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淩杞其人

淩杞其人

一時間墨家的人都對視了一眼, 不得不懷疑,他們或許并不是來跟朝廷合作的,純粹是為劉挽一個孩子服務, 就着她的喜好為她辦事。

倘若如此, 那他們是相當有意見了。

“敢問同一個人, 拿着兩把劍, 輕的和重的?他拿哪一把劍的速度要更快?”劉挽一眼便看出他們內心的嘀咕,知曉這些人對她有各種各樣的看法。不急,有看法是好事,大家只管以理服人。

“若論速度, 自然是拿輕的劍速度要更快。可是重量同樣也可以置人于死地。”有人提出反駁。

劉挽低頭一笑道:“以重量論之,那就不是劍了。用劍者講究的本來就是速度, 是反應。以重量壓人, 錘子大鼎難道不比劍好?為什麽還要選擇用劍?”

讨論反駁,提出他們不同的意見,墨家諸子都不算不懂變通的人, 只是沒有想到劉挽年紀雖小,也有一番見識, 真是出人意表。

“打鐵須重錘的道理我懂,可是諸位, 将士們身上所着的铠甲是護衛他們的身體不錯,重量太重, 也會成為他們的負擔。我讓諸位想一想如何将劍制作得輕便一些, 難道只會用在劍上面?”劉挽不緊不慢的又丢出一個觀點,請他們自己想一想, 果然改革一樣工藝只能用在一個地方?

“變則通。諸位若是不懂變通,遲早會為天地所棄。”是的, 天地所棄。劉挽必須請他們放開固定的思維,別總覺得這個不好,那個不妙。這個不想做,那個不想幹的。要是不想被時代抛棄,就得與時俱進,冶煉技術改進是時代發展的必須性,跟她講重量,那不是逗着人玩嗎?

哎呀。本來覺得自己挺有道理的人,被劉挽堵住了。

變則通,要說他們墨家人算得上是相當懂得變通的人了,否則怎麽能成為諸子百家中數一數二擅長制作機關的一派。

說句不好聽的話,不變他們早就沒了!

這一點恰好也是劉挽希望他們能夠時刻牢記在心裏的。

畢竟墨家眼下挺需要生存發展的,否則将來他們會變成什麽樣子,都是未知之數。

“公主提出的要求想必都是有根據的,諸位不妨聽一聽?”誰也沒有想到,幫着劉挽說話的會是那位看似冷峻的淩杞。

嗯,這也算是給墨家不認同劉挽提要求的人一個臺階下吧。怎麽說他們也算是和劉挽初初照面,不錯,他們并不認為自己需要聽一個孩子的想法,這也是為什麽一開始劉挽說話他們已然反對的原因。

應該說他們在見到劉挽這個小身板時,本能已然生出抗拒的心理,也不會願意去承認,啊,原來他們竟然不如一個孩子看得長遠。

事實是劉挽确實想得比他們長遠,真要是能把劍的重量變輕了,那意味着什麽,說明他們冶煉的工藝得到了大大的提升,難道這不是一種進步,不是對世間的一種貢獻?

“我提的想法,諸位可以聽一聽,我不會要求諸位非如此不可。”劉挽朝他們作一揖,表明自己的态度。不聽話就不聽話呗,她可以找聽話的人。

虧得墨家的人不知道劉挽的想法,否則怕是要在第一時間跟劉挽翻臉。

明面上,大家算是各退一步,都是挺端正的态度,怎麽看,都不應該再揪着誰人不放是吧。

末了呢,都各忙各的去,劉挽站在淩杞的面前道:“尚未知曉夫人擅長的手藝?”

“制衣。”淩杞方才出面,如今面對劉挽的疑問,她也如實答來。

劉挽面露喜色,果然。重重點頭道:“夫人有沒有興趣和我改進改進這些制衣的法子,做出更華麗,更多姿多彩的衣裳來?”

淩杞擡眼和劉挽對視,她自是沒有錯過劉挽在聽到她擅長制衣時眼中閃過的精光。那是興奮的光芒。

“墨家缺錢,我也缺錢。我們現在最要緊的就是得開源,掙錢。有錢,我們可以什麽都有。沒有錢,墨家人過苦日子,夫人難道不心疼?”劉挽陳述一個事實,大家都缺錢,就別想着什麽理想了,先把錢掙起來,有了穩定的收入,才有可能支持所謂的理想。

“公主會做生意?”淩杞只問一句。

劉挽再聰明,也不可能什麽都會。

“我不會,我父皇手裏有人會。”劉挽不至于不會,但要說向人證明,太費勁了,既然如此,何不把親爹弄出來擋牌。

不想淩杞聽着擰起眉頭道:“與民争利,此非君王所為。”

哎呀,管得有點多了是吧。

劉挽笑笑問:“所謂民是哪個民?”

此問落下,淩杞一個激靈。不錯,真要是争利,争的是誰的利,是普通人的利嗎?不,從來都不是。

“夫人何必同我說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如今這天下的有錢人是誰,難道夫人一個在外多識廣的人不比我要清楚得多?況且,我還是那句話,有時候工藝的進步,得益的不會僅僅是一方而已。旁的人也就罷了,男人,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夫人定更清楚,墨家現在最缺什麽。”

淩杞半響沒有作聲,劉挽繼續再接再厲道:“有些人不缺錢了,他們最缺的也就是特別。”

小丫頭在有些事情上相當的通透呢。

“你有什麽樣的想法?”淩杞不知是試探亦或者是單純的詢問,劉挽已然道:“夫人先跟我說說,您的制衣之法和尋常的制衣之法有什麽不同之處?”

啊,是的,劉挽為了讓自己可以順理成章的懂得某些東西,宮裏各種作坊她都去過了。

從養蠶到制布再到制衣,該有的流程劉挽都已經過了好幾遍。

連同宮中制物,一應酒器和碗筷的制作,劉挽都去看過了。

看完再對應起憶起《天工開物》中的各種詳細教程,劉挽不得感慨華夏人家的智慧,創新。

“公主這般的年紀,難道已經有人跟公主講過養蠶制衣?”淩杞聽着劉挽詢問她的獨特之處,怎麽說呢?淩杞本能只想知道,這麽點大的孩子,又是一個公主,難道有人教她養蠶織布了嗎?

“我這個人從小不安分,對什麽都挺好奇的,當公主最大的好處就是,只要不做危險的事,想去哪兒可以去哪兒,想幹什麽可以幹什麽,我父皇從來不會攔着我。”劉挽只字不提自己是費了多少的時間才做到這一點,畢竟跟誰提起這些事都沒有任何的意義。

好奇心強,有時候确實也會得到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驚喜。

“公主跟我來。”淩杞沒有回答劉挽可不可以的問題,直接在前面給劉挽領路,意思清楚,就是帶她親自去瞧瞧,看一看她制衣有什麽不同之處。

劉挽就這麽跟着淩杞到了一處院子,可以說淩杞的院子是在最裏層,而這處院子裏已經有人在織着布,甚至進去看到的第一眼,劉挽注意到那一件挂起在側邊,在陽光的照射下,泛上一層層光暈,薄如蟬翼的素衣。

嗯,值得一說的是,劉挽并非第一次見到這樣的素衣,畢竟馬王堆出土的那一位辛追夫人都有着這樣一件薄如蟬翼的素紗彈衣陪葬,她這會兒比辛追夫人當年靠後得多,這樣的工藝品在大漢确實不多,可以說幾乎被上層壟斷,劉挽這輩子蒙父之蔭,是在上層的頂層,見識那是必然有的。

“公主覺得我這件素衣比起宮中所有如何?”劉挽的視線落在素衣上,淩杞面容不變的問起。至少劉挽在看到這件衣裳時并不是出口即斥責或者詢問為何不将此物進貢,很是不錯。

劉挽眨了眨眼睛道:“能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嗎?”

外在來看,淩杞夫人的這一件看起來顏色更純,沒有太多的雜質。沒有摸過,劉挽就不說重量的事。但是,有一點劉挽就不得不問了,是的,能不能達到冬暖夏涼的目的?

淩杞一滞,她算是明白了,劉挽更追求實用性。

“不能。只能夏涼。”同時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淩杞很有自知之明,那會很難,暫時不可能做到。

劉挽雖然有些失望,也知道實屬正常。

“夫人有沒有想過在這些素衣上繡些東西?比如花草,比如飛禽走獸?”劉挽适時的提出想法,純粹是站在一個孩子的角度上。畢竟大漢如今的衣裳花紋并不複雜,顏色雖然也不少,卻不夠光鮮亮麗,讓人眼前一亮。因此劉挽才想往這方面改進。

簡單不代表不好看,豔麗也不代表不好,純純看人搭配。可是有更多的可選擇性,怎麽着也是一件好事對吧。

“你想怎麽繡?”淩杞聽着劉挽的話,認真的想了想,覺得未必不可行。“雖然沒有試過,可以一試。”

淩杞最後補上的這一句,劉挽高興的拍掌道:“夫人好氣魄!”

“要不,我們先別在這素衣上試,還是在別的衣裳試試?”見淩杞已然準備動手,劉挽本着要試也別拿最貴的試的原則,試探的和淩杞商量。

随後,劉挽從淩杞的眼中讀到了一份嫌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