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三十節課
月下獨酌(四首), 五言古詩,詩仙李太白的組詩作品。一般講到這篇課文的時候, 常規套路是分析詩人在月夜花下的愁悶心緒,分析詩人創作的藝術手法和文字中體現的浪漫主義情懷,解釋詩中的部分名詞,再結合詩人當時的境遇與性格特征進行以下略過數百字并包含2-3個考點的綜合闡述。
這是常規套路——在充分準備的前提下的常規套路。
生魚片:完蛋了阿林好像連課文都沒看完!
微風泡泡:不過這篇課文也不難吧,他以前難道沒見過這首詩嗎……
甜甜甜桃子:要不我們稍微敲敲邊鼓,提醒他一下?
天道酬勤:怎麽敲啊, 這是公開課, 後面坐了那麽多老師你沒看見?
耳後刺青:而且萬一讓他們看出來,不是反而對阿林不好嗎?
張彥明01:都上課了就別玩手機了!好好聽講就是幫忙!
扣扣群裏頓時安靜下來。李珍檬也放下手機,望了望講臺。
講臺上的人看起來倒是十分鎮定。
鈴聲結束,敬禮完畢,林落焰又掃了一眼課本, 然後視線一擡, 望向教室後排。
李珍檬順着他側頭瞥眼, 看到角落裏的段響劍一手托腮, 一手轉筆,正轉了頭看着窗外。雖然他已經努力轉開腦袋了……但根據李珍檬的經驗,此人此刻一定滿臉喜色, 快要繃不住了。
啊,肩膀還在微微抖動——看來真的很開心呢。
“段響劍。”林落焰突然點名。
被點到的那人很明顯地一震, 然後按住笑臉, 站了起來。
“有感情地朗誦全文。”
Advertisement
……又來了, 故意讓他這位不愛說話的“老子很酷”的師弟,“有感情地朗誦”……李珍檬忍不住就要翻一個白眼。
——不對。
她突然反應過來。
林落焰這一次讓人朗誦全文的用意是——為自己争取準備的時間。
段響劍肯定會拖着調子有氣無力地念——所以他才選他!
果然,段響劍頓了頓,懶洋洋地開口:“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尾音拖得比下班高峰期的堵車隊還長。
與此同時,林落焰開始瘋狂掃視課本——面無表情,但視線“唰唰”飛過,比時光更如梭。
……加油吧,李珍檬想。雖然這手段稍微有些卑鄙,但……
總之加油吧。
然而好景不長。念完三四句之後,段響劍也立刻發現了這件事。他馬上改變策略,加快語速,從“月既不解飲影徒随我身”開始,在保持口齒清楚的前提下,念得越來越快,越來越快,簡直不用換氣,再給他加個伴奏,仿佛當場就能rap起來。
轉眼間,“天若不愛酒”念完了,“三月鹹陽城”念完了,最後一篇的“窮愁千萬端”也念完了……段響劍朝講臺上皺着眉繃着臉的人看了一眼,不慌不忙地念出全詩最後一句話——“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
月下獨酌四首,組詩,全部念完。
林落焰老師的課本才剛剛翻過一頁。
“……請坐,”林落焰笑了笑說,“怎麽語速突然這麽快,根本就沒帶感情嘛。”
段響劍笑而不語,甚至得意地轉起了筆。
然後林落焰嘆了口氣。
“明明是一首令人動容的抒情詩,揮灑自如,飽含深情,這位同學朗誦起來,卻像敲着木魚念經……為什麽?因為這組詩對他來說,只是一篇需要背誦的課文。”
李珍檬仿佛聽見“叮——”的一聲,是名叫“主題”的電燈泡亮起的聲音。
林落焰繼續說道:“現在的教材就是這樣,讓一群十幾歲的小毛孩體會什麽懷才不遇,感悟什麽及時行樂……中間隔了幾十歲,又隔了幾千年,怎麽可能讀得懂?李太白寫詩,可不是為了千年後被做成考點,背了就完事的——他要是知道了,這才是要仰天大笑出門去。”
緊挨着“主題”旁邊,“立意”的燈泡也亮了,更大,更耀眼。
太卑鄙了……這個人,李珍檬想。
竟然拿自己的師弟祭天。
林落焰又翻了翻手裏的課本:“這首詩難嗎?不難,都是常見詞彙,也沒有什麽冷僻生詞,實在不懂的,看看課本注釋也能明白——考點也就那麽幾句,都看得懂,就不浪費時間在課上講了,大家回家做練習的時候自己看吧。”
……這番話看起來很有道理,講得也很漂亮,十分冠冕堂皇——然而他說這些的根本用意還是在于:“不講了”。
巧妙地避開了自己沒準備的內容,還十分理直氣壯。
李珍檬心情複雜地皺了眉頭,“啧”。
“今天咱們就講點藏在課文裏面的東西——不然,你們光是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他的憂愁,卻不知他的憂愁從何而來,又為何而止,就算背熟了考點,又有什麽用?”林落焰說,“語文教育是為了培養你們的美學思維,讓你們知道什麽是美麗的文字,它們因何而美麗——而不是背熟美麗的文字,從課本上抄到試卷上。”
“就像光是照本宣科地劃重點,那要老師有什麽用?上課直接放段教學視頻,發一套劃完重點的教材就得了。”口氣嚣張的補充。
李珍檬聽到教室後面傳來幾聲低低的議論。
說完,林落焰合了課本,往講臺上一擱。
“這首詩從酒開始,又以酒作結,那我來問問——你們在月下喝過酒嗎?”
當然沒有,這個問題提問的對象,全是未成年人。
更何況教室後面還坐着一排老師。
“這首詩在紙面上,全篇只寫了一個‘酒’字,你們卻連酒是什麽都沒有感受過,又怎麽去理解‘詩人的愁悶孤傲,曠達樂觀’?”林落焰說。
“那……總不能讓我們喝完再學吧?”有同學沒忍住說了一句。
林落焰笑了笑:“我的意思是,要懂李白在這首詩裏的情感和心緒,首先得知道,他喝的是什麽酒。”
然後他就開始講了,不給其他人議論的機會。
林落焰說,季節不同,心緒不同,眼前景不同,身邊人不同……杯中酒的滋味,都是不同的。
春天的落英,夏季的雨水,秋夜的霜花,冬日的小爐……還有晌午小酌後酣甜的睡意,雨夜燈火下閑雅的長談……這些時候擺在手邊的酒,既是同一杯,又不是同一杯;即使不是同一杯,說不定還是同一杯。
說到這些的時候,林落焰微眯了眼,恍惚有些醉意。
他說,在山中飲酒時,會有猿猴從樹上跳下,用自己采來的山果與人交換杯中之物——猴子和人喝下的是同一壺酒,但猴子感受的和人感受的,又怎麽可能是同一種心緒?
“你們對着考點背古詩,就像猴子拿果子換酒喝,只知道是好東西,卻說不出好在哪裏,”林落焰說,“哦,就像段響劍剛才囫囵讀了一氣,他能懂什麽?他也不比猴子聰明。”
“啪嗒”,教室後排的角落,有人的筆掉了。
然後林落焰繼續講下去,講舊日那些關于酒的神靈和信仰,各地釀酒時的風土和人情,還講一些不知道發生在哪朝哪代哪處寶地,但聽起來跟真的一樣的市井傳聞。他講得煞有其事,好像就是他親眼看見,親耳聽聞——好像他也在現場,跟着他口中的“古人”一起,在舞樂聲中雙手合十,祈福祝禱,然後分一杯新釀的甘洌的米酒,祛除身上的晦氣。
他說李白的這首詩,虛虛實實。月下花影,醉裏狂歌,都是幻而美的意象;這之後還提到的天地、聖賢、大道、自然……高深玄妙,看不見摸不着。
整首詩裏只有一件實物——“花間一壺酒”。
林落焰說,詩仙一人坐在月下花叢裏,吵吵鬧鬧,又唱又笑……他心懷大千世界,在詩裏俯仰天地,面前卻只有一輪冷月,一壺冷酒——這不是狂放不羁,這是凄楚寂寞。
林落焰說這些話的時候,仿佛自己便在詩中,月下,花前。是他向酒尋樂,自得其樂,借酒澆愁,卻無從解愁。他又從這些游離在文字之外的情景說回到課本,仿佛有一幅輕飄飄軟綿綿的薄紗,蓋在愁苦之上,隐去了那些溝壑縱橫,只留下一個朦胧又淺矮的輪廓——“表達了詩人孤傲悲憤的寂寞情緒,也表現了詩人不願同流合污的高潔志向”。
教室裏非常安靜,連呼吸聲都十分克制。仿佛稍微做出一點聲響,就會吹散剛剛籠罩在眼前的幻象。
“課本上的分析都是對的,但如果只背熟了這些簡單的分析……未免辜負了千年前的那壺好酒。”林落焰說。
說着他又笑,然後擡眼一望:“不過你們現在也還理解不了,我說這些,只圖個雁過留痕。”
“……那到你的年紀,就能理解了?”有人出聲提了一句。
林落焰一皺眉,又笑了笑。
“我也不懂,”他說,“何況那時候的酒比較好喝,和現在的酒不一樣……自動販賣機裏的聽裝啤酒,怎麽能搞得懂月下白瓷盅裏的桂花釀在想什麽?”
“那時候的月亮也比現在明淨得多,”林落焰又說,“所以李白寫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點都不誇張。天空幹淨的時候,月光澄澈清透的,就像枝頭的積雪,葉上的落霜……哪像現在的月亮,跟一塊掉在地上蹭了灰的煎餅似的。”
他說着朝窗外望去——好像那裏有月光,有花影,有冰冷而清冽的桂花釀。
還有一只小猴子,捧着滿把的山果,“吱吱喳喳”地要和他換酒喝。
李珍檬突然想起李白的另一句詩來——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可是現在的月亮,不也是能讓人思念故鄉?”一片安靜的教室裏,有女生小聲說道。
下課鈴聲響了。
林落焰回過頭來,輕輕笑了笑,沒有說話。鈴聲響完之後,他拿起講臺上合攏的課本,說了聲“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