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

饒是竺年,聽到消息也吃了一驚:“真的?”又追問,“怎麽回事?”

他敢肯定,二姨夫回家的過程不會太和平,但是沒想到京城方向會先出幺蛾子。

寧少一個纨绔,都知道趕早不趕晚的事情,送表哥忍了這麽久,沒道理功虧一篑。退一萬步,就算二姨夫平安歸來,他在宮中幾個月的布置,難道還不能搞個意外出來,讓二姨夫“不幸”一下?

來通報的掌櫃急得滿頭汗:“千真萬确的事情。我今日去廉大人府上,他家的園子有一處要改動,就聽廉大少爺急匆匆去叫了人。沒一會兒就有人喊‘大殿下稱帝了’。我趕緊去街上看了看,外面已經全是禁軍,街上的鋪子已經全都關了門。我趁着碼頭還沒封,趕緊坐船回來了。”

寧少一聽就坐不住了,跳起來就往外面走:“不行,我得馬上回家看看。”

他雖然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麽,也不知道發生這樣的事情,會不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什麽影響,但這種時候總歸是一家人待在一起更安心。

竺年也是一臉嚴肅,直接拉着他到馬廄,牽了一匹馬給他:“快去!你要是信得過兄弟,就帶着家裏人一起來東風號。我這兒人多,他們不敢進門搶。讓老人和女眷先走,東西不要太收拾,這時候講究不得這些,先把人保住。我去通知其他幾家!”

寧少一聽他這麽說,也不敢耽擱,對着他拱手:“謝了,兄弟!”

竺年看寧少飛馬出門,叫了人來,一條條命令吩咐下去。

整個東風號全都行動起來。

他們完全不慌。

東風號,小區連同店鋪已經形成了一個城中城。匠人們都是青壯年,小區裏每次采買糧食其實都過量,囤積了非常可觀的數量。

前陣子剛秋收完,趁着糧價低,他們新采購了一大批。東風號人多,誰也不覺得奇怪。每年這個時候,大戶人家都是這麽做的。

庫房裏還堆着數不清的油鹽糖等等各種調味料。

蔬菜水果,小區裏家家都有種,還養着雞鴨。小區裏有魚塘。

邊上還連着一個藥堂。藥堂的裝修還是東風號接的生意,還沒裝修完,倒是藥材全都已經收好了,連坐堂的大夫和夥計都已經住了小一個月。

Advertisement

可以說他們這邊什麽都不缺。

竺年讓纨绔們帶着家人過來,也不是做慈善。講真這年頭,別說什麽大戶人家,普通人家要是有條件,也是能屯什麽屯什麽。大戶人家更是什麽都不缺。但是再怎麽大戶人家,單打獨鬥肯定不怎麽安全。

一旦戰亂發生,外面的兵未必打進來,城裏面多數已經全亂套了。看看他之前在東萍府內看到的事情就知道了。

這時候把力量集中起來,肯定更加安全,當然希望沒什麽亂子最好。

吩咐完,他自己騎馬直奔縣衙。

後衙門緊緊關着,他敲了好幾下,才看到有人在邊上搭了個梯子,探出頭來看,一見是竺年,趕緊跳下梯子開門:“原來是臯少。這種時候,您怎麽來了?您沒接到老爺送出來的口信,趕緊回去安排。”

竺年還真沒收到口信,急匆匆就往裏面走:“大概是路上錯過了。京城那邊的事情我已經知道了。我是來接伯父伯母到我那兒去暫住的。”

後衙不大,幾步路的功夫,沈夫人就聽到聲音疾步走了過來:“小臯?我聽聲音就說是像你。京城出大事了,這時候你怎麽還過來?東風號那麽多人,你趕緊去安排。這會兒城都已經出不了了,之後還不知道怎麽樣呢。”

“我來就是帶您和伯父去我那兒住的,您看看還有什麽東西趕緊收拾收拾。我那兒人多安全!”

兩人正說着,沈縣令也步履匆匆地過來:“小臯,你來了正好,幫我照顧好我夫人。我是縣令,得守着。不然民心亂了,要出大事情。”

竺年也知道情況,并不多勸:“伯父要是看情況有什麽不對,就趕緊來東風號。有什麽需要東風號幫忙的,盡管說。”又問,“您接下來打算怎麽做?”

沈縣令說道:“先讓老百姓穩下來,再看情況。”

一時半會也沒法說得太詳細,跟在竺年後面的東風號的人剛到,就被指揮着幫忙搬東西,只搬了一輛車。

這麽一點時間,等竺年離開縣衙的時候,街上已經幾乎看不到什麽行人了。

到了東風號的門口,其他幾家已經陸續趕到。當地大戶人家家大業大,需要搬來的人和東西都多。但是真正搬過來的人只有三家。

寧少等幾個這時候也沒怎麽擺少爺的譜兒,和家丁們一起撸起袖子搬東西,看到竺年急匆匆過來說了一句:“就咱們這三家過來。”

幾個纨绔和竺年混得熟,平時也沒少在東風號裏留宿。管事只用負責把人帶到指定的院落,他們就知道該怎麽安排。雖然忙,但是不亂。

竺年注意到來的多是一些女眷和幼童,青壯年男性數量不多,立刻就明白他們一定是覺得京縣不會怎麽亂,家業總得有人守。

等一切忙完,天已經黑了一會兒。也沒多講究,煮了面吃。

竺年安排完守夜巡邏的人,幾個纨绔才松了口氣說話:“不愧是臯兄,考慮得真周詳。”

“咱們在這兒,可比在家裏妥當多了。”

竺年心想:那是,我是可是專業反賊,不周詳早就被埋了。

“其他幾家怎麽說?還在城裏嗎?”

“鄭家大概是早就得了消息,前幾天就送人去了京城,也不知道京城會不會亂。”

“平時哪裏亂,京城都不會亂。可現在的京城……”

“現在也沒法知道京裏的情況。”

“大皇子造反,這叫怎麽回事?”這是連樂子人都想不出來的樂子。

“其他幾家大概覺得沒什麽事兒,又都住在一片,已經把坊門關了。”

“他們住的離縣衙近,瞧着應該不會出事。”

“萬一真打起來,外面城牆都給推了,一個縣衙就幾個捕快,能頂什麽事兒?”

衆人七嘴八舌說了一通,發現竺年一直沒怎麽說話,就問他:“臯兄,你現在可是兄弟們的主心骨,咱們都聽你的。”

竺年琢磨了一會兒,說道:“現在我們都是自己在吓自己。這件事情虛驚一場的可能性也不小。大家都關在一個地方,兩天三天沒什麽問題,時間久了容易瞎想。我就想着,是不是給大家找點事情做,打發打發時間。”

“嗯?咱們能做什麽事情?”

“讀書。”老少鹹宜,男女通吃,又燒時間,又燒腦子,多好的活動。

他笑眯眯地補充:“咱們還可以每天安排一些武科,真要有個萬一,也能保命。”

纨绔們:“……”聽着很有道理,但是完全不想遵守。

可惜,事情不是他們說了算。竺年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三家大家長們的支持。

學堂片刻就收拾了出來。

一時間沒有專門的西席也不要緊,幾個大家長、嫡長子,都能完美勝任。武科也不用特意教什麽,竺年安排了幾個小夥子,每天帶着人跑圈。短時間內,哪怕學會個三拳兩腳,難道還能打退千軍萬馬不成?跑得快,能逃得了命,找到合适的地方躲藏,才是第一要務。

幾天下來,外面沒鬧騰起來,裏面幾個嬌小姐嬌少爺已經受不住了。

寧少被推出來找竺年要求減功課,結果被告知:“不在?”

小厮說道:“是,東家帶着人去幫忙守城巡邏了。各個坊都有自組的巡邏隊,咱們這裏會拳腳的多一些,能幫上點忙。”

另外有一點不好說的是,老百姓們對官兵都有些畏懼,一些官兵也确實不怎麽守規矩。

東風號就不一樣了。要知道東風號的主營業務裏,有非常重要的一項就是修修補補。匠人們平時就走街串巷工作,和街坊鄰居都熟悉,有什麽話也好說。相比較陌生蠻橫的官兵,街坊鄰居們更願意相信熟悉的匠人們。

東風號本來就有專門的制服,老百姓們現在就認這件衣服。

沈縣令看在眼裏,心底有些疑慮,但還是希望是自己想多了。這個少年郎,年紀還沒自己不着調的幺兒大,才幾天時間就能把民心聚攏到這個程度,他究竟想做什麽?

他究竟能做什麽?

親自提着食盒上城牆,給沈縣令送飯的竺年,并沒有裝作沒看懂他的眼神,而是一邊擺出飯菜,一邊說道:“伯父莫要多想。我也只是想天下太平,我還有那麽多人要養活。打打殺殺的怎麽成?”

沈縣令覺得這話倒是說得沒錯。能夠在那麽短的時間裏,把一個商號經營到這種程度,他背後肯定有人,而且應該頗有來頭。只是不知道究竟是什麽樣的背景?

“等事态平息之後,不知是否有幸能讓臯少引薦?”

竺年明白他的意思,頓時有些哭笑不得:“伯父想多了。”

認真要說他背後的人,他爹娘現在大概是在岱州,等打過來了,命還在的話,大概率能見到;他先生的話,人在黑荥,還不知道和他小叔叔到底搞得怎麽樣呢。

他站在面朝京城的城樓上,遙遙望去。能發生這樣的事情,送表哥,別不是真的送了吧?

作者有話要說:  糕兒⊙ω⊙:我想要天下太平。

沈縣令 (:3[▓▓]:他不想打,是我想多了。

糕兒⊙ω⊙:以鬥争求和平。

糕兒⊙ω⊙:不僅要打,而且要大打!

(完)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