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牛肉面

第061章 牛肉面

徐祯的生日跟蔓蔓只差三天, 之前他說要跟孩子一起過,姜青禾沒同意。

她怕到最後,自己也忘記了他的生日。

今天徐祯去西口村給陳大戶送門窗了,晌午才會回。

起早姜青禾開始在竈房裏忙活, 她主要忙着指導, 真正忙的另有其人。

蔓蔓踩在凳子上, 戴着灰色的小圍裙,手指翻着盆裏的面粉,濕噠噠的全黏在手上了。

她仰起腦袋說話,怕口水噴進去,“娘, 揉不起來,面老沾我手。”

姜青禾已經說的口幹舌燥, 放棄指導, 直接站到蔓蔓身後, 伸手握住她的小手帶她揉面。

但是只揉了個大概, 蔓蔓趕緊喊停, “哎呀不行,說好了我來揉的。”

“祖宗, 那你可用點力吧, ”姜青禾瞥她, 弄了半天只顧着玩面了。

蔓蔓沒說話, 她踮起腳, 吭哧吭哧使勁揉面。

等姜青禾燒完火回來一看,這祖宗抓了塊生面團塞進嘴裏咬了口, 呸呸呸吐在竈臺上。

“你做啥嘞?”姜青禾呆滞。

蔓蔓一臉無辜,“娘你不是說, 要看面團發沒發好,我不曉得啊,得嘗嘗。”

“那你嘗出來了不?”

“不好吃,”蔓蔓說得很認真,真的一點都不好吃。

Advertisement

更讓姜青禾覺得好笑的是,揉完面還要醒一會兒面,蔓蔓隔一會兒就去敲敲面盆,她輕輕地問,“面,你醒了沒?醒了告訴我一聲嗷。”

終于等到搓面條的時候,蔓蔓一上手,就知有沒有。她只搓了三根面條,比她手腕還大,她用沾滿面粉的手指指那三坨面說:“大的給爹,這個給娘,我吃少點。”

“你可是個大聰明阿,”姜青禾感慨,按她的做法,今天晌午應該能吃上面棍,一咬一口面,裏頭還夾心的那種。

“別誇我,我會羞羞臉的,”蔓蔓笑嘻嘻地說。

姜青禾沉默,并沒有誇獎她的意思。

不過為了不打擊她,姜青禾想了個絕好的主意,扔給她一口碗。讓她揪面片,不管大小好壞,晌午燒給她自己吃。

蔓蔓興高采烈地接過,開始揪,邊揪邊數,“吃一個,兩個、三個…一百個。”

直到姜青禾的面揉好,徐祯從西口村回來,她還在揪剩下半個面團。

“晌午吃疙瘩?”徐祯洗了手走過來問。

蔓蔓糾正他,“不,是面片。”

徐祯瞧着她碗裏一個個小圓疙瘩,昧着良心說是面片。

“睜眼說瞎話,”姜青禾吐槽他,轉而開始将面條扯散下入滾水中,夾起倒煨好的牛肉湯,煮熟的雞蛋切兩半放在面裏,幾片薄薄的牛肉。

牛肉很難買,這塊還是她昨天去鎮上碰見撿漏的。因為攤主天亮邊開始賣,等她到時候快收攤邊了,搭了幾塊碎肉和骨頭給她。

再多也沒有,嘗點鮮差不多,她也做不來正宗的牛肉面,但熬出來的湯滋味不錯。

蔓蔓見她盛好了面,也沒說要端,知道會燙手,而是等面端到桌子上。

她才跑過去,眨着大眼睛指指自己,表情像是要讨表揚搖尾巴的小狗,“這面是我揉的,娘煮的。”

徐祯受寵若驚,他放下筷子,剛想說點啥,然後聽見蔓蔓很大聲地說:“祝爹生日快樂,永遠不死,好好活着。”

“爹盡量吧,”徐祯讪笑,祝福他收到了,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

姜青禾差點沒笑趴在桌上,好不容易收了笑,她說:“嘗嘗你閨女做的面。”

徐祯笑着夾起面,然後他強笑着咽下,這面揉過頭了,很硬很實的口感。

但這是他閨女第一次揉面給他做的,徐祯又高高興興地吃了起來,還一連吃了好幾碗,要給閨女捧場。

當然晌午後就難受了,胃脹得慌,坐也不是躺也不是,還偷摸去找了李郎中,被李郎中一頓訓。喝了碗苦藥,也不知道啥熬的,巨苦,苦得人想幹嘔。

也沒吐出來,但确實不咋難受了。

姜青禾也真是哭笑不得,伸手戳戳他的背,“長點心吧,愣是要吃那麽多碗。”

徐祯抹着苦出來的眼淚,他說:“也算是個難得的生日了。”

由于他胃部還隐隐作痛,晚飯只熬了鍋白粥,另炒了幾個菜,也沒折騰啥。

臨夜裏要睡覺,姜青禾泡着腳時,徐祯拉過她的手,放了一粒碎銀。

徐祯握着她的手說:“這是陳大戶給的工錢,半兩差不多,你也去買塊棉布,染件花衣裳穿。”

其實是半兩另外加了一串銅板,銅板他給攢着了,男的總要留些私房錢的,用作驚喜的花費。

“衣裳再說,來,你快坐下,”姜青禾讓他坐旁邊,腳踩在桶邊,手裏攥着那半塊碎銀。

“你說我染布賺錢咋樣?”

“染棉布?”徐祯伸手拿過那塊幹布頭,替她擦腳。

姜青禾搖搖頭,她琢磨了好幾天,染棉布她不僅賣不出去還血虧。

一匹棉布近半兩銀,做件大人衣裳一匹可能還不夠,她怕染出來自己賠死。

姜青禾轉過身子,伸了另外只腳到徐祯腿上,她慢慢說:“女人哪有不愛俏的,花衣裳穿不起,花頭巾還帶不起嗎。”

頭巾在這裏的普及率有多高,出門碰見十個女人,十個女人可能有人連鞋也不穿,但一定都帶着頭巾。

而且頭巾更多的是一塊長布頭,将整個頭發包裹住就成。但是她們的頭巾除了回回族會帶白的以外,其他基本都是黑、褐色、深藍幾色。

因為這三種顏色更好染,褐色來自山羊毛織出來的褐布,深藍色來自靛藍草。至于黑色,她們會在那種很髒的澇池裏,将布扔進去,通過漚麻泥的方式來染黑。

所以一代傳一代,除了特定場合有帶紅頭巾的以外,其他很少能看到俏麗的顏色。

徐祯說讓她買花花衣裳穿,她現在壓根沒法子穿出門,一定會被人圍觀說嘴,更重要的是會被人盯上。

除非,她能改變這個灰撲撲,充斥着土黃的穿衣環境,她才有所謂的穿衣自由。

可那是個漫長的過程。

徐祯給她拿了雙鞋子過來,又問,“那用啥布染?”

“這裏除了褐布,最多的就是麻布,麻布又分了粗麻和細麻,兩種我買了點試了試,能染出來。上色效果雖然不如棉布好,可只要多染幾遍,明礬多固色,顏色染出來也豔的。”

姜青禾盤腿坐在椅子上,她想了想又說:“這個生意一定有門路,會染其他色的都在鎮上,不往這裏來。”

她講起來頭頭是道,徐祯則只問了她一個問題,“那你擔心啥呢?”

姜青禾一下卸了氣,背靠在椅子上,悠悠地說:“你不懂。”

“我能染出幾個色,又不是我自己的本領,那不都是人家苗阿婆教的。我要是自己鬧着玩染染也就算了,可要賺錢要啥的,我咋開得了口。”

旁人也就算了,可姜青禾怕苗阿婆會誤會她,誤會她剛開始學這個,就是想靠人家的手藝賺錢。

這才有了想法,卻遲遲猶豫,都走到人家門口了,又沒說出來。

她在乎的人太少了,長輩更少,一個兩個都彌足珍貴。

“那明天我陪你去?”徐祯詢問。

姜青禾攀着他的肩頭,腳環上了他的腰,挂在他身上,無力點頭。

算了,伸頭一刀,縮頭一刀。

隔日姜青禾去了苗阿婆的院子,只是平常幾步路就能走到的地方,她愣是走出了幾百千步的感覺。

徐祯拿她一點辦法都沒有,陪着來回走。

直到走進,籬笆栅欄裏,苗阿婆坐在院子裏,兩腿放着塊灰布頭,上頭有一把撕了皮烘烤過的柳條子。

她不緊不慢扯着柳條,反複撕扯,撕出蓬松的柳絮。

這讓姜青禾一下回到了去年在山間的午後,關于騎馬布子的事情。哪怕在現在,她已經勉強能用得起羊毛做月經帶,可她仍會記得有些人只能用柳條充當棉花。

“祯阿,你先回去吧,”姜青禾擺擺手讓他先走。

徐祯阿了聲,試探着問,“你不用我陪了?”

“不用不用,多大點事。”

徐祯一步三回頭往前走,女人心海底針阿。

苗阿婆笑着看向她,分了根柳條給她,“坐下來扯會兒。”

姜青禾拉了旁邊的椅子坐下來,動作熟練的扒開。這個午後的陽光太暖,她撕着柳條的時候,慢慢将自己的想法吐露出來。

“一條頭巾你能賺多少?”苗阿婆面上帶笑,溫和地問她。

“唔,兩三個麻錢吧,”姜青禾想了想,定價太高她肯定是賣不出去的。

苗阿婆笑着搖了搖頭,“一條賺兩三個錢你還要分給俺,這生意做的半點不劃算。”

“你要先在灣裏賣,你這生意能做半個月都算長久了,”苗阿婆并不看好,她撕柳條的動作慢了下來。

“為啥婆姨老戴灰黑的頭巾,她們不愛俏的嗎,咋會。你來灣裏時日還不久,上年風沙不大,等你見到了黃毛風,才曉得帶灰布頭巾的好,耐髒阿。”

姜青禾愣住,她确實考慮得不夠周全。

苗阿婆輕輕拍了拍她,“被俺給說沒神了?這種買賣為啥不好做,俺們這裏窮啊,越窮就越不愛打扮。一兩個錢都騰不出手,花出去要仔仔細細再三掂量,五六個錢買塊頭巾,買的人太少。”

“老婆子不要啥錢,也給你支個招,你聽一聽,是不是這個理。”

姜青禾立即點頭如搗蒜,“嬸,你說。”

“你不要想着染布頭,染布頭吃力不讨好,你得讓大夥染根。啥叫根,布的根就是麻線、山羊毛線,俺們這裏最多的是啥,褐布是不。”

“還有其他村的褐匠專門到俺們這收毛線,他們最喜歡收的啥你曉得不,紅羊毛。不是染的,天生就這個色,誰不愛紅的,染出來的也愛阿。”

姜青禾模模糊糊有個念頭,但尚還淺顯,沒有成型。

苗阿婆笑笑,“糊塗了是不,你要想賺染色的錢,不要賣染色後的東西,你賣做好的染料。

只要你能讓大家都把織褐布的毛線,或是麻繩到你這染,你才能賺。頭巾一年換兩次,但褐布俺們年年都織。”

“我怎麽讓大夥到我這染呢?”姜青禾喃喃自語。

“找土長吧,”苗阿婆給她指了條明路。

姜青禾看她,苗阿婆笑道:“一家染出色的褐布賣了出去,灣裏其他人就不眼紅?大家都有得賺,才安穩阿。”

“嬸就說到這,你自個兒想想。”

姜青禾又看了眼苗阿婆,咽了咽口水,頭皮微微發麻,完全沒有想過的路子。

只要帶色的褐布或是麻繩能賺錢,難不成大夥還會執着于原色嗎?只要染了色,難道都不舍得穿,只愛那灰撲撲的顏色嗎。

這條路子太野了,被人一點出來,姜青禾頓悟。她甚至此時坐在這裏,可腦子裏卻連怎麽說服土長的話都想好了。

臨走前,姜青禾仍舊好奇,“嬸,你以前是做啥的?”

苗阿婆照舊是笑着的,“想當初俺還是有風光過的,在染坊做事。”

她沒說的是,年輕時候做的管事,百來號人都歸她管,可惜了。

“你只管去說,染色俺給你兜着底呢。”

比起賺錢,她更想春山灣也有點新鮮顏色,這麽多年,她早就看膩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