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集思廣益
第三十三章 集思廣益
“在下陳秉江,聽各位兄臺在說這次的糧食事件……”陳秉江領着兄弟倆上前自報家門,躍躍欲試的試圖加入他們,“不知道各位有什麽高見嗎?”
“宋遇。”“我叫周晨。”
士子們有些疑慮的望過來,在第一時間從善如流的接受了這陌生的三人,畢竟他們之間有一些人也是互不相識,只是讨論到了這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才在此說的熱火朝天。
所以三人報了名姓後,其他人只是客氣的簡單行了個禮,就湊成一團繼續他們之前的争論。那個青色發帶的士子繼續說:“依我之拙見,朝中接下來,大約會趕在這幾日去周邊縣城村莊買些餘糧,竭力平抑糧價方才是補救之舉。”
“府衙中空空蕩蕩,朝中也沒有銀饷了,買餘糧的錢從哪裏來?要買多少糧食才能平抑下現在城中瘋狂的價格啊?”府尹之子反駁的問。看他認真的神情,倒不是在挑刺,而是想确切的問出來方案的可行性。
其他的人也聽出了許多毛病,紛紛補充:“是啊,而且糧商是囤積糧食最多的人,就算我們去買到餘糧試圖平抑糧價,數量能跟他們比嗎?”“劉兄說得對!說不得會變成我們放出去一批,他們放出來更多,我們被拖得最後暴死,糧商他們還能繼續維持天價……”
真世子周晨四處望望,看大家讨論得熱火朝天,氣氛很融洽的樣子,也鼓起勇氣加入讨論,說出自己的想法:“到了秋後,周圍的縣城村莊也不會有多少餘糧。就算有,鄉裏鄉親都得準備過冬了,誰會在這種時候賣啊?就算是賣……一點點費力的收集這種散糧,加起來估計也比不上人家糧商。”
宋遇也想到了什麽,跟着肯定着補充:“對!除非是官府得了條令,要去開本地糧倉應急,但那種大動作平時根本不會動……”
“……”青色發帶士子被一群人圍着說得臉色漲紅,無地自容。但他卻沒有惱羞成怒,因為大家都是在為同一件事而憂心着,所以他只是虛心聽着,羞愧的認真接納着意見,有點沮喪,“這麽說,這樣是根本行不通喽?但不從周邊搜集糧食平抑糧價,還能從哪裏來啊?這又不是銀子,四處擠擠湊湊還能想辦法,糧食是沒有就真沒有。”
“那也不一定!”也有人持不同意見。那是個胖胖的青年,憨态可掬,白嫩的面色上又浮着一層油光,圓潤臉龐看起來很是輕浮,他的目光卻很清明認真,說着自己的觀點,很是篤信,“——我們是在說朝中派大人下來主持局面的情況下,你們說,朝中要是真有動作了,糧商還敢和他們硬來嗎?”
自古以來都說“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低下,雖說士子們會把這種隐形的歧視藏起來,但朝廷的命令和大商人的想法放在一起,誰能拗得過誰這還用說嗎?
這胖青年一心想的就是朝廷為何至今都沒有動靜,若是有了舉動,如今的情況絕對會迎刃而解的。
之前的探花郎一直沉默不語,聽到這裏,他垂頭望了一眼南方,嗓音有點嘶啞的開口:“這可不一定。”
“這是為何?”衆人齊齊一頓,疑惑的望着他,洗耳恭聽。陳秉江也感興趣的注視過去。他混在人群中安靜的聽了半天沒說話,就是在暗中評估和挑選。畢竟這次糧食事件該怎麽解決的方案他已經有了,差的只是個人選罷了,目前來看這些人熱心有餘,但集思廣益下也還沒能說出不錯的點子。
——大家的心思看起來很是稚嫩可愛,又覺得訴求相似能說的上話,t陳秉江願意親近。各個還都是好苗子,只要加以磨練,以後這批有潛力的士子估計都是朝中的中流砥柱或是重臣名将啊。陳秉江一思索,心情就開始變好了:
Advertisement
‘在場的十幾人,這不都是他現成的班底嗎?’
那還在說話的探花郎心事重重思慮片刻,猛然擡眸,目光如電般快速掃過了衆人,才幽幽的說:“在場各位雖有勳貴一流,但據我所知,并無世家望族子弟,所以各位不知道一件事。”
“什麽事?”“安兄請說!”衆人急切的七嘴八舌催促。
“聖上并不是什麽事都沒有做,早在糧價開始上漲的時候,就有傳旨令官随返城的外地官員離開,前往南方了。”探花郎點到為止,但他發現自己說得含蓄後,在場的人都迷茫得兩眼發直,一副摸不着頭腦的樣子。
探花郎掃視一周,看到只有一個精氣神極佳的英俊少年郎從容不迫的站着,眉目舒展,眼神清冷。他的年齡比起在場諸位很是年幼,又不似其他人那樣冥思苦想,所以在人群中看起來分外顯眼。探花郎眉毛微揚,有些訝然的點出來:“若我沒記錯的話……那位兄臺姓陳?我看兄臺聽完就好像明白了什麽。”
其他人唰的看了過來。剛自報過姓名的陳秉江也不驚訝局促,順着探花郎的意開口解釋:“南方有揚州,蘇杭等都是糧食肥沃的富庶之地,同時也是……世家望族的根基所在,是他們的本家。這次的糧食事件表面上是由糧商們哄擡價格而起,實際上背地裏卻被四大世家為首的一夥勢力操縱,皇上大概是猜懂了這背後的利益關系,才打算去一擊命中吧。”
陳秉江是這麽猜測的。
而且衆人非親非故的,在初次見面的宴會上探花郎就能這麽大喇喇說出來,大約是已經過去了一些時日了,就算他們現在得知消息,其中有人想去做點什麽搞破壞,也來不及轉圜了。
“原來是這樣?”宋遇恍然,但他随即皺起眉頭,很敏銳的點出了一些憂慮,“即便是這樣,城中也要等不及了吧?”
皇上是沖着四大世家去的,高手過招,招招致命。雖說能在根本上解決問題,但一來二去的拉扯之間,城中沒米下鍋的百姓們就要立刻等不及了啊,每一天過去,對他們來說都是在催命。說到底,他們擔憂的這件事還是沒有解決。
陳秉江聲音一沉:“是啊,所以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只想依賴朝中行事了。”
探花郎聽他的話音,若有所思看過來,眉目間之前的陰鸷早已消散了:“兄臺是有什麽高見嗎?”
陳秉江見聰明人說話就是省力氣,他也直直的注視着探花郎那雙看起來就聰明的狹長眼睛,毫不避諱的回答:“我有一策,就差實施的人了。”
沒錯——大膽的說直白點,他就是看上探花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