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脆皮桔
第100章 100 脆皮桔
聽見皇帝問出這句話來,袁春心裏頭的靴子倒是終于落了地了。
果然是問這個事兒。
果然,是要從這裏開始啊。
她當即二話不說,拿出提前準備好的東西獻了上去——正是之前賈敏幫她從揚州帶來的那個大箱子裏的東西。
其實這箱子東西,原本是出自袁春他們在揚州建的那個“杏林醫苑”。
這所超乎時代的、集種植、診療、教學于一體的簡易中草藥大學正是袁春和四皇子牽頭建立的。
當然,具體建設過程得到了林如海和張友士的大力支持。
張友士甚至還直接就來擔任苑長了。
雖然他們的杏林醫苑不過只是個新建立的、在古代人眼裏多少有些奇奇怪怪的醫療機構,但感覺這位張先生擔任苑長之後那是相當地意氣風發,甚至比當了太醫還高興。
雖然袁春并不知道原著裏頭這位張先生進京當了太醫的感受,但是不論如何,都是要被人管着的,哪裏有在揚州管着這麽一大群人,運作這麽一個大機構爽啊。
再加上,除了這種地位上的被尊重之外,還有袁春這個開挂的“投資人”,跟他探讨現代的醫學知識——當然都只是些皮毛。
不過好歹也是現代醫學知識,哪怕只是皮毛,也足夠讓古人震撼了。
特別這張友士原本就是博學之士,真正是可以舉一反三的。很多時候,袁春只需要提一個開頭,點撥一下,張友士就能自己順着想下去,還能想出不少名堂來。
這也合該是因緣際會,讓袁春第一次搞醫學院項目就遇到了這當代名醫張友士。
所以說,實在是得感謝她姑父林如海。
一個好的開頭,當然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雖然袁春跟四皇子在揚州不過只呆了大半年,也就是這杏林醫苑剛剛建好了月餘他們倆就離開了揚州回到京城,但是這并沒有影響杏林醫苑的持續運行。
畢竟從一開始,袁春就是動嘴不動手的,而且她還請張友士一邊兒跟她探讨一邊兒把相關的東西記錄下來。
原本空泛的東西一旦記錄到紙面上,就會顯得正式了不少。而且也更加不容易忘記了。
不但如此,還可以事後反複翻閱、推敲、修訂,如此一來,倒是直接弄了一份《杏林手冊》出來,算是最早期的校規兼教材了。
這《杏林手冊》既然是這種用途,那裏面的東西肯定就是包羅萬象了。
但是總有部分是重點領域,也是最容易出成效的。
比如丸藥制劑的制作和保存方法。
這些東西其實張友士原本就會——畢竟人家可是醫術高超的本地名醫,這種基本的技能那肯定都是點滿了的。
但袁春說的是提升版——片劑和顆粒沖劑的制作,這難度就大了。
不過她的本意也并不是想要改良藥品形态,而是想要通過這種方式降低藥品成本,也讓它們更容易被保存運輸,這樣才能達到惠及普通、特別是底層民衆的作用。
這事兒顯然并不容易實現。
袁春絞盡腦汁回憶自己那些淺薄的醫學基礎知識之餘,還把系統騷擾得幾乎發瘋,又跟張友士等好幾個杏林醫苑招攬的名醫們讨論、試驗了好幾個月,才總算有了個大概的方向。
第一批産品恰好是袁春跟四皇子離開揚州趕赴京城的那日投産的。
張友士忙着守着那藥爐,甚至沒有功夫來給袁春和四皇子他們倆送行。
好在不管是袁春還是四皇子,都不是講究這些虛禮的——藥品投産那當然是比給他們送行更重要的事兒。
而且,只要此番進京事情順利的話,那他們肯定很快就能再見面。這麽一來,送行肯定是沒有必要了。還不如早點兒成功生産出來這批藥物更讓人期待。
張友士也深知這一點,他也果然沒有讓袁春失望。
等過完了年之後,林如海接到升職的聖旨,趕到京城赴任的時候,第一批藥品終于生産出來了。
這批藥品主要是殺菌片劑和傷寒顆粒。
主要是用于治療痢疾和傷寒的常備用藥。
接到了袁春的信件之後,張友士也不含糊,立刻就按照袁春信中的吩咐把這批成品藥裝了一箱子請賈敏和林如海帶到京城,恰好可以在京中亮一亮相。
這是袁春原本的計劃。
但是她沒想到的是,實際情況居然比她預想中的更好。
皇帝居然直接問起了這事兒,那不就正像是瞌睡遇到了枕頭,趕巧了嗎?
袁春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直接就把原本的興師問罪場面變成了營銷推廣新産品的發布會……
當皇帝看到模樣奇怪的袋子裏裝着一片片、一把把陌生之中又隐約透着點兒熟悉的藥品的時候,整個人都震驚了。
袁春不失時機地在旁邊解釋說明,順便見縫插針、不動聲色地拔高了自己和四皇子毫無私心、一心為民、一片忠心的站位,端的是十分努力地在表演了。
效果當然也是很好的。
皇帝很快就被她給忽悠住了。
應該說,只要袁春願意,一般人很難不被她給忽悠住。皇帝自然也不例外。
因着袁春已經牢牢把握住了這位皇帝陛下的本性——不管如何瘋癫,也不管晚年變得如何昏聩,但是他那顆憐民愛民的心卻是真摯的、不會輕易改變的。
只要這一點還在,那就必須會被袁春給忽悠住。
因着她這是真的想要為黎民百姓做點兒事的。
這種可怕的、惡劣的醫療條件,真的是太讓人窒息了。哪怕只是稍微盡一點微薄之力,也比什麽都不做強。
再加上,她不是還有系統麽。
每天聽它吹噓自己怎麽怎麽厲害這麽多年了,總也得要讓他發揮點兒作用才行。
事實證明,袁春的這個策略很對。
皇帝看着她獻上的藥品,聽着她的介紹,表情慢慢變了。
終于不再是之前那種瘋狂猜忌、一點兒正能量都沒有的模樣了。
他似乎才認識袁春和四皇子一般,将他們倆細細看了一陣,這才輕輕嘆了口氣,說了句:“不錯。”
袁春一聽這話,就知道今兒這事兒結了。
不過還沒等她高興,就聽見皇帝問道:“若是要在京城弄一個跟揚州那個一樣的園子,最快要多長時間?”
這就是說要讓她來京城開分校了?
雖然說有點兒操之過急,但是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袁春略微思索了片刻,道:“最快也還是要一年左右。”
皇帝點了點頭,似乎對這結果很是滿意。但是令人詫異的是,他并沒有露出比之前更高興的表情,竟然又恢複了之前的厭世臉,冷冷道:
“賈氏對上不恭,不堪為皇家婦,着令于京郊華香山帶發修行一年,視其言行,考其德行,再行起複。”
好家夥!
袁春只能說一句好家夥!
這操作可真是太騷了……她說一年,居然真的就是一年啊,合着這是早就在這兒等着了是吧?
從表面上看,這就一個“農夫與蛇”啊。
不過當然也只是表面。
內裏大家是什麽想法,這不用多說,他們彼此也都能猜到。
唯一讓袁春感覺有些詫異的是,唯一沒猜到真相那個,居然是四皇子。
見到袁春被皇帝無端訓斥,四皇子情急之下正想着開口幫她說話,卻被袁春眼疾手快一把按住。
她自己卻從容跪倒謝恩——都是狐貍,誰也別玩兒什麽聊齋。
這簡直像是按着“開分校”的标準給她量身定制的“處罰”和年限,實在是不要太明顯了好吧。
也就四皇子這種實在人才會上當了。
皇帝老爺子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讓她滾出權利争奪的中心,跑到京郊繼續從事她的老本行,種植草藥麽。
雖然說,袁春原本的愛好是種植花花草草,但是草藥不也是花花草草的其中一種?
還是其中除了觀賞之外,更加實用的那種。
可以說,一點兒為難之處都沒有。
皇帝雖然擺出了一副厭世臉,但是其實眼中并沒有什麽冰冷的神色。就沖着這一點,他就并不是想要真的處置袁春。
也就四皇子這種老實人,會相信他這個父皇是忽然發瘋想要搞事了。
你看人家繼皇後,早就悄悄笑了,根本就沒有進這個局。
她甚至還打趣四皇子是“關心則亂”,把人家一個沉穩少年搞得小臉兒通紅——他就算再怎麽遲鈍,到了這個時候也反應過來是怎麽回事兒了。
這真是,越想越覺得丢臉,恨不得把頭埋到地裏去。
繼皇後愈發笑得停不下來,一時間殿內的氣氛又輕松了起來。
皇帝也收了那副可怕的表情,語重心長道:“丫頭,你是個聰明的。但願你日後,也能夠時常如此提點老四一二,也就不枉費他甚至要為了你來頂撞朕了。”
話說到這兒,就沒有什麽好說的了。
皇帝已經做好了決定。
他将用一年的時間把皇位繼承人的事兒做一個了斷。
而四皇子和她,将在“婚約作廢”和“各自思過”中度過這中間的過渡時間。
其實也就是廢黜太子,改立新人的時間。
提到這個事兒,不免就觸及到了皇帝的底線,看着皇帝瞬間頹靡下來的表情,袁春心有所感,終于還是在臨走時,說了她一直想說的一句話,然後就在皇帝的驚訝和震怒之中退了出去。
有的時候,人心中是知道該如何做的。只是因着這樣和那樣的原因,下不了決心。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人來推他一把。不然,再拖下去,所有人都不會有幸福美滿的結局的。
袁春深知這一點,她也相信,皇帝想通了之後,也會明白該怎麽做。
反正她要被徹底“廢黜”,那不如索性坐實了那個“不恭”的罪名。這樣做出來的效果也好更加真實一點兒。
果然,她從繼皇後宮中出來之後,外頭已經圍滿了侍衛,一副早就嚴陣以待的模樣。
四皇子原本也想跟着,卻直接被皇帝留下了。
袁春對着四皇子露出了一個稍安勿躁的微笑,就轉身離開了。然後就直接被那些侍衛們遣送回了榮國府,收拾收拾東西,擇日搬去京郊華香山。
作者有話要說:
小修了一點點。感謝在2022-04-18 23:59:02~2022-04-19 23:58:25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絔訟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