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章
第 70 章
沈槐序說, 這是給她的罰。
幼時不好好讀書,如今才要扮那詠絮之才。
姜芷妤心裏悄悄的想,大抵是因那麽些學子追捧她, 這厮醋了。
姜芷妤自覺心地良善, 沒将這話說出來氣他。
沈槐序收拾過人,便去睡了。
姜芷妤在院子裏翻茶葉, 沒待太久, 怕被阿娘察覺,等得唇上的腫漸消時,腳尖一轉回家去。
晴娘在廚房蒸糕點, 連廳堂裏都滿是清甜的香。
姜芷妤進來, 捏了塊糯米桃花糕偷偷吃。
晴娘沒像往常拍她手,再教訓一句‘先去淨手’,側首看看她, 半晌, 問道:“阿妤,你可想去上京?”
姜芷妤目光疑惑, “我都能去上京啦?”
晴娘被她這模樣惹得生笑, 輕聲道:“長鹿書院之事, 是承了阿槐的情,阿娘想,便讓阿衡去吧,只阿槐說的也對,他新入仕,只怕公務繁忙, 力不所及,若是你也想去上京, 咱們一家子便都去,你若不願,就讓你爹帶着阿衡随阿槐去,娘還陪你在金陵。”
姜芷妤咬着香甜的糕點,想了想,咕哝問:“那阿爹的豬肉鋪子和養豬場怎麽辦?”
“若是我們一同去,那便賣了,若你我還留在這兒,就租賃出去。”晴娘道。
姜芷妤聽懂了。
若是一家子都去上京,那便是日後不回金陵了。
Advertisement
姜芷妤有點難過。
她生在這條小巷子裏,也在這裏長大,出門便是熟悉的街道,耳邊是吳侬軟語的打招呼問候聲。
她喜歡這個小巷子,也舍不得這裏的朋友街坊。
阿爹阿娘比她住在這裏更久,若是一朝離開,只怕是更難過。
姜芷妤小步子蹭過去,腦袋窩在阿娘肩膀上,軟聲道:“阿娘,我日後是要與沈槐序成親的,他若是在上京做官,我便跟他在上京,他若是外放去別地,我自也要跟着去,本就不會只在金陵,早兩年晚兩年的,也無甚緊要。”
自與沈槐序定親,這些姜芷妤都是想過的。尤其是這人北上赴考之時,她睡前總要琢磨幾句。
約莫,還是怕他學了陳竭,而她不如西施阿姐。
晴娘問這話,自也不只是因着姜止衡。
沈槐序如今高中,春風得意,便是他自個兒沒有攀慕之心,怕是那上京尊貴之地,免不得些許龌龊事,今兒塞兩個丫鬟,明日宴酒,就該塞美人兒了。他若是推了,只怕得罪權貴,可若是不推……
母女倆各自想着,卻誰都沒說。
晴娘拍拍她的腦袋,道:“大姑娘了,還成日裏的撒嬌。”
她說着,解腰間的圍裙,“快起來,我去與你爹說幾句。”
姜芷妤:“哦。”
晴娘叮囑她,再等一刻鐘,便将鍋裏的蒸糕端出來,而後,匆匆的出了門。
豬肉鋪子裏,姜老三将一大條裏脊肉用油紙包好,遞給食客,擡眼便見自己媳婦兒朝這邊過來了。
血赤呼啦的,姜老三平日裏不願讓她們母女倆來,見着,拎着鋪子裏的椅子繞過案板出來,往旁邊地上一放,示意她坐。
晴娘也沒推讓,挨着椅子坐下了,直接道:“我想,咱們一家子都搬去上京吧。”
姜老三就知道她是來說這事的,摸着下巴沉吟道:“去上京賣豬肉啊,多少銀子一斤好?”
“……你去了上京還要賣豬肉?”晴娘不解問。
姜老三的神色比她更困惑,“不賣了嗎?”
從前,晴娘當他是為了生計,無奈之舉,但這會兒子倒是聽出些味兒來。
起早摸黑的去豬場殺豬,再拉回來,這人竟是樂在其中。
晴娘忽的啞言。
心想,既是願意的,那便将這邊的豬肉鋪子和豬場兌出去,換得銀子再給他租個鋪子?
“你別說,就我這手藝,倒是也能去酒樓當大廚。”姜老三昂首挺胸自信道。
說着話,一位婦人挎着只竹編籃子過來了,笑盈盈道:“晴娘今兒也來鋪子了?”
晴娘笑着應了聲,問:“你婆母的病可好些了?”
“好多了,”婦人笑答,“這不,晌午想吃肉,我這出來買些給她炖着吃。”
姜老三進了裏面,操起案板上的刀,問:“要哪塊兒?”
“就這塊五花肉,都給我包了吧。”
晴娘坐在椅子上,側首瞧着姜老三拿了張油紙,動作熟稔的将那塊五花肉包了。
大抵是許久沒這般瞧過他了,目光不覺落在那雙粗粝的手上。
他幹着賣力氣的活兒,皮膚粗糙,一雙手上的繭子好似從未消過,指腹有裂口。
“瞧什麽呢?”姜老三走出來問。
晴娘輕輕搖首,問:“你可願意去上京?”
姜老三身材壯碩,站在旁邊,輕松的替她擋了那曬過來的日頭,黑漆漆的眸子垂着,爽朗道:“成啊,你想去我便跟你去。”
晴娘看他片刻,收回視線,道:“這院子別賣了,日後等兒女各自成親了,咱們再回來住。”
“下月便是端午節了,節禮約莫是來不及送了,折成銀子給二老吧,走前回去一趟,當是道別。”
日後若是阿妤留在了上京,這個孫女,老太太和老爺子只怕是難見着了,該是給兩個老人磕個頭。
姜老三不大樂意,“要不你別回去了?我帶阿妤他倆回去磕個頭就行。”
前幾日清明時回去,老娘說話就不好聽。
先是說他們夫妻倆子息少,再抓緊生兩個孩子,姜老三沒搭理,片刻,又道是,不願的生,那便将哥嫂那邊讀書的兩個男娃過繼過來,讓他們一并帶來金陵。
姜老三當即撂了臉,這才堵住那一屋子亂七八糟的心思。
他又不是沒兒子,做甚要給旁人養兒子?
姜老三越想越氣,走時将那兩個侄子揍了兩腳,惹得人家哭,爹娘罵,他趕着馬車帶着一家子回家了。
晴娘沒應。
二老年紀大了,見一次少一次,姜老三心沒那麽硬,日後想起未盡的孝,怕也難過。而她,那些話向來入耳不入心,親爹都能将她賣了,旁人說什麽,倒也傷不着她。
夫妻倆,晚間才将這事在飯桌上說了。
姜止衡抱着碗,眼睛圓圓的,羞澀道:“不用為了我興師動衆的……”
“倒也不只是因你,”晴娘道,“我和你爹也想去看看上京有多繁華。”
姜止衡‘哦’了聲,埋着腦袋扒飯。
沈槐序垂眸,夾了筷子韭黃吃了,心底暗自松了口氣。
世人講究安土重遷,他也沒想到,他們會這麽快決定。
翌日,沈槐序擺狀元酒。
昨兒不及晌午,便有小孩兒跑來問,何時擺酒。
若是換作從前,沈槐序只怕是會說一句‘做夢去’。
昨兒稍想,便定了今日。
菜都是街坊拿來的,還有離得近的幾家搬了桌椅,拿了碗盞。
早早的,姜老三拉回來一扇豬肉。
晴娘與幾個阿嬸去買了雞鴨魚,有阿叔搬了幾壇子來。
桌椅擺了一巷子,飯菜是在姜家和隔壁小胖家做的。
煙火菜香都飄到了隔壁巷子。
這般熱鬧景兒,旁人一瞧,便想到這是那位狀元在請酒。
時近晌午,爆竹一響,撒歡兒的孩童都跑了回來,個個兒興奮得不成樣子。
街坊臉上也滿是笑,喊道:“都要好好讀書,日後像你們阿槐哥哥一樣中狀元!”
吉祥話兒誰不愛聽?
頓時幾聲吆喝應聲,更添熱鬧。
姜芷妤和許清荷、梁嬌嬌坐在姜家門前,看着衆人說啊笑啊,一盤盤的菜往桌上擺。
姜芷妤想,總有些記憶是鮮活的,眼前的便是。
她能記許久。
日後,也再難見着這般熱鬧了。
梁嬌嬌忽的嘆了聲,道:“你去了上京,日後我們怕是見不着了。”
姜芷妤扭頭,越過阿荷,道:“你就不能長進些,将鋪子開到上京去?”
梁嬌嬌一噎,氣焰還未起,又蔫兒了,“我多大能耐啊。”
姜芷妤幽幽提醒:“你先前還說,要買大宅子,招婿。”
梁嬌嬌又是一聲嘆息,“上京的宅子更是貴啊。”
姜芷妤想了想,道:“給你個差事,要不要?”
梁嬌嬌:“什麽?”
“你先前問我,為何要做團茶,我那時說,因随處可見,”姜芷妤單手撐着下颌道,“可去了上京,便沒有漫山遍野的茶了……”
梁嬌嬌眼睛一亮,“你是說,要我将金陵的茶給你送去上京?”
“是也不是,”姜芷妤低聲道,“茶要在金陵做,你來賺金陵豪紳富貴家的銀子。”
梁嬌嬌:“啊?”
姜芷妤小腳一翹,美滋滋道:“我去賺上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