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天才的學習能力
天才的學習能力
匈奴為什麽難對付?因為他們的流動性, 他們為什麽搶完就跑,而且大漢那麽多年都沒想到對付他們的法子,不正是無法滅其種, 實力更是跟不上, 完全沒有辦法和他們硬幹, 才會造成這樣的局面?
“所以, 想要打出大漢的威風,須得直奔他們的聖地。”劉挽立刻接過話說出一個關鍵性的位置。
“正是這個道理。忘了告訴你,陛下等了多年,終于決定開始正式反擊匈奴了。”霍去病聽着劉挽立刻說出那個答案, 眼裏都是贊許。他是一個得盡劉徹誇贊的人不假,可在霍去病看來, 劉挽這個表妹何嘗不是絕頂的聰明。霍去病覺得, 如果說這世上誰最了解他,必是劉挽無疑。
“自馬邑之謀後,父皇等的就是今天。”劉挽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劉徹反擊匈奴的決心。多少年的時間到現在了, 劉徹忍得很是辛苦的。
霍去病長長一嘆道:“可惜陛下要打,第一個和匈奴打的人不是我, 也不是你。”
一說到這兒,劉挽瞟了眼自己的小身板, 又看了看霍去病那半大小子的模樣,也是一嘆道:“什麽時候才能長大!”
是的, 尚未長大是霍去病和劉挽心中/共同的痛。
于是, 等衛青把外頭的事處理好聽說他們兩個進了營帳半天沒個動靜,尋着來, 一進來看到他們兩個像那打了霜的茄子一般,蔫得沒有半分精氣神, 不明所以的問:“怎麽了?”
劉挽擡頭道:“舅舅,我們什麽時候才能去打匈奴。”
得,衛青馬上明白了他們為什麽沒有精氣神,笑得溫和的道:“等舅舅去看看,為你們打探一番,尋出一條可以擊潰匈奴的法子,待你們長大了,就可以去了。”
不管是對霍去病或者是劉挽,衛青從來沒有潑過他們冷水,更沒有因為他們年幼而一心要出擊匈奴而笑話他們。孩童的夢想應該支持,尤其保家衛國這樣的崇高理想。
有人會覺得劉挽一個女孩有這樣的理想就是個笑話。理想怎麽會是笑話?大漢的天下并非只是男人的天下,與女子沒有半分關系。身為女子有一顆報國衛民之心,怎麽能笑話呢?
“匈奴之地,一片草原荒漠,你們知道匈奴人是如何在那樣一片一望無際的草原生存發展的嗎?我們一但進入那樣的地方,又應該怎麽樣才能将匈奴擊潰?應該說,要怎麽樣才能找準匈奴人所在的位置?”衛青一看兩個小的糾結于因為他們的年紀,尚未長成而不得出戰匈奴而難過,立刻提起他們最感興趣的事。
果然,兩個本來沒有精神的孩子瞬間變得精神抖擻。
“我知道,匈奴的降兵我見過,他們教過我。”霍去病在宮中并非只是練武,他可是有努力學習別的技能的人。匈奴之地,除了匈奴人,再沒有人真正深入過其中,對他們有所了解。
Advertisement
大漢降于匈奴的人有,同樣,匈奴降于大漢的人也有。
衛青聽着霍去病的話眼中流露出贊許。霍去病的腦子好使,好些事無師自通,用不着誰教,他就已經懂得先一步去了解。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今天我就仔細給你們講講匈奴的聖地,還有匈奴的優勢和劣勢。還有如果深入匈奴之地又應該要怎麽樣領着軍隊生存下來。”衛青要給他們講的可是實用的東西,劉挽興奮的連連點頭,恨不得衛青立刻開口。
霍去病雖然說着知曉一些,聽到衛青要講的內容時也是一副我仔細聽,我一定記下的态度。
衛青望着他們不由自主的露出笑容。沒有人知道看到霍去病和劉挽如饑似渴的學習,變強時,衛青的心裏有多激動,又有多歡喜。
對于衛青來說,霍去病和劉挽就像是未來,未來如此勤奮又是那樣的聰明,那比他自己能幹更讓衛青高興。
于是,劉挽就突然被自家的舅舅和表哥普及了各種關于匈奴的知識。包括他們的聖地,以及他們的各種風俗習慣。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匈奴的草原保證不迷路。
在這一點上,霍去病私下和劉挽嘀咕道:“哪怕有人領路也不一定能靠得住,我最近正跟人學天文地理,你有沒有興趣一起學學?”
!!!劉挽自問自己足夠勤奮的了。聽到霍去病的話突然意識到,哈哈,她一個日常和霍去病呆在一塊的人都不知道,不過是短短幾個月沒有日常在一塊而已,霍去病已然背着她又學習新技能了。
霍去病一看劉挽半響沒有反應,以為劉挽看不起天文地理,解釋道:“別盡信那些先生的話,他們就覺得讀他們的書就好,說得好聽點他們只識書,說不好聽的是,他們也只懂得書上那點知識。天象和地形,将來想要出擊匈奴一定得學。”
“我學。”一看霍去病那副不管不顧,一定要讓劉挽乖乖聽他的勸說學習的架式,劉挽有不學的意思?不,完全沒有,她只是被驚到了,被霍去病驚到了。
咋個沒有人認為霍去病精通天文地理的呢?
啊,第一個記載霍去病的人是太史公,太史公的情況,說句不好聽的話,他可是極其不喜歡劉徹行事,更不喜歡外戚的人。
要不是霍去病争氣,立下令後世武将們都仰望的功勞,誰也抹不去,有些事也就成了未知之數。
霍去病非常滿意,他就知道,別的人或許不懂他一個想上戰場的人,怎麽總想學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也難以理解他學來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出擊匈奴。可劉挽一定會懂,且會和他一起學。
于是,衛青就發現了,霍去病和劉挽兩個小的日常除了參加訓練外,最常做的事就是湊在一塊,揪着個人一起看看天,看看地,白天黑夜都瞧個沒完。
衛青早習慣他們兩個湊一塊總有各種幹不完的事兒。由着他們折騰去,只要他們別鬧出什麽事來。
鬧事,最近霍去病顧不上,劉挽那兒随着沈賓出現,必須得鬧事了。
“公主,已經找到墨家人。”沈賓雖然極其想不明白,劉徹是以什麽樣的一種心情讓他聽從劉挽吩咐去尋墨家人,并且願意讓劉挽直接去面對墨家的人。在他這兒,他須聽從劉徹命令行事,接下來也得聽從劉挽的命令。
“墨家哪一位?”劉挽等着三天的時間,沈賓如同先前說的那樣,卡着三天出現,而且帶來消息。
沈賓低下頭道:“墨家钜子。”
“咦!”劉挽驚奇無比的望向沈賓,對,她是讓沈賓盡可能尋墨家在長安裏相對有份量的人不假,可是她怎麽能料到沈賓尋到的竟然是墨家的钜子!
墨家钜子既是墨家一派的首領,自墨子創建墨家學派以來,致力推崇十大思想: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天志,明鬼,非樂,非命。
兼愛即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非攻即反對侵略戰争;節用即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明鬼即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天志即掌握自然規律等。
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钜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關注現世戰亂;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開始向科學研究領域靠攏。
在大漢,墨家已然處于後期。可是墨家也有一個極大的問題,他們尚武,可以說如今大漢大部分的游俠都或多或少和墨家有些關系。
墨家和朝廷的關系,随着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一出來,自是引得天下嘩然,百家誰人不有着各種各樣的想法,只不過今時不同往日,他們無法和大漢朝對抗罷了。
劉挽驚奇的态度讓沈賓看在眼裏,沈賓百分百可以确定一點,劉挽對墨家有所了解。
廢話,沒有了解劉挽會指名道姓要找墨家的人。
墨家的人相對而言算是百家裏頭出身最底,卻也是最為底層百姓着想的人。作為一個農民,墨家太清楚尋常百姓需要什麽,因此在他推廣相關思想的時候,他并沒有脫離民衆,甚至不斷和民衆結合,用他們的方式改變提高民衆的生活,讓他們可以過得更好。
可惜,也正是因為他們深入底層,因此更加讓人忌憚。
秦朝一統天下的時間太短,短得讓人顧不上墨家。
大漢建朝至今七十餘年,可以說先前大漢騰不出手管他們,也讓他們有了發展壯大的機會,如今他們都成為大漢朝的隐患了。
隐患,還是一大助力,須得看怎麽用。
“走,立刻去見見墨家的钜子。”劉挽驚喜無比,一不小心找到大佬,直接能跟大佬達成協議難道不比尋着旁人繞彎子更好?
“公主。墨家之人皆武藝高強。”沈賓一看劉挽激動得立刻要去見人,急得連忙喚上一聲,提醒劉挽不要高興太早,一個鬧不好會連小命都沒了。劉挽回頭問:“你的武藝和墨家的人比起來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