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63章

“還早着呢。”

沈初笑笑,無奈搖搖頭,殊不知用不了兩個月,他就會在天下舉子面前“顏面盡失”。

唐朝的科舉考試又稱春闱。各地的舉子每年九月到十月随各地承上的貢品一同入長安,所以舉子又被稱為貢生。各地的舉子必須在十月二十五日之前趕到長安,而後在十一月一日前到戶部引見。

随後一整個十一月十二月都是留給舉子的交流時間,舉子會利用這段時間去向權貴們投行卷,一些有心拉攏舉子的權貴也會在這個時間段內設宴款待舉子。

總之就是兩個月的人際關系月。

而後直到正月,才會正式開始科舉考試。每一科的內容不同,考試時間也不同,朝廷設置的考試科目如今共有五科,進士、明經、明法、明書、明算,其中明書和明算選拔的是整理文字和精通數算的專門人才,但是升官困難,所以很少有舉子參加考試。

其中進士科選人最少一年只選二十至三十人,而且多數也被權貴壟斷,寒門弟子想要考上不容易。

大部分舉子參與的都是明經科,一年招百人,名額多,考試難度也低一些。至于明法科,則是專門考有關法律方面學問的學科,專業要求高,一般只有律法世家的子弟會考取。

沈初剛回到自己的禪房,他的好友錢起便找了上來。

“黃沖來找過你數次,都沒找着你人,他恐怕已經記了你的仇。”

錢起是荊州戶籍,他是和沈初一同來的長安。張九齡是荊州刺史,錢起是通過正經地方科舉出來的舉子,張九齡便算他的座師,他也很有眼色地以沈初為首。

并不僅是錢起一人,整個荊州共有七個舉子,加上沈初先前在長安就認識的三位好友,一共十人都以沈初為首。

這就是沈初住在大慈恩寺的用意了,方便結交同黨。

錢起低聲告知沈初這數日他不在時發生的事情。

“黃沖攀上了高都公主驸馬崔惠童,高都公主又和太子一母同胞,黃沖最近很是風光得意。他心眼小,記恨上了你,恐怕你會有些麻煩。”

“無礙。”沈初淡淡道,并不把黃沖放在眼裏。

黃沖有靠山,他也有靠山。

這麽想着沈初心中忽然升起了一股古怪感。

他的學生是他的靠山,這話聽起來怎麽這麽怪呢

沈初搖了搖頭,将這股古怪的念頭從他腦中驅散出去。

“我等還未得官身,不必參與朝堂争鬥。”沈初溫聲告訴錢起。

連他們這些還沒有考上科舉的普通士子都要拉攏,太子未免也太急切了些。

黃沖此人只有小聰明,沒有大智慧,也不想一想他這樣的普通士子有什麽地方值得驸馬拉攏。

要想參與朝堂争奪,至少也要達到五品官位才有資格入場,五品以下都只是炮灰罷了。可惜黃沖初到長安,被長安的繁華沖昏了頭腦,還真以為他自己本事高強能值得當朝驸馬拉攏了。

沈初攏了攏衣袖,勸告錢起:“你告訴歐陽治他們,讓他們莫要參與這些事情,只管老老實實讀書就行,只要能考中,日後被分到中縣或上縣做一個縣令不難。”

這話倒不是大話,李長安這次找他去也不單單是為了讓他見一見李白。

在此次回長安前,張九齡将他手中的勢力都給了李長安。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張九齡雖然黨争失敗了,可到底是文人黨的黨首,大唐的最後一位盛世宰相,手中的黨羽就是只剩下了十分之一二那也是一股不小的勢力。

只是現在朝堂上是右相黨和太子黨争鋒,文人黨只能暗自沉寂罷了。

想要操控長安內的中央官職不容易,可伸伸手給這些剛考中科舉的士子謀一個好一點的縣令位置卻不難。

何況李長安還告訴他,她打算去走一趟賀知章張九齡被貶荊州後,文壇領袖就成了賀知章,想要徹底完成文人黨的權力交接,李長安就繞不開賀知章。

不過此事也不會困難,賀知章的年紀已經很大了,他現在恐怕也正在憂愁自己死了之後朝中跟随他的官員要怎麽辦,現在李長安願意接手,賀知章也早晚會把他手下的勢力交給李長安。

沈初需要做的只是成為這支文人黨的表面黨首,不過這也得是數年往後的事情了,如今他還沒入仕,說這些都太早了。

一夜安穩。

第二日一早,沈初方才洗漱完,惡客便上了門。

黃沖身上的打扮已經與數日前截然不同,他家世并不算顯赫,前幾日腰間挂的玉佩還只是尋常白玉,今日卻已然換成了青玉,也從孤身一人變成了身後帶着兩個小弟。

“沈兄可是好大的架子,崔衛尉卿親自設宴款待我等士子,某親自來邀沈兄卻避而不見,可是看不上崔衛尉卿”黃沖陰陽怪氣道。

衛尉卿正是高都公主驸馬崔惠童的官職。

沈初看着黃沖,狗仗人勢四個大字頓時從他腦中蹦了出來。

沈初啞然失笑。

無他,黃沖這個一口一個崔衛尉卿的口吻,實在很難讓人不想到“狗仗人勢”。

若是李長安在此,必定會陰陽怪氣捏着鼻子将黃沖裏裏外外嘲諷一番,指着鼻子罵他狗仗人勢。

好在沈初脾氣好,他只是溫聲解釋:“某家中有事,實在脫不開身,這幾日都未在大慈恩寺中居住,也不知道黃兄曾多次上門邀約。”

黃沖酸溜溜道:“崔衛尉卿後日在曲江私亭設宴,沈兄這次家中無事了吧”

也不知道崔驸馬為何會這樣看重這個姓沈的。

可已經當着他的面邀請他赴宴了,沈初若是直接拒絕,恐怕還未入朝便會得罪人了。

“某自會赴宴。”沈初道。

黃沖假惺惺笑道:“那我等便恭候沈兄了。”

……

賀知章宅院。

賀知章生平愛柳,院中種滿了柳樹,只是如今已經到了十月,滿院的柳樹都已經謝了枝芽。

枯黃的殘葉飄在池面,難免有幾分蕭瑟之感。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李長安看着這滿院的殘柳,口中品着賀知章的這首成名詩,滿院的柳樹仿佛在她眼前抽出枝芽,二月的春風拂過,便将柳葉剪出了細細的形狀。

今日李長安同李白一并登門拜訪賀知章,雖說李白如今已經不需要賀知章再為他引薦了,可李白對賀知章仰慕已久,縱然不為求官,也想登門拜訪。

李長安有李白在側對賀知章的仰慕便少了許多,不過恰好她也有事要來找賀知章,索性就一同上門拜訪。

“臣見過壽安公主。”

就在李長安沉思間,得到了通傳的賀知章已經匆匆忙忙趕了過來。

“賀監不必多禮,我今日來是陪同友人來上門拜谒。”李長安對賀知章的第一印象就是“狂”。

賀知章已然八十多歲,在人均壽命四五十歲的唐朝已經算得上是古來稀了。他的頭發和胡須已經全白了,精神頭卻很好,一頭的白發放蕩不羁地披在身後,并不如常人般整整齊齊攏在頭上。

賀知章擡手攏了攏頭發,只是一頭亂糟糟的頭發,只用手攏是攏不住的,賀知章也就不再管她,只對着李長安告罪了一聲。

“老臣衣冠不整,還請公主見諒。”

“四明狂客若是衣冠整齊,豈非是辜負了這個‘狂’字”李長安含笑反問。

賀知章晚年越發狂妄好酒,既屬于吳中四士,又當列飲中八仙,還自稱四明狂客,時人贊譽他有魏晉風流。

李長安向賀知章介紹李白:“這是我的好友李白,乃是仰慕賀監風流,特地帶詩文來拜會。”

“老夫聽過你的名字。”賀知章指着李白大笑,“你在東市最好的那家酒肆中喝了足足三日的酒,是也不是”

兩個人都屬于飲中八仙,酒鬼見到酒鬼,一見如故,沒用幾句話就在酒上混熟了,三句話下來便約了時間共飲,約定好不醉不歸。

兩個以詩聞名的詩人在成為文友之前先做了酒友。

李長安懷疑賀知章是為了蹭李白的酒喝,畢竟她給了李白牌子,李白在她名下的酒鋪中喝酒都不花錢,她的酒肆走高端路線,酒錢可不便宜。

也就是李白一句“曲江池水深千尺,不及長安送我情”才讓李長安心甘情願願意給這個大酒鬼掏錢罷了。

賀知章想喝美酒還是要花錢買的……除非他能寫一首和《詠柳》《回鄉偶書》一個等級的《贈李二十九》,李長安才願意免他的酒錢。

李白又給賀知章看了他的《蜀道難》,賀知章頓時驚為天人。

賀知章上下打量了一下李白的風姿,又手卷《蜀道難》細細讀過三遍,撫須長贊:“天上長庚星,谪仙李太白,真谪仙人也!”

“老夫枉活八十年,自愧弗如。太白憑一首《蜀道難》,就可名留千古啊。”賀知章搖頭晃腦,看着李白的眼神像是在看一塊美玉。

他素來放浪形骸,狂傲無比,李白的詩太合他的審美了。

李長安豎着耳朵,心想她的确該找個老師好好學一學怎麽誇人了。

你聽見人家賀知章,上來就是一句“天上長庚星,谪仙李太白”,誇人多好聽啊。

李白的臉頰也激動地微紅,賀知章是文壇領袖,他李白不過是初露頭角的小詩人,得賀知章這一句稱贊,他李白的名字足以響徹文壇了。

二人又攀談一會,約好何日共飲,李白這才戀戀不舍離開賀知章府邸。

李長安卻并沒有離開,她和賀知章二人相對而坐,擺出了一副促膝長談的姿态。

賀知章也在觀察着李長安。

他和張九齡是多年老友,張九齡月前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中透露出來的內容讓賀知章不得不仔細思考。

二人就這麽互相觀察着對方,直到李長安率先開口打破了寧靜。

“賀監有辭官歸鄉之意”

賀知章心下駭然,他的瞳孔猛縮,看着李長安,心中的警惕拉滿。

他的确有心辭官歸鄉,可這件事他誰也沒告訴,別說是張九齡了,就連他親兒子都不知道他有這個心思,李長安是怎麽猜到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