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章
第 31 章
帖子送到孟家的時候孟半煙并不在家, 是孟大接的帖子。來送帖子的是陪着武承安去潭州養病的安福,孟大随武承安的車隊走了那麽久,兩人也都很熟悉了。
“大爺爺今天怎麽沒出去遛彎兒, 我還說今天天氣這麽好,過來肯定碰不上爺爺。”
“你這鬼精鬼精的, 有什麽話要問就直說,我們家的規矩向來都是能說的就說,不能說的你問我我也半個字不能答。”
過了早上那段有風的舒服時間, 太陽一出來天很快就熱起來。孟大把安福拉進門房裏,又把剛從井裏鎮過的蜜瓜切了一個, 一半留下一半讓小玖來拿到後院去吃。
“爺爺,還是你這裏舒服。孟老板是個大方人, 在潭城縣的時候我們就沾着我家少爺的光, 吃了孟老板不少好東西。”
帖子是武承安親自寫的, 囑咐的話卻是秋禾說的。秋禾私底下拉過安福, 一再叮囑不能光送帖子, 要是能行就多跟孟家人說說話。人家剛到京城, 有什麽難處別等別人開口, 只要不是太為難的都能答應下來。
武承安久病多年, 早已習慣了收斂情緒。對孟半煙的那一絲情愫更是強壓在心底并不曾透露半分,孟半煙的人生已經夠難的了, 武承安自覺不能再給她添麻煩。
但這世上最藏不住的除了咳嗽便是愛意,即便只有幾分也總能被人窺探出一二來。
回京那一路, 武承安雖不曾主動過一次去跟阿柒孟大幾人說話,但每次在驿館休息, 要是遇上兩邊一起吃飯,阿柒他們聊天說話武承安就總是聽得入迷。
尤其提到孟半煙時, 就更認真了。他不插嘴也不多問,只是會在适當的時候喚人去添幾個菜或是再拿一壺酒,美曰其名大家一路辛苦,少喝一點酒解解乏不妨事,其實還是在留人多說說話罷了。
武承安的心思秋禾看得清楚明白,更知道自家主子遞帖子上門肯定是要勸孟半煙拒了這場親事。
人的心都是偏的,秋禾的心就偏向武承安。她不敢置喙武承安的決定,只好私底下動一動心思,讓安福先上門去套套近乎,萬一孟姑娘那邊其實也願意這門親事呢,豈不兩全?
安福是個機靈小子,雖還拿不準孟半煙知不知道孟海平和侯府的打算,但要哄好一個孟大還是手到擒來。只要真心誠意說些孟半煙的好,就保準能讓孟大喜笑顏開。
“可說呢,我們搬過來才多久,兩邊鄰居都說咱家夥食開得好。姑娘怕咱們受不了暑熱,又囑咐廚房每天多備冰鎮的果子和酸梅汁,吃得比尋常人家的主家還好。”
孟大說起這個就忍不住連脊背都挺直了些,人活一輩子說到底不過吃穿二字。滿足了這兩條才能有心思考慮別的,他跟了孟家這麽些年,從未在肚皮上吃過虧,也是他向來引以為榮的事情。
Advertisement
“之前咱們回京那一路相處得多好,我還跟阿柒姑娘說,要是等孟老板來了京城住進侯府,再要見面恐怕就難了。沒想到孟老板真有這般志氣,不去那侯府裏住,往後咱們兩家可千萬別疏遠了,要勤來勤往才好。”
“行了你小子也別跟我這兒耍嘴皮子,我們姑娘今天是真不在家,她是個閑不下來的性子,來了京城總不能見天待在家裏。帖子我收下你放心,等姑娘回來看過了許是明天就有回帖。”
孟大人老成精,看安福這幅做派就知道他是在故意拖時間想要等人回來。見他吃了瓜收了汗便也不多留,幾句話就把人給打發回去了。
孟半煙還不知道武承安打算給自己來個坦誠相待,一早便帶着阿柒出了門。
“姑娘,今兒怎麽打扮得這麽隆重,以往不是向來嫌金簪壓得頸子疼的。”
今天出門,孟半煙身着湖色繡白蝶鑲金絲暗繡的衣裙,腳上穿的繡花鞋鞋尖上一邊一顆随步伐輕顫的南珠,發髻上除了一圈掐絲花钿,還簪了一支喜鵲登梅金簪,整個人看上去是掩不住的富貴風流。
偏她又不像尋常未嫁女子那般頭戴帷帽,身邊還帶着一身勁裝腰佩長刀的阿柒,走在街上就更加打眼。即便是見多識廣的京城百姓,也多有忍不住回頭再看一眼的。
“南城和西城咱們都看過了,咱們今天往東城去走走。”
說是說京城裏除了皇城分成南北西東,但哪朝哪代也沒有在城裏再修城牆把坊巷隔開的道理。
東城再貴也不是沒有沒有商鋪集市,只不過都是做買賣,買煎餅的跟賣海參翅肚的,這其中的差別又海了去了。
才來不過幾日,孟半煙只囫囵個兒的逛了逛,着重把南城和西城幾個有名的賣酒鋪子看了看。雖然之前聽武承安說過京城酒多,但真正親眼見到,孟半煙還是被酒肆裏各種品類的酒晃花了眼。
京城不比潭城縣那樣的小地方,釀酒的和賣酒的沒有一個東家的道理。
京城地貴,釀酒的酒坊都在城外,聽說有幾個村子裏全都是做的釀酒的生計,每家都是靠着獨一份的釀酒方子吃飯,只有專攻一樣的做法,最忌諱東一榔頭西一錘子的搗鼓。
或有外來的商人會帶些酒來京城,也是直奔各個酒肆酒鋪而去,酒肆酒鋪就專做買賣,說起釀酒大多只懂些皮毛,只要不被哄騙了去也就夠了。
像孟家以前那樣前店後坊的生意,在京城只有兩家。背後站着的都是大商賈,才能兩頭維系。孟半煙還想像以前那樣把孟家的買賣重新張羅起來,純粹是癡人說夢。
不過漲了見識的孟半煙并不洩氣,反而覺得這一次來京城是真的來對了。在東城和阿柒逛過幾條街之後,就随意找了個酒樓坐下吃飯。
“阿柒,你去過武承安家裏嗎,離這裏遠不遠。”
“姑娘,再往前走兩條街就是武府了。”
“喲,那他家離皇城可夠近的。”
東城的府邸起碼有三分之一是禦賜下來的,剩下的也大多都是開國時勳貴皇親們的府邸。過了這麽些年府邸的主人換來換去,離皇城最近的那幾條街裏住着的,一定都是陛下最親近的臣子愛卿。
“我之前去茶館,他們都說這幾年內閣那些老大人裏只要有人告老還鄉,就該輪到武大人就晉尚書了。這樣的天子近臣哪能住得太遠,到時候說不得還要水漲船高,弄個禦賜的府邸住一住。”
自從孟半煙說出自己心裏的猜測之後,阿柒對武承安的态度就起了微妙的變化。她看不上武承安,一副病病殃殃的樣子年紀又比孟半煙還大四五歲,怎麽看怎麽不行。
可她又不得不承認,武承安的模樣性情都算得上好,不管是之前在潭城縣主動幫了孟半煙一把,還是回京那一路的舉止坐卧,看上去都不是那等蠻橫無理的人。
都說久病之人性子難免乖張,可武承安除了性情冷淡些,實在是挑不出什麽錯處。況且還有那樣的家世家底,孟半煙要是躲不過孟海平的算計非要嫁人,嫁他也總好過嫁京城那些招貓逗狗的纨绔混賬。
“你這口氣怎麽回事,之前不還跟我誇武大少爺是個好人來着,怎麽現在又這樣了。”
孟半煙對京城大多數都算滿t意,只有兩樣還沒習慣。一是處處花錢都比潭城縣多,哪怕孟半煙從小大方,每天臨睡下也忍不住在心裏盤算一遍,這一日又花了多少銀錢。
再有便是飲食習慣實在差得太遠,北地不怎麽吃辣,菜色也多是濃油赤醬,有的菜竟還帶着些甜味。孟半煙好幾次在酒樓吃飯,看着色香俱全,一吃進嘴裏差點沒一口氣上不來直接厥過去。
也囑咐過小二讓廚房多放些辣子,可京城的辣椒和潭州不一樣。有辣椒的味兒卻沒有辣椒的辣,看着放了不少吃進嘴裏跟嚼蘿蔔差不多,吃得孟半煙沒滋沒味的,實在有些難熬。
今天又是這樣,東城的酒樓比南城的從外面看上去就更貴,進了門找地兒坐下,一聽夥計報菜名就更沒了興致,随便撿了幾道以前沒吃過的嘗嘗味,囫囵就着一碗飯便放下碗筷,又算湊活完一頓。
“好人是好人,可這世上好人多了去了。我是跟着姑娘的,是好是歹都得從姑娘的立場去看,可不就看他不順眼了。”
倒是阿柒來得早習慣得也更好,在她看來每頓有得吃吃得飽就比什麽都強。跟着孟半煙這麽久也用不着客氣,踏踏實實坐在她對面,把飯菜都吃淨了才輕聲問孟半煙:“那姑娘的意思是?”
“來都來了,去武府拜訪一下老鄰居呗,說來這也是禮數,來京城這麽久了也該去看一看他。”
“啊?就這麽去啊。不得再準備些什麽?”
“我今天都穿得這麽鄭重了,哪裏去不得。等會兒沿街看看有沒有賣點心糕子的地方,各色包上一些也就夠了。”
要去武府見武承安是孟半煙早就打算好了的,但眼下決定過去确實也是臨時。主要是這會兒的天氣太熱,難得自己好生打扮一番,就這麽回去也是浪費,不如順道去一趟武家倒是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