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記住了嗎?

記住了嗎?

等到下午放學,木承和木繼都被送了過來,送來的人是木圓的大伯母張鳳平,也是木圓最最喜歡,最最敬重的人之一。

“大伯母。”見到喜歡的人,木圓笑盈盈的沖張鳳平打招呼。

“小圓,你頭怎麽了?”張鳳平看到木圓頭上包裹着,人都傻眼了,不明白發生了什麽。

“不是說昨天你們和木兵打架打贏了嗎?怎麽還受傷了?”是的,張鳳平上前上下查看木圓,木圓頭上的傷口包紮起來了,怎麽可能看得了。

本能的張鳳平就擔心是不是木圓被誰給打了,頭都給破了,這樣的嚴重?

木圓趕緊安撫道:“不是不是,我自己撞的。”

昨天晚上發生的事,木圓家四周又沒有人,況且,現在木山村并沒有都通電,天黑的時候誰能看得清誰家都出了什麽事?

木祈明和李梅又不是那碎嘴的人,更不會把家裏的事到處宣揚。

木博文這兒,但凡不是身體不舒服,或者有什麽不對勁的,也沒有人會往木博文這兒湊,更談不上從木博文這兒打聽消息。木博文又不是那管不住嘴的人,有什麽事都在外面宣揚。

張鳳平是不知道木圓的事的,看到木圓頭上包紮的傷口,才會在第一時間覺得那肯定是出了什麽她不知道的事。那可不成,要是誰家把孩子打成這個樣子,必須得管。

一聽木圓說是自己撞的,張鳳平都愣了半響,詫異的詢問:“好好的怎麽把自己給撞了?”

不怪張鳳平問,誰但凡見着眼前的情況不得問上一句,想弄清楚了,木圓怎麽想的,怎麽能把自己給撞了?

撞的時候木圓存了決絕之心,被木博文教導的時候木圓都不覺得自己有什麽錯,可是,可是,面對張鳳平詫異且關心的眼神,木圓在這一刻才有一種,嗯,她可能真幹了一件極蠢極蠢的事。

事情的來龍去脈沒辦法細說,木圓只與張鳳平含糊了幾句,再三重申她真是自己撞的,絕對沒有被誰打破了頭。

張鳳平确定再三後,蹲下和木圓小聲的問起,“小圓,你考三年級的試卷真考了滿分?”

Advertisement

外頭傳得沸沸揚揚,學校的老師都這樣說了,張鳳平還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怎麽木圓突然變得那麽聰明?

沒有人當着木圓的面問,木圓感覺還好,但被張鳳平那麽一問,木圓作為一個多活了三十幾年的人,論起來和眼前張鳳平差不多的年紀,那真是被問起考三年級的試卷是不是滿分這個問題,無端的讓她心虛不已。

“就是湊巧的事,湊巧,湊巧。”木圓沒辦法自吹自擂,只能這麽的回應張鳳平。

張鳳平笑瞧着木圓,伸出手撫了撫木圓的頭道:“怎麽最近瘦了?如果太苦太累,咱們慢一點。不跳級也沒事兒。”

就是這樣的一句話,無端的讓木圓想要落淚。

張鳳平不是一個多有野心的人,她這一輩子為了丈夫為了兒女而活,大抵最高興的不過是能夠吃飽穿暖。只是木圓的大伯木祈潤吶,也不是一個多好的東西。

算了算了,大人的事不是她能管的,也不是她能管得了的。

她啊,好好的,将來有機會能夠多幫着張鳳平一些,總是不可能會差的。

“好。”木圓忍下眼中的淚意,重重的同張鳳平點頭,表明她都記下了。

張鳳平又一次摸了摸木圓的臉蛋,叮囑木圓注意休息,還有就是有空的時候多教教木承和木繼呢。

沒有家長會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功,現在的家長覺得孩子成功的代表是書讀得好,成績優秀。

木圓已經向所有人證明她的能力,張鳳平不求兩個兒子和木圓一樣,也希望他們可以更優秀一些。

木圓對此必須得答應。

她和幾位堂姐堂兄的感情都不錯,有張鳳平這樣一個通情達理的媽媽在,木承和木繼也都在她的影響下長得不錯。

可惜,有句話說得好,娶妻不賢禍三代,不管是木承或者木繼,兩人在娶了老婆之後那性子變得相當的......

算了算了,以後的事情并非不能改變,她現在需要做的是怎麽樣想辦法變得更好。只有自己足夠好,才能無畏于未來發生的種種變故。

木承大木圓一歲,木繼和木圓同歲,只是大了幾個月。

兄弟相差一歲,站在一塊差不多高。

比起木承,木繼顯得有些呆,除了木承和木繼外,另外還有兩個男孩,一個叫木昆,一個叫木臺。

這兩位也是他們村裏的,比木承要大上兩歲,個子都挺高的,跟他們站在一起,且立在木博文的門前,乍一看過去,嗯,有那麽一點意思。

木博文沒讓他們站了,而是讓木圓開始教他們背書。

???木圓一愣,這麽快就教起來嗎?說好的試一試,瞧瞧行不行呢?這都直接教上?最重要的一點是,木圓現在的情況是能教人的嗎?她這腦袋稍稍清醒點,也沒有完全清醒。

木圓是沒有機會問出來的,木博文丢下這話後,開始讓木圓教。

教,好勒,不教都不行,那可不得教嗎?

木圓張口背起《道德經》,她念一句,其他人跟着念一句。

一起背書的人一多,木剛也跟着一起湊熱鬧,在一塊念了起來。

其實木剛已經會背第一章。小孩子,別以為他們就記不住,順口的東西最是容易朗朗上口,木剛聽木圓背了太多回,早已形成了本能的記憶,在木臺他們幾個背得磕磕絆絆的時候,他背得相當的順。

引得幾個都比木剛大的孩子不由側目。

這會兒他們肯定在想,木剛比他們都小,卻讀得比他們順,可想而知,他們要是将來不想被人比下去,必須得努把勁,別連個木剛都比不上。

想法是好的,事情能不能做得好,那就不知道了。

“回去背熟,明天我會考你們。背出來的人留下,背不出來的明天不用再來。”木博文一直讓木圓教他們背第一章,直到他們全都讀順,也都記下,木博文才把自己要給他們留的作業道來。

???剛教上手,這就要考?

而且一天的時間讓他們背熟,他們剛剛學的,他們背熟了嗎?

《道德經》的第一章內容并不算多,讀着讀着自然也就順了,要說背熟,但凡剛剛跟着木圓讀書的時候用了心,其實也不會背不出來。

況且,相比之下,木昆和木臺兩個已經讀三年級了,他們認得的字比木承和木繼要多。背歸背,木圓沒有忘記記他們都看看書上的內容,以确定他們到底是不是記熟了。

至于木承和木繼,只能說是看他們自己了,畢竟上面的字他們認得的根本沒有幾個。

木承還好,已經上了一年級,相對認得幾個字,木繼嘛,他還沒有上學。

別問為什麽。這樣一個時代,并非是後世,人人都覺得應該上幼兒園,然後滿六周歲上小學一年級。木圓的年紀在這樣一個時間裏讀了一年級,誰瞧着都會覺得孩子太小,連照顧自己都做不好,竟然就要讀書了。

倒是像木承或者木昆、木臺他們,都是七八歲才讀的書,自然,木繼明年也是到現如今家長們認為該讀書的年紀。

比起木繼,木圓更是想起了另一個人,她的二堂姐。

“記下了嗎?”木博文的話将木圓的思緒瞬間拉回,現在是木圓發呆的時候?木博文把他們的功課交代完了,沒有二話,當即便将人打發走了。

木昆和木臺方才記得差不多,對于木博文交代的作業,別說,他們對老師交代的作業都是什麽樣的反應的?

這個答案,從木博文一走,木昆和木臺他們兩個立刻往家去,便明白,對于木博文交代的事兒,他們不見得有多放在心上,也不見得當了一回事兒。

木博文沒有多餘的表情,木圓轉頭将注意力放到木承和木繼的身上,“大哥小哥,你們背熟了嗎?”

木承這時候已經道:“我背一背,你看看有沒有錯。”

沒有第一時間回家的孩子,他既是覺得木圓在這兒,何嘗不是因為他也想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背熟。如果沒背熟,也可以讓木圓教。

木圓,從前他們的成績差不多的,甚至木承其實得到更多的誇贊,但最近身邊的人都在說,木圓好厲害,她跳級了。

原本最得人注意的孩子,突然從別人的嘴裏聽到別的孩子被誇贊,木承說不出心中的滋味,他只知道他并不喜歡這樣的感覺。

但是,懵懂的孩子也并不清楚到底要用哪一種方式才有可能再一次得到人們的肯定和誇贊,只能不斷的摸索試探。

木圓剛剛背書的時候很利落,沒有半點的磕絆,确實很厲害。

這樣的情況,木承瞧見了,針對現在作為榜樣的木圓,不懂得應該怎麽争回注意力的孩子,最好的辦法莫過于模仿。

木圓是怎麽樣的,他跟着學,甚至學得比木圓更好,應該就可以了對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