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采茶難
第61章 采茶難
元琳話一出, 其他三人相互看看,一臉莫名其妙。
“什麽唱歌?”
“采茶歌啊?你們不會不知道吧?”元琳震驚,她以為這是共識, 采茶唱歌啊, 如今這般大了還能哼三幾句呢。
“就這樣的,三月啊哈~哈, …天上神仙…下凡來呦咦呦…”
元琳哼得斷斷續續的, 實在是年代久遠, 有的詞實在是記不住了, 可調子還在的, 一哼聽過的人都知道,那種童年再現的感覺。
三人再看看, 還是搖搖頭, 表示沒有聽過。
“不會吧,我以為這是全國人民都知道的事, 就像跳皮筋一樣的。”
元琳瞪大雙眼, 不敢置信。
“上車了,唱不唱歌又有什麽關系, 要是你采茶的時候實在想唱歌也不是不行,那麽大的茶山你放開了嗓子唱也沒事。”李青玉推着元琳上了車。
“就是你唱的時候別跟其他人說你認識我們, 我們不是跟你一夥的就行。”蕭雨跟在後面持續補刀。
元琳懵圈的上了車, 不信邪地掏出手機,不可能是她的記憶出了問題,搜索采茶歌,頁面出來了。
直接把手機怼到蕭雨的臉上, 得意且大聲地說道:“看到沒有!看到沒有!上面就是有!”
蕭雨推開一點距離, 反複看了幾遍, 又看看過度興奮的元琳,說:“人家這是廣西的,你在江蘇,隔了十萬八千裏,怎麽知道的,去過廣西,小時候在廣西長大的?”
“怎麽可能,土生土長的江蘇人!”
“那你怎麽知道人家的采茶歌?”
“看到的,小時候天天聽天天看。”
“我怎麽沒有天天看天天聽?”
“我上哪知道去。”元琳沒好氣的說道。
“………”
蕭雨跟元琳坐後頭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辯論,前頭兩人像聽相聲似的,還挺得勁的。
一路上兩人就采茶歌這個事來來回回地說,還妄想把李青玉拉入戰局,做裁判,李青玉假裝嗯嗯啊啊啊的附和着,反正誰說的都是對的。
車開了一個多小時,就到了茶山上,她們是啥也沒有帶,空手空腳的就來了。
“啊,這裏的空氣真好。”
元琳坐地屁股疼,一路上說話說得口水都幹了口渴得厲害。
放眼望去,一大片的茶山,整整齊齊,郁郁蔥蔥的,其中間或夾雜着一些小白點,那是采茶的人。
“嬸子,我們來了,在家嗎?”
吳曉玲一下車直奔茶農家裏去,院子裏全是蛇皮袋裝着的茶葉,今天早上采茶工人采的。
“在的在的,這時候了才來,外頭太陽大得很,也采不了幾個錢。”
“沒事,就采個新鮮。”
“有沒有帶帽子袋子什麽的?”茶山嬸子端着個海碗邊說話邊打量,看她們啥也沒有帶,就知道是來體驗生活游玩的,每年都有這麽人來。
“沒有,嬸子家有嗎?”
“有,我給你們拿,現在的采茶價是七塊五一斤,帶回去的話我給你們七塊錢一斤。”
“好的好的。”
茶山嬸子扭着屁股回屋去拿了四頂帽子出來,看的出來用了許久,袋字則是裝米的米袋,在兩邊打上兩個孔用帶子系上就好了。
元琳拿過草帽,采茶裝的袋子,看得出來是被人用過的,也許還有些年頭了,跟她想象的完全不同,她以為戴竹帽,茶籃子是竹編的。
只能說現實和想象中的差別有點大,一時反應不過來。
“這片那片茶山都是我家的,今天采中間的那一片,就是有人的地方,你們去就好了。”
大嬸說着語氣中不自覺的帶上了驕傲,一家子就靠這幾片茶山吃吃喝喝,臨到采摘季半點不能馬虎,她吃完了飯也是要去采的,時間就是金錢啊。
“欸。”
四個人把袋子系在腰上,戴上帽子,一前一後的往中間小白點走去。
來采茶就是一陣新奇的,開頭的茶袋半點也沒有打擊到四人的積極性。
“我今天采二十斤。”
“我采三十斤。”
“我采二十五斤。”
吳曉玲知道點行情,茶葉茶壺不分家,就今天這個時辰,采到人家收工,最多不過十斤,還是熟手不停歇的采。
就元琳她們幾個,采個五斤怕是都了不得了,吳曉玲在後面搖搖頭,沒有打擊她們的積極性。
走到目的地四人都忍不住有些腿軟,看着近離得遠。
“一人一行,咱們幾個今天看誰采的最多,來,一人拿一百塊錢出來,誰最多錢就是誰的。”吳曉玲提議。
“你們就等着,我肯定是最多的。”蕭雨直接發一百紅包到群裏去。
後面三人也相繼發出去。
“屁嘞,說啥大話,問過我了嗎?”李青玉不敢示弱,袖子一撸,找了一行,直接開采。
“你不講武德,我都還沒有說開始。”蕭雨氣得張牙舞爪,就在旁邊挨着的一行開采。
元琳不理她們的幼稚玩笑,直接用行動證明自己人狠話不多,她還不會采,不過,吃過豬肉就知道豬跑,采茶嘛,兩根手指一抿不就下來了嗎。
再說,這茶葉好得不行,小小的嫩芽在風中搖曳,就像叫人來給它采下來帶回家中。
滿山的茶香,随着風吹到鼻裏,嘴巴裏,要不是天上的太陽有點曬,一切都是美美的。
采茶剛開始還挺有趣的,四人的速度不相上下,手指翻飛間,一顆顆小嫩茶葉落入手心裏,不時就有一把,然後放入袋子裏,一顆接一顆,一把接一把。
樂趣無窮。
可等時間一長,一個個的就癱軟下來,手指拔的疼,掐得疼,還黑乎乎的,跟挖煤炭的一模一樣。
“哎,你們采多少啦?”
蕭雨這話問了不下三遍了,元琳百忙之中抽空回了一句,“一點點,五兩吧?”
天知道五兩是多少,随便胡謅一個數字,元琳摸摸袋子裏的茶葉,有些不敢相信,她采了那麽那麽久,少說也有半個小時了吧,怎麽才這麽一點點,米袋的一個角角,才剛剛鼓起一個包。
“那我比你多,我八兩。”蕭雨很自信,她一點也沒有偷懶,沒有停下過手,絕對是自己最多,放下心來。
“噗嗤。”
李青玉忍不住笑了,就她們這四個人,除了曉玲有可能還知道點斤兩,她們三,十竅通了九竅——一竅不通。
“青玉,你笑什麽?”
“半斤八兩!”
“哈,還真是。”蕭雨認真想了一下,五兩好像還真是半斤。
“哈哈哈…”
李青玉再也忍不住,放聲大笑起來,直倒在茶叢裏,眼淚花子在眼眶裏直打轉。
“哼!”
蕭雨轉過身,采她上邊的,也就是元琳那一攏的,懶得搭理下面笑得癫狂的人。
元琳采采歇歇,事實上,她們四個進度差不多,采采歇歇,看着簡單的活,時間做久了就不行了。
蕭雨這個說是要拿第一的人已經躺平,坐在地上專采能挨得到的,采一個是一個,要不然就蹲下歇着,還妄圖影響李青玉,讓她也加入自己的擺爛。
李青玉已是強弩之末,蕭雨稍加語言誘惑,就停下,兩人隔着一攏茶,相互坐下。
“青玉,你采了多少?給我看看”。
“諾!”
一個鼓包,看起來比自己的多一點,蕭雨心下一涼,又想到一個好辦法,回頭看看上方還在“哼哧哼哧”采的兩人,湊過身子,小聲地說:
“你把你的倒給我,我的就是最多的,那四百塊錢就是我的了,然後,我分你一半好不好?”
李青玉撇撇嘴,也悄聲說道:“你的給我,我把四百塊錢分你一半。”
“不是,是你的給我。”
“你咋不給我?”
盟約還沒成就談崩了,兩人心知肚明對方的小心思,還是怪乖乖地開始采,就是沒有一開始的積極了,有一搭沒一搭的。
“曉玲,你猜她倆說什麽?”
“就她們兩,那點小聰明淨琢磨一些小把戲,半斤八兩,誰也奈何不了誰。”
“我猜也是的。”
“你看着吧,不出一會兒,準會乖乖的采茶。”
元琳說話期間手也不停的在采,說話不耽誤功夫,還能分散一下注意力,要不然,她怕采不動也跟蕭雨她們一樣停下。
許久沒有幹活,手生了不少,都是歇過頭了,也玩過頭了。
太陽漸漸西沉,元琳采了一下午,結結實實的一下午,膀子酸疼酸疼的,脖子上都是茶樹枯枝,一道一道的黑色,跟濟公的伸腿瞪眼丸一搓就一大把了。
成果也是挺喜人的,至少看起來就比蕭雨的和李青玉的多上不少,肉眼可見的。
可和曉玲的比起來就不知道了,得上稱了才知道最後的結果。
稱茶葉的人一排,人家老大娘的一大包鼓鼓囊囊的,再看看她們幾個的,半包都是好的了。
幾人挺努力的啦,還是比不過人家熟手。
挺糟心的。
“十一斤六兩,加上早上的七斤八兩,一共十九斤四兩,七塊五一斤,145.5塊錢。”茶山嬸子大聲說道,手裏的計算機一頓按,又掏出錢來一張一張數給老大娘。
老大娘接過錢,曬得黑黝黝的臉綻出笑容,食指沾一下嘴皮子,一張一張的數着錢票子。
“彩琴,今天可不少嘞,數你的頂多了。”旁邊一位老大娘有些羨慕,她的手也快,可還是沒有別人的快。
“哪有哪有,哈哈哈…”
采一天,一百多兩百不到,就叫人高興得不得了。
隊伍再一點點的前進,采得最多的真的就是那位老大娘了,後面的人也是上一百,再一百到一百三之間打轉。
等到了元琳四人,蕭雨第一個上去稱,茶山大嬸一視同仁,大聲報數:“四斤七兩,早上沒有,一共35.25。”
好家夥,直接砍半砍半。
一下午才35塊錢。
這聲音頓時吸引了所有還沒有走的老大娘,一個個的都好奇是誰有這麽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