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裂隙

裂隙

秦闕感覺到自己的皮膚被激起一陣戰栗。

他低咳了聲,但終究還是什麽都沒說。

按照陳聽瀾轉述給自己的,秦闕要拉攏大燕的其他重臣,光靠宮裏那位吳昭儀是萬萬不夠的,必然要籠絡這些重臣家裏的女眷。

她想到這裏,開口同秦闕說:“殿下,今日晨起,京中各位重臣家裏除了送了賀禮進東宮,也有不少夫人遞了拜帖。”

秦闕沒發表任何看法。

她斟酌了下措辭,繼續道:“妾想着若是不見,恐失了殿下在衆臣心中的名聲,若是見,見的太多,妾恐殿下被陛下責罰,若是挑着見,又會厚此薄彼,更不好了,故而妾想着不如等開春了,妾在東宮借着自己生辰的名頭辦場賞花宴,将遞了拜帖的,和殿下想宴請的都請了。”

“你是太子妃,掌着中饋,這些你看着辦就好,不必再來征詢我的意見了。”

得了他的同意,事情便好辦多了,祝蘅枝開始在腦中回憶拜帖的名單。

卻冷不丁地聽到秦闕一句:“你的生辰在春天?”

“不是,在冬天。”

秦闕只是“哦”了聲,沒有再多問一句。

她原本以為,她說了後,秦闕或許會問一句具體在什麽時候,但很明顯,是她自作多情了。

她也再沒吭過聲。

但在一衆宮人眼中,秦闕與祝蘅枝這一行為确實舉案齊眉,琴瑟和鳴。

祝蘅枝就那麽窩在他的懷裏,沒說過一句話,兩人一路緘默,一直到了東宮門口。

衆人一向知道秦闕喜怒無常,看着他懷裏抱着祝蘅枝也沒有人敢擡頭多看一眼,只是讓出了一條路。

陳聽瀾立在一邊的廊下,看着這一幕,抿了抿唇,又回了秦闕在東宮為他開出的書房,主要是用以與他日常相商事情。

秦闕抱着她一路穿過回廊,時春在後面吩咐東宮的下人将之前備好的飯菜呈上來。

因為縮在他懷裏的緣故,等祝蘅枝被他放下來的時候,原先挽好的鬓發也散亂了好些,一绺碎發從她的額邊輕輕垂下,讓她更添了些風情。

在楚國,這樣散下一绺碎發是勾欄樣式,是高門大戶最不齒的,但她現在的身份是太子妃,她不能這般失了禮節,于是垂眼将那些碎發別在耳後。

秦闕的胸膛溫熱,回來的路上祝蘅枝半邊臉又都被他埋在披着的大氅裏,此時側頰上也生起一片紅暈。

她福了福身子,矮着聲音:“妾容發不整,請殿下許妾回屋更衣。”

話音剛落,時春便領着一堆端着盛了飯菜的托盤跨入了門檻。

秦闕瞥了一眼後,說:“無妨,吃完再更衣也是一樣的。”

她張了張口,看了眼滿屋子的下人,還是決定等這些下人退下後再說也不遲。

東宮裏的宮婢規矩學得極好,又或許是常年受着秦闕的高壓,只是埋頭布菜,全程未敢擡頭,可饒是這樣,祝蘅枝還是一眼就認出了那個叫做“棠月”的宮女。

她當時果然沒猜錯,是秦闕的人。

雖然秦闕當時沒有承認,但基本上從他後來的态度可以判斷出來,只是兩人都心照不宣罷了。

一直等下人都退下後,她再次擡眸,征詢秦闕的意見。

雖然楚帝從她少時起就不在乎她,但她還是清楚記得,自己曾經就因為鬓發不整的樣子被楚帝狠狠責罰,後面又是罰俸又是禁足的,此後無論什麽時候,她都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以至于當時在邺州城外,風雪交加,滴水成冰的時候,她忍着刺骨的寒冷也要保持端莊的坐姿。

秦闕很随意地夾了一筷子菜放進自己面前的碗裏,看着祝蘅枝還低頭立在旁邊,便問:“還不坐下來吃飯,等着孤請你還是喂你?”

“妾的妝容……”

秦闕很明顯有些不耐煩,他擺了擺手,“你什麽樣子孤沒見過,少來這些小把戲。”

祝蘅枝還是有些躊躇。

她又想起了當日楚帝斥責她的話。

那個時候她才九歲,是她母親病逝的第三年。

楚帝難得記起她的生辰,來了她與母親從前栖居的栖蕪殿。

宮裏最不缺的便是牆頭草,看着楚帝來了,難得準備了豐盛的菜肴,來讨好楚帝。

她少失所怙,在深宮裏活得艱難,尚食局送來的飯菜也是一言難盡,她便學着自己栽一些菜苗,像阿娘生前說的那樣自食其力。

時春是與她一起長大的,也是滿栖蕪殿唯一一個肯忠心對自己的婢女,除了她,祝蘅枝其實不怎麽喜歡差使宮人,那些宮人也就任由着她瞎折騰了。

生辰的時候,她如往常一樣想給自己煮一碗面,但她從來沒想到,楚帝會毫無征兆地過來。

不過,帝王心性,誰能說得清楚呢?

時春來廚房找她的時候,她剛将面下了鍋,蹲在一邊看着火。

她聽到楚帝來了的消息,只來得及洗了洗手,讓時春幫自己把臉上蹭上的竈灰擦幹淨,至于衣服也沒有什麽可換的。

她沒有想到就是那绺因為在竈臺上忙活垂下來的發絲,惹得楚帝雷霆大怒。

她甫一進門,便看見楚帝坐在屋子裏。

“朕想起今天是你的生辰,”楚帝話說到一半,擡眼看她,臉色瞬間就沉了下來。

她看着楚帝的臉,一時不知所措,只能在他身側,喚了聲:“陛下。”

楚帝面上的嫌棄沒有做任何掩飾,“你自己看看你這是什麽模樣,你是我大楚的公主,在哪裏學得這些個勾欄樣式,有沒有半點身為公主的尊容?”

她當時還不知道什麽叫做“勾欄樣式”,聽到楚帝這般嚴厲得斥責她,她眼眶裏瞬間就盈滿了淚水,只好跪在一邊,和她那個當皇帝的名義上的父親道歉。

她只記得後來楚帝留給了她一句“掃興”,便拂袖走了。

那些本來準備好獻到楚帝面前的可口的飯菜她也沒有見過。

但是她很清楚,即使她哭的眼睛紅腫,額頭上也全是地上的泥土,楚帝還是毫不留情地走了。

她當時着急去見楚帝,沒有管已經下到鍋t裏的面條,等她回去的時候,水早已被煉幹,面條成了糊糊的一團,但她還是把那碗本來應該好好的面條撈了出來,什麽佐料也沒有放,和着淚囫囵吞了下去。

而楚帝說的罰俸,讓尚宮局的人有了明目張膽不給她發炭火的理由。她又生在臘月,正是金陵最冷的時候,往年還可以通過缺斤短兩的下等炭火勉強度日,但若是什麽炭火都沒有,會凍死人的。

那天過年的宮宴,阖宮都在慶祝奔走,她發着高燒躺在冰冷的被窩裏,只有時春守在她的床邊。

她當時神智都快要不清晰了,但她想起了自己的阿娘死的時候,也是悄無聲息,太醫不肯來,楚帝也不肯見她。

她便想着,自己一定不能就這麽死了,好在她命硬,竟然就那麽撐了過來,沒有被高熱多去性命,也沒有在那個冬天被凍死在荒涼偏僻的栖蕪殿。

當然所有的這些,都是秦闕不知道的。

秦闕只看到了她皺着的眉和猶豫的表情,卻沒有問她原因。

祝蘅枝無法說服自己克服少時楚帝留給她的陰影。

秦闕終于還是對她失去了耐心,“你到底吃不吃?”

她匆匆說了句“殿下恕罪”便想着坐在秦闕對面為他布菜。

但沒料想到秦闕将筷子搭在了碗上,銀質的筷子碰上瓷碗的邊沿,瞧出清脆的聲音,加上他又是行軍之人,手上力道難免大了些,讓祝蘅枝吓了一跳。

秦闕拂袖起身,看着她說了句:“矯情,孤原以為你與其他女子不同,現在看來,也不過如此。”

她眸中充滿了錯愕,一如當年楚帝對她發脾氣一樣,不知所措。

她下意識地想拽住秦闕的袖子,但只是抓到了一把空氣。

她最後還是一個人默默用了午膳,她初來乍到,東宮的廚子其實并不清楚她的口味,吃食都是按照秦闕素日裏的習慣來的,但秦闕喜歡的許多東西,她并不喜歡,也只是稍稍動了幾筷子,便讓人撤下去了。

那日之後,她再也沒有見過秦闕。

她在燕國無親無故,能接觸到的人除了東宮裏的下人便是偶爾在院子裏會碰到陳聽瀾,又或者是進宮見吳昭儀,但吳昭儀也是居于深宮中,許多事情她也不清楚,祝蘅枝往往只能得出個輪廓來。

但她隐隐推測出來,秦闕或許是很忙,又或許是要出什麽事。

她見不到秦闕,而陳聽瀾也總是一副匆忙的樣子,她只能先潛心安排初春的賞花宴,看看到時候能不能知道些什麽。

她尋思着既然是賞花宴,她現在的身份又是大燕的太子妃,代表的是秦闕的臉面,于是在挑鍛料制衣裳的時候,選了批岱赭色的浮光錦,正好襯春天。

不知是否為巧合,尚衣局将裙衫制好讓人送到東宮叫她試穿的那天,秦闕破天荒地來了她的寝殿。

她本想着讓秦闕看看合不合适,但秦闕一進門看到她的時候,語氣很冷地問:“誰讓你穿這個顏色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