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信封

信封

顧璋小狗狗一樣蹭過去:“娘,今日領了銀子,我也有一份對吧?”

亮晶晶的烏眸一眨不眨地看着過來,秋娘心都變得軟乎乎的。

不過已經遭受過好幾次撒嬌攻擊,秋娘這次反應的很快。

她守着底線道:“等會買完你去縣城私塾念書的東西,剩下的再給你。”

她算了算,這次一次性把四書五經、一年份的筆墨紙硯都買下來,剩下的銀錢也不多,主要是小石頭也從不花冤枉錢。

“行!”

顧璋也不在意這些細枝末節,有錢花就行。

他又要去縣城潇灑快活了!

這世界啊,真是的太美妙了。

“出發出發!”

顧璋經過這小半年的調養和鍛煉,身體已經不像原來那樣跑幾步就大喘氣了。

顧家幾人見他連跑帶跳地往外沖,紛紛面露笑容。

王氏抓緊出門這會兒工夫,拜了拜菩薩:“菩薩保佑,保佑小石頭以後都健健康康的,以後小石頭長大了,給你去廟裏塑個大金身。”

顧大根和顧老爺子兩人,一人背起一個背簍,裏面裝的是要去縣城裏交的活計。

一家人樂呵呵地出門。

Advertisement

順着門前的路往村口走,在路過一戶人家時,裏面隐隐傳來争吵聲和哭聲。

最洪亮的是一道暴躁粗啞的男聲。

“哭哭哭,就知道哭,今年沒什麽雨,小麥收成前又沒澆夠,家裏才幾個幹活的?累死也沒法把水澆足,現在知道哭了,當初怎麽不機靈點早些送雞蛋去隔壁?”

“一張張嘴就知道吃,住得這麽近都還慢一步,你還有臉哭。”

緊接着是一道藏不住的埋怨婦女聲,“還不是娘,整日在外說那些閑話,嘴上是舒坦了,可苦了我家二郎。”

“每日不過一兩個雞蛋,我寧可嘴上省點,也不想大郎吃這個苦,人都瘦了一大圈。”

緊接着一頓嘈雜的争吵和埋怨聲交錯,根本聽不清裏面在說什麽,唯有哭聲完全收不住。

王氏嘆了口氣。

當年她嫁過來,誰都覺得她可憐,嫁了個財薄又沒力氣的,反而是隔壁人多、地多,是門好親事。

她現在倒是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

顧家其他人倒是不受影響,興奮地邁着步子,往縣城趕去。

通彙錢莊是整個縣城最大的錢莊。

“一兩碎銀——”

“您拿好嘞。”

顧大根人高馬大的站在櫃臺前,将那個小小的半弧形洞口堵得死死的:“對銀子。”

夥計接過來一看,存根落腳竟然是京城,頓時笑道:“您裏面請,我去請掌櫃的過來。”

接下來的流程相當順利。

從來沒進過錢莊的顧家一行人,很快成功拿到了銀錢。

五十兩換成了一枚大的銀錠,三十兩換成了一枚較小的銀塊,剩餘二十兩,則換成了小碎銀子和十貫錢。

秋娘将兩塊大的銀錠,塞進了她給顧大根衣服內縫的貼身口袋裏。

又拿了一半的碎銀子和五貫錢,遞給顧璋,“等會娘會置辦家裏的東西,你別大手大腳都用光了。”

秋娘特意只拿了一半散錢,還是想讓兒子養成預留銀錢的習慣。

“好,我保證不大手大腳!”顧璋白淨的小臉上滿是乖巧的笑容。

他可沒保證不花光!

顧璋腦海急速運轉,回憶縣城還有哪些好吃好玩的東西。

衣服好穿,貼身穿比棉麻布柔軟舒服多了,一點也不磨蹭皮膚,再來兩套換洗!

上次路過酒樓,聞到了裏面香噴噴的烤鴨,買兩只回去吃吃。

還有之前沒進去的糕點鋪子,進去看看有什麽好吃的糕點!

秋娘有了抵抗力,顧家其他人可還沒有,一個個被顧璋小甜嘴忽悠得昏了頭:“買買買!”

老兩口連最近存下的一些花用,都忍不住拿出來了,笑得合不攏嘴,“小石頭喜歡就買,爺/奶有錢。”

顧老爺子更是連剛剛到手的木匠活的錢,都拿出來給顧璋用了。

沒多久,兩個空的背簍就填得滿滿當當的。

秋娘從另一頭交活回來,看到兩個背簍,心停了一拍。

“小石頭。”

顧璋墊腳,給她嘴裏塞了一塊芝麻軟糕:“娘,你嘗嘗,我和爹特地給你選的,你肯定愛吃。”

顧璋靈活的拉他爹來墊背。

顧大根一點也沒察覺不對,還傻樂呵道:“秋娘,這個可好吃了,你趕緊嘗嘗,又香又甜,我這輩子沒嘗過這麽好吃的東西。”

秋娘也感覺到濃濃的芝麻香氣在嘴裏蔓延,甜和香好像都浸到心裏去了。

和顧大根一樣,她這輩子,也是頭一次吃到這麽好吃的東西。

原本想說的話,就被甜滋滋的糕點,堵在了喉嚨裏。

秋娘戳了戳顧璋額頭,對上一張昂起的裝乖笑臉,“娘,好吃吧!”

“嗯。”

秋娘牽着顧璋的手,往書肆的方向走。

“咱們這次把你上次看到的那本書也買下來,你回去慢慢研究。”

“好。”

正好,他以後再從山裏産出東西,都可以往這本書上推了。

一路走到書肆,書肆斜對面不遠處,就是縣城衙門。

“娘,你去買四書五經,我去找找上次那本書。”顧璋道。

他以找書為借口,觀察對面縣衙的情況。

在末世基地裏,若是異能者們發現基地危險、隐患,都可以直接向上彙報。

能在末世五十五年當上基地管理人員的,個個都能力強,只要建議有理很快就能被采納執行。

如今他自然也是這麽想,不過他如今是個小孩,給出這樣的建議未免太驚悚,所t以才想通過別的法子送進去。

“要是植物異能還在就好了。”顧璋嘟囔。

要是植物異能還在,他可以用一株藤蔓,悄無聲息将信送進去。

“喵~”

一只霸氣白貓,從門口跑酷飛身上書肆的木質書架,在高處優雅踱步,睥睨書架下方的人。

“哎呀,祖宗你怎麽又來了!”掌櫃剛剛為有一單大生意開心,看到這只白貓,神色都變了。

“快快快,小心把它捉下來,趕緊給對面送回去,別讓這祖宗禍害了書。”掌櫃急的指揮小二動起來。

對面的祖宗?

顧璋擡頭觀察,這白貓渾身幹淨,脖子上還套着飾品。

要知道,這年頭許多人都沒有飾品。

“這貓好可愛,是誰養的?”顧璋裝作好奇問掌櫃。

掌櫃:“這可是吳縣令的愛貓,躲着點,可抓不得!”

吳縣令的愛貓?

顧璋有了主意。

他饒到後面,問小二拿了個最常見的信封。

他家買多的,這個信封也沒收錢,就當送的。

他對系統道:“有荊芥嗎?給我兌換5個積分的。”

系統正看“貓遛人”的熱鬧,聽到顧璋的要求,幾乎開心到爆炸。

這好像是宿主第一次主動花積分!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還會遠嗎?

“有的有的,現在就給你兌換!”系統趕緊道,它偷偷看了白貓一眼,覺得自己可能要換個白貓皮膚!

這白貓才出現,宿主就誇它可愛,還給它買貓薄荷。

它都沒有!

顧璋不知道小呆瓜正暗搓搓吃醋,它從塞了點貓薄荷進信封裏,封好之後,又在信封外用貓薄荷搓了搓。

在上蹿下跳的貓咪,聞到了貓薄荷的味道之後,便興奮的沖他跑過來。

小二提醒:“小心!”

優雅靈活的白貓縱身一躍,就跳到了顧璋懷裏,用圓乎乎的小腦袋不住地蹭他的手,不停喵喵叫。

濕漉漉的粉紅小鼻子一嗅一嗅的。

“喵~喵~喵——”

掌櫃連忙拜托道:“這位小哥,你行行好,把它帶出去,放到對面稍遠一些的牆根處就好。”

“我幫了您這個忙,可得給我們便宜些。”顧璋道。

“那是自然!”掌櫃擦擦額頭上的汗水,連忙應下,恨不得馬上送走這個貓祖宗。

這也正合顧璋意,他抱着貓就往外跑:“爹娘,我馬上就回來。”

跑到前方路口,拐進一個小巷子,他從懷中取出信封,用貓薄荷的根莖編制成一條小麻花繩,穿過信封一角,另一端系在白貓脖頸上的項圈外。

“去吧。”顧璋推推貓屁股,讓它回家。

白貓明顯有些興奮,暈乎乎的打着圈想要去嗅背後的信封,可怎麽也嗅不到,只能原地轉圈。

顧璋站在遠處,看着這一幕的目光溫柔,似黑夜中柔和的月光。

系統:!

大豬蹄子!

它果然是喜歡貓!

它暗搓搓打開系統皮膚界面,看着上面巨額的100/月的可愛貓咪皮膚,默默抱住自己,“嗚哇~太貴啦!”

白貓努力了好一會兒,都沒能拿到背上的信封,暈暈乎乎的跳上屋檐,直奔家的方向去了,“喵喵喵!”

白貓渾身雪白,背後背着一個棕黃色的信封,格外顯眼。

白貓最會看人臉色,知道誰是這個家最大的,它呲溜一下就從窗戶鑽進書房,沖吳縣令:“喵喵喵!”

吳縣令正悠哉的靠在椅背上看話本:“怎麽還背了個信封回來?”

他将信封摘下,從裏面取出紙張,還帶出了貓薄荷。

白貓立馬被貓薄荷吸引,跳到地上,幸福的癱軟在地上打滾,覺得貓生前所未有的美妙。

吳縣令看了幾眼紙上的內容,搖搖頭便放在一邊了:“真什麽人都有,天下不下雨,和地上的樹有什麽關系?我看就是有人眼紅我們能有這個進項。”

白貓玩貓薄荷玩得雙眼迷離,一個不注意,貓薄荷就被打掃的下人掃走。

醒過來的白貓:“喵?”

誰偷了它的仙草!

白貓滿屋子找,都沒找到好玩好香的草,最後盯上了唯一還染着貓薄荷香味的紙。

它大起膽子伸爪,一勾,那紙便落入它爪心,做了壞事的貓趕緊帶着寶貝逃離現場,在外面院子裏撒歡玩耍。

燕先梅從門外走進來,他來找吳縣令有些事。

那白貓興奮的打滾,連貓帶紙,就撞上了燕先梅的腳背。

“喵!”

燕先梅發現紙上還有字,回頭道:“姜武,你把紙拿起來看看,別讓貓禍害了公文。”

許多公文看似只是一張紙,但卻關系着成千上萬百姓的生計。

姜武嚴肅的國字臉表情不變,低頭從貓口奪紙,稍稍整理了一下,雙手遞給燕先梅:“您看。”

白貓自然不幹:“喵喵喵!!!”

姜武趕緊控制住它,不讓這貓傷到燕老分毫。

燕老本只是随意掃一眼,但僅僅一眼,就被清晰明了的折線圖吸引,随即和藹的面容也嚴肅起來。

“喵喵喵!”白貓氣得貓尾巴打人。

“好!”燕老看到後面的內容,忍不住稱好!

姜武跟了燕老這麽多年,走遍了宣朝不知多少地方,做了多少有利百姓、造福後代的事,還從未見他如此為一篇文章叫好:“這上面寫了什麽?您不是向來不愛看這些文绉绉的東西嗎?”

燕老撫了撫胡須,啧啧稱奇:“此文鞭辟入裏,我雖不能确定此人所言定然為真,但文中描述情況,與我們去過的各處都非常吻合。”

“寫此文者,洞察力着實不凡,還有諸多見識,想必是位游歷天下的智者。”

姜武不樂意,他心中燕老才是真的智者能人,不知為天下百姓做了多少實事:“真有這麽厲害?”

燕老已經将這張紙上的內容來回看了三遍,越看越覺得有道理,和自己所見所聞皆吻合,一針見血、字字精辟。

越看越心癢難耐,恨不得立馬将其引為知己!

他将文章遞給姜武:“你看看,咱們走過那麽多地方,如今遇到寧都府罕見少雨,你有往伐木之事上想過嗎?”

他道:“你去查查,這是誰寫的。”

姜武看完也沉默了,确實和那些文绉绉的文章不同,他也覺得頗有道理,應道:“是,屬下這就去查。”

***

永河村,顧家。

長條木桌上坐了一圈人,粗陶盤子裏,擺放着色澤油亮紅潤、外皮微酥的烤鴨,旁邊的油紙上,攤開擺放着整齊的桂花糕、芝麻軟糕。

再加上炖的香氣撲鼻的雞,濃郁的肉香、夾雜着一絲絲微甜的細膩香氣,惹得人直咽口水。

更不用說,每個人面前的碗裏,都是盛得堆起來,像是小山包一樣的米飯。

顧老爺子和顧大根面前,還有一小瓶酒。

“吃!今兒是咱們家大喜的日子,都多吃點。”王氏看着滿桌的肉菜、白米,別開臉擦眼角的淚水。

她當初嫁過來的時候,誰都說她後半輩子要吃苦了,她自己也是這麽想的,沒想到臨了了,竟會還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

吃肉、吃細糧吃到飽啊!

顧老爺子也淺喝了一口酒,總是耷拉着的眼皮都擡起來,顯然整個人格外有精神:“吃,小石頭你多吃點,補補腦子,秋娘你也多吃點,咱這個家沒你可不行。大根啊,你也吃,咱爺倆攢足了勁兒,過兩天還要去收麥子呢!”

顧大根笑得咧開嘴:“我看咱家麥子今年收成也不錯,是個好年!”

秋娘也高興,一百兩啊,足夠普通農家安安穩穩過一輩子了,只要他們安分種田,日後不管遇到什麽事,都不怕了!

在大家興奮發表感想時,顧璋悶頭吃着碗裏被投喂的食物。

一輪聊完,他都吃得小嘴油亮、一臉滿足了。

他拿起一塊桂花糕,聞着糕點的香氣,美滋滋道:“我們蓋房子吧?就蓋縣城裏那種,青磚大瓦房!”

吃的正香、喝得正美、沉浸在幸福未來中的顧家四個大人:!

顧璋也不等他們說話,小嘴繼續叭叭的說:“我們可以修得大一點,住着寬敞不說,院子裏還能種些果樹,咱們再挖一口井……”

顧璋從前是沒有家這個概念的。

基地裏的房子,只是個落腳睡覺的地方。

但是現在,他覺得有個家的感覺很不錯,不會被喪屍包圍、不用擔心貢獻點不夠老了後被別人分去。

這裏就是他的根,有全心全意為他着想的親人,無論以後他多有錢、走多遠,在外邊玩累了,都能回來。

“等咱們再攢點錢,多買些地……”顧璋烏眸閃亮,像是嵌着滿天星辰。

全家也都陷入他勾勒的美夢中。

他們再努力個十幾年,不論是多買幾塊地、還是小石頭讀書有了出息,再加上一間氣派的青磚大瓦房,他們顧家,就真的是永河村,甚至十裏八鄉數一數二的人家了!

那就真的不一樣了!

即使銀錢已經在家裏藏好,秋娘也下意識捂住荷包。

可怕的是,她确實被說的心動了。

難道小石頭掙來的錢,注定存不下來嗎?

也許是眼前的t幸福太真切,也許是顧璋勾勒的未來太美好。

一家人飯都還沒吃完,就下了決定,留二十兩備用,剩下的錢一半蓋新房、一半用來買地。

顧大根道:“那我先去找村長批塊地,等夏收夏種過去,稍微閑一點,咱們再對外說蓋房的事。”

秋娘點頭:“現在咱家說要蓋房,來幫忙的人肯定是夠的。”

顧老爺子心滿意足的感慨:“真的和以前不一樣了。”

秋娘想到顧璋算數的機靈:“小石頭你跟爹一起去,免得麻煩村長幫忙簽字蓋手印了。”

顧璋點頭:“好!”

***

小麥灌漿期後半個月,就到了收獲的時候。

此時正值五月下旬。

縣城一座府邸內。

“有消息了嗎?”燕老着急問道。

姜武叉手行禮,回禀:“屬下無能,沒查到那文章是何人所送。”

燕先梅面色失落,他起身:“走,出去轉轉。”

才出府邸沒兩條街,一中年男子撞上了旁人,手裏的冊子文碟散落一地,正好落在燕老二人面前。

“實在不好意思。”

這中年男子正是村長兒子,虎頭他爹。小麥即将收割,村長需向衙門報備以便計算賦稅。

村長走不開,就派兒子走這一趟,順便帶來了需要向衙門報備的公文。

他彎腰撿着。

一個錯眼,燕先梅就看到顧璋的字跡,那是顧家選的蓋房新地的文籍。

盡管顧璋那篇文章模糊了字跡,但是這時的文人,都有“以字識人”的本事,根本不是顧璋這個來自末世的書法外行能理解的程度。

“等等!”燕先梅趕緊挽留。

但虎頭他爹也虎,看兩人穿着,生怕惹上事,彎腰抱着文籍,一溜煙就跑掉了。

姜武道:“老爺,我剛剛看到了,是永河村的文籍。”

燕老面露喜色:“你可瞧清楚了?”

“看清楚了。”

燕老感慨道:“居然又是永河村?上次的龍骨車就方便精巧,适用性廣,那小娃娃也機靈聰慧。沒想到這位大才,也隐居在永河村。”

“看來永河村是塊寶地,竟孕育出兩位奇人,上次沒見到着實可惜。”

燕先梅感慨着,迫不及待就往城門方向走。

“您別着急,您這兩日有約您忘了?”姜武連忙攔住。

燕老用折扇敲腦袋,後悔:“早知道就不答應什麽詩會了,浪費時間。”

姜武趕緊道:“過兩日正好夏收,您不是最愛這場景嗎?剛好那天去看,既看了豐收之景,又尋了知音友人,豈不一舉兩得?”

“行吧,我且再等兩日。”

兩日轉瞬即逝。

麥子已經成熟,不少人家都打算今日開始收割。

顧家的田邊圍了不少人,尤為熱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