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章
第 72 章
晴娘辭了酒樓裏的賬房事宜, 幾日都在收拾家當。
姜老三整日往外跑,所幸,沒幾日便将那豬場和鋪子都賣了。
回來時樂呵呵的, 想必是賣了個好價兒。
姜芷妤東西多, 這個不舍,那個也不舍, 寝被、衣裳便裝了六只箱籠, 餘下的小物件兒,又塞了三只,盡數堆放在南窗下。
晴娘過來道:“那些穿舊了的衣裳, 便不要帶了, 阿娘還有些料子,到時去了上京再給你裁新衣穿。”
“豈不浪費?”姜芷妤坐在箱籠上,好努力的将那鎖扣搭上, 聞言擡頭道。
晴娘輕搖首, “挑揀幾件,拿去給你幾個堂姊妹穿。”
“不怕阿奶她們知道啦?”姜芷妤滴溜溜的眼睛問。
晴娘‘嗯’了聲, 沒與她細說什麽。
家裏收拾妥當, 挑了一日晴, 姜老三趕車帶着妻兒回去了鄉下。
此次賃了輛寬闊的馬車,裏面堆滿了東西,除了些孝敬外,便是姜家此次搬行不宜帶的東西,放着也是浪費,索性拿回來給家裏人用。
曬幹的土道上, 大黃狗汪汪叫。
姜芷妤探出腦袋去,與那黃狗揮揮手, “是我呀~”
大黃狗撒腿兒跟着馬車跑,尾巴晃呀晃。
村裏鮮少見着這樣大的馬車,樹下乘涼閑話的姜老太跟着一群老夥計打量。
Advertisement
“這是誰家親戚啊?”
“瞧不出,這馬車得多少銀子啊。”
“怕不是夠咱們莊稼人一年的嚼用了。”姜老太酸溜溜的說。
話音未落,随着馬車靠近,她眼珠子險些沒掉出來。
我滴個乖乖!
“那、那是我家老三吧?”姜老太語氣虛虛的問。
“是!”
“嗐!是你家老三啊!”
姜老三嗖的一下竄了起來。
老當益壯啊!
姜芷妤心裏感嘆,笑盈盈的喊:“阿奶!”
姜老三勒馬停下,讓老娘也上來了馬車。
趙老太不願意進裏邊兒坐,坐在裏面,旁人怎能瞧見她坐了這大馬車?
她與三小子坐在車轅處,挺直腰板,在一衆老夥計面前坐着馬車走了,風吹過,好不風光。
到了院子時,不免遺憾,這路忒短了些。
“來搬東西!”姜老三朝屋裏喊。
這一嗓子,幾個在家的婦人孩子,頓時都出來了。
“三叔!”
“三叔回來啦!”
“三弟。”
幾聲招呼,姜芷妤與阿娘和姜小二都下來了馬車。
小孩兒不知許多事,叭叭兒的與姐弟倆說話,旁邊大黃狗甩着尾巴興奮亂晃。
堂姊妹幾個,眼紅的打量着姜芷妤身上穿的,頭上戴的。
晴娘轉身欲要一同搬那些個東西,被姜老三拉到了旁邊。
“你身子不好,讓嫂子她們身板結實的搬就是了。”姜老三道。
大嫂、二嫂:?
心裏默默翻了個白眼,扭頭燦笑着與晴娘道:“三弟說的是,你們這路上累了吧,快些進屋歇歇,我們搬就是了。”
衆人瞧得眼睛冒光。
這麽些東西!
發財啦!
四忙五亂的,幾人剛将東西搬進堂屋,家裏的男人都從地裏回來了。
這個時候,稻子長,草也長,得勤快些鋤草,才能不搶那些稻子的肥。
姜老三蹲在屋檐下,一口一顆野櫻桃。
姜老大瞧見,挪開眼,片刻,憋不住的氣道:“那是老子給小孫子摘的!”
多大的嘴!
竟是與孩子搶食吃!
姜老三慢悠悠的翻了記白眼,“小氣吧啦。”
姜老爺子沖了沖腳上的泥,扭頭問:“怎的這會兒回來了?”
上回清明時,這小子還說,端午不定的回來,說不準是讓人将節禮捎回來。
姜老三将手裏的櫻桃核扔到泔水桶,站起身伸展筋骨,道:“有大事說,趕緊的。”
聽着這話,姜老二擡腳便要往屋裏去,被門前的姜老三擡腿攔住,“沖沖你那腳上泥,髒我閨女的眼。”
“就你講究。”姜老二沒好氣的翻了個白眼,接過老子手裏的水瓢,舀了水往腳上沖。
屋裏,大的小的擠了一屋子,眼巴巴的瞧着擺了滿桌滿櫃子的東西,可誰都沒敢先動。
等得姜家父子幾人進來,在那椅子上坐了,目光皆落去姜老三身上。
“我們家要搬去上京了。”姜老三直接道。
一屋子,霎時鴉雀無聲。
靜得耳邊回蕩着那句‘搬去上京’的話。
半晌,還是姜老爺子先出聲。
“決定了?”
老頭兒到底是多吃了幾年的飯,就是比旁人鎮定。
姜老三心想。
“自然,若非也不會回來與你們說。”姜老三道。
“那老三……你們在金陵城的屋院……”姜老大媳婦兒輕聲開口,眼冒金光。
姜老三目光落去:“哦,不給你們住。”
姜老大面上都讪讪的,瞪了自己媳婦兒一眼,婦人縮了回去。
姜老太渾濁的眼珠子一轉,道:“那是你大哥大嫂,你那院子空着也是空着,給你哥嫂住着怎麽了,還能添點人氣兒,也不會将那好好的屋子糟蹋了。”
“話可不是這麽說,”姜老三粗聲道,“如今我們搬去上京只是權宜之計,過個幾年還要回來的,到時給哥嫂攆出去,豈不傷情分?”
姜老太正欲開口。
姜老三又道:“再說了,那院子租給人家了,我這去了上京還得去扛大包,指不定能賺幾個銅板呢,我們一家人還指着那院子收些租用好嚼用呢。”
姜老大的小兒媳瞧了眼這一家四口身上的衣裳,眼神閃了閃,閉嘴沒說話。
這話也對。
姜老太糾結,餘光瞥見屋裏這些個堆得滿滿當當的東西,耷拉的眼皮又擡了起來,“那你還帶這麽些東西?”
“都是不好帶去上京的,放着也是糟蹋了,索性帶回來給你們穿用,”姜老三說着,又不滿道:“我們這般孝敬,娘你還挑揀,心眼兒偏到咯吱窩了吧。”
姜老太:“我……”
到了嘴邊的話,被姜老爺子一個眼神瞪了回去。
姜老太不甘不願的閉上了嘴。
屋裏安靜了,姜老爺子問:“怎麽突然要去上京?”
“嗐,與阿妤定親的那小子,春闱中榜了,在上京當了個小官,男人嘛,怕他在外面拈花惹草養個小的,我們去盯着他。”
一屋子人:?
瞠目結舌。
姜老三一家:。
理直氣壯。
姜老三這惡霸言論,讓屋裏的氣氛愈發的沉默了。
到底是……有些難言。
不過,那可是當了官的。
日後姜芷妤便是官夫人了,一家子這般興師動衆,倒是也能理解了。
這次,就連姜老爺子都沉默良久。
姜老三一副渾然不覺的架勢道:“除了這事,還有一樁好事。”
“什麽?”姜老太眼睛又擡起了。
“我那未過門的姑爺,有二十畝良田,這次去了上京,也沒人照料,他本想是讓巷子裏的街坊幫忙,權當是将那田地租賃出去了,賺個租子。我将這差事攬了過來,肥水不流外人田嘛,給旁人種也是種,做甚不給咱們自家人?”
姜芷妤在旁邊乖巧站着。
那田地,前幾日沈槐序走前,她拿着田契拉着他去改了名兒。
姜芷妤心想,她心眼兒小,縱然是賣團茶賺了不少銀子,也不想将那辛苦栽種的糧食給了那些貪官或是達官顯貴浪費。
這确實是好事,一屋子人都激動了。
“那、那……”
姜老三:“你們七成,他三成。”
不知誰倒吸了口涼氣。
尋常百姓,時年好時,稅收便要收三成,去歲更是收了五成。
若是租種地主家的,更是過得艱難,出了朝廷收稅,還要交租子,忙活一年到頭,手裏餘下的只有兩成,也只夠草草果腹。
這田地既是官老爺的!
那、那他們這七成,都無用交田稅!
屋裏幾個懂事了的,無一不是滿面紅光。
姜老三看看大哥,又看看二哥。
“這二十畝田地,我的意思是,給分開,你們一家顧十畝地。但晴娘說,咱們家裏自個兒也種地,只留老頭兒在,只怕是累垮了身子。再有,在城裏住着,就連柴火都得花銀子買,你們兩家都搬去,只怕是花的銀子多。”
“所以,我們仔細想過,就一家種一年,但是,收成要給另一家兩成。也便是說,你能拿的,有五成。那田都是上等田,能産多少糧食,你們侍弄了一輩子莊稼,都知道,也不怕搗鬼蒙人的。”
姜老二咽了咽口水。
五成也好啊。
他與姜老大對視一眼。
“你們若是願意,咱們就這樣定了,若是不願意,我去找街坊鄰裏的……”
姜老三話還沒說完,便沒打斷了。
“傻子才不願意!”姜老二粗聲道。
“那行,今年先大哥家種,明年你家。”姜老三一拍定音。
不等姜老二憋出一句憑什麽。
姜老三便涼飕飕的道:“憑他是老大。”
“那我們住哪兒?”姜老大的兒子搓着手興奮的問。
“哪兒不能住?”姜老三斜眼睨去,“田埂都能睡。”
這混蛋小子,說是讀書,屁都沒考到,還得老爹豁出臉面,給他在鎮上找了個活計,這下好,只怕是心又飛了。
被三叔噎了一句,姜大兒讪讪的縮回了腦袋。
姜老三這才收回視線,道:“金陵宅院也好找,南城便宜些,我就不替你們張羅了,這麽大年紀了,都能主事了,自個兒尋摸吧。我這做弟弟、做叔叔的,也只能幫你們到這兒了,活成什麽樣兒,看自個兒吧。”
他說着,意有所指的瞥了眼上回故意踹了兩腳的小孩兒。
別成日裏琢磨着想給別人塞兒子,不要。
那男娃害怕的往阿娘身後縮了縮。
嗚嗚嗚……
那年輕小媳婦兒對上姜老三黑沉沉的眼,悻悻的挪開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