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章
第 39 章
一出主樓, 餘修禮就笑話老婆:“多大的年紀了,還這麽沉不住氣?”
“我心急,不行啊?”大太太在男人面前就沒那麽好脾氣了。
“行行行, 都行!”
葉應瀾這才發現, 餘嘉鴻的精明像媽,好脾氣像爸。
上二樓見嘉莉拉開了門, 大太太露出笑容招手:“嘉莉,過來。”
嘉莉有些不安地走了過來:“媽。”
“應瀾、嘉鴻,一起來。”大太太又嫌棄地跟男人說, “你就別來了。”
“你嫌我沒用,我在邊上不說話, 總行了吧?”餘修禮說。
大太太橫了他一眼:“不說話都嫌棄。”
哪怕被嫌棄,餘修禮還是進了起居室。
大太太拉着嘉莉坐下,從餘嘉鴻手裏抽出那本小說, 塞在女兒手裏:“嘉莉看過這本小說嗎?”
“胡老師讓我看了。”嘉莉不知道媽媽為什麽會問這本小說。
“那就好。你哥哥今天撞見黃越西帶着他的表妹去歌舞廳。那位表小姐,你見過,還比你大一些,按照規矩, 早就該被接回老家許配人家了。即便國內如今不安定, 那在南洋也可以找人家了。一直沒找,恐怕也是有盤算的。如果你過t去,就有個青梅竹馬還是婆婆外甥女的姨太太,你覺得這個日子會好過嗎?”大太太問她。
嘉莉低頭摸着書的封面:“就算是表小姐嫁人了, 也未必會好過。瑞珏見覺新喜歡梅花, 折了一支, 覺新怪罪她。”
大太太松了一口氣,她摟着嘉莉:“其實我們心裏知道越西和這位表姑娘極可能有情, 當然即便兩人無情,你也不能嫁他了,阿公讓你哥哥想辦法,不傷兩家和氣回絕了這門親。”
Advertisement
餘嘉莉點頭:“嗯。”
“所以,十六那天,就是去吃席。什麽越西、越東,跟你一點關系都沒有。知道嗎?”大太太囑咐女兒。
大太太又摸着女兒的頭發:“這些話,你也不要跟嘉萱和嘉柔說,嘉萱小不懂事,你二嬸那張嘴,管不住,說出去了徒惹事端。用個法子,兩家心照不宣,把這事過了才好。”
“媽,我知道了。”
從二樓起居室出來,葉應瀾和餘嘉鴻上樓去。
不管怎麽樣,葉應瀾都松了一口氣,只要嘉莉不嫁進黃家就好了。
進了房間,葉應瀾還一直在看餘嘉鴻,如果沒有他,自己不能出去工作,婆婆什麽都明白,也無力改變,葉應瀾抱住他,靠着他:“你真好。”
餘嘉鴻抱着葉應瀾,親吻她的頭發,說:“我拆線了,今天總行了吧?”
“你……”葉應瀾推開他。
餘嘉鴻很無辜地看着她:“你昨天答應的。”
好吧!是她答應了。
葉應瀾拿起床上的換洗衣服,走了兩步,轉頭看他,他一臉期待。
讨厭不讨厭啊?
葉應瀾洗好澡,穿上睡衣,在鏡子前用手背貼了一下紅透了的雙頰,微微涼了一下,讓自己鎮定,這一天其實早該來了。
先是他體諒自己,後來是這個笨蛋受傷了,她打開浴室門,盡量用平緩的語氣說:“你去洗。”
餘嘉鴻把手裏的報紙往桌上放,他彎腰拿衣服。
葉應瀾找話題:“報紙上說什麽了?”
“沒什麽。”餘嘉鴻往浴室裏去。
葉應瀾搽了雪花膏,走過來拿起報紙看,戰事今天倒确實有點平靜,江陰也沒新消息,上海那裏更多的是難民在撤離,報紙上說,江蘇嘉定的難民搖船想要去青浦,然後從青浦去蘇州逃難,但是到了白鶴江,江面上都是屍體。這一群難民索性掉頭回去了,生死有命了。
往下看是自己站在紮了大紅花的卡車前的照片:《星洲籌赈會第一批捐助祖國車輛今日交付》
除了報道了他們車行交付了車輛,還把上次采訪的內容給放了出來,特別說了她為捐贈車輛做了貢獻,也說了女性在救亡中,并不是僅僅買買花,做做救治傷員用品,而是也參與到關鍵性物資的采購上。
上次來采訪,兩位記者就光顧着報道鄭雄的事了,确實鄭雄那件事也成了近期的一大熱門。
她的事就一直沒有見諸于報端,她以為這事就不了了之了,沒想到是放在今天了。
還說沒什麽消息呢!自己都上報紙了,他都不說?葉應瀾低頭笑,想來他……應該也是和自己一般緊張吧?
要是平時,自己都是在沙發上看報,等他出來一起上床。今天要不先上床,這樣也免得大家緊張尴尬?
不行!要是自己上去,顯得自己好期待。是不是太不矜持了?
矜持個什麽?早就知道下一步是什麽,這種矜持有什麽意義?
葉應瀾腦子裏兩個小人在打架,等咔嗒一聲,餘嘉鴻打開了浴室門,她這下知道了,自己也不用再糾結了。就坐着吧?
“還在看報?”
“我今天上報紙了。”葉應瀾笑看着他,“你沒看見?”
“我沒看,我今天沒心思看。”他說着走了過來,在她身邊坐下。
他貼太近了,葉應瀾站起來,低頭問他:“為什麽沒心思?”
餘嘉鴻一把拉住她,她猝不及防摔到他身上,他抱住她的腰,唇貼着她的耳朵問:“你什麽時候學這麽壞了?”
葉應瀾扭着身體要推開她,卻被他咬住了耳垂,他的牙齒輕輕地咬着,他的手從下往上解扣子。
葉應瀾不動了,他……
終于他放開了她,抱着她輕聲:“我們到床上去。”
葉應瀾羞得連聲音都發不出,只是點頭,她站起來,想要走去床上,沒想到被他打橫抱起,就像那天成親,他抱自己一般。不一樣!衣服敞開,她連忙攏住。
被他輕輕放在床上,葉應瀾的手依舊抓着胸前的衣襟,他把手放在他的衣扣上,看着她:“你說你準備好了?”
葉應瀾松開手,任由衣服散開。她無法遏制自己的羞澀,手臂擋住了自己的眼睛。
他的手落在她的手臂上,問:“應瀾,不想看看我嗎?”
“來日方長,以後再看。”葉應瀾拒絕,黑燈瞎火可以摸,燈光下,她會羞死。
“那你放開手,我想親親你。”
葉應瀾挪開了手臂,閉上了眼睛,他從眉心到鼻尖,再到唇,下巴,一路往下,他喟嘆:“應瀾,你好美。”
他真煩,還要說。葉應瀾不知道回什麽好,她只能聽奶奶的,交給他就好。但是奶奶沒說,他會在她身上點火,他會讓她有種說不出的感受。
她順着他,聽他說:“要是太疼就告訴我。”
疼,确實疼。葉應瀾咬住了唇,心底湧起一陣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有酸澀,還有歡喜,這些情緒蓋過了疼痛,卻也讓她眼裏湧出了淚水。
餘嘉鴻見她哭了,他停下,心疼地問:“很疼嗎?”
葉應瀾睜開眼,看着他焦急的表情,她搖頭。
即便她搖頭,他依舊放慢了速度,等待她适應,一遍遍叫她:“應瀾……應瀾……”
葉應瀾伸手抱住他,輕聲說:“我在。”
*
國民政府在海外發行救國公債,籌赈會要舉行盛大的活動,來推動公債認購。
葉應瀾和餘嘉鴻跟着老太爺一同到認購現場。
為了能夠容納更多人,場地選在了一所華僑中學的運動場上。
他們到的時候,現場早就人頭攢動,富甲一方的大老板汽車停了一排。
更多是穿着短褂,皮膚曬得黝黑,在星洲做苦工的普通人,也有戴着紅頭巾和藍頭巾女子。
在操場一側搭了一個舞臺,舞臺上正唱着粵劇《帝女花》,葉應瀾見臺下站着葉應章和葉應漪兄妹,她和餘嘉鴻走過去。
“大姐,姐夫。”兄妹倆迎了過來。
“爺爺和爸呢?”葉應瀾問。
葉應章指着邊上正在和商場朋友寒暄的葉老太爺父子。
葉應瀾問:“你們怎麽不跟着爸和爺爺?”
這個時候,葉應瀾聽見舞臺上一個熟悉的聲音:“各位鄉親各位父老,我陸文娟本是廣州城裏的一個戲子,貪圖富貴嫁入葉家做了姨太太。我這樣一個女子,也知道國若不在,我這樣的蝼蟻也沒有生存之地。今日我上臺為大家唱戲,希望大家為救國出力。”
葉應瀾轉頭看去,戲臺上那個穿着戲裝可不是她二姨嗎?
葉應瀾揉了揉弟妹的臉:“你們陪着媽媽。”
“嗯。”
葉應瀾和餘嘉鴻一起走到爺爺那裏,葉老太爺看見孫女孫女婿,跟幾位商場的朋友說:“親家到了,我去找親家,等下聊。”
葉家父子跟餘老太爺彙合,救國公債發行活動也正式開始了。
臺上的戲停了。
星洲籌赈會負責人林先生上臺致辭,在他的:“與祖國與中華民族同在,有錢出錢,有力處力,趕走強盜,拯救同胞。”
救國公債發行活動正式開始。
賣瓜子的小販,掏出一包包瓜子換來的錢,買下1970年才會償付的公債。
頭戴紅頭巾,身穿着滿是泥灰的不衫,腳上穿舊輪胎改的鞋子的紅頭巾們,也從手帕裏拿出錢來,買貼了印花稅的公債。
更有耄耋老者拄着拐杖,在小輩的攙扶下,拿出一個大盒子,他說:“老伴剛剛去世,決定喪事簡辦,省下的一千叻幣,為國家盡一份力。”
也有年輕夫妻過來說将自己婚禮籌得的禮金拿出來購買公債。
當然各家富豪認購公債是重頭戲。
餘家和葉家兩位老爺子上臺,各自認購十萬美元公債。
餘嘉鴻和葉永昌站在臺前,早有人介紹兩人是翁婿,葉永昌站在話筒前:“衆位同胞,山河破碎,國難當頭,國民政府在南洋發行救國公債。我等在此只有一願,趕走日本人,還我山河。南洋僑民與母國同在,盡力一切力量為國籌饷。”
臺上放着銅盆,葉應瀾手裏端着盤子上臺,翁婿倆将買下的公債放進銅盆內點燃,一張張公債成為灰燼。
臺t下的人沸騰了,有人喊:“趕走日本人,還我山河,與母國同在,籌款救國。”
“與祖國同在,買公債救國。”
“日本人一日不走,我們籌款一日不停。”
“……”
一個上午在星洲投放首批四百萬公債銷售一空,而華人還在陸續趕來,籌赈會的人員在門口答謝。
不知道是不是被現場的氣氛所感染,激起了葉永昌內心的那點中華血脈,中午葉永昌在酒樓,在兩家老太爺面前,慷慨激昂說,要親自為抗戰籌措最為緊張的藥品。
葉家做百貨,歐美都有渠道,葉永昌管理百貨公司也有很多年,他确實有這個能力。
葉應瀾對她爸并不太信任,采購物資裏面有貓膩,他有沒有別的想法不好說。不過鴻安百貨的貨品價格和質量那是有口皆碑的,葉永昌以利益為先,卻不像鄭雄那樣會以次充好。不管是生意還是真要為國內做事,他只要做大,就一定會在日本人的名單上,就不會走上上輩子那條路了。
跟長輩們吃過午飯,葉應瀾回到車行。
她第一時間就進了修理車間,看到了張叔他們不展愁眉的面容,葉應瀾過去問情況。
以舊抵新的那輛舊車的問題找出來了,但是這個部件,除了問原廠買沒有其他路。
現在的問題是不是原廠賣不賣的問題了,在1929年席卷全球的經濟大蕭條之後,百業凋零,很多車廠在後來幾年裏倒閉了。
這家卡車廠就是如此,這家工廠都不存在了,上哪兒買?
葉應瀾從車間出來,頭腦發脹,而店堂的茶水角落已經沒有空位了。
她走進辦公室,小梅已經把幾份文件一字排開,展開了頁面,跟她解釋文件的內容,除了兩份要添置工具的申請,另外七份全是以舊抵新的購車合同。
這才幾天,就有七輛車的新單子,本來她該開心地合不攏嘴,但是每一份後面都有一輛舊車,問題不解決,就沒有辦法形成良性循環,那麽手裏的資金遲早會耗盡。
葉應瀾拿起鋼筆,簽署文件。
秀玉端着盤子進來,小梅問:“是什麽好吃的?”
“是龍眼茶。”
她手拿英式茶壺,把紅褐色清澄的龍眼茶倒入茶盞。
葉應瀾暫時不去想這些煩人的事了,走過去,招呼小梅:“一起喝茶。”
茶水有果肉的香氣,滋味香甜,喝一口整個人心情都會變好,葉應瀾擡頭:“好好喝。”
“真的好喝呢?秀玉,我要學。”小梅說,“回家煮給小姐喝。”
“很簡單的……”
吳經理從外頭走進來:“大小姐。”
“把五姨和應昊送走了?”葉應瀾問。
“是,已經上船了。”吳經理坐下。
小梅給吳經理也倒了一杯龍眼茶:“吳叔,喝茶。”
吳經理一口喝下:“她說回去馬上跟她舅媽和表哥們商量,我讓她帶了一封信給你錢叔,先期的事,讓你錢叔幫忙。我也不可能一開始就去常駐巴達維亞,咱們這裏以舊抵新業務才剛剛開始呢!”
葉應瀾捏了捏眉心:“可不是?不過現在第一輛車就有過不去的坎……”
“大小姐,萬事開頭難,再說也不是每一輛車都這樣,不能因為一輛車,而停滞不前吧?除非每一輛都這樣。要是每一輛都這樣,那只能證明咱們這裏修車師傅沒本事。”吳經理說道。
葉應瀾被他這麽說,不禁笑起來:“您說得是。”
主要還是自己經歷得太少,所以這點事情,就成了心頭的石頭。
吳經理喝了一口龍眼茶,想起一件事來:“大小姐,越來越多客人,走的時候要帶秀玉做的糕點。”
“不是已經準備了帶走的糕點了嗎?”葉應瀾問。
“就一小包,不夠啊!那些客人想買。”吳經理說,“我想着,索性把茶水一角給了秀玉和雲娘,讓她帶着人經營下去,咱們車行也算是跟秀玉買,賣車的夥計簽單就好了。客人也可以跟秀玉她們買?也省得我還得每天看秀玉和雲娘報賬。”
“可以。小梅,去把秀玉和雲姨叫過來。”
小梅去把秀玉和雲娘叫了過來,吳經理和葉應瀾跟兩人說了他們的想法。
葉應瀾認為索性把中午飯也包給她們,索性按照每天幾個人準備。有特殊要求,另外加錢。這樣車行依舊賣車,她們算成了一份小生意。
秀玉看向小梅:“大小姐說不想要股份,我想着是不是小梅能幫我們記賬,小梅讀過書,還是一直替大小姐做記賬的,她要是能幫忙,那是最好的。”
葉應瀾笑,秀玉爹沒染上賭,秀玉娘沒死的時候,也粗粗過一些書,識了幾個字,她自己記個賬總歸是沒問題的。她這麽說是想跟自己坦誠,怕自己給了她這麽一個有穩定客源的生意,以後會生嫌隙,所以讓自己的心腹小梅做記賬。
“小梅,秀玉要給你一份收入。”葉應瀾提醒小梅。
“我不要。”小梅說,“我在小姐身邊有錢的。”
“拿着吧!你總不會一輩子做我的傭人。”葉應瀾站起來,“你們去商量,我去車間再看看。”
萬事開頭難,不能因為一點問題而否認這個方案的可行性。現在上門來看車的人真的是絡繹不絕,不過這個問題不解決,她這個心裏是貓爪狗撓,難受!
葉應瀾在車間待到餘嘉鴻來接她回家。
“今天你開車,我累了。”葉應瀾直接上了副駕駛,雖然沒結果,但是硬想很費腦子。
而且這兩天,他們之間剛剛開始親密,他晚上老是纏着她,剛開始還好,現在知道她适應了,就死纏爛打,禁不住他又哄又求,他要什麽,自己就給什麽,太累人了。
她靠在椅背裏,神色倦怠。
“怎麽了?”餘嘉鴻開着車問她。
葉應瀾閉着眼睛跟他說事:“我知道不能急,不過可能我經歷的事少吧?真的沒辦法讓人不着急啊!”
餘嘉鴻沉默了,她說的這件事,他知道怎麽解決,這個解決辦法屬于上輩子的她。
上輩子滇緬公路上車子可謂萬國牌,什麽年代什麽狀況,什麽牌子都有,全部用原廠配件,那還要不要跑了,葉應瀾當時就問了,有沒有縫紉機廠?
他們可不知道縫紉機廠還能做汽車配件,葉應瀾就說了,她在星洲有個做縫紉機的客人,來修車的時候,對汽車很感興趣,他們探讨過,後來這個客人在縫紉機廠給她加工了零件,一試還真能用。從此她有什麽問題就找他了,也算是累積的經驗。
當時重慶有從上海遷過來的縫紉機廠,她就去找了這家廠,要做這些備件。
縫紉機廠做那些部件興許不如原廠的耐用,總比原廠漂洋過海來得簡單吧?大不了就是壞得快修得快。
加上他們車行彙編的《各品牌卡車常見故障檢修手冊》算是當時路上一本修車寶典了,大部分車子碰到的問題都能解決。
他有辦法解決她當下的難題,但是這件事卻又要怎麽告訴她呢?
當時重慶的那家廠,幾個部件一直做不好,葉應瀾頭疼,她寫信給那個做縫紉機的客人,那人知道後,不顧路途艱險,輾轉而來,跟葉應瀾一同去重慶的那家廠,跟那家廠的人溝通工藝,解決了難題。
那時候知道難題能解決,他高興,聽她叫“謝大哥”,他心底泛酸。
他現在冒然跟她說去找協同記縫紉機廠的少頭家謝德元,她肯定會覺得很莫名。
謝德元?那個穿着西裝戴着眼鏡,跟她一起待在機床邊,有說不完話的男人。
餘嘉鴻看着身邊已經睡着的葉應瀾。
他該以何種身份去找這個人,然後把他介紹給葉應瀾認識呢?
車子進了家門,葉應瀾睜開眼:“我睡着了?”
“好些了嗎?”
“好多了,走吧!去吃晚飯了。”
他們倆一起去主樓,嘉萱看見葉應瀾叫,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