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後續

後續

“我家也有2石3鬥!”

武港村的百姓們, 一個個興高采烈地排隊等着稱。

“糧食裝進袋子裏,我就知道肯定不低!”

“我就說,這麽好的麥子, 還有小農神大人親口說的兩石, 讓你別天天瞎操心,擔心到最後,看吧?都是白擔心!”

府城的官員一畝畝産量記錄着, 除了産量之外, 還記錄了品相、稻穗數、晾曬前和晾曬後的差值……

從京城下來的官員,也邊記錄邊心中驚異, 看着坐在一邊, 又是喝茶、又是吃村民曬幹的山裏果幹的顧璋, 心中都忍不住有些懷疑。

流傳在寧都的傳言, 莫不是真的?

顧璋在曬谷場邊上,這裏有一處村民特意搭建的草棚, 棚下有陰涼, 陰涼處還放了一些藤椅,凳子。

他還帶了一瓶神仙水, 覺得熱了, 就給自己身邊灑一灑。

過得可謂是享受無比。

“我怎麽瞧着你好像不太激動?”蕭學政在前面看了許久,有點渴才回來這邊喝杯茶, 他見顧璋心定神閑地坐着喝茶吃幹果,好奇道。

“但凡良田, 農戶好生耕作,畝産均産可以達到兩石, 這可是驚人的成績!”

顧璋笑着看曬谷場上的熱鬧和喜悅,聽到蕭學政這話, 他正準備回答,一旁有人搶先道:

“他家鄉都開始嘗試3、4石的畝産了,自然不會對眼前的産量激動。”戎銳道。

“想必早就胸有成竹,只等待這日到來而已。”席文林也接道。

Advertisement

“過獎了。”顧璋說,“能看到眼前豐收盛景,我自然是心中愉悅的。”

他也切實感受到寧都百姓的變化。

從麥子一天天要收成起,寧都府的精神風貌一日比一日好,連路上帶笑的人都多了。

他走在這樣的寧都府城中,都時不時會感覺如沐春風的喜悅和熱情氛圍,心中自然是高興的。

如當初料想的那樣,作為以農耕為主的大國,糧食的增産對百姓的激勵是最大的,卻又不僅只對農人有幫助。

眼見着糧食充足,大夥都覺得日子有了奔頭,便覺得幸福滿足,對未來帶着無限的憧憬和期待。

百姓有了錢,連帶着一環環的人,都能掙到錢,都覺得日子松快。

許多京城來的大儒,心中所疑所驚,都在親眼見到豐收這一場景後,覺得了然。

燕老更眯起眼看着武港村村民瘋狂慶祝,眼睛裏都醞釀着水汽。

這就是他最憧憬的東西,如今竟然在致仕後,回鄉養病的暮年看到了。

他感慨:“民之大事在農,農興則萬物興。”

正感慨着,懷念着,燕老突然打了個激靈,覺得周身一涼。

顧璋正坐在他旁邊,往周圍灑神仙水,還問:“怎麽樣?舒服涼快嗎?”

燕老感懷的情緒頓時消散,哭笑不得:“你倒是自在。”

“我又不用去收麥子,我當然自在!”顧璋笑着說,還接他的話道,“也不一定非要是農,無論有啥掙錢的門道,反正百姓日子好了,一切都會跟着好起來。”

永河村在有了山裏藥材的營生之後,也是整個村都不一樣了。

整個曬谷場都飄蕩着歡呼雀躍的聲音。

“咱家足足多收了四石糧食,再攢個幾年都能重新起一間大房子了!”

“我合計了下,手裏有了餘錢,可送咱家小寶去讀書,認幾個字,他從小聰明,指不定能在府城裏讨一個好差事。”

“等糧食賣了,咱就帶爹去看看郎中吧?他胸口都疼了好些天了。”

“好多糧食!咱村竟然能收這麽多糧食,以後是不是曬谷場都要往外擴些?”

聲聲入耳。

顧璋覺得心情不錯,似乎連心跳都不受控制地加速,在胸膛中有力地跳動。

他捂住心口,似乎有什麽在心底輕輕勾了一下,又在急促湧動的情緒中,有種難言的感覺從心底涓涓流淌而出。

“顧相公,咱村糧食全都稱完了。”村長這幾日雖然累,但笑容從未在臉上消失過。

如今看到糧食豐收盛況,更是感激不已,他聲音都有些激動到顫抖:“這個增産的法子,能造福日後子子孫孫,真是天大的功德。我們嘴笨,實在不知道怎麽感謝才好。”

他覺得去年選擇那天去府城衙門辦事,絕對是他這兩年做的最聰明的一件事!

這樣的收成,只要肯幹,村裏許多地少的人家,不用吃野菜充饑了,原本朝不保夕的人家,能存下些錢糧來。

條件再好些的人家,甚至還能吃上自家種的麥子,不用全都拉去賣了換成粗糧。

人老了有個病痛也能狠下心進城去看看郎中,若家裏有聰明的娃娃,省省口糧也能送去認幾個字。

想到這些,村長都覺得心中顫動,他懇切道:

“我們武港村每個人都記得這份恩情,日後您要是有什麽用得着我們的地方,您盡管開口。”

村長身後跟着大半個村子的人,聽到他的話,也紛紛道:

“就是,咱都記得這份恩,要是您開口誰打盹不應,我第一個揍他。”

“您日後肯定能當上大官的!”

……

這嗓門和架勢,如果不是說的話,真讓人覺得是要去幹架一樣。

顧璋道:“明年好生種,法子都是現成的,也好好帶一帶附近的村子,這便足夠了。”

這樣赤誠的情緒,着實動人,不過這一刻的顧璋确實沒想過,日後竟真有一日,他們會給自己帶來莫大的震撼和助力。

他當下半點不覺得自己會被大夥幫到,只根據自己到這邊幾日對稻穗的觀察,還有之前去長陽村總結的點,給他們講講明年需要改進的地方。

他這一講,頓時把曬谷場外圍觀的人給講的激動起來。

他們是周圍各個村子的人,盡管此前陸續來看過,但是當得知武港村今日稱重之後,還是有許多人都努力抽出空來武港村。

他們被官差攔在曬谷場外,此刻有些焦急的朝裏面揮手,迫不及待道:

“還有我們!”

“顧大人,我們是不是也能跟着學,明年也收這麽多?”

“武港村自己留種之後,剩下的良種是分給我們各村嗎?我帶了銀錢,能不能今日就買回去?”

誰也不确定良種夠不夠,誰也不确定會不會名額不夠,畢竟誰也不想再等兩年,三年,才輪到自己?

這和眼睜睜看着地上有錢,卻被周圍人全部撿走,自己一分錢沒撈着有什麽區別?想想就覺得心痛了。

整個曬谷場都被圍住了。

聲勢浩大,連學院院長、寧都知府都差點被吓到,可從來沒見過這個陣仗!

随着附近村落的麥收逐步推進,武港村白天人越來越多。

即使寧都知府站出來說,會向整個寧都推廣經驗,也有許多人不放心,生怕良種被人提前買走分走。

顧璋他們這些來游學的書生,還有一起來的夫子、院長,可以稱得上是落荒而逃。

蕭學政原本讓學子去四周村落收麥子的想法,都沒來得及實施。

畢竟要是再不走,恐怕武港村都要被踏平了。

寧都各處,都在豐收。

一匹匹快馬在官道上馳騁,一道道消息被送往府城。

“增産了!”

“慧縣周邊村落,均産2石2鬥!”

“寧都梨縣豐收大吉,高産至2石4鬥。”

順流而下的船只,帶來的也是豐收的好消息。

整個寧都府城都熱鬧起來。

甚至即将來到的秋闱,都沒能蓋過去這樣熱烈的氣氛。

顧璋在家裏寫《寧都增産經驗》與《注意手冊》

也不是很厚的書,大約也就平日裏幾篇文章的長度。

即使他寫清楚有關良種、田地、肥料其中原理和作用,怕是也沒幾個人看得懂,要能懂這些,必須要有一定的基礎,要麽就要有如燕老一般廣博的見識。

他最後沒找理由搪塞不去游學,也是想最後在收獲前,親自看一眼田裏麥穗的狀态。

“爹,你再說說,你打春下鄉之後,麥子有多高?”顧璋邊寫邊問。

顧大根用手比劃:“大概這麽高,我不會記錯的!”

顧大根和顧老爺子兩人,面前都擺着家裏自己做的雜嚼,還有一壺小酒,頗為享t受。

他們從沒想過,還能有這樣的日子,在外他們顧家名聲大振,走出門去風風光光,這會兒回家了,還能被兒子寫進文章裏。

顧大根忍不住瞅瞅顧璋筆下的紙:“這文章,怕是要被不少人讀吧?”

顧璋看他那副有點暗暗期盼的表情,笑道:“那肯定有的。”

顧老爺子笑道:“這寧都上上下下,不都得買一本回去瞧瞧?”

就算不識字的,也怕是要直追着村長屁股後面問,恨不得把全部背下來才好。

“可不止寧都。”顧璋笑道。

秋娘也驕傲笑着道:“別的地方聽說了,能忍住不買一本來瞧瞧?我可不信。”

顧璋也在書的結尾,寫下一句:“寧都經驗僅适用于寧都風土,請勿盲目生搬硬套,減産本書作者概不負責。”

麥收熱熱鬧鬧地持續了半個多月。

顧璋的名氣也在寧都徹底打響。

若走在路上,你問“寧都知府姓什麽?”,怕是十個有六七個都答不出來。

但若想找人打聽顧璋,随便抓一個人,都能停下來給你唠一刻鐘。

甚至稍微閑一點的人,能滔滔不絕說一個時辰,都不帶停歇的!

這絕不是誇大,最近寧都府城茶樓生意大好,不知多少人在茶館一坐就是一下午。

這也成了顧家人最近一段時間,最愛的消遣。

日常一家子去鋪子裏忙活。

等忙完了,就一起去各個茶館,要一壺茶、來一份可以磨嘴的小食盤,就能高高興興坐一下午。

顧璋寫完了兩本經驗,難得松快,被家人高興地拉着往茶樓的方向走。

顧大根:“也松快松快,別白日在學堂念書,回來又低着頭寫那書。”

他粗糙又厚實的雙手,搭在顧璋肩上,還順手揉了兩下:“我聽聞城北開了一家推拿館,你有時間去試試,我聽說你們坐着讀書多了,肩膀會難受。”

秋娘也道:“若你一人不自在,就約你同窗一起去。”

顧璋笑得開懷,應道:“好。”

他依稀還記得,在剛剛來府城的時候,都有點緊張擔憂,無論是面對高大的城牆,熱鬧的街道,安靜嚴肅的問心道,甚至手裏有些錢打扮也不錯的府城人,都帶着點不自在和心怯。

即使出去找營生,也是鼓起勇氣往外走,顧大根還想着去城南碼頭賣力氣。

如今完全不一樣了。

王氏和顧老爺子,大大方方走進茶樓,點吃的喝的,不知有多自在,多美。

顧大根和秋娘還能主動喊他去花費不小,還是享受類型的鋪子了。

擱在往日,無論聽說還是路過,怕是都不會多瞧一眼。

等京城的封賞下來,應當會更好。

顧璋唇角都不自覺揚起,他發現家人都有些興奮,問道:“今日茶樓是有什麽不一般嗎?”

“那可不!”顧大根笑得又傻又得意,“茶樓說,從今日起,茶樓的說書先生,要說你的事了,所以我們這不是帶你來聽聽看,有沒有說的不對的。”

顧璋:“……”

茶樓還挺會追熱點。

很快就到了這家茶樓。

說書先生已經開始說了,附近桌子都坐滿了人,甚至還有路邊圍觀的。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中央臺子上的說書人身上。

顧璋他們穿得樸素,迅速找了一張空桌子坐下來,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力。

連上茶水的小二,都是這樣,手裏提着茶壺,眼睛看着說書先生,挪不開神。

很快,顧家人也都被牽扯住了心神,被說書先生抑揚頓挫的語氣技巧,還有滿滿的技巧套路弄得緊張起來。

說書先生鋪墊了好一會兒,顧璋從被懷上,就有多坎坷,多難,差點就沒保住,讓人心都提起來。

顧璋喝了口茶。

這估計是打聽到了他小石頭體弱,然後根據事實創造的故事。

果不其然,就聽見那說書先生語氣陡然昂揚,有些激動道:

“可出生那天,迎來了轉機!”說書先生停頓了一會兒,勾得人好奇得不行。

但他十分會把握時機,沒等聽衆急切地詢問或者罵他,就接上:“顧相公出生那日,天上布滿了霞光!漫天金輝!!正和麥田豐收的金色一模一樣!!!”

“這不是神農轉世是什麽?!”

“這肯定是老天爺顯靈啊,要不怎麽那麽多坎坷,旁人早就流掉了,他不僅健健康康長大了,還有如此成就!”

“我就說吧!這霞光就是證據!”

聽客都紛紛激動得交頭接耳地議論起來,不一會兒就覺得口幹舌燥,紛紛又要起了茶水。

還有的覺得高興,聽這等刺激興奮的故事,定要配上點好肉好菜好酒!

連王氏都連連點頭:“沒錯的!那天我也看見了,就跟這個說書先生說的一模一樣!!”

連小呆瓜都忍不住冒出頭來:“我也能作證!”他之前被欺負的時候,還懷疑過自己是不是因為天色看錯了,那不是功德金光。

顧璋無言。

他分明記得秋娘跟他說過,那就是個日落。

他腦子裏對小呆瓜道:“作證什麽?講不講點科學?”

小呆瓜哼哼唧唧道:“我最近才認識了一個新統,他的宿主就是修仙者,還是個劍修,老欠它積分,害它被關小黑屋,你比他還厲害,怎麽不能是神仙轉世呢?”

顧璋戳戳它腦門,“不許東想西想,成日沒個正行。”

自從服兵役那次關鍵任務後,系統就再沒出現過緊急的、或者不對勁的任務。

他便按部就班地在學院學習,也順帶完成系統發布的基本任務,無非就是讀書、習字、作詩、研讀律法……

積分都攢了許多,已經快八千多積分了。

倒是小呆瓜,不僅越來越不怕他,每日吃喝玩樂,去那個有趣的系統論壇逛一逛,日子過得十分潇灑。

顧璋都有些羨慕了,他壞心眼的提醒道:“你之前說的那個什麽算法,學得怎麽樣了?”

小呆瓜頓時變成苦瓜臉,它捂住耳朵:“不聽不聽,我要先聽說書,回去再學。”

顧璋有點驚訝,小呆瓜竟還真的有毅力在繼續學。

見顧璋微驚的表情,小呆瓜癟癟嘴,它想起認識的統界大佬跟它分享的經驗,無事的時候千萬不能懈怠,要不然後面需要它的時候,什麽都不會。

它不信,“我的宿主什麽都會!”

那大佬統道:“能成功被我們圓夢系統綁定的,都不是安分守己的,你能保證日後他幹出什麽驚天大事,你一點都不掉鏈子?”

小呆瓜心虛地對對手,默默給自己安排了好多學習任務。

顧璋對它這麽好,它不想以後掉鏈子。

可這會兒,它真的好想好想聽說書先生說宿主的故事啊!聽起來就得勁兒,不愧是它的宿主!

“拜托拜托。”小呆瓜頂着最萌的布偶貓皮膚,睜大了水汪汪的藍眼睛,前爪合十撒嬌求道。

顧璋無奈,給虛拟光屏挪了個上好的位置,自己養的呆瓜,只能寵着了。

說書先生打聽到他日暮時出生,都能說出天帶祥瑞,還如金秋麥浪一樣的話,他就大抵知道了這說書先生的套路。

無非是搜集了他足夠多的消息,再根據事實加入想象,再五分真、五分假地編造出跌宕起伏的故事罷了。

顧璋看着小呆瓜興奮肉嘟嘟的背影,它那點小心思,真是半點都藏不住。

所以這麽努力學習,多半是自己日後進京了,或者當官了,會更多的用到系統嗎?

顧璋思緒回轉,又随心地笑了笑,遇難關闖就是了,他有上輩子的記憶,還有系統可用,沒什麽過不去的難關。

他收斂心神,将心神又放回茶館的說書先生身上。

“那日放榜,你們猜怎麽着?他的名次竟然落在後面,還是倒數!”

茶館內頓時激蕩,為顧璋憤憤不平,這樣好的能讓寧都增産的文章,竟然被放在後面。

“怎麽能這樣?!”

“顧相公才考了小三元,小孩子皮面薄,哪裏能受這個氣?想想都為他抱不平!”

氣得口幹舌燥,又是一通要茶,還有要特質的靜心涼茶的。

顧璋一邊聽得哭笑不得,一邊又感慨說書先生不愧是吃這碗飯的,把這些茶客情緒都完全調動起來了。

他饒有興致地聽。

原來在縣城聽說書先生談起見雷小将軍,如今在府城茶館,聽說書先生說自己。

倒是有趣。

“要知顧相公如何坐實小農□□號,且明日再來,聽下回分解!”

茶館又是一陣熱鬧。

連顧大根都忍不住說了兩句:“怎麽就不講完呢?”

顧璋輕笑一聲說t:“您又不是不知道後面的事?”

顧老爺子搖搖頭:“這說書先生說真不一樣,聽起來就有趣多了!”

“确實!”王氏也附和,她覺得聽說書先生這麽一說,她家小石頭變得越發厲害了!

顧璋和家人一起,一邊聊天,一邊散步回家,享受着散落在細碎時光中的溫馨和幸福。

***

豐收這陣熱鬧,持續了許久。

直到秋天,今年的秋闱開始,才稍微淡了點。

問心學院裏,許多人都開始用心準備秋闱,希望能一考中舉,否則就要再等三年。

三年實在是太長了,正值年富力強的大好時光,又經得起幾個三年磋磨呢?

問心學院的院長,都特意來請幾位大儒,想讓他們在考前,給學院中這次要下場的學子們講講課。

他打心眼裏希望,能多些寒窗苦讀的學子中舉。

顧璋沒打算參加這次秋闱。

他靜下心來學習,幾位大儒來他們學院授課,上起課來,講解書意引經據典,各種例證信手拈來,讓人根本舍不得分心。

而且每個夫子都各有千秋,顧璋倒是學得不亦樂乎。

每日只用學半天,剩下半天可以自由支配。或去上騎射課、或同燕老和他的好友出門郊游、吟詩作對,談論文章,日子都潇灑肆意起來。

這日。

騎射課。

之前只學騎馬,今兒這堂課,要開始加入弓箭了。

“嘶——”紅棗見到顧璋,高興地用腦袋蹭蹭他。

學院提供馬兒,但是幾名學子共用的,家中有馬的學子,都可以将馬牽來。

顧璋就将紅棗牽來了。

他拍了拍紅棗的馬頭:“昨日出去踏青玩興奮了?這麽鬧騰。”

教習師傅站在學子們前頭,認真強調:“今日咱們頭一次用弓,我先強調一點,沒我允許,誰也不許拿箭,按照學院規矩,誰的箭在騎射課上傷了人,學院直接勸退。”

嚴肅的話說完,他才放緩了聲音:“今天我們先試試弓,找到合适自己力氣的弓,然後我會教你們如何使用。”

教習師傅指着旁邊架子上擺着的一排弓箭:“那頭最輕,拉力最小,越往我這邊,需要的力氣越大。”

教習師傅介紹着,喊他們上前去選。

學子們已經吃過騎馬上的虧,生怕選不到合适的重量,到時候累得身體酸痛。

都紛紛往最前頭去。

“這個看着輕,我能拉得開。”

“我拿着怎麽感覺有點重?還有更輕的嗎?”

顧璋看了眼,那頭有一力、二力、三力的弓,換算下來大約就是十二磅到三十六磅的力。

對他來說,有點輕了。

顧璋朝着另一頭走去,拉力跨度很小,走到頭,他才看到一石弓。

一石弓的射程大約在30-45米,顧璋伸手,打算将這張弓取下來。

教習師傅走過來,提醒他道:“你年紀小,可以換個輕點的,這把弓怕是拉不動。”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