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将軍也窮
第93章 将軍也窮
站在十幾米高的瞭望塔上,向遠處望去,蒼勁莊重的大山延綿不絕,被飄雪覆蓋白茫茫一片,如同沉睡的巨獸,寧靜而雄偉。
厚厚的積雪将幹枯的枝杈,裝點的生動俊俏,處處結了冰晶,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
可不多時陽光散去,雪花依舊簇簇的落了下來,整個天空又變的灰蒙蒙的。
“将軍,這雪下的忒不是時候了,要是早上三四個月,我們也就不會再向朝廷張嘴了。”趙都尉摘了帽子,将上面的雪抖掉抱怨道。
“老天爺的事,你我說了也不算啊。”沈荷塘彎着腰,在竈坑前面烤着紅薯。
“來的早不如來的巧,那,分你一個。”說着将火堆裏的紅薯扒了出來,推給了他一個。
“都火燒眉毛了,主子你還有心情烤地瓜?”趙宸岚看着地上兩個半黑的東西,嘴角抽了抽。
“天塌下來也得吃飽啊。”沈荷塘自顧自的掰開紅薯,有些燙還吹了吹。
“說說吧,怎麽就火燒眉毛了?”她蹲在地上仰頭問道。
“那群蠻夷自從上個月,偷襲了古橋鎮後,已經消停了許久,不知在憋着什麽壞。”他們不來,趙宸岚反到不習慣了。
邊外的遼國在大乾朝十萬大軍到來後,便收起了獠牙,裝的像綿羊一樣沒了動靜。可卻在一旁煽風點火,引得兩個彈丸一樣的小囯,盧龍與疏車,屢屢進犯。
如同牛虻一般,讓人厭惡至極,本應該将這兩個小囯一網打盡,可他們似乎又十分會拿捏分寸。
除了搶東西,極少燒殺百姓,若是将他們斬盡殺絕,似乎又給了邊外小囯團結抗擊大乾的借口。
這盧龍與疏車,不知是怕大乾的報複,不敢太過分,還是害怕遼囯的淫威,不得不騷擾大乾,一直在一個不将人惹毛的邊界搖晃。
邊關的防線很長,延綿六百餘公裏,盡管五公裏一個百人的小隊,可蠻夷人強悍總是防不勝防,有時還會聲東擊西玩的一套又一套的。
無論是遼囯還是附屬小囯,都已經三四十天沒了動靜,讓整日抓人取樂的趙宸岚很不适應。
沈荷塘捏着紅薯,點漆般的眸色幽深,不知在想着什麽。
“帶來的糧食還有多少?”若是他們真的有什麽大動作,自己不缺士兵,即使不如蠻夷兵強馬健,只要咬緊不掉隊,勝算很大。
畢竟自己也有兩萬的精兵,都是以一敵五的存在,這一年都在秘密練兵,就是準備關鍵時刻才用的。
若說萬事俱備的話,就只差士兵們的口糧了。打仗什麽時候都缺糧食,更不要說荒年。
“那點口糧早就沒了,如今都是靠屯田的士兵往年省吃儉用攢下的,朝廷的供應再不來,我們就等紮脖吧。”趙宸岚白眼都要翻到天上去了。
“朝廷那邊怎麽說?”最近她與京城來的監軍一直在扯皮,一個吃飽喝足的事精,跑來她的地盤指手畫腳,沈荷塘陽奉陰違絲毫沒把他放在眼裏。
她可沒将誓死效忠大乾皇帝的家訓刻進骨子裏,若是敢拿她十萬大軍的性命開玩笑,她就一劍砍了他的腦袋,與皇帝分家,也不會聽信奸臣的讒言,讓士兵白白送命,讓那個攪屎棍得逞。
可眼下他代表皇帝的眼睛,面上還不能對監軍大人不恭敬。軍營裏也隐隐分出兩派,沈家原本的将領一派,朝廷另外的将領一派,有與沈耀同期的老将軍,也有皇親國戚進來歷練的世子少爺。
這些人自己還要分出好幾個派系,有趣的很。可這些人上戰場的時候沒幾個能用上的,都是一群夏迎春,可她不是齊宣王,才不喝他們的迷魂湯。
“朝廷說盡快籌備,可今年沒往年糧食充盈,可能要慢一些。”
“還能挺多久?能不能到年底?”
“省吃儉用的話,應該可以,但若是上戰場就不夠了。”
沈荷塘眉頭蹙的有些緊,近來嗅到戰事一觸即發的味道,幾乎每天都在練兵,就這還要省吃儉用,她心裏也不是滋味。
“去告訴監軍大人,軍隊沒糧食了,不能只管每天耍威風,也要為大軍的口糧想想辦法,他不給想出辦法,就每天都去找他。”這天寒地凍的,在吃不飽,要如何應對其他。
“好嘞,我下午就去找他,他不想出辦法我就一直跟着他。”趙宸岚臉上帶着壞笑道。
“只是給他找個事幹罷了,糧食還是要讓淮清快些籌集,真的指望那個小人,還不得餓死。”沈荷塘拍拍手掌起身道。
“主子說的有道理,屬下明白了。”
“叫将軍就好,不要再叫主子了,生怕別人不知道你的底子?”沈荷塘有些無奈的看着這個人高馬大的小夥子。
“這不我獨一份的嗎?他們自然是沒我與主子這般親近的關系。”
“好了,你去煩監軍大人吧,我有事要做。”沈荷塘被他一副黏黏糊糊的樣子逗笑了。
趙宸岚走後,她回了屋子內,看着西徑關的沙盤,琢磨着敵人可能下手的地方。
日子就這麽風平浪靜的過了一個多月,天氣越發的寒冷,糧饷一天天的見少。
唯一值得欣慰的,便是由于天氣的原因,敵人不會再發動挑釁了。
西陉關本就易守難攻,若是在天寒地凍的三九天攻打城門,不用他們出手,敵軍自己便能在城下冷成冰棍。
可即便是什麽都不幹,沈荷塘與士兵的日子依舊不好過,說好的軍糧依舊沒按時運到邊關。
眼看快年底了,趙宸岚都厚着臉皮,去了嘉裕關借糧食。
只是鄰居也不富裕,勉強借回來十天的口糧,算上家底勉強能撐到年後。
嘉峪關主帥還非常抱歉的給沈将軍這裏,資助了五萬支長箭,與配套的硬弓。
沈荷塘不知道當了将軍後,過的竟是到處化緣的日子,從前這些都是沈老将軍管的,如今再沒人替她處理後勤了。
沈荷塘不知葉淮清那裏出了什麽岔子,可如今朝堂她能靠的人,便只有他。
糧饷不到,她也只能幹等着,每天自己吃着一葷一素兩道菜,都如同嚼蠟,便讓王媽只抄一個菜便好。
王媽在院子裏養了不少小雞,沈荷塘吃着也不香了。士兵們二十來天也沒吃上葷腥,就自己院子裏這十多只雞也不頂用啊!
氣勢洶洶的出發了,誰知道硬是在拉鋸戰中,給自己吃窮了,她搓着手裏的珠串,就在想敵軍每天吃的都是什麽?
去搶他們牛羊的可能性大不大……!
同樣是臨近年關,京城沈府的氣氛便大有不同。
原本以為糧食太少來着,誰知後續村民太給力了,自從她們先回到京城後,從南邊來的馬車陸陸續續一個來月,就沒怎麽斷過,糧庫硬是加了兩個大的,才放下這堆零零碎碎的肉菜與粗糧。
而去了北邊的兄弟們,雖說收獲不多,但小麥與玉米的數量加在一起,也有幾十輛的馬車。
江寧看了一眼亂糟糟的糧食與家禽,直接放話說都讓給姜沉魚了,她不打算賣了,也沒法賣,簡直無處下手。
都賣了利潤也很薄,幹脆就都讓給姜沉魚了,省得她天天惦記。
而朝堂上也是吵的熱火朝天,由于糧食漲價,國庫拿了不少銀子出來,可市面上的糧食早就進了各大商家的倉庫。
若想再買回來,則需要三倍的價錢,而開倉放糧又有不少文官覺得,今年本就減産,國庫的糧食還是留給百姓救命的好。
且運輸阻力太大,一層剝一層,能到沈将軍手裏的又有多少?
皇帝近來跟一個新得寵的貴人打的火熱,又沉迷于煉制丹藥,今年雖然糧食不如往年富餘,可也不算荒年,邊關也沒傳來大戰的消息。
皇帝便放松了關注,最後拿了十萬兩白銀,将這事交給二皇子去辦。
可二皇子老老實實的用十萬兩白銀買了高價的糧食,漲到十五文錢一斤的糧食,從自己人手裏過了一遍後,原本還能六萬石的斤數,直接成了五萬石。
葉淮清深知這些糧食還遠遠不夠,想讓皇帝說服大臣與富商,一家在捐着,多點是點。
可皇帝愣是沉醉在溫柔鄉裏,那趙貴人成天研究煉制丹藥,将皇帝的注意力都勾走了,葉淮清找了他好幾次,都沒見到人。
想着自己去組織,卻因為小小武将的身份,沒人買賬,灰頭土臉的铩羽而歸。
算了算路上省着點,到了邊關也能有四萬石糧食,實在不行便先出發,後面的再繼續籌集就好了。
打定主意後,便準備親自護送糧草過去,誰知還沒開始出發呢,皇後那邊不滿将此事交給二皇子去辦,生怕二皇子完成任務後,在皇帝的心目中的位置,水漲船高。
硬是在二皇子出發前使了不少絆子,導致準備好的糧草拖了七八天才放行。
直到隊伍出發,葉淮清才松了一口氣,正當他也準備動身時,沈雲舒找到他,要他帶上姜沉魚一同出發。
葉淮清原本還在猶豫的,可聽說姜沉魚還給沈将軍帶了糧食與蔬菜之後,眼睛都亮了,咬咬牙同意了。
随後看見與姜沉魚一起跟過來的馬車後,便驚呆在了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