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十八日

第十八日

第十八章

祝今夏的語文教學生涯就這樣步上正軌, 或者說,是她的英語教學生涯就此脫軌。

參與教學工作三年,原以為媳婦熬成婆, 身為老師的所有第一次她都體驗過了, 卻沒想到新的小高潮擱這等着呢。

拼音。

拼音是真他媽難。

四川小孩學拼音難。

藏區的四川小孩學拼音更難。

祝今夏:“萍水相逢。”

孩子們:“貧水相墳。”

祝今夏:“……”

祝今夏:“大家跟我讀, 萍水相逢的萍,坡——迎——萍。”

孩子們:“貧水相墳的貧,坡——銀——貧。”

祝今夏:“萍水相逢的逢, 佛——eng——逢。”

孩子們:“貧水相墳的墳, 佛——嗯——墳。”

不管怎麽教, 貧還是貧, 墳還是墳。

祝今夏開始思索,到底是之前的語文老師阿包給她挖的墳, 還是她自己給自己挖了個墳。

朗讀也是老大難。

祝今夏接手的第一節課是《父愛之舟》, 一篇回憶性散文, 作者回憶了自幼父親帶他求學的道路, 表達對過世父親的思念之情。

“是昨夜夢中的經歷吧, 我剛剛夢醒?”

課文的開頭,作者從夢境說起。

氣氛都烘托到位了,孩子們一開口, 祝今夏破功了。

全班三十一個小孩,所有人扯着嗓子聲嘶力竭地吼。

“是!昨!夜!夢!中!的!經!歷!吧!我!剛!剛!夢!醒!”

祝今夏:“………………”

不,這不是剛剛夢醒,這是她還在做夢。

她在臺上無語凝噎,有人在教室外面笑得明目張膽。

只是這回, 笑的人學乖了,還知道拎張凳子坐在那旁聽。

祝今夏嘗試着糾正孩子們, 要大家帶着感情去朗讀,可連閱讀都存在障礙,又談何帶着感情去朗讀?

能完整地,不磕巴地将整篇課文讀完的,已是鳳毛麟角。

大多數孩子連字都認不全。

當祝今夏要求他們放輕音量,他們就變得不知所措,原本就不及格的流暢度更是大打折扣。

在大家磕磕巴巴的朗讀下,祝今夏只能默許他們以吶喊的方式,氣勢如虹地吼完全文。

這陣仗哪是父愛之舟——

“活生生是殺父之仇。”

當天吃午飯時,祝今夏心有餘悸地談及課後感想,好在她是個堅強樂觀的人。

“行吧,誰說憤怒的愛就不是愛了呢?”

昨夜下了場雨,早上沒課的頓珠腳步輕快爬上山去,興高采烈撿了一小籃菌菇回來,時序把它做得鮮香甜美,就是量有點少。

見祝今夏只顧說話,沒顧上吃,頓珠一筷子接一筷子往她碗裏夾,“對嘛,就像angry sex也是sex?”

“噗——”

祝今夏嗆出半朵蘑菇來,正中頓珠眉心。

蘑菇順着鼻尖滑落,頓珠低頭去看,祝今夏手忙腳亂拿紙幫他擦。

只有對面的時序加緊速度,趁這功夫消滅了半盤子小蘑菇,順帶看了眼那蘑菇擊中的方向,給予祝今夏充分的肯定:“你這嘴屬機關槍的吧。”

然後放下碗,一抹布抽頓珠頭上。

“英語及不了格,葷段子倒是多。”

頓珠怪叫一聲,重新拿起筷子才發現,“……哎,我小蘑菇呢?”

而那位将小蘑菇洗劫一空的罪魁禍首,正叫上祝今夏幫忙洗碗。

自從知道她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洗碗這些事就都與她無緣了,所以時序叫她時,祝今夏還愣了愣。

頓珠從碗後擡起頭來,含含糊糊道:“八怕又把碗摔老?還似窩來吧。”

不怕又把碗摔了?還是我來吧。

被時序拒絕,他指名點姓要祝今夏去。

可一路跟去樓下水槽邊,時序也沒讓她動手,只給她張幹淨抹布,示意她把洗好的碗擦幹。

他洗一只,她擦一只。

擦好第二只碗時,祝今夏聽見他說。

“這邊的小孩漢語說的晚,從出生起聽的說的都是藏語,直到進小學讀一年級才開始學習漢字。”

“沒有幼兒園?”

“有。”時序點頭,“但幼兒園不提供住校服務,山裏路長,大部分家長做不到每天接送,所以幼兒園形同虛設。”

他沒擡頭,洗好一只碗,自然而然遞給祝今夏。

“有空可以去一年級的教室看看,你會發現幾乎沒人聽得懂你在說什麽。”

“五年時間,除了每天一節語文課,其餘時間都不會使用漢語,又談何流利,談何感情?”

時序又拿起一只碗,邊洗邊說:“祝今夏,你要有耐心。”

到這裏,她總算知道他為什麽叫她來洗碗。

“你特意把我叫來洗碗,就為了說這個?”祝今夏好笑,“怎麽,你以為他們讀個課文都能把我讀破防?時校長也太小看我了。”

時序也笑:“我這不是怕您迎難而退嗎?”

“看不起誰呢?”祝今夏擦好又一只碗,放進盆子的力道稍微大了些,“二十歲的成年人我都能教,一屋子的小雞崽子還難不倒我。”

碗碰碗,擦出清脆的聲音。

時序伸手一撈,把碗拿出來仔細看看,好在完好無缺。

“看給你摳的。”祝今夏把碗拿回來,卻忽然想起另一件事情。“你是漢族吧?”

“是又怎麽?”時序沒跟上,“漢族就不能摳了?有誰規定只有少數民族能摳嗎?”

他眯起眼來,傳達了一種“你這是民族歧視啊”的譴責。

祝今夏說:“不,我是問你當初來學校念書的時候,會說藏語嗎?”

“不會。”

“那你聽得懂嗎?”

“聽不懂。”

“那……”祝今夏張了張嘴,問不出口了。

她只是忽然在想,那時序是如何度過孩童時代的。

當所有人只在每天語文課時說着他熟悉的語言,其餘時候,他又如何跟他們交流?

祝今夏的眼前浮現出年幼的時序坐在教室裏的畫面,她想象不出那個小孩長什麽樣子,是什麽表情,但她熟悉現在的時序。

在大家吃火鍋送別阿包時,他站在一旁。

學生們做早操時,他站在人群後方。

逢周二周四傍晚,老師和孩子們會在操場上跳一小時鍋莊,祝今夏下意識在人群裏找他,卻沒看見他參與其中,最後一擡頭,他在三樓的窗後靜靜地站着。

就好像熱鬧都是他們的,他什麽也沒有。

祝今夏還在失神,一旁的時序已經關上水龍頭,從她懷裏接過裝滿碗筷的塑料盆。

“發什麽呆,走了。”

“……哦。”

從暴曬的太陽下步入陰暗的樓道裏,祝今夏才又問:“那你是什麽時候學會藏語的?”

“看你對學會的定義。”時序走在前面,頭也不回,“聽懂用了半學期,能說又用了半學期。”

“這麽快?”

“我學什麽都很快。”

“……”

看給你能的。

遇見大型裝逼現場,祝今夏心裏的那點同情頓時被沖散。

好在時序補充了一句:“但也只是能說,說得不好。”

行吧,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還沒給你全丢完。

不過——

“說的不好嗎?上次去牛咱鎮,我看你不是說得挺好?”

“那是後來的事了。”時序停在三樓,一手端盆子,一手開門,老神在在走進去,“後來發現,在山裏說不好藏語太吃虧。”

“吃什麽虧?”祝今夏發散思維,“大家孤立你了?欺負你了?”

時序回頭,一臉“果然是教語文的,想象力還挺豐富”的表情——

“買東西沒法讨價還價。”

祝今夏的同情心半路來了個急剎車:“……”

目送他把碗筷放進廚房,出來時打開那只又舊又小的破冰箱,順手掏了倆蘋果出來,遞了一只給她。

這蘋果又小又磕碜,歪瓜裂棗,簡直是蘋果界的恥辱。

祝今夏眼尖,立馬認出來,這不就是上次去鎮上,賣水果的小姑娘從後屋給他拿出來的那筐蘋果嗎?

合着講不好藏語耽誤你和老板娘打情罵俏,白嫖人家東西了。

她似笑非笑坐下來,把蘋果放桌上,推得遠遠的,碰都沒碰。

“怎麽不吃?”時序坐她對面,“醜是醜了點,但山裏日照充足,水果都很甜。”

你以為我嫌棄的是蘋果嗎?

是你。

被嫌棄的時序一無所知,咔嚓幾下啃完蘋果,“要不是生活所迫,誰學那麽多技能傍身?”

聽聽,還挺驕傲。

管這叫技能。

祝今夏笑吟吟點頭,說對,有了您這長相,再加上這後天苦練的諸多技能,一定能在年底給咱中心校嫖回棟新教學樓。

說完就走。

按理說時序宿舍裏東西齊活兒,有爐子有茶水,平常午休時間祝今夏都待在他的客廳,要麽備課,要麽看書,要麽批改作業。

時序偶爾坐她對面聊聊教學心得,多數時候各幹各的,氣氛也挺融洽。

今天這就走了?

時序沒多想,只是視線落在作業本上,打了幾個叉,才品出點不對勁來。

等等,她剛才說什麽來着?

嫖回棟教學樓?

……嫖?

這好像不是在誇他。

——

大星期來了。

學校兩周放一次假,從周四下午放到周日下午,一共三天,大家把這稱為大星期。

放假之前,祝今夏布置了一篇周記,要求大家寫一篇半命題作文:《假如我是_____》。

阿包臨走前的囑咐猶在耳側:

“我一直想教會孩子們更好地表達,但始終沒能提高他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知道城裏的老師要來,我就跟校長說,希望你能來帶我們班的語文。”

“希望你能教他們說好漢語,寫出好文章。”

為了這份囑托,祝今夏決定,寫作文從周記抓起。

如何讓孩子們不讨厭周記這件事呢?她左思右想,選擇了這樣一個半命題形式。

說到底,孩子們年紀有限,閱歷有限,不能奢求他們有多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但想象力是最好的老師。

她想讓孩子們盡情暢想,在周記裏成為他們想成為的人,順便看一看這群小孩都有什麽願望,也對他們的大致水平摸個底。

只是沒想到的是,早上第一節語文課結束,周記才布置下去,到了中午,就有人拿着本子吭哧吭哧跑來教師宿舍,敲響時序的門。

大家都知道,他們的語文老師每天中午都在校長宿舍裏蹭吃蹭喝蹭茶幾(……)。

“寫完了?”

祝今夏拿着本子一臉懵,回頭看看時序。

不是說表達能力不好嗎?這怎麽寫個作文跟火箭發射一樣,嗖的一下就結束了……?

時序:“正常,我們這放大星期,沒幾個老師會布置作業,學生回家就跟鬼子進村似的,你指望他們老老實實蹲家裏學習?”

不可能。

為了不帶作業回家,孩子們趕死趕活,趕在午休時糊弄完了作文。

祝今夏心想,也行吧,不帶作業回家,至少态度是積極的。

一中午,敲門聲就沒停過,全班三十一個小孩,她至少收到了十七份提前交來的作業。

懷着欣慰的心情拿起紅筆,她翻開本子——

只能說,不愧是以漢語為第二母語的孩子們寫出來的作文,語句那叫一個不通順,用詞突出一個不謹慎。

“我愛我的爸爸。我的爸爸是一個威武雄壯的雄性,他擁有一頭健壯的長發,和一身比銅牆鐵壁還堅硬的身軀,走起路來像龍卷風,打起人來家裏養的豬都會害怕得哭起來。”

——這是一個叫索朗的男孩子寫的,《假如我是你爸爸》。

看到标題的一剎那,祝今夏險些以為他在挑戰老師的權威。

再往後看,原來索朗十分敬愛自己的父親,生平最大的願望就是成為像父親一樣偉岸的男子。

也許是受到了前不久剛學的課文《父愛之舟》的影響,索朗學以致用,像作者一樣運用了大量比喻。

比如将自己的父親比作一頭雄壯的獅子。

——祝今夏劃線表揚:很好!

又比如将父親奔跑的樣子比作飛奔的野豬。

——祝今夏斟酌點評:還可以有更好的比喻?

再比如談及父親樂善好施的優秀品質,索朗提到:鄰居的阿姨身體不好,老是生病,我的爸爸總是衣不解帶地守着她,藥給她吹涼了再喂,飯給她端到床邊去吃。每當打雷,阿姨害怕,爸爸就徹夜不睡地保護她。

祝今夏:“……”

表情逐漸凝固。

她深呼吸,在“衣不解帶”下勾了勾,艱難地寫了句評語。

看她苦大仇深的樣子,對面的時序接過本子,一目十行看完了,最後停在那句評語上,“……成語用得好?”

略一沉吟,他點頭,“也對。衣不解帶總好過寬衣解帶。”

“噗——”祝今夏終于沒忍住捧腹大笑起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