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薨逝

薨逝

劉徹并不作聲,剛登基即推行新政的他不是窦猗房的對手,他認了自己的不如。窦猗房所說的理由,恕他一個都接受不了!

“況且,你怎麽知道你的新政對大漢有利?”窦猗房問出最關鍵的問題所在。

劉徹終于開口反問:“祖母又怎麽知道不會?”

“無為而治讓大漢得以休養生息,國庫豐盈,百姓手裏能有餘糧,效果你都看在眼裏不是嗎?比起你要任用儒家的人,他們推行的政策對大漢是好是壞,誰敢保證?”窦猗房揪着眼前已經發生的種種,證明無為而治對大漢的好處,劉徹能夠抹去嗎?

“大漢看似安寧,實則暗流湧動,邊境匈奴屢屢進犯,百姓深受其害。諸侯蠢蠢欲動,皆思取朕而代之。朝堂之上,各方皆有私心,卻無幾分為君之心。如此,祖母依然覺得很好?”劉徹指出大漢存在的問題,請窦猗房別只看到大漢的好,将大漢的種種問題無視到底。

窦猗房一時無言以對,良久過後才道:“你想推行新政,想過倘若此法不通,于大漢将是滅頂之災?大秦兩世而亡,我大漢撐過了兩世,未必不可亡。”

“孫兒正是為了大漢江山能夠傳承下去,思之變法。秦因何而強?始于商鞅變法。若無商鞅,秦國斷無滅六國一統天下的底氣。”劉徹飽讀經書,自有他的見解。

“你又怎麽知道儒家可以為你改變大漢的局面?”窦猗房無法否認大漢存在的問題,她是瞎了眼,心卻沒有瞎。然而窦猗房并不認為劉徹說的就都是對的。儒家那些人,滿嘴的仁義道德,未必見得比之從前的黃老之術,無為而治就好得多。

窦猗房知道孫兒有雄才偉略,她也希望劉徹能帶領大漢走向另一個高度。卻也并不希望他太急。

“祖母以為真正的儒家可以?賈誼的《治安策》多年來孫兒一直在反複閱讀,越讀越是覺得有些黃老之術做不到的事,他們可以。孫兒至今并沒有尋到真正滿意的政策,可孫兒也須向天下人昭示,大漢需要創新,需要改革,朕要為天下尋一個能助朕的人。”劉徹并沒有想要一步登天的意思。相反,他在等,等一個能夠和商鞅類似的大才,能找到對大漢有利的變法。

在此之前,劉徹須讓天下知他有心變,天下若不知,誰會來助之?

窦猗房所受的震撼極大,她雖不想承認,也不得不承認,她終是老了。

“大漢後繼有人,大漢甚幸。徹兒,我去後,你也須當心。”窦猗房輕聲叮囑,讓劉徹牢記在心。

“祖母放心,我不會讓母後成為下一個祖母的。”話未挑明,劉徹已懂。

王娡是他的母親,若說她沒有野心怎麽可能。不過是因為多年來有窦猗房壓着,王娡沒有露出她的野心來罷了。

Advertisement

一但窦猗房不在,王娡必會露頭。彼時會如何,劉徹不可不防。

從聽到劉徹的話那一刻開始,窦猗房放心了。但凡劉徹不許,王娡斷沒有機會。

想來也是,劉徹已經不年輕,被窦猗房壓制得太久,劉徹心中早已生出不滿。走了一個窦猗房,誰再想長成像窦猗房一樣的人物,繼續由她幹政,奪劉徹的權,絕不是劉徹所能容忍的。

“大漢的江山以後交給你了。別的事我無須多嘴,有一樣,你能不能答應我?無論将來你和嬌嬌怎麽樣,你須保全她性命,莫讓她落得一個凄慘的下場。無論如何,她對你一片真情。”窦猗房不是不明白劉徹和陳皇後之間的關系,可窦猗房也知道,作為一個帝王最不需要的其實就是感情。

她沒有要求劉徹不能廢後,好好待陳皇後,當将來劉徹成為了真正的帝王,很多事不可不審時度勢而為。

作為陳皇後的外祖母,窦猗房疼是真疼陳皇後,然而當她去了,想再護着陳皇後無異癡人說夢。

“嬌嬌縱然跋扈了些,也只是想要留下你。她只是至今依然不明白,她嫁了你這個皇帝,注定沒辦法讓你一生對她小意溫柔。唉,有時候我也在想,當年要是不同意你們這門親事是不是對嬌嬌更好?”窦猗房長長一嘆,有些後悔讓嬌寵長大的陳皇後嫁入宮中,成為皇後。

皇後的擔子太重,皇帝再好的性子也不可能一味寵着縱着一個人,遑論劉徹也是剛強之人,素來吃軟不吃硬!一樣好強的兩個人綁在一塊,縱然再多的溫情密意也會漸漸被消磨殆盡。

“祖母不想,姑姑想。”

早年想要陳皇後成為太子妃的人是館陶大長公主,她想證明給天下人看,她不愧是大漢最有權勢的公主,哪怕窦猗房提醒她皇後不好當,館陶大長公主會願意聽?

何況王娡在其中,企圖和館陶大長公主達成協議,令劉徹登上太子之位。

得利的雖是劉徹,他如今處在如此位置上,回望曾經所能确定的一點是,他改變不了。

窦猗房顯然也想清楚其中的關鍵,想起她唯一活着的女兒顯露的野心,她難道認為陳皇後如今落得那樣的地步只在外因?

“你姑姑被我寵得太過,将來,将來......”窦猗房喃語了一番,話到嘴邊又說不出來了。

劉徹在此事上并沒有等着窦猗房說出口才有所表示,“祖母放心,這些年姑姑助我良多,依姑姑的聰明才智,未來無論發生什麽事,我與姑姑總會顧念從前的情分,我會讓姑姑安享晚年。”

窦猗房哪怕是說出希望劉徹能夠善待陳皇後的話都不覺得那麽難以啓齒,獨獨提及自家的女兒......館陶大長公主對劉徹有幾分情,幾分利,各自明了。她怎麽張得開嘴。

好在,劉徹在對待館陶大長公主一事上,或許也會顧念陳皇後幾分。

“那就好,那就好。”窦猗房心中大石既放下了。

在劉徹之後,窦猗房見了陳皇後和館陶大長公主,說了什麽無人得知,當天夜裏,太皇太後薨逝的消息傳遍整個長安城。

劉挽在半夜時聽到喪鐘敲響,一個激靈醒來,沒辦法,她也不想醒,喪鐘一響,滿宮都是哭喪的聲音,對于劉挽一個睡眠相對充足的孩子來說,那麽大的動靜她怎麽可能聽不見,醒不來。

一瞬間劉挽沒反應過來,直到一個接一個的聲音喊起,太皇太後殡天了!

得,劉挽能再沒反應?

只是,劉挽的心情相對略複雜,窦猗房怎麽說也算是和她有血緣關系,無奈比起普通的陌生人來,窦猗房打她主意,企圖利用她達到某種劉挽所不知的目的,重點在于要讓她和衛子夫分開。

別說什麽她有上輩子的記憶,按理來說跟衛子夫不會有太多的母女感情才是。

有記憶等于無情嗎?別人待她的好她全當了眼瞎,無視到底?哪怕衛子夫照舊拼了性命生下她,用心照顧她,她就該念着上輩子的親人們,別管衛子夫怎麽付出,她全都抛之腦後?

抱歉呢,她确實不是。在劉挽的字典裏,所謂的親情相對而言更多是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感情應該是相互對彼此的付出,理解,接受。

衛子夫生下她是事實,這份恩情她該記住,也應該要回報。她現在能為衛子夫做的事相當有限,留在衛子夫身邊算是一件對衛子夫有利的事對吧!畢竟她也算很努力的讓劉徹時常來看自己,來看她的劉徹能不看衛子夫嗎?

争寵的戲碼別人看不上,劉挽表示她必須得幹。

窦猗房未必沒有這份打算,利用劉挽勾劉徹多往陳皇後的宮中去,一來二去,次數一多,未嘗陳皇後不會懷上劉徹的孩子。

好想給窦猗房普及一下染色體,以及三代近親不孕的可能性有多大!

扯遠了!

要說這輩子自打接受自己的皇帝爹是大名鼎鼎的漢武帝後,劉挽對于努力壽終安寝的目标已經有了方向,當嬰兒最大的好處就是什麽都不用幹,日常吃飽睡足,剩下的時間劉挽用來思考,通過幾個月研究下來,她已經有了針對的計劃。

可惜,一切的計劃在她沒有會走路,沒有會說話前,全給她打住。

偏在這時候窦猗房生出幫陳皇後帶走撫養她的事,一天天的,劉挽盼着窦猗房別鬧,也希望劉徹應對到位一些,好讓窦猗房死了那份心。

然而一回一回在劉挽要松一口氣的時候又再冒出頭來,天知道劉挽心裏有多煩!

作為一個沒有自保能力的僞兒童,她能不為自己的生命着想嗎?天知道窦猗房為什麽那麽執着于讓陳皇後養她,萬一是用她的小命作為代價呢?

劉挽也不想把人想得那麽狠毒,無奈小命只有一條,不指望自己的親娘,指望別人為了不知所謂的利益護着她一個沒滿周歲的小嬰兒,才是最大的天真和笑話。

窦猗房死了!死在此時,就像是把壓在劉挽身上的大山搬走了,劉挽可見松一口氣,同時也清楚的知道另一點,大漢的天要變了!

無論是外朝或者是內廷,都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知道有多少人準備好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