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31

界面上的公告, 雖然沒有明确的指向性,但這條新消息無疑印證了她的猜想,她的直覺是對的, 那名昵稱為“杜小北”的玩家永遠不會再在世界頻道上發言了。

由于看不到此前的消息記錄, 陶賽不能确認“杜小北”是不是第一個遇害的玩家。

大概率不是第一個, 四級避難船的百萬經驗條絕對不會是簡簡單單的爆肝換來的。

她越發慶幸昨天晚上和四級避難船擦肩而過沒有被發現,從死神手裏撿回了一條命,稍有差錯,恐怕被通報在世界頻道上的就會多她一個名字。

陶賽的視線穿過透明的系統面板,無言地看着海面, 心情久久不能平複過來。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悲涼感, 她後知後覺地想,如果她在發現四級避難船的第一時間及時給那名玩家警告, 結局會不會不同。

但她很快否認了自己,從那名玩家主動在世界頻道上暴露坐标, 就已經注定了結局, 她不過是另一只僥幸逃生的蝼蟻罷了。

不知過了多久, 世界頻道上再次彈出了新的消息。

[惟愛曲無憶(Lv4)]:好無聊啊, 有沒有人出來聊聊天:)

陶賽低頭發現自己的手在發抖, 她想發言。目光聚集在輸入框, 系統提示她在發言前需要先設置一個昵稱。

腦海裏想什麽,字體就能顯示在方框中, 陶賽想了一串亂碼作為昵稱, 但發言的內容卻是想了又删, 删了又想, 始終沒有發出去。

[惟愛曲無憶(Lv4)]:

[惟愛曲無憶(Lv4)]:怎麽都是廢物啊?升級升這麽慢。.

[惟愛曲無憶(Lv4)]:一個喘氣的都沒有?

[惟愛曲無憶(Lv4)]:慫b

陶賽漠視這幾行字,呼出一口氣, 克制地将世界頻道縮小,放在視野的最角落上,保持着理智。

Advertisement

現在逞一時口舌之快,沒有必要。不過後面她不會再沉默了,如果再有新玩家被他誘導,她會發言警告的。

她現在最需要做的,不是去聲讨不是去譴責,那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意義,而是發展自己壯大自己,保住自己是一切的基礎。玩家“惟愛曲無憶”是她目前為止真正意義上的大敵,還離她如此之近,這無形之中增加了她的生存壓力。

不過現在也不必太過擔心,“惟愛曲無憶”一直在世界頻道上騙其他玩家坐标,證明他沒有強大到随随便便發現玩家的地步,他會因為長時間沒有玩家發言而原形畢露、破防,可以進一步說明這點。

“深海魚”號已經駛入大海了,海洋足夠遼闊,兩艘船拉開了不小的身位,航線千千萬萬,再相遇的概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陶賽定定神,根據電子海圖指示微微調整舵盤角度,繼續按照原定計劃先去東海市補給。

接下來的航程依然是三個人輪流駕駛,每隔四小時換一次班,防止駕駛中的枯燥和疲勞。陶賽時不時就瞟一眼視野角落的小框,看看有沒有上套的玩家,她好第一時間出言制止。

不過這期間世界頻道一直很安靜,除了“惟愛曲無憶”時不時出來抛個魚餌,再沒有其他人發言了。

第二天早上六點十五分,在絕美日出的輝映中,島嶼和城市輪廓出現在海平線上。

東海市作為祖國東部海域的一顆璀璨明珠,在繼承歷史文化名城的同時,經濟騰飛,尤其海運貿易高度發達,坐擁規模化的國際性貿易港口,近十年來貨物吞吐量在世界範圍內名列前茅。

不過陶賽有自己的考量,并沒有選擇将避難船泊入國際化的貨運碼頭,而是選擇了老城區的漁船碼頭。

這裏沒有深水港,水位普遍較淺。

因此,四級避難船如果要停靠在東海市,不可能選擇停在這裏,因為噸位不匹配,他的第一選擇一定是去貨運碼頭。

陶賽簡單查了一下資料,東海市的漁船碼頭有上百年的歷史,這裏聚集着這座島上近80%的漁民。漁船多,也能起一個很好的掩護。

快要靠近漁船碼頭時,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關注,陶賽暫時拆卸了攻擊系統[電光炮],這樣“深海魚”號看起來還是一艘普通的遠洋漁船,只是稍微新了一些,體型大一些。

陶賽降下速度,迎面駛來了一艘小艇。

艇上站着個光膀子花短褲的胖男人,他舉着擴音器仰頭喊:

“嘿!老板,外地來的哦?是不是要停船啊?泊位出租,價格公道!”

陶賽把舵盤交給周甯,從駕駛艙下到甲板打算和他溝通,她沒有碼頭泊船的經驗,事實上其他人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所以她只能硬着頭皮上了。周衛星怕她吃虧,站在旁邊幫她壓陣。

陶賽問:“你們怎麽收費的?”

胖男人打量了一眼說話的姑娘,又估算了一下這艘漁船的尺寸,“這樣吧,長租一季以上,我給你算50塊錢一天,臨時租100一天,成不?我們泊位免費提供水電。”

價格倒是也不算離譜,陶賽懶得跟他講價,反正在這裏待不了幾天,幾百塊錢的事情,直接就同意了。

小艇在前面帶路,“深海魚”號緩緩穿過狹窄的由漁船組成的迷宮,如同在地下停車場尋找車位的汽車一樣。

現在正是漁場的休漁期,碼頭上停泊了幾千艘大大小小樣式各異的漁船,船艇連成片,混亂又有序地排列。

漁民在船上生活,一艘船就是一家人。t

大部分漁民是本地人,他們在陸地上可能已經沒有居住的房屋,全家老家搬上漁船,工作、休息、生活,漁船碼頭天然地形成了一個社區,他們世世代代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以漁為生,以海為家。相較于新城區的繁華喧嚣,碼頭上反而更有人間煙火氣。

“深海魚”號最後停在了一處靠岸的泊位上,左右都是體型相似的大漁船,可以對避難船的兩側船身起一個很好的遮擋掩護。而由于水位和岸邊有一個不小的高度差,岸幾乎和甲板平層處在同一水平線上,船頭的嶄新外殼也被隐藏起來了。

“深海魚”號幾乎完美地融入到環境中,行人如果從岸上路過,一眼看過去看不出區別。

除非有人恰好在這裏停下來盯着瞧,才能發現旁邊的漁船外殼不再光鮮,到處都是破損痕跡,鏽跡斑斑,那是海水長期腐蝕作用的結果,唯獨這艘船還是嶄新的。不過沒有誰會閑着沒事幹,停下來專門研究的。

船在泊點上停穩後,陶賽先交付了三天的租金,網購的包裹全部到齊以及接上安楠她們的家人,差不多需要三天的時間。

“深海魚”號在靠近東海市附近時信號全部恢複,骨科的幾位醫護人員順利聯系上了家人。這幾天他們在船上生活得不錯,大家相處愉悅,有一段非常難忘的經歷,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他們商量好了這就打算下船,去和親人會合了。

唯一不打算走的是梁遠舟,他在南州市沒有親人,父母都在國外。

“什麽?小郭你們要走啊?”周奶奶滿臉不舍地問。

她年紀大了腰不好,作為骨科護士,郭小茗在專業之外學過很多按摩手法,這幾天幫周奶奶按摩過幾次,每一次都能讓周奶奶神清氣爽好一陣子,別提多舒服了。

郭小茗抱了抱周奶奶,同樣不舍,周奶奶和藹可親特像她過世不久的外婆,她說:“奶奶我會給你打電話的,按摩的手法我已經教甯甯了,她學得可快了。”

周奶奶看着他們背影,學着年輕人揮了揮手,“小郭,你們千萬保重啊。”

“奶奶再見!”

“叔叔阿姨再見!”

“大家再見!”

……

大家一一揮別。

“小陶,感謝你們大家的救命之恩,咱們有緣再見了!”走在最後的馮碧在殷文和米漢青的攙扶下踩着木板上了岸,她立刻轉身雙手合十地道謝。

“有緣再見吧。”陶賽禮貌地點點頭。

馮碧突然瞥了一眼甲板後面的大空倉,梁遠舟獨自一人坐在凳子上閉目養神,她小聲對陶賽說:“小陶,我們梁醫生可能沒從那件事走出來,麻煩你多照顧照顧。”

“肯定的,放心吧。”陶賽說。

這幾天陶賽就發現梁遠舟一直很沉默,飯桌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聊天,唯獨他不說話。看電影遇到笑點頻出的橋段,大家笑得前合後偃,唯獨他依然神情冷漠。

如果不是郭小茗說梁醫生以前很好說話的,陶賽都要以為他天生是這樣的人。

畢竟像他這樣有實力有背景的人,難免心高氣傲。

他主動留下來挺好的,不枉陶賽冒死去救他,船上有個真正的醫生始終是一份保障。

從骨科五人組上船開始,陶賽也一直在觀察他們的忠誠度,忠誠度一直很低,即便他們知道這是一場關乎全人類的災難,留在避難船上的意願也不高。原因不難猜到,他們有家人,有牽挂,有事業。

所以聽說他們要走,陶賽沒有挽留。

這幾個人中唯獨梁遠舟的忠誠度一直在升高,但現在還遠遠不夠可以發展為角色的60點。

送走骨科的四個人後,陶賽一刻也閑不住,抓緊安排了一下接下來的分工。

周奶奶和梁遠舟在船上留守。梁遠舟其實是個不錯的壯丁,他高高大大,力氣想必也不小,不過今天開始他情緒一直很低沉,索性陶賽就讓他留下吧。

陶賽帶上安楠、蘭小伽和林煙去快遞驿站取包裹,這兩天到站的包裹不少,包括那一批相當重的全金屬的超市貨架零件也運到了,所以這一小組分到了最多的人。

周甯和李銀竹母女倆上附近的菜市場買新鮮的食材。

周衛星則一個人去碼頭的生活市場,聯系師傅上船安裝大理石廚臺面和集成竈,然後再看情況添置冰箱冰櫃。

大家都戴上耳麥,随時可以在[指揮控制中心·初級]的頻道交流。

碼頭的菜市場離停泊點不遠,周甯跟路人問過路後,走幾百米就能看到了。碼頭以海鮮交易為主,這裏是唯一出售陸上食材的市場。

菜市場門口本來立着一塊牌子,上面會标注今天市場內蔬菜、肉的指導價,但現在那塊牌子已經被人推倒了,無數腳印踩在上面。

周甯站在菜市場門口,墊着腳往裏面望去,全是烏央烏央的人群。她之前還在疑惑為什麽路上人怎麽這麽少,原來大部份都聚集到了這裏。

這幾天來,空前的大災難在世界各地爆發,關于天災末日的新聞、謠言瘋傳,島上居民開始瘋狂地囤積糧食。

市場裏各個攤位上無論是蔬菜、肉類、米面糧油價格全都貴得驚人,價格成倍成倍地翻,市場管理人員試着制止這種暴利行為,但很快就被前赴後繼争搶的人擠開,最後也只能默許,無奈地在人群中間維持秩序,喊破喉嚨提醒大家不要擁擠推搡。

周甯原想着多買些食材,因為要買冰箱,食材可以多存放些時間,肉也可以冷凍起來。可她和她媽好不容易擠進一個蔬菜攤位,看見一顆大白菜上标注的價格高達驚人的125元!

這讓周甯目光一滞,她突然想起有一次她下班回家,在小區門口看到有小販推着車賣菜,牌子上寫着“大白菜一元一顆”。

周甯第一次直觀地體會到了“物價飛漲”這個詞的含義。

“不買你就走啊!瞎耽誤工夫!”

她身後的大爺吼了她一嗓子,就在猶豫的瞬間她就被人生生擠了出去。

另一邊,考慮到要取的快遞實在太多,陶賽跟泊位的老板借了三輛板車和皮筋帶。

到了快遞驿站,陶賽排到之後,報了一個取件碼,小哥業務熟練地取到對應的包裹後,用機器掃描了一下,屏幕上顯示這是一位多包裹用戶,然後他看到了剩餘包裹的數量,203。

快遞小哥:“……”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