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不好

第34章 不好

啥?

什麽姨什麽媽?

聽到這美貌宮妃的話,薛攀整個人都不好了。

不過那妃子卻愈發笑得燦爛了起來,看着薛攀的目光也愈發灼熱親切,倒還真像是他的一個多年沒見的親戚一般熱情如火,搞得薛攀愈發不知道如何應付才好。

氣氛一時間十分尴尬,還是之前主動對薛攀示好的那位高庶妃看不過去,笑着上前替薛攀解圍道:

“王嫔姐姐可真是的,看哥兒的年紀,想是他還沒出生,您就入了宮伺候聖駕了。哥兒都還沒見過您,您就這個樣兒貿然同他親近,恐怕要吓着哥兒了呢。”

高庶妃這話一說,王嫔就不樂意了,嬌嗔着道:

“喲,偏你這小蹄子會說漂亮話兒,蟠哥兒是我親外甥,我心疼他都還來不及呢,親近親近怎麽了,怎麽就會吓着他了……真是笑死人了,沒得讓你這小蹄子多嘴,亂嚼舌頭根子。”

王嫔這話說得雖然不大好聽,但是因她人漂亮、聲音又美,甚至邊說話還邊帶着滿臉笑意,那可真是不管說什麽都讓人讨厭不起來。

加上她現在就已經是嫔位,雖然尚且還沒封號,但位份卻比高庶妃高,所以不論她怎麽說,高庶妃都不敢多言。

當然最關鍵是她這種明顯帶着親昵戲谑的語氣一聽就是沒把高庶妃當外人,更像是當成自家小姐妹一樣開玩笑,那真是想要生氣都沒道理。

果然,高庶妃聽得王嫔這話,當即笑道:

“哎喲我的王嫔娘娘,您這是要成心擠兌嫔妾啊,嫔妾真是冤吶……陳姐姐,您來給評評理兒,嫔妾方才那話可有哪裏說得不對,竟要被王嫔娘娘上來就是這麽一頓說道,真是有冤無處說啊。”

她一邊兒說一邊兒還假意委屈上了,愈發顯得整個人活潑可愛,根本不像是有個十九阿哥那麽大個兒子的孩子媽媽,倒更像是未出閣的天真少女,頗有些我見猶憐的意思。

見兩人愈發鬧得不像,那原本一直安靜旁觀的庶妃陳氏便也就無奈上前,柔聲勸解道:

Advertisement

“王嫔姐姐、高妹妹,哥兒這才剛來,連地方還沒踩熟,怎麽經得起兩位如此鬧他。他年紀雖輕,但人能幹又聰慧,可不是尋常小孩子,兩位可千萬別這樣了,沒得叫哥兒笑話。”

她這話一說,王嫔跟高庶妃兩個倒是都聽進去了。

只是這兩個都是那種活潑一路的性子,明知道陳庶妃說得都對,卻還是忍不住都要皮一下。

王嫔便順口打趣道:“哎喲喲,原說陳妹妹是個文靜的,這一說起話來竟也是一套套的,今兒咱們可是開眼了。”

高庶妃笑道:“可不是麽,陳姐姐那是內秀……不過王嫔姐姐,人家陳姐姐說的倒也在理,您看哥兒在這也站了半天了,咱們也該請他坐下喝杯茶,敘敘舊了。”

王嫔也笑道:“知道了,知道了,這才站了多大會子,偏你們一個兩個的替他操心,倒像是比我這個親姨媽還心疼他呢。”

高庶妃感嘆道:“哥兒救了我們十九阿哥的命,不要說光是嘴巴上說這麽幾句心疼的話兒了,便就是要我的命都是可以的。”

王嫔當即“呸”了她一聲,笑道:“你這小蹄子又在渾說,他小小人兒哪裏當得起你說這個,快收回去,若是不然,看我今兒不撕爛你的嘴……”

高庶妃慌忙告罪讨饒,兩個人又笑鬧了兩句,見時候也差不多了,便就在陳庶妃無奈的嘆息聲中一起收聲,卻仍是一起嘻嘻哈哈地笑着同時拉着薛攀就坐。

薛攀驟然被這幾位年輕“阿姨”團團包圍,整個人都有些不好。

好在他也知道這幾位都沒有什麽惡意,也猜出來今兒這幾位娘娘找他來的目的,便也就很快平複了心情,很有耐心地露出了招牌的客套微笑,等着她們先攤牌。

果然坐下之後沒多久,這幾位娘娘就開始了正式的自我介紹。

更準确地說是王嫔負責自我介紹和介紹——首先她當然還是隆重介紹了她自己。

原來這位王嫔娘娘竟然也是王家女,祖籍蘇州,雖然沒有跟王家除了在京城的長房和其餘在金陵城的各房一處,但也是王家沒有離着太遠的旁系之一。

算起來她還是薛攀他娘薛姨媽的遠房堂妹,所以說——六姨媽什麽的,原來是真的。

薛攀聽着這位六姨媽給他講王家那過去的家譜,只覺得一個頭兩個大,恨不得當場找個地方躲進去。

好在這位六姨媽極其聰慧,十分會察言觀色,說了兩句,見薛攀只是客氣虛應故事,便也就不再多說,只笑眯眯又給他介紹起身邊兒的那另外兩位妃嫔來。

首先是庶妃陳氏,她是十七阿哥的生母,性格文靜,為人溫和低調,是出了名的與世無争好人緣兒。

她年紀不過才二十餘歲,容貌極其秀美雅致,看上去如同荷花一般清雅出塵,令人見之忘俗。能夠看得出來是薛攀這位六姨媽王嫔娘娘最喜歡的同事——啊,不對,是姐妹。

再來是庶妃高氏,這位娘娘薛攀之前就已經見過,正是十九阿哥的生母。她的年紀在三人之中最小,估計可能還不到二十歲,位份也最低,不過性格卻最是活潑,美得如同芍藥花兒一樣嬌媚多姿。

至于王嫔本人,雖然在三人裏年紀最長,但是她身上卻分毫沒有什麽歲月痕跡,反倒是比陳、高兩人更多了幾分成熟的韻味,正可謂是豔若桃李,光彩照人。

這樣各具特色的三個絕色美人,正是康師傅晚年最心愛的三位漢妃。薛攀沒想到自己居然能夠在這裏有機會一睹她們的風采,也算是難得的機緣了。

而她們的目的也果然跟薛攀先前預料之中的一樣,表達感謝之餘,也想搞好關系順便認親——王嫔是薛姨媽和王夫人的堂妹,的确跟薛攀原本就是親戚。

但正所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若是薛家如原著劇情裏一樣衰敗下去,不要說堂表姨媽了,便就是親的,也未必管用。

薛攀穿來了也不過才數月時間,雖然也做了點兒事兒,暫時穩住了薛家,但萬萬沒想到,到了京城,在康師傅的後宮裏頭還能認一回親戚,也是很奇妙的經歷了。

他這六姨媽王嫔快人快語,很有些王家姑娘一貫的脾性。薛攀一開始有些敬謝不敏,後來倒是也習慣了。

反正她都是嫔位了,坐擁三個阿哥,若是按照歷史走,只要不主動作死,肯定也能安享晚年,認親就認親,原也沒有什麽所謂。

三位美貌宮妃圍着薛攀閑聊了半個時辰,便就到了談正事兒的環節——其實她們廢了這麽大的勁兒把薛攀請進宮裏來,可不只是認親這麽簡單,還有個目的就是想讓薛攀再給她們的兒子們看看身體。

這幾位娘娘正是康師傅晚年生育的主力軍。

其中王嫔最能生,現在都已經是三個阿哥的媽,貢獻了十五、十六、十八三位阿哥。現在最大的十五阿哥已經滿了十歲,十六阿哥八歲,十八阿哥還不到三歲。

陳庶妃生的十七阿哥已經五歲,高庶妃的十九阿哥兩歲,就是薛攀前兒救的那個孩子。

這麽一算,眼前這三位就包圓兒了康師傅十五到十九全部共計五個兒子,真的厲害了。

還正好是九子奪嫡之外的幾個。

真的太巧了。

看着她們仨吩咐人把小阿哥們“請”了過來叫薛攀看看,薛攀的心情愈發複雜。果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幾位娘娘年紀雖輕,但也是心疼兒子的好媽媽。

感嘆歸感嘆,他卻也覺得稚子無辜,能救就救一救,反正他記得,十八、十九阿哥好像都早夭來着,還有兩位的身體也不太好,算得上是英年早逝,都需要盡早調理休養,才能延年益壽。

想到這裏,薛攀也懶得再扮演神醫,直接就把《小兒千金方》拿出來一份兒給王嫔她們相熟的太醫,然後看時間不早了,就功成身退,主動結束了這次宮廷之旅。

王嫔等人也沒有挽留,一來是宮裏頭便就是會客也有一定之規,不要說她們這些品級不高的嫔妃,便就是皇後、貴妃也不能随意壞了規矩,薛攀來的時候已經不短,的确是不太好再多留了。

二來,便就是,薛攀痛痛快快地給了一本醫書,她們當場找了三個素日相熟的太醫來看,俱都驚為天書,震撼不已——五十多歲的老院判甚至當場哭了出來,連呼“看得如此奇書,方才不枉一世為人。”

……

然後他們就開始對薛攀一疊聲地感謝,努力吹彩虹屁,把薛攀都給整得有點兒無語了。

好在也多虧了這幾位太醫的尬吹,薛攀順理成章地找到了告辭的借口——讓專業的人拿着專業的技術做專業的事兒,這才是王道啊。

而他這個買賣人只負責促成這一切,然後享受其中的紅利就好。

薛攀知道這些事兒肯定有人都報給康師傅知道,所以也不遮掩,大大方方給了醫書,然後大大方方出宮。當然也大大方方接受了王嫔等人的禮物。

長者賜不可辭,何況還是康師傅的老婆們給的。都是主子娘娘,那必須得拿着啊。

薛攀年紀雖然不大,但是接人待物都很成熟得體,人也生的俊俏,很快就贏得了三位娘娘的喜歡。

這種喜歡也并不是單純為了阿哥們的健康,而是對薛攀這個人物的認可。

在這種事情上,真心還是客氣,實在太過明顯,簡直一覽無餘。

這從賞賜的豐厚程度也能看出來。

總而言之,這一次宮廷之旅,薛攀很滿意。

等他帶着一大車東西回到薛家在京城的宅子沒多久,康師傅的賞賜也到了。

甚至還有一個嘉獎口谕,大意就是讓他繼續好好幹,救死扶傷,造福萬民,功在千秋。

甚至順便還催了一下姑蘇城外醫學院的建設情況,說有空讓他再去宮裏頭彙報。

這還真是不把他當外人啊!雖然給了個侍衛職位,加個禦前行走的頭銜,但他現在這年紀,其實還算童工的吧?

生産隊的騾子都沒有這麽使的吧?

這一天天的,怎麽也得讓他稍微歇口氣再說啊。

薛攀心中十分無語,但面上卻也一點兒沒有表現出來,只恭謹應了,又隆重謝了恩,這才算了結了這件事。

他原本以為接下來的幾天會比較輕松,可以安排走親訪友和後續回程采買事項了,萬萬沒想到,還沒等到晚上呢,就接到榮國府的急信兒:

“薛大爺,我們家珠大爺大不好了!老太太、老爺、太太都急得什麽似的,您快着點兒跟我們過去看看罷。”

作者有話要說:

艱難更新。晚上還有一更。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