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032章

村長也沒賣關子,直接說:“前段時間村裏方家小子落河裏差點淹死,你們知道是因為什麽嗎?”

謝家幾人一時都沒回話,他家的人好奇心都不咋重,還真沒問過這事。

謝景行救了方安康後,當時在場的所有人,都看見了方奶奶對他滿滿的感激,也就沒人再提起方奶奶曾讓村長做主,要追究源頭是謝景行抓魚的事,謝家幾人也根本沒關注過原因。

村長這時才又說道:“當時那群小子知道你家景行帶着一幫小孩從河裏抓了魚,他們看着眼饞,也想去河裏抓幾條。”

謝景行聽到這兒才知道,那事居然還能和自己扯上關系,不過事情不都過去了嗎?他家連當事人的謝禮都收了,看見院子裏又開始到處亂竄的雞鴨,謝景行撇開了眼,眼不見為淨。

雖然他對這些謝禮敬謝不敏,也不能現在再來追究他的責任吧?

“當然,這肯定不能怪景行,農家日子過得都不富足,誰家不惦記着那口肉呢?當初也是那幫小子自己不小心,才差點弄出事兒,他們回去後,都被家裏人修理了一番。”看謝定安和周寧臉色都變了,村長趕忙解釋,怕兩人誤會。

謝定安和周寧才放緩了神色,可不能真讓這事栽在謝景行身上,不然以後誰在河裏出點事兒,都來找謝景行,那日子還怎麽過?

看兩人沒有說話的意思,村長又才繼續,“不過經過這件事,我才知道村裏不少人都惦記着河裏的魚。可你們也知道,周家村是從山裏搬出來的,要說從山裏得些山珍野味的,倒還是有點辦法,可要從這河裏抓魚,大家夥就只能望魚興嘆了。”

周家村的人以前也想過辦法在河裏抓魚,可他們在山裏待了太多年,就算原來有人會從河裏抓魚的手藝,也沒地方施展,過了這麽久,早就失傳了。

周廣德笑着說:“別說我們了,連對岸一直定居在河邊的三方村,要吃魚也得去鎮上買。”

村長也跟着笑,“确實。”

三方村倒是有人會抓魚,可也不是所有人都行,更多的人還是要用買的。

周家村剛立村時,看見三方村村民從河裏撈魚,當時剛從山裏搬下來,日子過得更苦,不少人為了能多點營收,也去了,結果魚沒逮到幾條,卻丢了好幾條命在河裏,當時的周家村村長和村裏人商讨了一番,決定還是離河遠點,命更重要。

當年周家村的人在河裏淹死後,三方村村民在對岸冷眼旁觀,甚至暗地裏笑話他們不自量力,兩村關系至今不太和諧,也跟這事有關系。

Advertisement

笑完才終于說出今日來的目的,“這村裏大人、孩子都惦記着,上個月村裏漢子聚在一起,也談到了河裏的魚,覺得可惜,說要是在秋收前能吃上魚該有多好,到時候在地裏做活都更得勁兒了。”

見謝家沒人接話,村長有點尴尬,可也是因着他不會說話,非提到方安康的事,也不能怪謝家人現在的謹慎,只能接着說:“方安成阿父當時也在,說他家方安成曾聽你家景行提到過,要是能有一張大拖網,從河裏撈魚也不難。大家夥聽說後就上了心,有幾人來找我說,要不讓人去鎮上買張大拖網回來,他們雖然不會使,但景行既然能提出來,定是會的,到時候村裏人就可以從河裏捕魚了。”

謝景行聽到這兒才記起來,方安成常來找他玩,當時出了方安康掉進河裏的事,村裏大人又不讓小孩進河裏玩了,少了一處玩的地方,方安成不高興了好幾天。

關鍵是他也惦記着那河裏的魚,常常在謝景行面前提起,河裏魚那麽多,要不是水太深了,他們肯定能把河裏的魚全給抓起來。

謝景行被他念叨煩了,就順口回了他:“要是有張大拖網,那河裏的魚還不是任你抓。”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謝景行渾不在意自己說了些什麽話,方安成倒是牢牢記在了心裏,回去後連吃飯都心不在焉。

方安成平時吃飯是最積極的,這副模樣還是頭一次,方阿父不免好奇,問了他,方安成就将謝景行的話說了。

一個傳一個,這不,村裏人不少人都惦記上了,居然真就有人找到了村長那裏。

村長也是行動力強的,既然對大家都有益,當時他便帶着自己兒子去鎮上找了找,連天下商行都去了,居然連大拖網的影子都沒見着,天下商行的夥計看他們那般模樣,就知道他們是沒找到自己想買的物什。

天下商行能成為大炎朝最大的商行,裏面的夥計必然都很會做事,直接上前跟他們搭話,得知他們想要大拖網,說:“寧和鎮上的天下商行确實沒有,但我可以跟管事的提一下,如果他們确定要的話,可以在下次送貨來時捎帶過來。”

他們當然是要的,後面一段時間,只要是去鎮上趕集的人,免不了都去天下商行逛了逛,順便問問拖網多久到。

今日方大禮有事去鎮上,剛好遇到來送貨的商隊,上前問了問,果不其然這次就帶了拖網來,他身上是帶着錢的,直接買下了。

回來跟村長一說,準備來謝家商量商量,找個時候去河裏捕魚,興致勃勃地出了門,村長後知後覺地才想起,這麽多天了,他居然一直沒有跟謝家人商量。

自己避開當事人先做了決定,準備工作都做好了,現在上門直接就讓人幫忙,就算他是村長,這事也說不過去。

村長那老臉都有點不好意思,只能先去跟周廣德說了,厚着臉皮,請求了周廣德一起上謝家門。

謝景行這才徹底弄清事情的原委,心裏帶上了絲無奈,還得多虧他确實知道怎麽在河裏用拖網捕魚,要是他只是随口一說,到時候自己不就騎虎難下了嗎?

謝景行心裏思量着,臉上卻沒有什麽表情變化。

謝定安和周寧卻不一樣,這都沒來詢問過謝景行,他們就将拖網買回來了,萬一謝景行不會,到時候招埋怨的還是謝景行。

周廣德看着他倆的神色變化,怎會不知道他們心中所想,剛才村長找上他時,他首先想的也是這個,出聲說道:“別着急,剛剛村長跟我說了,景行不會也沒關系,這是他們自己思慮不周,全村那麽多大人也想吃魚,居然全指着一個孩子。”

村長臉上終于也顯出了些不好意思,這事确實是他這做村長的沒考慮周到,“對對,不會也沒事。你們也不用擔心那拖網,天下商行有規矩,只要是在他家商行買的東西,如果不滿意,只要還是新的,是可以拿回去退的,景行要是不會,我們可以将拖網拿回去退了。”

這話倒是讓謝景行有點意外,村長已經是幾十歲的人,居然能當着這麽多小輩承認自己的錯誤,不免讓他有點刮目相看。

看所有人都看着自己,以後畢竟是要一直生活在這周家村的,能幫上忙最好,便點點頭道:“我确實會。”

村長聞言大喜,說:“那我們找個時間,你帶着拖網去試試看?”

都已經到這個地步了,也沒必要拖拉,謝景行點頭同意了。

周廣德還是不放心,又問了問,“能有把握嗎?”到底還是擔心,萬一到時候沒成,依他對村裏人的了解,雖然大家不會指責謝景行,但免不得會失望,到時候心裏有怨也不好。

謝景行肯定地說:“沒問題。”

周廣德才放心離開。

謝景行既然做好了決定,也沒讓村裏在多着急,先是去河裏看了看情況,便通知了村長,明日淩晨就是捕魚的好時候。

對魚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魚一般在淩晨和入夜後活動最頻繁,這兩個時間是最容易捕魚的時辰。

第二日一早,謝家、周家只要能出門的全部一起上陣,這雖然是謝景行出的主意,也不能只讓他一個孩子去。

周廣德帶着全家人先到了謝家,将陳孝珍留下幫着照顧謝錦君和謝若,其他人就一起去了河邊。

到地方時,謝景行看到河邊已經聚集了不少人,看來大家對從河裏抓魚這件事都很期待。

謝景行選的地方,就是之前看到的周家村周圍最寬的河面,就算是多日不下雨,這處河面的水看着也沒怎麽減少,上面雖然仍有水往下流,流量卻很小,說是河,現在這模樣倒更像是一處大湖。

謝景行前世不是一開始就做卧底記者的,剛開始他進臺裏後,因為沒有後臺,被分到了農林牧漁欄目,被老前輩帶着采訪了不少相關的事情。

有一次,他們市下的一個縣城舉行釣魚大賽,釣魚後的保留節目就是從那處幾乎是全國最大的淡水湖中用大型拖網捕魚,最後決出湖中的魚王,那可是小縣城每年一度的盛會,臨近的不少省城都有人來參加。

為了将工作完成得更好,他詳細采訪了捕魚的負責人。

面對市裏記者的采訪,負責人沒有懈怠,兢兢業業地将其中的各種道道給謝景行講了個透,完了還不放心,帶着謝景行彩排了一遍。

謝景行本來就聰明,不然一個孤兒,怎麽能從最高學府畢業,只一遍,他就把注意事項記下了,再也沒忘過。

在農林牧漁欄目,想混個倒是不難,溫飽卻不是謝景行的目标,最後,他執意去做了卧底記者。

大夥兒見謝景行到了,本來吵吵嚷嚷的聲音立即停了下來。

謝景行也是經過大場面的,臉不紅心不跳地跟謝定安說話,他總不能自己下去,還是要讓這裏圍着的漢子們動手。

村裏人都不會用拖網,他只能先将方法步驟,交給了親近的謝定安和周廣德、周忠義,再由他們去教其他人。

河面很寬,進出的水都少,雖然還是活水,但水幾乎沒有怎麽流動,謝景行看着寬闊的河面,心裏不斷思量着。

要是運氣好,一網就能從這河裏撈起不少魚的話,魚在水裏掙動的力氣可不小,擔心村裏的漢子站在河岸上抓不住拖網,到時候被魚拽下河去,謝景行讓人先将拖網的一端用粗的木棍固定在了河岸上,這樣也能省點力。

這個好弄,力氣大的漢子找來一端削尖的長木棍,往下使勁砸幾下,木棍就紮在了河岸上。

謝定安過去搖了幾下,用上一半力氣也沒見晃動,對謝景行點了點頭。

謝景行指導着其他人拉着拖網,從上游水淺的地方拉過了對岸,一直撐到網面最大處才将網放了下去。

別看說着簡單,從哪裏放網?怎麽放?放多寬?裏面的道道可是不少,要不是當初那負責人講得仔細,謝景行也以為只需要将網放下去就成。

小網是可以這麽做的,但捕到的魚也少,甚至在這種大的河面一網撒下去,連魚影子都不一定能見着。

這種大拖網就不一樣了,只需要找準時機和地方,再讓其他人從另一個方向不斷攪動、拍打水面,魚就往拖網的方向去了,這時還不能直接拖起來,還得再等段時間,等魚掙動的力氣小了。

魚眼的特點使得它看不清周圍拖網的網線,只能直直往網線撞去,一旦被挂住鰓或是鱗片,這魚幾乎就跑不掉了。

謝景行一直注意着水面的動靜,本來平緩的水面不時湧現一股股暗流,看樣子這河裏的魚還不小,不然鬧不出這麽大的動靜。

拖網上動靜越來越大,謝景行沒有再等,沖謝定安說:“可以拉了。”

周圍其他人都注意着謝景行,見他讓謝定安收網,不用等再多吩咐,衆漢子齊心協力,開始按照謝景行教的收網。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