排除惡鬼。惡鬼排除了,神仙真人便會來到。希望您所居住的宮室,不要讓別人知道,這樣以後不死之藥大概就可以得到了。”]
[再後來,盧生與侯生,相互譏諷、評議秦始皇,然後逃亡而去。]
秦始皇:???
秦始皇:陷入沉思.jpg
[秦始皇聽說了這件事,勃然大怒:“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诽謗我!我派人去查訪過,在他們之中,有的人制造怪誕邪說、惑亂百姓。韓衆離開後沒有來複命、徐市等人耗費以巨萬計,最終還是沒能得到不死之藥,只是每天聽說一些奸利相告的事情……”]
秦始皇:……好的。
竟然,如此嗎!!!
因為天幕之上的文字信息只是一閃而過,內容繁多而又閃得太快,所以很少有人能夠将它們盡數看全了的。徐市等人自然也沒看全。
他們還在等秦始皇看完天幕,打算向他說說海外的三座神山之事——
殊不知,秦始皇已經知曉了前因後果。
連那些尚未發生之事,他也已經了然于心。
斷不會再求仙了!!!
在秦始皇關注着“巡游求仙”與“病逝沙丘”兩段文字之時,春秋戰國時代的部分有心人,他們正在看嬴政“趙國為質”的那一段內容。
[秦始皇是莊襄王的兒子,莊襄王在趙國為質子之時,看見呂不韋的姬妾,悅而取之,生下了秦始皇,乃是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鄲。等到他出生的時候,取名為政,姓趙氏。]
很多人看見這裏。
他們又想起來之前趙孝成王所說的,嬴政曾經跟随自己的父親,在他們趙國為質。
衆:趙國的國君都出來!!
就那誰,趙孝成王你出來啊!
把那個莊襄王、還有嬴政、還有呂不韋、呂不韋的姬妾,統統殺光吧!
要把秦國的希望扼殺在搖籃裏!
要把六國的未來傳承下去!!
趙孝成王:勿cue!!
趙孝成王欲哭無淚,他現在根本不知道,要拿這塊燙手的山芋怎麽辦!
嬴政出生的那一年,公元前259年。
在這之前,趙孝成王六年。
趙括,接替廉頗領兵。秦将白起,率軍包圍了趙括,趙括戰死,趙軍投降。
四十多萬士兵都被坑殺——
此乃長平之戰。
随後,趙孝成王回到王都,沒有答應秦國的要求,于是秦軍包圍了邯鄲。
嬴政出生的那一年——
趙國的都城邯鄲,還在被秦軍包圍着呢!!
趙孝成王:QAQ
求問,現在咋整??
選項一,用剛出生的嬴政的性命,來威脅秦國讓他們撤兵。
但撤兵之後,要不要把嬴政還給他們?
如若還給他們,秦國又打來了怎麽辦?如若不還給他們,秦國又又又打來了怎麽辦?
選項二:馬上把嬴政送回去!!
拜托你們撤兵吧!!!
趙孝成王:怎麽選??
——急,在線等!
趙孝成王只是簡單地思考了一會兒,當即決定要把剛出生的嬴政送回去。
而且是畢恭畢敬、禮數周到地送回去!!
嬴政如今,尚且年幼。
待他将來兵至趙國之時,也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然而秦之一怒——
寡人現在就得死啊!!!
與其在這時候殺了嬴政,為其餘五國做嫁衣,惟有他們趙國承受秦國的怒火……
還不如快快将秦國的未來給他們送回去!說不定還能混個好印象!
再加上嬴政的母親還是他們趙國人呢,說不定将來趙國還是有希望的!
至少不要被滅得那麽慘吧!!
趙孝成王:寡人請求與秦國交好!
晉文公:是寡人先來的。
楚莊王:一群沒骨氣的家夥。
趙孝成王:沒關系,趙國是晉國分出來的!
趙國與秦國交好,四舍五入就是晉國與秦國交好了。
晉文公:膝蓋中了一箭.jpg
晉文公:QAQ
不帶這樣傷人的!!!
趙孝成王還在幻想着,嬴政将來萬一還是要馬踏趙國,興許還會對趙國網開一面!
天幕上的彈幕,還在紛紛教唆勸導趙孝成王,請他務必要,将未來的秦始皇殺死于襁褓之中。
趙孝成王:婉拒了哈!
他如果不将嬴政送回去,反而将他殺掉,秦國必定會不遺餘力地攻打趙國。
到時候,遭殃的就是他們這一代人了。
至于後世的事情,趙孝成王想,希望子孫後輩們可以奮發圖強、自求多福!
希望寡人自己的壽命也不要那麽長(?
反正等到嬴政即将滅趙國的時候,寡人就算依然在世,那也退位讓賢好了。
這樣想着的趙孝成王,暗下決心。
他一定要把嬴政完好無傷地送回秦國!就算路上有其他國的人來刺殺——
他也要保護好嬴政!!
趙孝成王:麻煩記一下我的付出謝謝。
他覺得,如果自己恭恭敬敬地送回去,那麽還有生存的餘地。他絕對不能白白便宜了其他五國的人,別以為他不知道,他們都在想着讓他們趙國來當這出頭之鳥,反而蹲在後面撿便宜!!
趙孝成王:呵,韓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
你們別想從寡人這裏,撈到任何好處!!!
寡人不會讓你們得逞的!!
與此同時,每一個時空裏的趙孝成王,全部都開開心心地,準備将嬴政護送回秦國。
天命所歸,寡人不敢違逆上蒼!
衆:靠,趙孝成王你!!!
與此同時——
無數刺客出,刺殺小嬴政!!
作者有話說:
徐市即徐福,這裏用《史記》《資治通鑒》的名字。
*
《資治通鑒·秦紀》
[1]初,燕人宋毋忌、羨門子高之徒稱有仙道、形解銷化之術,燕、齊迂怪之士皆争傳習之。自齊威王、宣王、燕昭王皆信其言,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雲此三神山在勃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風引舡去。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及始皇至海上,諸方士齊人徐市等争上書言之,請得齊戒與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之。舡交海中,皆以風解,曰:“未能至,望見之焉。”
[2]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刻碣石門。壞城郭,決通堤坊。始皇巡北邊,從上郡入。盧生使入海還,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遣将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伐匈奴。
[3]盧生說始皇曰:“方中:人主時為微行以辟惡鬼。惡鬼辟,真人至。願上所居宮毋令人知,然後不死之藥殆可得也。”
[4]侯生、盧生相與譏議始皇,因亡去。始皇聞之,大怒曰:“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诽謗我!諸生在鹹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妖言以亂黔首。”
《史記·秦始皇本紀》
[1]盧生說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藥仙者常弗遇,類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時為微行以辟惡鬼,惡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則害於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雲氣,與天地久長。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原上所居宮毋令人知,然後不死之藥殆可得也。”
[2]始皇聞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衆,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衆去不報,徐巿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诽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鹹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
[3]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
《史記·趙世家》
[1]六年,廉頗免而趙括代将。秦人圍趙括,趙括以軍降,卒四十餘萬皆坑之。王悔不聽趙豹之計,故有長平之禍焉。
[2]王還,不聽秦,秦圍邯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