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情難言(二)
第30章 情難言(二)
聽了楚酌的話,段明燭剛想開口,卻不知從何說起。
在此之前,段明燭從未有過任何立後的想法。他在北境待慣了,軍營裏的将士幾乎都是未成家的,三十多歲沒有娶妻比比皆是。再加上當初宣平侯楚臨遙治軍極其嚴明,即便不在戰時,他也嚴禁軍中狎妓,否則一律按照軍規處置。所以,軍中根本沒有人敢觸碰這個底線。
回到鳳京府之後,他身邊有個韓卓伺候起居也就夠了。養心殿裏雖然也有宮女,但平日裏也只做做灑掃和針線活。栾太後還曾經往養心殿送過一些容貌極其出色的宮女,殊不知,段明燭根本就是一個不好女色的,那些相貌上乘的宮女全被他打發到後院幹粗活兒去了。
然而,他雖然對女人根本不感興趣,但有一件事始終深藏在他的心底,無人知曉。
他肖想了沈扶許多年,他的先生,他的老師,就是他心悅之人。甚至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當初究竟是如何對沈扶動情的。
小的時候,他明明那麽讨厭沈扶,其他皇子的授課先生都是溫柔可親的,唯獨沈扶刻板嚴厲。布置的課業多不說,還日日罰他抄書,抄不完還會罰他戒尺,那個時候,沈扶是唯一一個敢拿戒尺打皇子手心的臣子。
究竟是什麽時候開始肖想他的呢?
也許是在挨完戒尺噙着淚看沈扶給他上藥的時候,也許是在別的皇子都有母妃在身邊,而他身邊只有沈扶的時候,又或許是在林靖瑤生辰在即,沈扶為他代筆了一首賀詞的時候,還或許是他出征北境,沈扶站在城牆上遙遙相送的時候……
段明燭自己也記不清了。
一旁的楚酌瞧他許久不說話,不禁輕喚一聲:“……陛下?”
段明燭聽到楚酌的聲音,這才收回了思緒,眼神裏卻顯得有些茫然。
楚酌只得重複道:“臣方才所言,陛下以為如何?”
段明燭微怔,問道:“你剛才說了什麽?”
楚酌道:“臣可以聯系諸位大臣,讓他們上疏請奏立後。”
段明燭這才想起來他方才是說了這麽一回事。
“……朕現在不想立後。”他低聲說道。
楚酌不解:“為何?”
段明燭想了一會兒,胡謅了個理由:“沒這方面的心思。再者說,朕的婚事,太後定然幹涉,說不準會從栾家女中選一個。”
楚酌靜思片刻,說:“陛下已經二十歲了,怎可不考慮婚姻之事?更何況,這既然是陛下的婚事,立誰為後,最終自然是陛下說了算。即便太後會推選栾氏女,決定權還是在陛下手中。”
“朕……”段明燭心裏突然一陣煩亂,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朕确實不想立後。”
楚酌勸道:“陛下若是生在尋常人家,臣定然不會幹涉陛下家事。可這是國事,是要憑靠它來打贏栾家的。一時不立後可以,陛下身為九五之尊,難道永遠都不立後嗎?”
心中五味雜陳,段明燭已然有些隐隐不耐:“要打贏栾黨,就必須要讓朕立後嗎?”
楚酌:“這是目前臣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法。”
“好?朕沒覺得好。”段明燭臉色沉了下來。
楚酌察言觀色,自是看得出他已經失了耐性,然而茲事體大,他繼續勸道:“陛下覺得何處為難,可以告訴臣。”
“總之朕不想立後。”段明燭厭煩道,“你若是實在無計可施,就不必再多言了!”
話剛說出口,段明燭就後悔了。
楚酌聽他動怒,也愣了一下,等反應過來,突然間感覺一陣心慌,呼吸也急促了起來。他用力抓住衣裳,撐着身子站了起來,走到屋子中央斂衽而跪,忍着胸口不适,低聲道。
“臣一時失言,請陛下息怒。”
段明燭嘆了口氣。上次這般失态,還是在之前在養心殿廂房裏,沈扶想用碎瓷片行刺他的時候。
但凡牽扯到沈扶,他就不理智了。
段明燭連忙起身,親自走到楚酌面前,伸手将他扶起。
“是朕之過,你快起來。”
握着楚酌手腕的時候,出于醫者的天性,他敏銳地發覺他的脈象似乎有些虛浮。段明燭神色稍變,再擡頭一看,只見楚酌臉色十分難看,蒼白到吓人。
“你……你快坐下。”
段明燭趕忙扶他重新坐回原來的位置,揚聲道:“來人,去換一壺茶來。”
屋外的韓卓領命而去,段明燭拉過他的手放在桌上,将寬闊的袖子捋上去,開始為其把脈。那細弱的脈搏突突地跳動着,一探便知是久病纏身的脈象。
韓卓送來了茶,又斟了一杯,呈給楚酌。喝了些茶水,平息片刻,胸口的不适漸漸緩解了些許。
一番診脈過後,段明燭發覺他雖沉疴在身,但此時并無大事,他一顆提起來的心方才放了下去,說道:“你身子本就不好,平日裏不該過度勞神。”
然而話一說出口,段明燭卻又忍不住心裏低嘆。楚酌勞神,為的又是誰?
楚酌斂眸,輕聲道:“都是些陳年的老毛病了,一時情緒過激就會如此,讓陛下擔憂了。”
“方才是朕遷怒于你。”段明燭将他的袖子放了下來,眼神間微顯愧疚。“你莫往心裏去。”
楚酌低垂着眸,他自然知道他是無心的,卻又怕段明燭心裏仍會自責,于是說:“是臣方才過于咄咄逼人,不怪陛下。”
他停頓片刻,組織了一下言辭,盡量委婉地說:“但是自古帝王沒有不娶妻生子的,陛下現在不想立後倒也無妨,但是日後,為了江山社稷,陛下總歸不能一直沒有子嗣……”
聽到這話,段明燭眼神有些閃躲:“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吧,至少現在,朕不想考慮。”
“……是,微臣明白了。”
兩人很久都沒有再說話。楚酌看着他的神色,心裏卻突然冒出來一個想法,他左思右想,還是決定問出來。
“臣鬥膽敢問陛下,是不是……心有所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