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種茶

沈墨對種茶可實實在在是個門外漢,他将大洋郡內有經驗的茶農請了來,和蘇銘一起遍翻古籍。

這種茶可是個精細活,要想出好茶,那麽土壤,氣候條件,澆水量等等都必須精心控制。沈墨的運氣還不錯,香山有大片的土地經他們考察是适合種茶的,只要人精心伺候,不愁成不了茶林,出不了好茶。可現在最大的難題是,怎樣讓數量稀少的茶樹快速繁殖,若是讓它們自由生長,要賺錢怕還要等個幾年。

沈墨自是不想等也不必等,他提出可用嫁接的方法讓茶樹快速的無性繁殖。不過他只知道個大概,卻不會操作。那幾個茶農聽說有如此妙法,個個打了雞血似的拉着沈墨沒日沒夜的實驗。沈墨被折磨了一個禮拜,知道的都被榨幹,才被那些茶農放過,自行研究了。

小小見沈墨和蘇銘整日泡在山上,不免有些寂寞,沈墨便将小小帶上了。搞科研是需要勇氣和耐性的,必得經歷無數失敗和血汗。現在他已經告訴他們原理和方法,只是欠缺實際操作,想來不過費些時日,必是能成功的。他自己不參與研究,樂得陪着小小游山玩水。小小帶着沈墨去看他以前釆藥的地方,沈墨才發現山上還有不少好東西,藥材的種類多而且數量也不少。不過從前這些只有小小和蘇銘知道,現在多了個沈墨。沈墨和小小左逛右逛,倒讓他發現了不少果樹,聽小小說有些他是常吃的,中午便多是吃這些頂饑。聽得沈墨又是一陣心疼。不過這些果樹也可種成果林,到時賣果子的收益也是可觀的。

給小小又烤了條魚,吃得兩人肚子滾圓才慢悠悠地回去看看進展。剛走近小茅屋,便被蘇銘一把拉住:"我們終于成功了。"

茶農們個個興高釆烈,這不只是一株茶樹,這是一項偉大的創舉,說不定甚至會青史留名。他們活了這一輩子也值了。先前實驗一再失敗,他們個個都漸漸氣餒想要放棄,畢竟這只是沈墨的一面之詞,誰知道是不是真的能幹成甚至還有人請辭。只有沈墨自始至終都未動搖還不斷的加工錢,鼓勵他們幹下去。現在,就是不給工錢,他們也賴着不走了。

這頭蘇銘帶着茶農們種茶林,也算放了一顆心的沈墨又開始天天到郡府府衙報,想着要買幾個鋪子。首先,藥鋪是要一個的,開着也算蘇銘的事業,山上的那些藥材也有了用武之地。再者,茶鋪是一定要要的,這可能是他近期內最主要的經濟來源。還有就是,他想開個酒樓。不知道是不是他走狗屎運,在盛研的包裏他竟然發現了一本食譜,不去想她為什麽帶着這種東西将他撞死,光看這食譜上的菜式在這異世也是新奇的。有了這個,開酒樓便賠不了。最最關鍵的是,他現在需要人手,大量的人手。作為一個商人,他想用最小的成本謀取最大的利益,既然還有充足的時間,他當然是想買下足夠的奴隸。在這裏買來的都是要簽死契的,他一個個的挑過,選了好的便買下了。比起雇來的人,他們通常要穩妥和便宜得多。

想要種茶,可不僅僅是種茶樹這麽簡單,尤其像香山上這種不易存活的茶樹,平時需要人們照看,澆水捉蟲什麽的。還需要定時給土地施肥之類的。到春季釆茶也是有講究的,不可傷了茶樹的跟本,且速度要盡量的快不可錯過釆摘的最好時節,且茶葉摘下還需做粗步的處理。細細算來,也是一場大工程。本來茶商們都是就近培養那些靠在山腳的村民節省了一大筆人力費。可是因着小小,沈墨對這些村民并無好感,寧可買人來照看。若釆摘忙時,便雇些短工幫忙好了。

小小也跟着沈墨買了幾次,每次見到雌兒們被發賣的慘狀都是要紅眼的,沈墨便幹脆将他們都買下了。一日,沈墨在小小通紅的眼眶注視下又買下幾個雌兒,一個大漢子沖了出來跪在他們面前:"求兩位大官人買了我弟弟吧,我陳阿牛就是當牛做馬也會報答你們的。"說着便磕了幾顆頭。沈墨看他是個至情之人便多問了幾句。原來那漢子有一個雌兒弟弟,今年他們父親得疾病死了,他們的奶奶便和母親商量着把雌兒給賣了貼補家用給陳阿牛娶媳婦。陳阿牛知道了不願意,帶着弟弟便偷跑了出來,不想家人竟報了官,将他弟弟抓了去。也不知是何罪名,現在還關在牢裏,只等着明日發賣。小小聽了,哭得是水漫金山,沈墨無法,只得請來陳熙将那雌兒放了出來。哥倆個見了面又是一場痛哭,雙雙跪着給沈墨磕頭。陳阿牛兄弟自此對沈墨死心踏地。

沈墨在山腳上的較平坦處建了一所大大的茶葉加工廠,平時他買來照看茶樹的工人便住在此處。茶樹多在山腰,到時摘下便可及時加工。那些人他要委托茶農對他們進行培訓,還有一兩個茶農是要常年駐紮在這的。

待他計算好要買的人漸漸到位,一切也慢慢步入正軌。他和蘇銘,茶農等人将種茶,釆茶,加工等各個流程都仔細地讨論了一遍,将所需人手,材料等各個細節都讨論了一遍。例如施肥,一般為了保持肥力,一塊茶林最好是兩年一釆,蘇銘也提出可另種一種花來為土地增肥,大家讨論後便表訣通過了。工廠的運作則由沈墨拟了個規章,規定各人在各個時節的分工。工廠釆取流水線式作業,各司其職。每項作業都會有一個組長負責監督,調控和指導大家。而陳阿牛則當廠長,平時大小事各組長都要向他彙報,由他初步處理。

其實沈墨只是可恥地套用了天朝的工廠運作并稍加修改,不過這些異世者可不知道,他們簡直要為沈墨的章程而歡呼。供吃供喝供住不算,他們竟然是有工錢的,在大雍朝,只有那些大戶人家的家奴才有月錢,似他們這種貧農出身,家中遭難流落的不被打罵就算好的了。況且大老板說了,做的多便得的多,平時只要你完成工作,也不拘你去哪兒。這哪兒是給人當奴才,簡直是到了天堂。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