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打經濟仗
第二十四章 打經濟仗
陳秉江屏退了趙大,自己坐在花廳裏發呆。庭院裏的小丫鬟們趁着天邊光線還沒有徹底消失,清掃庭院的加快了腳步,打絡子的也開始收線。春橘和百枳坐在廊下,分撿着一簍桂花的品相,互相交換着眼色:
‘世子爺最近越來越喜歡走神了,自己坐着不知道在想什麽。’‘還不喜歡讓我們靠近,總覺得心事重重的,這樣的異常要禀告娘娘嗎?’
‘小心惹惱了世子爺……’‘有了,回頭我叮囑秋荔,去她哥哥那裏旁敲側擊問兩句。’‘知道世子爺沒事就好……’
陳秉江注意到了門口兩個大丫鬟的眉眼官司,但他沒理。近來事多,牽扯他精力的東西也多,就算丫鬟們覺得哪裏不妥,擔心禀到了父親母親那裏,他們也只會以為是這個多事之秋造成的。
陳秉江是在思索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剛才趙大說了一些店鋪的信息,有的掌櫃家是拐彎抹角的四大世家某家親戚,有的是四大世家中放出來的多年忠仆,有的看似不沾邊,實際上與誰誰家的管事姑姑結了幹親……
這本不能說明什麽,四大世家家底深厚,名下産業衆多是應當的。他們也沒有一手壟斷了米糧行業,他們只是這次準備漲價的米糧商鋪中最大的一批勢力。統一口徑提價也可以解釋成他們想要貪財,但是……陳秉江以一個老編輯看古代文的多年經驗來判定:
這種穿越古代流中總有一種老梗了。
世家大族想對付拿捏皇帝的辦法是什麽?不能直接造反,那就打經濟仗,打官場仗,打地方仗,總之是想盡一切辦法給皇帝找罪受,試圖拿捏皇權,皇權和臣子總有一方會占上風,另一方得聽他們的話。
昭朝建立剛三代,武風昌盛,新貴衆多。還屬于皇權強硬,世家蟄伏的時候。
他們最大的摩擦就是不久前王家嫡子王森年被處死之事了。這是四大世家借此表達不滿的一種試探,同時也是報複皇帝的反擊嗎?如果陳秉江沒有猜錯,這次世家們打的就是經濟仗……
很顯然,除了皇家,誰是儲存錢糧物資最多的人?不是大富商們,就得是這種積年世家。這次秋糧未收,幾地又接連動蕩,糧食缺口極大,直弄到了朝中寸步難行的艱難境地。若是皇上咬咬牙從哪裏擠出一筆錢來,說不定還能大出血渡過難關。但若是世家們帶動起散戶,先收走市面上的糧食,再統一将米糧價格往上漲……
到時候皇上賣掉家當都湊不出這筆錢,他也總不能撕破臉直接命令米糧商們不準漲價,這次可是連個由頭都沒,要是這位荒唐皇帝真的不要臉面的那麽做了,其實也于事無補,他再命令,百姓們能買到糧的還是少數,到時候誰更急就不用說了。
他要是簡單粗暴到直接對米糧商們身後的四大世家發難,那就更妙了,全天下的人都能看到皇上有多無能狂怒。四大世家的老家也都不在皇城,根基在外,這場風波到最後想什麽時候結束,還得由他們說了算。
怎麽看都是皇上得乖乖來求他們的結局。
Advertisement
再說二皇子,本來沒有理由處理朝政,這次太子硬撐不下來,皇上就把人丢過去了,是一個極好的開始。如果這也是四大世家的期許,他們要麽會選在皇上服軟後結束整個事端——不過這樣就太硬碰硬了,不太符合世家想源遠流長發展下去的觀念,也一定會在明面上被小心眼的慶德帝記恨。
要麽他們會在皇上頭鐵想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時候,給二皇子獻計,由他來平複事端再自行進行配合。這樣一來四大世家就是表面上服了軟,還是皇上贏了似的,給他遞了個軟臺階,大家互相給個面子能下,其實裏子都被世家賺翻了。
獻策的二皇子有功,在朝中的聲名會更盛,距離皇位更近一步,難道這不是皇上自己的期許嗎?四大世家可以說他們只是在背後推波助瀾,做一件雙贏的事情。就算誰都知道真相,就算皇上心裏惡心着,他身為這件事的既得利益者,還能再賭氣做點什麽?
陳秉江心中浮想聯翩,對整件事的猜測只等着觀看後續了。這種老梗手段在一般文中運用極多,所以他覺得更容易在這個狗血文大雜燴的世界中見到……
只不過,他不認為事态的落幕會像老梗那樣發展。因為慶德帝是個昏庸固執又強勢的老皇帝,随心所欲,非常自我。而且,這可是個狗血世界啊……
換句話說,有什麽樣的結局陳秉江都不會意外。
……
然後時間就轉眼到了第三天,城中還如一鍋沸湯般暫且不談,範夫人一家先捎來了口信——
長公主府上的賞花宴時間不變,沒有停辦或改時的意思,還是将于今日舉行。範夫人希望兩家能一起前去。
“這都什麽時候了,他們還有心情去賞花嗎?”陳秉江有些錯愕。
他本來抄錄賞花宴單子,是想從中篩選人好日後行事,其實已經對賞花宴的召開不抱希望了,畢竟時間點過于特殊,最近滿城風雨的。但他收到口信後錯愕的想了想,才覺得是自己迷障了。
就像父親說的,城中米糧漲價,他們這些高官貴人,皇親國戚都能各使手段渡過難關,根本不算什麽,無非是百姓們無米下鍋罷了。這種事對長公主府來看也不是什麽難題,或許‘艱難’會有一點。可賞花宴卻是早就定好下了帖子的,與臉面這種重要的東西相比,鋪張場面會艱難一點又算什麽?
不過這樣一來,倒是便宜陳秉江去賞花宴上結識那些新的主角配角們了。多接觸人才能方便陳秉江搞事。畢竟他這幾天都在想辦法破招,卻久久沒找到合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