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章

第 21 章

蘇轼本就因蘇元娘出嫁有幾分傷感,如今再聽到這話可謂是傷心欲絕。

他是個到了黃河心仍不死的性子,如今只跟在蘇轍身後絮絮叨叨:“八郎,這話是我說的沒錯。”

“可你也太小氣了點!”

“你若是不願将我的壓歲錢全還給我,那,給一半行不行?”

說着,他見蘇轍似是一副懶得搭理他的樣子,又試探道:“若是你連一半都不願意,那給一半的一半行不行?”

可不管他怎麽說,得到的都是蘇轍殘酷的回應。

不行!

蘇老太爺等人原是有幾分傷感的,可看到這一幕卻是忍不住笑出聲來。

不少人都說蘇轼頑皮,蘇轍沉穩。

可唯有自家人才知道,比起實心眼的蘇轼來,蘇轍的歪心思、鬼主意不知道多上多少,甚至還有幾次,蘇轍開口相問,就連蘇老太爺都無話可說。

要不然蘇轍怎會連着兩年将蘇轼的壓歲錢騙過來?

他老人家聽程氏說過的,說蘇轍之所以這般,是不想叫蘇轼多吃糖,所以就沒有再管。

在蘇家人翹首期盼中,很快就到了蘇轍的生辰。

這一日不光是他的生辰,更是蘇元娘回門的日子。

一早蘇轍就穿戴一新前去給程氏請安,繼而開始鍛煉起來。

Advertisement

春日的天兒,他一直走到渾身微微發熱這才去了正院。

蘇老太爺等人都已在等着蘇元娘,到底是孫輩第一個出嫁的姑娘,大家都緊張得很,一會擔心蘇元娘在羅家受委屈,一會害怕蘇元娘在羅家過不習慣,一會更是生怕羅二郎不曉得心疼人……衆人皆是滿腹心事。

蘇轍也有這般擔憂。

可下一刻他就聽見王氏道:“今日是八郎的生辰,可真是不巧,叫你大姐姐搶了你的風頭!”

“真是委屈咱們八郎了!”

自從蘇元娘親事定下以後,她雖依舊瘦弱,可氣色卻好了許多,直道:“大伯母一早就為你準備好了生辰禮物,待會就要宋嬷嬷拿給你!”

“多謝大伯母!”蘇轍也不推脫,只認真道:“我一點都不覺得委屈。”

“今日是我的生辰,也是大姐姐回門的日子,是喜上加喜!”

宋朝并不講究什麽男女大防,甚至良家女子開鋪子做生意的都不在少數,一家人如今坐在一起邊等蘇元娘邊說閑話,更是說起蘇轍來。

想當日蘇轍周歲時,蘇家上下收到蘇渙升官的消息。

今日蘇轍生辰,又是蘇元娘回門的日子。

惹得蘇大郎蘇位笑着打趣道:“八郎可真是咱們家的小福星!”

蘇轍雖是家中年紀最小的孩子,卻并不會覺得自己就該受到優待。

他下意識掃了眼蘇八娘與蘇轼,一人正盯着廊下挂着的畫眉鳥看的出神,一人正專心用糕點,想來自己的姐姐與哥哥并不會介意這些,懸着的一顆心才放了下來。

王氏等人就着蘇轍卻是打開了話匣子,蘇二郎蘇修更是道:“……八郎與六郎一樣,都是聰明的孩子。”

“想當初六郎三歲啓蒙,今日一過,八郎虛歲就四歲了,三叔可打算給八郎啓蒙?”

“到時候他們兄弟兩人一同上學,一同考科舉,興許還能一起考個進士回來,到時候三叔與三嬸娘可就名揚整個眉山。”

他這話說完,這才意識到不不對勁。

想當年父親蘇澹與二叔父蘇渙就是雙雙考中進士,惹得眉州百姓稱贊不已,他下意識看了王氏一眼,生怕王氏又想起了故去的父親。

可這次王氏面上的神色并未像從前一樣發生變化,只附和道:“二郎說的極是。”

就連正吃着點心的蘇轼都跟着叫嚷起來:“好啊,要八郎跟着我一塊啓蒙。”

“到時候八郎不聽話,不好好念書,我就罰他寫大字!”

他話裏話外的意思皆要報壓歲錢之仇。

蘇轍是小臉一垮。

在念書方面,他與蘇老太爺想的一樣。

他年紀尚小,正是養身子的時候,畢竟擱在後世,他這個年紀的孩子剛上幼兒園,如今就要他開始讀書認字,實在殘忍。

蘇洵卻道:“今日慎之前來,我正好想要問問他關于天慶觀北極院一事。”

“我想将六郎送去天慶觀念書。”

“我打算參加明年的春闱,再沒有時間給六郎與八郎啓蒙了。”

慎之正是羅二郎的字。

蘇轍想着自己不必早早啓蒙,先是面上一喜。

可他想着歷史上的蘇洵屢次不中,一直到死都沒能考取進士功名,又是面上神色一黯。

相較于別的朝代,宋朝這個進士錄取率還是挺高的,仁宗天聖五年錄取比率大概是“十取其二”,以至于并不是所有進士都有官可做的,甚至還有冗官這一情況。

不僅有冗官,甚至還有冗兵、冗費的情況,實在是因北宋經濟繁榮,百姓衆多,據說北宋的老百姓大約有億人。

話說回來,前世的蘇轍看到史書上的蘇洵屢次不中,在兩個兒子高中後傷感寫下“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難,小兒如拾芥”這話時之覺得蘇洵真慘,如今只覺得蘇洵更慘。

歷史上的他好歹還官居副宰相,可他那便宜爹爹身為“唐宋八大家”之一,風頭不如兩個兒子不說,教出來的兩個兒子都中了進士,他一輩子卻與進士無緣,想着只覺得蘇洵更慘了。

一時間,他看向蘇洵的目光很是擔憂。

蘇轼嘴巴一癟,剛要說話。

誰知道程氏一個眼神掃過來,他就乖乖閉嘴。

蘇老太爺想着幼子已準備幾年,不由道:“明年的春闱,你可有把握?”

蘇洵直道:“不敢說有十足把握,大概也有□□成的。”

蘇老太爺等人是高興不已。

唯有蘇轍笑不出來。

唉。

想象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啊!

一行人正說着話,秦婆子就笑着進來道:“……大姑娘回來了。”

很快羅慎之就帶着蘇元娘走了進來,羅慎之今日穿着一身石青色圓領襕衫,雖比不得成親之日氣宇軒昂,但遠比茶樓所見氣派許多,襯的他溫潤沉穩。

王氏與程氏交換了個眼神。

這般顏色鮮亮的衣裳,一看就是蘇元娘為羅慎之選的。

而羅慎之也願意聽蘇元娘的話,不再穿從前那些道袍似的顏色烏糟糟的衣裳,可見小夫妻兩人還算恩愛。

羅慎之上前與蘇老太爺等人請安。

一時間,屋子裏很是熱鬧。

因蘇澹去世,所以就由蘇洵代替蘇澹與羅慎之閑談幾句,更是将羅慎之請到了書房說話。

蘇轍見狀,也顧不得與蘇元娘敘舊,便悄悄跟了出去。

家中奴仆少也有奴仆少的好處。

比如這時,蘇轍貓着身子到了蘇洵書房外,竟一人都沒發現他,有道是知彼知己百戰百勝,他只有知曉蘇洵與羅慎之的談話內容後,才知道怎麽勸慰蘇洵如今将春闱一事看淡些。

誰知他剛貓着腰往後退了幾步,一不小心卻與身後人撞了個滿懷。

這人不是蘇轼還能是誰?

兄弟兩人在此處會面,做的還是那等見不得人的勾當,是分外尴尬,更是齊齊低聲開口道:“你怎麽在這裏?”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