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風欲來(三)
第42章 風欲來(三)
今日正值初一,一彎弦月懸于天上,卻被烏雲所掩。
一個披着深色鬥篷的身影跟着韓卓走進了養心殿,院子裏的燈籠散發着微乎其微的光,任誰都未曾發現有人進來了。
韓卓将人送進了西暖閣便關上了門。來者摘下兜帽,露出一張清隽的臉。
“微臣楚酌,恭請陛下聖安。”
段明燭擺擺手示意他免禮,坐在一旁的沈扶站起身來,傾了傾身行了一個揖禮,楚酌斂目回了個禮。
按理說,沈扶的官銜是正五品,楚酌的官銜則是正三品,他本無需向沈扶回禮。但沈扶畢竟是帝師,再加上楚酌一向內斂而謙遜,自會對他禮遇有加。
宮女上了茶,分別放在三人身旁的小幾上。段明燭讓侍奉在屋裏宮人都退下,又讓韓卓在外面看守着,一切準備就緒,他才切入正題。
“弦歌,京察的事,想必你已經知道了。”段明燭說道,“栾太後對前些時日那些曾經上疏請奏立後的官員動了手,借着京察之名,将他們或革職或貶官。”
楚酌點了點頭,說:“兵部也有不少人受到了牽連。有太後的懿旨,內閣倒是越來越不把陛下放在眼裏了。”
“他們有沒有把朕放在眼裏,朕不在乎。”段明燭神色微變,靜靜道,“但是栾氏拿朕母妃來威脅朕,朕就不能再繼續容忍他們了。”
楚酌聞言,端着茶的手微微一頓。“不知陛下有何打算?”
他知道段明燭遲早有一日是要收回外戚政權的,卻不想他現在就要動手。
段明燭:“無論如何,不能讓母妃繼續留在寧康宮,否則無論做什麽,朕都會有所顧慮。太後這次敢用母妃威脅朕不得幹預京察,下一次,就敢威脅朕冊立太子。”
楚酌遲疑片刻,說:“太後雖然威脅陛下,但是絕對不敢真的對林嫔娘娘如何。畢竟,若是娘娘有什麽三長兩短,她還拿什麽控制陛下?”說到這裏,他擡眸看了一眼沈扶。“林嫔娘娘在寧康宮是安全的。可若是想強行救出她,才是當真會對她的安危有威脅。”
“這些朕都知道。”段明燭神色微暗,緩緩呼出一口氣,“可是母妃在她手裏,讓朕處處掣肘。她今日拿朕母妃的性命威脅朕,即便她不會真的做什麽,可是朕的心已經亂了。”
Advertisement
楚酌楚酌端着茶的手微微一頓,正在思索措辭,沈扶開了口。
“娘娘畢竟是陛下生母,陛下關心則亂。”
楚酌聞言,緩緩點了點頭:“……也罷。只不過此事事關重大,必須保證萬無一失,方可動手。”
“所以朕才将你叫來商議此事。”段明燭看向沈扶,“先生,你跟弦歌說說你的計策。”
沈扶颔首,娓娓道來:“宮中禁軍負責巡防宮禁,而寧康宮由玄羽衛把守。若想潛入寧康宮救人,首先要引開那些玄羽衛。”
楚酌向來聰慧,沈扶起了個頭,他就猜到了他接下來想說的話。
“禁軍也在栾家手中,沈大人是想,讓禁軍來引開玄羽衛,如此一來,也不會引人懷疑。”
沈扶繼續道:“引開玄羽衛之後,就要開始救人了。一人潛入绮蘭殿救人,此外,還需要數人掩護。萬一暴露,雙方交起手來,首先要保證林嫔娘娘的安全。所以,要找的人須得武功上乘,且能敵得過玄羽衛。”
楚酌看向段明燭:“陛下,臣可以從燕梧軍中找幾個武功高強之人。”
段明燭回道:“朕和先生也是這麽想的。到時候,朕親自去找母妃,其他人看守在殿外即可。”
沈扶一聽,不由神色一變:“不可。陛下豈能親自涉險?”
段明燭知道他會拒絕,十分平靜地說道:“她是朕的母妃,交給別人,無論如何朕都不放心。”
楚酌搖了搖頭,說:“陛下九五之尊,豈可置身于險境?賀浔武功高強,可以讓他……”
“讓他假扮禁軍,引開玄羽衛。”段明燭說,“朕親自去救母妃。”
說罷,段明燭看向正欲開口的沈扶,神情緩和些許:“先生放心,玄羽衛不敢跟朕交手。即便交手,他們也打不過朕。”
沈扶和楚酌還欲再勸,段明燭卻堅定地道:“朕意已決。你們不放心朕,朕也放心不下将母妃交給他人。”
楚酌微不可聞地低嘆一聲:“罷了。臣會讓賀浔從燕梧軍中尋幾個武功高強之人,好好保護陛下。”
段明燭:“接下來,便是燕梧軍如何進宮的問題了。好在只需要十個人,不會過于起眼。将他們分批次帶入宮裏便可。”
楚酌:“宮裏四處都是栾太後的眼線,陛下準備将他們安置在何處?”
段明燭:“就放在養心殿裏,僞裝成朕的近衛。朕會讓韓卓統籌此事,不會打草驚蛇。”
楚酌想了想,似乎也沒有更好的主意。養心殿雖引人注意,但是這裏的宮人都是跟在段明燭身邊的老人,沒有栾太後的眼線。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只要交代那幾名燕梧軍低調行事,想必也不會出什麽亂子。
安排好了計策,便只剩下了何時動手。
段明燭:“下個月初六,是段明熙的忌日。往年這個日子,栾太後會前往鳴山寺上香,還會在寺中留宿一夜。就在這一天動手。”
楚酌思索片刻,說道:“離下個月初六不足半月。時間是不是有些過于緊急?”
沈扶卻知曉他為何要定在這一天。他默默開口說道:“夜長夢多。時日一久,難免生變。”
段明燭看了看他。他知道,沈扶是懂他的。
“更何況,陛下也等不及早些見到林嫔娘娘了。”
沈扶輕嘆道。
楚酌聞言,似是還想說什麽。可是他望着段明燭,最終還是沒有再開口。
***
接下來的幾天裏,為了保證林靖瑤的安危,段明燭沒有再插手京察一事。沒過多久,韓卓帶來了一個消息。
那些被調任的官員,大多都被調到了偏遠的地方,要麽就是西南一帶的窮山惡水,要麽就是北邊的窮鄉僻壤。吏部得了栾太後的授意,定然不會讓這些曾經上疏請奏立後的官員有好日子過。
然而,從鳳京府去這些偏遠縣,少則半月,多則兩月。畢竟是貶官,路上定然一切從簡,連随行的下人都沒帶幾個,更何況是護衛。那些官員大多都有妻小,赴任的路上也是極其艱苦。
禮部郎中張劭被貶為曲溪縣縣丞,就在他前往曲溪的路上,路遇劫匪,随行的一名護衛逃跑,張劭一家三口和兩個侍從全部被劫匪殺害了。此案上報給當地的知府,案子仍在調查,至今沒有結果。
無獨有偶,禮部員外郎趙志陽被貶為斛江縣教谕,到達斛江的前一夜,他帶着家人住在驿站上,半夜遇到刺客,也是一家人無一生還。
韓卓将消息帶過來的時候,段明燭聽完,指節已然被他攥得泛着白。張劭和趙志陽,當初帶頭反對冊立肅王為太子,同時也極力請求冊封皇後。
沒想到,卻給這二人引來了殺身之禍。
雖然還沒有調查出這是栾黨所為,但是段明燭也能夠猜到,這件事除了是栾黨幹的,再無其他人。
段明燭失神了許久。這兩人與他們的家人全部斃命,即便他想安撫,卻也無人可安撫。
最後,他只能傳旨下去,令當地知府徹查此案,又吩咐他們代為厚葬死者。
現在林靖瑤在栾太後手中,他即便想為死者做主,也什麽都做不了。唯一的法子,就是快些将林靖瑤救出,到時候,他再無後顧之憂,即便徹底跟栾太後撕破臉皮,他也無所畏懼。
甚至,他已經在期待那一天了。他期待着早日救出林靖瑤,将栾太後打入冷宮,将栾鴻驅逐出內閣,讓所有的栾黨全部下臺,還朝堂一片清淨。
他再也不用虛與委蛇,再也不用叫栾氏一聲母後。
他即将大權在握。
他即将與生母團聚。
他期待着那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