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這麽多

這麽多

楚晏差點被她的唾沫星子濺到, 他攤攤手:“要不然呢,我是個上門女婿啊,可不就得聽媳婦的?”

張大嬸一下子愣住了。

她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男人, 居然把聽媳婦話說的這麽理所當然。

旁邊的小夥受不了了,因為張大嬸的出現, 導致他分心,剛才不小心寫錯了一個字, 這張紙算是廢了。

紙廢掉雖然不需要賠錢,但這樣一來,耽誤了時間, 那就是耽誤了掙錢。

他對張大嬸道:“嬸子, 沈盈又不在家, 你就先回去呗,出來時間長了, 我叔能願意?”

聽他這麽一說, 張大嬸臉色一白,轉身走了。

楚晏有些奇怪:“她不能長時間出來嗎?”

小夥輕聲回道:“張大嬸的兒媳婦在坐月子,她得幫着照顧,那個叔脾氣不好, 她要是沒照顧好孫子,要被打的。”

楚晏眉頭一皺,嘆了一口氣。

等沈盈他們回來,堂屋的炭爐也點上了, 大家都暖和了不少。

兩人還準備殺一只公雞, 中午做給大家吃。

今天是頭一天, 得吃頓好的。

楚晏也放下筆,讓沈盈幫着把他推到院子裏去。

沈盈一回來, 就看到了院子裏放着的兩把椅子。

Advertisement

都不用楚晏說,她就知道是張大嬸來過了。

“她呀,之前過來借椅子,說是媳婦生了個孫子,親家要來探望,家裏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

沈盈把椅子拿到東屋:“結果呢,她孫子都快滿月了吧,今天才還回來。”

當時父親去世,呂文柏又不在,他們心裏都清楚,張大嬸這是不打算還了。

後來楚晏來了,家裏忙碌起來,就把這椅子的事給忘了。

“怪不得。”楚晏道:“她說想來咱們家幫忙做午飯。”

“做午飯?”

沈盈愣了一下:“我們都想不到的事情,虧她能想到。”

來這裏寫毛筆字包午飯的消息,是昨天才傳出去的。

就這麽一晚上,張大嬸就想出了這麽個主意。

“是啊。”楚晏有些感慨,不說別的,這張大嬸的腦子确實靈活。

“咱這十幾個人,飯菜确實不好做,光讓嬸子和你忙活,肯定不行,咱們确實需要一個幫忙做飯的。”

“那真要讓張大嬸來?”沈盈有些不贊同:“我覺得她太精明了,跟咱們不是一路人。”

如果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張大嬸的話,她覺得就是精明了。

“要是你不說這椅子的事,我确實有想過用她。”

楚晏道:“我聽說,她在家裏會挨打?感覺怪可憐的。”

劉桂蘭從一旁經過:“可不是嘛,她家那口子脾氣不好,老是喝酒,喝醉了就找事。”

楚晏搖搖頭:“那也算是所嫁非人了,她家的孫子又不是她一個人的孫子,還光指着她照顧。”

不過他心裏也挺疑惑,這當媽的挨打,她兒子也不勸着點?

“她家的孫子?”沈盈推着楚晏去廚房:“你不知道,她兒子不是她親生的,那個叔在兒子小的時候都不管,孫子更不會幫忙了。”

楚晏睜大眼:“啊?不是她生的?那是誰?”

“她兒子的親媽生的呗。”沈盈往楚晏面前放一個木桶,往裏舀一瓢水,然後扔進去七八個土豆。

她把長長的擀面杖遞給楚晏:“搗一搗,把皮搗下來。”

“好。”

楚晏笑着接過擀面杖,沈盈主動讓他幫忙,他很開心。

原來沒有削皮刀的年代,是這樣給土豆去皮的。

不過他還是很想聽張大嬸家裏的事:“盈盈,繼續說說呗。”

“她兒子是被遺棄的,被她收養了。”沈盈道:“她自己生了三個女兒,實在是想要個兒子,才想了這麽個主意。”

楚晏知道,這個年代,特別是農村地區,重男輕女是很嚴重的。

所以他又疑惑了:“男孩也會被遺棄嗎?”

“是啊,她的兒子是有點問題的。”沈盈道:“腦子那裏不太好,導致腿腳走不快。說話也不清楚,一般人都聽不懂他在說什麽。”

“這樣啊。”

楚晏也算是服了這張大嬸:“她自己有女兒,好好養不就行了,幫別人養兒子,圖什麽呢,對自己家也是個拖累。”

“小楚,你這算是說對了。”正在生火的劉桂蘭轉頭:“要是沒這個兒子,她家的生活也不至于那麽艱難。”

兒子腿腳不好,就意味着幹不了重活。

甚至還需要別人的照料。

她家有了這個兒子,沒增加什麽勞動力不說,反而委屈了自己的女兒。

“她的兒媳婦也是好不容易才娶上的。”沈盈頓了頓:“算了,不說他們了,反正找人做午飯這事,我不想讓她來。”

“你不願意,那當然不用她。”楚晏道:“你想想看,村裏有誰适合?”

沈盈看了看西屋的幾個伯伯:“等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問問他們吧。”

做飯是給大家吃的,要是誰的家人過來做飯,那最起碼不會随便糊弄。

只是有一點,人需要實在,不能總想着占便宜。

今天結束的時候,楚晏和沈盈數了每個人的數目,直接把錢給結了。

這也是他們約定好的,錢數一天一結,絕不拖欠。

——

到了大市這一天,沈盈和母親一早就趕着驢車出發了。

楚晏則留在家裏。

中午做飯的人也找好了,是李伯伯的兒媳婦。

她三十出頭的年紀,幹淨利索,人也實在。

她的錢也是一天一付,一天給五毛錢工錢。

沈盈和母親這邊,找了個位置把驢車停好,然後放好炭爐,在炭爐旁邊,還擺了一張桌子,兩把椅子。

楚晏給她們做了招牌,上面寫着幾個碩大的字:雞蛋餅,2毛一個。

沈盈帶了十幾個家裏的雞蛋,等會要是不夠了,她就去雞蛋攤子上買。

面糊糊則是昨天晚上劉桂蘭在家裏提前做好,帶過來的。

她們還另外帶了點面粉,萬一面糊糊不夠,還能現做。

除此之外,灌滿熱水的暖水瓶也帶了一個,茶缸帶了倆,足夠她們這一天喝了。

炭爐裏的炭也帶了足量的,t還有驢子要吃的草料以及它的水盆,都在驢車上放着。

快過年了,大市上的人比平時要多很多。

沈盈她們是第一次過來擺攤,位置不是太好,不過招牌支起來不久,也開張了。

劉桂蘭還有點緊張,磕雞蛋的時候,差點碎到外面去。

兩毛錢到手,劉桂蘭仔細的捧給沈盈看:“盈盈,你看,媽也掙錢了。”

沈盈為她開心,同時心裏酸酸的:“媽,你很厲害,等他們嘗過覺得好吃,還會再來買的。”

她們今天過來,其實還是試試水。

沈盈也沒想着能賣出去多少,賣一點是一點,只要母親很開心,這就足夠了。

以後還可以慢慢來。

而且母親說了,要是雞蛋餅賣不出去,她就賣餃子。

餃子要是賣不出去,她就賣饅頭。

不過她們好像多慮了。

集市上別的東西不說,這吃的是絕對不愁市場的。

正是吃早飯的時候,來趕集的人要是沒來得及吃早飯,可不就得買點吃的墊墊。

除了趕集的,還有那麽多擺攤的,起的很早,大部分都沒有吃東西。

這雞蛋餅裏有整整一個雞蛋,還有切得細細的鹹菜,面也給夠,真材實料,吃着也不會幹巴。

飯量小的,一個就夠墊飽肚子。

而這些,只需要兩毛錢。

要是飯量大的,四毛錢就足夠他買個飽嗝。

雞蛋真不夠了,沈盈趕緊去找賣雞蛋的攤位。

賣雞蛋的不少,但是雞蛋的品相還是不同的。

大多都是村民自己養的雞,然後慢慢攢出來的雞蛋。

有仔細的人,會用手絹仔細的擦拭每顆雞蛋,保證上面幹幹淨淨的,然後好好保存起來。

沈盈就是這樣做的,她也想要買這樣的。

雞蛋上如果沾有糞便,她會覺得不舒服,也會擔心這雞蛋的好壞。

路過一個小攤,沈盈停下來。

攤主是一位老奶奶帶着兩個半大姑娘,她們面前整整齊齊的嘛放着雞蛋。

每顆雞蛋都幹幹淨淨,沈盈拿起一顆搖了搖:“奶奶,這裏有多少個雞蛋?”

有個小姑娘搶答:“姐姐,有五十個。”

“怎麽賣?”沈盈把手裏的雞蛋放下。

蒼老的聲音響起:“七分錢。”

這差不多是統一的價錢,沈盈也沒還價:“那我看看,要都是好的,我全要了。”

她拿起一個搖一搖,如果裏面沒有晃動,說明是好的。

好的就放一邊。

等五十個搖完,居然一個也沒壞。

沈盈數出三塊五毛錢遞過去,然後把雞蛋包起來離開了。

劉桂蘭這邊正着急着,好在沈盈終于回來了。

剛才又有人過來買,雞蛋差點就續不上了。

不過等忙過早上這一陣,買的人明顯少了很多。

到了半上午的時候,基本上就沒人買了。

也就偶爾有出來趕集的饞嘴小孩,會纏着大人給買一個。

“媽,你累不累,要不咱回去?”沈盈問道。

“我不累。”劉桂蘭依然幹勁十足:“等到了中午,就又有人買了。”

大市持續一整天,大多攤位一擺也是一整天,攤主也得吃飯吶。

劉桂蘭就瞄準了這一點。

沈盈主要是怕母親累着,要是母親覺得不累,她自然是要尊重她的意見。

就這樣,兩人堅持一天,直到大市散場。

又新買的五十個雞蛋賣的幹幹淨淨。

下午後基本上沒人再買,正好她們暖水瓶裏的水還有剩,甚至還賣出去幾份白開水。

回去的路上,劉桂蘭把今天掙的錢仔仔細細包好,放進貼身的衣服兜裏。

辛苦了一天,她心裏卻很開心,就算身體有些累,也不覺得有多累。

等她們回到家,天已經擦黑,寫春聯的衆人已經回家去了,有飯菜的香味從廚房傳過來。

“誰在做飯?”沈盈很驚訝。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