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章

第 37 章

掌櫃的意思很明白,既然你們都斷了許家的貨,不如就多給咱們均一點吧。

哪料許家的掌櫃也踩着點過來了,大概也是猜到了進入八月,番茄的結果量大大減少,他們也沒別的要求,只希望供應到八月十五。

哪怕每日少兩斤都成。

貞娘撫額,真沒想到小番茄這麽受歡迎。

只得答應對方,許家每日三斤,秋家每日兩斤,八月十四、十五那兩日,每家給十斤。

許家掌櫃還有一個請求,明年他們還要續約,到時候希望能多供一應。

今年供應的量着實有點少,每日也就做個蛋花湯、糖霜小柿子,這兩樣東西也做不出幾份來,這就導致許多客戶只聞其中不見其形。

就像番茄魚外頭吵得極其火爆,可真正吃過的那就那麽幾家。

大部分是有錢,但排不上隊。

貞娘笑道:“明年定能多供應一些。”

秋家掌櫃忙道:“趙娘子可別忘了咱們,這一日兩份的番茄魚,咱們起碼得翻個幾倍吧。”

兩家雖然都賣小番茄做的菜,可并不相沖,反而兩家還私下達成了協議,要賣只賣這兩種菜,不許上對方的菜譜。

大概這就是最後的底線了。

送走了兩人,貞娘這麽一算賬,這個月并沒有上個月賺得多,原因挺簡單,她自己少了三兩的收益。

這個月又去了一趟福祿寺,花銷自然是不用說了。

Advertisement

所以,入庫只有五兩銀子,除去各項花銷,如今手裏統共不過二十二兩。

正在感慨賺錢真難的時候,趙三奶領着兒媳婦上門了。

是來給她送這個月的潤筆費的。

足足有二兩銀子,貞娘這才心裏平衡了那麽一丢丢,滿心歡喜的将人送走了,可回頭一算,又蔫吧了下來。

進入八月棉花就開始收成了,到時候得給一家人裁冬衣,就算是料子用得尋常,裏襯也是自家織的布,可畢竟人品衆多,那日她尋了家鋪子把數量一報上去,人家又來家裏量了尺寸,最後給了個價格,足足要三兩半。

這麽一進一出,又只剩下二十兩了。

攢錢好難啊!

趙桐不知道他娘在愁什麽,已經三月齡的他如今可以利索地翻身了,頭也能擡起來不短的時間,現在坐在小推車裏,能夠看得更遠,趴着也能玩一小會兒。

是個努力健康成長的好寶寶。

入了八月陳大嫂和陳慶開始正式進入了收秋階段。

為了不影響貞娘他們的進度,趙老太拉着趙老爺子在家裏幫忙收棉花。

趙老爺子道:“你這麽幫着老二家的,也不怕老大家的找事。”

趙老太道:“你那大兒媳自打五月走了之後,回來過沒?”

甚至大丫和二丫都未曾見過自家母親,就算是去繡鋪交繡品時,掌櫃也只是給她們将新的活計帶回來。

銀錢從未與她們算過一次,偶爾問上一句:“你娘已經結算了。”

兩姐妹還能說什麽?

趙老爺子不語。

趙老太繼續輸出:“先不說這谷子和豆子咱們能吃多少,單說這棉花,貞娘可是早早就說了,這是今年要給咱們裁新棉衣、縫新被子用的。”

兩人成親三十多年了,被褥還是成親那會兒的。

且當時也不是什麽新棉被,而是不知道幾手的,冬日裏即不暖和,還有些犯潮。

棉衣倒是新一些,不過也有十來年了,是娶大兒媳時做的。

想到此,趙老太就挺心酸。

狠狠地橫了老伴一眼,她家小兒子說得對,你過得不好,不是兒媳婦造成的,是你的丈夫造成的。

他若努力點,會賺錢點,有本事點,你的日子肯定很好。

所以,他們家日子過得幸福美滿,全是他自己努力。

對媳婦好、對孩子好,那都是應該的。

這話雖然往自己臉上貼金,不過這會兒趙老太突然覺得很有道理。

于是t,又瞪了趙老爺子兩眼。

趙老爺子郁悶,活幹了,怎麽還瞪他?

趙家統共也才兩畝地,老兩口每日在帶孩子之餘,就給揪完了。

陳家地多,不過人手也足,陳老太領着兩個大孫子,每日忙裏忙外的,盡量給陳大嫂調出時間,讓她下午能去繡屏風。

有了許多新奇的東西,趙桦更是不樂意回來了。

就這樣忙忙碌碌,一晃就到了八月十五。

趙護他們的第三場試已經開始了,熬過這一場就算結束了此次鄉試。

趙護運氣還算好,屋子不漏雨,離臭號也不太算近,唯一短點就是早上天不亮太陽就曬了過來,一直曬到午飯點。

本來就怕熱得他,就算是光着膀子也熱得一身痱子。

好在第二場考試開始下了兩天的雨,算是清爽了不少,這會兒太陽曬着倒沒那麽難受。

不過受不了熱的他,這會兒一邊寫一邊撓,他感覺再這麽下去,他就可以演孫悟空了。

三場考試的題目都不算太難。

趙護略一琢磨就輕輕松松拟好了稿子,再仔細讀兩遍,便抄到答卷上,五經他選的是《書》,原主讀了這些年,讀的最多的是《禮》。

可趙護翻過對方的文章,還有記憶裏的一些東西,有時候感覺不知所雲。

一個連妻兒都護不住,二十來歲了還要啃老、啃兄長的人,談什麽禮。

趙護果斷棄《禮》從《書》。

他記憶好,再加上上輩子多少對這方面有些涉獵,讀過《僞古文尚書》,現今經過這八個月的惡補,也算是小有所成。

因着時間緊迫,沒辦法再攻讀其餘三經,只得選了《書》。

像秋旭和鄭雲,兩人一直研讀的便是《詩》。

李子雲和溫學福則是讀的《禮》。

他們縣學裏的學生,十有八九都選的這兩部,是以旁人都說他被宋教授單獨留課業,開小竈,實際上是因為他選題與旁人不大一樣。

相比起第一場的題量大,第三場算是輕松不少。

趙護答完卷聽到有人交卷,又等了一會也将卷子給交了出去。

在外頭等了一小會,秋旭幾人也陸陸續續的出來了。

雖說個個都有些灰頭土臉,不過看到同伴,嘴角都挂着笑,先來了一句恭喜。

誰也沒問考得如何,反而約着回去泡個澡,再好好吃一頓,完事後美美的休息一晚。

餘下的事情等醒來了再說。

趙護蠻喜歡這樣的氛圍,就像過年不問學生成績,不安排子女相親,不問親戚收入一個道理,你好我好大家好!

這樣的朋友才能長長久久。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