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章
第 2 章
三位太醫,每一位都要診一次脈。估計是防止失誤。把完脈,沈世倫靜靜地等着屏風後面那個人出來。在等待的過程中,他隐隐聽到窸窸窣窣的聲音,看那人出來後,衣衫有些淩亂,他大概知道要做什麽了。屏風後面,同樣有一位太醫。那人看到沈世倫,眼皮微擡,“脫衣服,全部都脫。”“是,大人。”沈世倫早有所料,沒有猶豫,三兩下脫光了衣服。那位太醫圍着沈世倫轉了兩圈。他明顯感覺到太醫的目光在他腹部以下的位置停留了幾秒。“可以了,出去吧。”太醫的聲音略微溫和了些。“多謝大人。”這是很滿意?沈世倫一邊穿衣服,一邊想道。一刻鐘後,所有人都檢查完,那個老太醫指了指沈世倫,康行止和康行令三人,道:“你們三人考核通過了。”聞言,康行止兄弟二人皆是一喜,沈世倫并不意外。之前為他們引路的小太監走過來,恭聲道:“三位公子請跟奴才來,奴才帶公子們去三位的住處。”再一次沿着回廊走。沈世倫有輕微的路癡屬性,他已經不大記得自己是怎麽過來的了。小太監帶着他們來到一處庭院前,名為竹園。竹園內,有正房,以及東西廂房。按規矩,沈世倫這等通過第一輪考核的公子,有資格獨自住進正房或許東西廂房內。小太監以貌取人,将沈世倫安排在正房。康行止心有不甘,只是初來乍到,他不敢惹事,只得暫時壓下不滿。沈世倫沒有拒絕,憑本事得來的好處,傻子才讓出去。正房面闊五間,居中的明間是會客用的,牆面上挂着幾副字畫,桌椅皆是花梨木的。不愧是皇室,真真是財大氣粗。右次間是起居室,紫檀木雕花床榻,沈世倫試了試,嗯,很舒服。左次間是書房,書架上擺了不少書,文房四寶皆有準備。原身文采不佳,一心學習做生意,沈世倫對此也不甚了解。只是看那花梨木的家具,紫檀木的床榻,就知道文房四寶的品質差不了。正房除了明間和左右次間,還有兩間梢間,可以用來存放雜物。将正房轉了一遍,沈世倫很滿意。“奴婢(奴才)見過公子。”沈世倫剛打開一本書,還沒來得及看,就見一個眉清目秀的小丫鬟并一個太監走進來。兩個人身上背的包袱很是眼熟,赫然是沈世倫留在馬車上的包袱。“你們是?”“奴才二人是王總管派來伺候公子的,今後公子有何事,只管吩咐奴才等人去辦。”小太監看得很機靈,說話條理清晰。沈世倫點頭,“說說你們的名字。”“奴婢明秀。”“奴才小順子。”“我叫沈世倫,現在咱們算是認識了,我沒什麽規矩,只有一點要求——老實本分,莫要多嘴。”“是,謹記公子教誨。”之後,明秀和小順子非常積極地幫沈世倫收拾房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從他們被派到沈世倫身邊的那一刻,他們的命運就綁在了一起。沈世倫坐在書房,繼續看他手中的乾朝志。原身雖為康縣首富之子,可他見識淺薄,對乾朝所知不多。沈世倫想要對這個朝代進一步了解,只能通過書籍。他了解到這裏的歷史和他所知道的朝代沒一個能對上號的。幾乎可以确定這是架空朝代。乾朝建國百年,國力興盛,萬國來朝,是附近最有實力的國家。沈世倫看到這兒,滿意地笑了,他不用擔心什麽戰亂波及了。按照沈世倫對歷史的了解,一個國家如果長期處于戰亂,平民百姓很容易被強征入伍,現在,倒是不用擔心無辜送命了。午時,明秀進來詢問,道:“公子,可要用膳?”沈世倫伸伸懶腰,看看外面的太陽,點頭,“擺膳。”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沈世倫的臉上,他平淡的表情變得溫暖許多。明秀失神片刻,随後臉色微紅地低頭走出去。沈世倫沒有錯過明秀的眼神,擡手摸摸臉,挺光滑的。說起來,他還不曾見過自己長什麽樣呢。沈世倫起身離開書房,走進內室,來到銅鏡前。只見銅鏡中的男子,身材修長,五官精致,眼角輕佻,目光深邃。倒是一副好相貌,怪不得原身的父親這般謀劃。若長公主真是貪戀顏色的,沈父的算盤倒不是不能打響。一刻鐘後,小順子提着食盒走進來,将裏面的膳食取出,一一擺在明間的圓桌上。膳食還不錯,葷素搭配,還有羊肉。沈世倫挑眉:“每個人的膳食都是這般嗎?”小順子點頭,道:“公子們每月的份例相同。”沈世倫有點興趣,“都有什麽?”“公子每月的份例有:豬肉五斤、陳粳米一升二合、白面二斤、白糖二兩、鮮菜六斤、黑炭十斤、雞鴨共五只、羊肉十五盤,冰每日兩盆。”“……”沈世倫微握拳掩唇,幹咳兩聲。他也是看過宮鬥劇的,這份例聽着有種嫔妃的既視感。“這份例是按什麽标準定的?”小順子聞言,心下猶疑,見沈世倫面色平靜,才低聲道:“公子的份例和宮中常在一般無二。”常在是皇帝有名分的嫔妃中,倒數第二個級別,僅比答應高一級。沈世倫心态倒是好,他第一想法竟是:還不錯,沒按答應的份例來,他并非是注重口腹之欲的人。“欸,你剛才似乎沒說茶的份例?”沈世倫用完膳,正想讓人泡杯茶送上來,卻憶起剛才小順子沒提茶。小順子連忙答道:“公子的份例是六安瓜片,可用奴才去吩咐?”沈世倫搖頭,從袖中取出一百兩銀票,道:“我喝不慣那個,你看看有沒有君山銀針,我出錢買……另外,冰太少了,再加一倍。”君山銀針茶香氣清高,味醇甘爽,沈世倫喝慣了它,不想換別的。小順子接過銀票,“公子放心。”不管是什麽地方,只要有錢,什麽都容易辦到。沈父身為康縣首富,別的沒有,就是錢多。這次進京,他塞給沈世倫三萬兩的銀票,除此之外,在通興錢莊還存了不少錢,以便沈世倫需要用錢時随時去取。有這麽多錢,沈世倫不想委屈自己。及時行樂,才是王道。下午,沈世倫繼續泡在書房,一邊品茶,一邊看書。不必想太多,生活倒是惬意。次日,王總管将衆人召集起來,沈世倫粗略看了一眼,還剩下不到三十人。看來那些人身體都不行啊!“諸位公子,今後的三個月,公子們需要随張公公學習禮儀規矩,公主府規矩森嚴,一個不對可能就會面臨丢掉性命的危險,還請公子們認真對待。”張公公是一個年老的太監,後背微駝,面上滿是皺紋。沈世倫眉頭微皺,這位張公公眼神中帶着些許打量,面無表情,看起來不像是個好相與的。王總管說完,張公公上前一步,眼中泛寒,道:“諸位要學習的禮儀并不複雜,只要用心,不會有任何問題,咱家不希望有人拖後腿。”衆人聞言,面面相觑。還有人眼中隐隐含着怒氣,不過一個太監,竟敢如此無禮。張公公見此,面帶譏諷,還不一定能進公主府呢,就如此自大,目光短淺,沒有前途可言。昨日的老太醫,今日的張公公。某些人似乎對他們這些要入公主府的公子很不滿啊。是鄙夷嗎?不太像!沈世倫搖頭苦笑,這種下意識分析的習慣真不好,他明明是打算進公主府,混吃等死地過一生呢。如此費腦的事情還是不要想了。可能是乾朝第一次進行大規模的面首選拔,沒有經驗,流程完全是按選秀進行的。從他們每月的份例,到學習禮儀就可以看出。只是,他們畢竟是男人,不需要學習太複雜的禮儀。只需要知道如何拜見皇帝和長公主即可。他們重點需要學的是規矩,建平是乾朝的國都,這裏的官員個個身份都不一般。沈世倫必須記住和他人應該如何見禮,除此之外,他還需要記住公主府的規矩,幾日過去,沈世倫腦中被張公公強行塞了很多東西,腦子脹脹的。等晚間用完晚膳,他才有時間疏理。今年是乾興四年。當今聖上乾興帝,今年剛滿十四歲,去年在太後和長公主的主持下大婚,然後得以親政。長公主封號宜昌,雙十年華,是乾興帝的胞姐,得先帝遺诏輔政。在乾興帝未親政的三年裏,都是長公主在處理朝政。本朝設有左右兩位丞相,以及六部尚書。右相年事已高,再加上身體不适,已經許久不曾上朝,如今朝堂上話語權最重的是左相趙林江。沈世倫一邊回想,一邊将各個人物列在紙上。看看紙上的幾個名字,沉吟片刻,沈世倫用毛筆圈出三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