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大事情

采薇見采露來要,故意護住不給看,一臉神神秘秘故作自得:“可不能給你看,這是我和姑娘之間的秘密!”

兩個人你争我護的笑鬧作一團,直到馮淑嘉在屋裏喊兩人進去才作罷。

“快打開來讓我我看看!”馮淑嘉坐在圓桌旁,迫不及待地招呼采薇。

那着急的模樣,就像是采薇拿着的是稀世珍寶一般,頓時把采露的好奇心也給勾起來。

“什麽好東西,姑娘這樣着急?”采露探過身子,盯着桌子上的卷軸和籃子看。

先被打開的是卷軸,随着圖軸鋪展開來,一幅荔枝圖逐漸顯現出來,只見一枝斜伸的樹枝上綴滿了渾圓小巧的荔枝,顏色從青到淺朱到赤紅不一,佐以翠葉,如寶石相綴,可愛動人。

圖旁還有配詩:

曾向忠州畫裏描,胭脂淡掃醉容消。

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後嬌。

白玉薄籠妖色映,茜裙輕裼暗香飄。

嫣紅狼藉誰收拾,十八閩娘裂紫绡。

馮淑嘉輕吟出聲,一臉感懷,像是高興,又像是喟嘆,感慨不已。

采薇驚奇不解:“咦,明明是荔枝圖,為什麽詩裏卻寫的是胭脂面、荷瓣、桃花、茜裙和紫绡這些東西?”

一句話,逗得馮淑嘉忍不住噴笑,傷懷之情倒是減輕了許多。

“平日裏讓你多讀些書你不聽,好了,現在鬧笑話了吧。”采露在一旁笑道,“這詩人是個嘴饞的,淨想着剝開荔枝來吃了,所以寫的是荔枝膜剝落的情形!你想想,那剝落的荔枝殼嫣紅,是不是像美人醉後酡紅的面頰,又像荷瓣、桃花、茜裙和紫绡之類的東西?”

采薇恍然大悟,笑嘻嘻地拍馬屁:“采露姐姐果然厲害,不愧是夫人調教出來的!”

Advertisement

白氏是秀才之女,自幼博涉書詩,調教丫鬟時也頗為注重其才學,粗淺的詩文賞析還是要會的。

采露笑着輕點了一下采薇的額頭,道:“你這話倒是說得不錯。”

那副自得自信的模樣,逗得大家又是一笑。

“不止詩人嘴饞,這畫家也是個愛吃的呢,所以才會選了這麽一首詩!”馮淑嘉忍不住笑,似是想起了什麽,目光悠遠,神情懷念。

采露這才注意看起了落款,只見圖上有一小章,章紋為“荔山居士”,不由地驚呼:“呀,竟然是荔山居士的畫作?!”

荔山居士是當朝金石大家,兼擅書詩畫,其中尤其以畫作聞名,而所有畫作又以荔枝圖最為有名。

聽聞荔山居士曾經客居嶺南,極為嗜愛嶺南荔枝的鮮美豐潤,曾效欲仿東坡居士“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所以在應诏回京之時,就自號“荔山居士”以作懷念。

就連西郊的荔山也是因為荔山居士隐居于此而得名的呢!

采露神情微動,上次去荔山,姑娘就是被穎姑娘以尋求荔山居士的墨寶文跡為夫人獻壽而欺騙,這才有了後來的遭際……

既然能尋到荔山居士著名的荔枝圖,姑娘為什麽還要去荔山冒險呢?

馮淑嘉見采露神情微凝,知道她在疑惑什麽,便笑道:“荔山居士的畫作哪裏是那麽好得的,這不過是一副贗品。”

說着,馮淑嘉指了圖上的印章給兩人看:“畫作粗劣精細的暫且不論,只看這一小章,就知道不是荔山居士的畫作。”

采露認真地盯着看了半天,也沒有看出門道來。

馮淑嘉緩聲道:“荔山居士最為聞名的是他對金石的研究,他也因此而研究過篆刻一項。居士的篆刻凝聚了他對金石和詩書畫的研究,各道融會貫通,所以無論是印章的形制,還是篆文刻畫都別具特色,有別時人。這枚印章,不像是居士的手筆。”

采露沒見過荔山居士雕刻的印章,所以不明白這印章有何不同,卻很是欽佩地點頭誇贊:“姑娘果然厲害!”

夫人一向鐘愛荔山居士的墨寶文跡,姑娘學承夫人,明白個中精髓也是理所當然。

馮淑嘉一怔,她厲害嗎?

不,要不是前世阖家蒙冤被斬之後,她愧悔惱恨至極之時,發了瘋似的狂練荔山居士的詩文畫作、金石篆刻以尋求心靈的片刻寧靜,也不會注意到荔山居士印章的獨特之處,更不會有緣得到居士的親言教導。

可惜,到最後她還是沒能如荔山居士所期望的那樣,擺脫仇恨,珍惜餘生,而是選擇了在墳前廬冢和敵人同歸于盡。

但是,她從未後悔!

若是沒有烈火焚身一寸一寸燒筋斷骨逼近死亡的灼痛,又怎麽會有今生重來的幸運呢?

采露見馮淑嘉失神不語,不明所以,看向采薇,目露征詢。

采薇撓撓頭,一臉無奈,她只是奉命辦事,對于這其中關竅并不清楚啊,就連暗地裏出售荔山居士畫作贗品的小店,還是姑娘告訴她的呢!

或許,是想起了荔山的遭遇了吧……

往日要好的姐妹,突然間變成了背後傷己的黑手,想想,确實是挺讓人悲憤痛苦的!

采露和采薇兩人相識一眼,面露恍然,一臉同情。

“姑娘,其他東西奴婢也都買回來了。”采薇輕聲打斷馮淑嘉的傷神,将籃子裏的東西一一取了出來。

一枚白荔枝凍石,兩三枚普通刻石,還有一整套精細的雕刻工刀。

“筆墨紙硯,奴婢也提前在庫房裏給姑娘找好了。”采薇精打細算,“府裏有的東西,何必再花銀子從外頭買。”

真是會過日子!

馮淑嘉失笑,府裏的筆墨紙硯不是太過普通,就是太過貴重,普通的不适宜這幅《荔枝圖》,貴重的她還要留給弟弟馮援呢!

前世欠了這個乖巧懂事的弟弟太多,今世總想把什麽好東西都留給他。

不過,這倒提醒了她,仿畫《荔枝圖》,馮援也可以來幫忙,獻上一份孝心。

想來這樣一幅兒女共作的《荔枝圖》,母親會更加喜歡吧!

不過在這之前,她得先把動手練習一下技法,免得此時年幼力弱,繪不出荔山居士原作的神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