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搬家
第33章 搬家
人類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都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狀況。蟲族從那麽遙遠的距離,跨越星海而來,當然也要适應一下陌生的環境。
先遣部隊,就是用來制造适合蟲族的生存環境的。
與人族喜歡明亮幹爽的環境不同,蟲族更喜歡灰暗潮濕的環境。
蟲族每到一個新的生命行星,都會有先遣部隊會攜帶大量的菌蟲的種子降落地球。這些種子就如微塵一般,毫不起眼,生命力卻十分的頑強,
它們降落地球後,只需要少許的濕汽,就能很快的發芽。
一顆種子,就能鋪長成一個幾平方裏米的菌毯。
菌毯可以不需要土地,它能攀附在石頭上,大樹上,甚至在鋼板上也依然生長茂盛。
大約只需要一個月的時間,第一批菌毯就能完成開花結果的過程。
菌毯的種子成熟後,就會從裏面飛出許多肚子胖胖的灰綠色飛蟲。這些蟲子只有幾天的生命,它們會在這幾天時間內,盡可能的飛的遠一點,直到精疲力盡死亡了,就會從空中落下,成為菌蟲種子。
菌蟲種子輕輕一碰就會迸裂,裏面又是數百個像塵埃一樣的種子。
這種生命力頑強,生長傳播速度又快的菌毯,能奪取其他植物的的生存空間,破壞生态平衡;能作為蟲族最好的溫床和食物;還能擾亂能量磁場,使人類的偵查設備,無法進入菌毯所存在的範圍。
商場的追逐還在繼續,餘曉看到一樓老人和成人都在奔逃,年幼的孩子還不明所以,懂事一點的孩子看着逼近自已的怪物,竟然在躍躍欲試。
孩子一直都是最容易被改變的,政府對于這些未來對抗蟲族的後備力量,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現在已經有了顯著的成效了。
一個小學生模樣的孩子張大手臂,攔在媽媽面前,眼神兇狠的盯着靠近的怪物,沒有一點害怕。
還有個大一點的孩子,也不知從哪裏摸一個保潔大媽的掃把,用學校學來的招式去打怪物。
Advertisement
那怪物也陪着孩子,認真了你來我往,打了起來,然後被孩子打翻在地,孩子騎在倒地的怪物身上,得意洋洋。
周圍是一片的叫好聲。
經過初時的驚懼後,當場的群衆也反應了過來,這些應該不是真正的蟲族,可是大家都願意陪着孩子們演完這場打怪獸的游戲。
那個被孩子保護的媽媽,一邊用最新型的手機悄悄拍視頻,一邊感動的不停流淚。
餘曉覺得這些孩子的表現,比許多大人,比自已都要強的太多了,一種名為自豪的情緒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也許這就是人類最可愛的地方,會為親情,愛情充滿勇氣,也會為了他人的希望,而奮不顧身。
“888,攜帶菌蟲種子的先遣部隊大概會有多少數量?可以提前預知降落地點,提前做準備麽。”
“系統無法作出針對蟲族的預知判斷。”
“餘曉先生,攜帶菌蟲種子的蟲族在降落時就會把菌蟲種子散播出去,除非人類能把整個星球都覆蓋上防禦屏障,否則是無法阻止菌毯的覆蓋的。”
“在菌毯還沒長成前,系統可以幫助你找到蟲族其他的先遣部隊。”
“我想人類的軍隊,都需要用這些蟲族,用實戰來測試一下新的武器,衡量一下蟲族具體的實力。”
餘曉出了商場,就回到酒店開始收拾行李。
本來他還在猶豫,是回自已的小院過冬,還是去一個四季如春的城市過冬。
現在不用選了,他得回去參加社區的訓練,試一試國家的新武器,自已總不能連個孩子都比不過吧。
想到這裏,餘曉的手頓了一下,他突然明白了系統讓建立城市高牆,是為了保護裏面居住的人類。而安裝防禦系統應該是為了防止,蟲族那些和菌毯種子差不多的微型生物武器吧。
“888,我們要不要把蟲族先遣部隊的事,通知給各國政府?”
“餘曉先生放心,系統給所有有國家的資料裏,都有一份蟲族侵略其他星球的詳細進程。”
“餘曉先生,你不是一直說,生命自已選擇麽?”
“他們如果真的重視蟲族,就不會錯過每一條信息。他們如果輕視那些資料,那麽…人類需要先驅者,用鮮血來警醒世人。”
餘曉吞了下口水:“888,你之前沒和我說過這個。”
“抱歉!餘曉先生,你沒有問,我認為這并不是很重要的事。就沒有主動提及。”
餘曉把行李箱推到一邊:“…你說的對,這确實不是什麽大事。”
“走吧,我們回去參加鍛煉。”
“888,蟲族先遣部隊登陸地球時,記得通知我,我得跟着去看看。”
“這大概是我有生之年,唯一能見到活着的蟲族的機會了,不能錯過。”
“好的,餘曉先生。”
然而,餘曉心心念念的訓練還沒開始,就又要忙着搬家了。
他回到小院的當天,社區志願者就來通知他,城市回遷房已經建設完成,各位居民明天到社區抽簽選房。
因為新房用的都是新型材料,按照設計好的模型用機械建造的,不用裝修就可以直接入住。
抽了簽第三天,餘曉就被通知可以搬家了。
政府都是按照每家每戶的人數分房,餘曉孤家寡人分的是一室一廚一衛。雖然沒有客廳,但整個房間都很寬敞,單身漢住也綽綽有餘了。
床,儲物櫃,桌椅,竈臺,一些硬件設施都是和房子一起建出來的。
餘曉試了試,感覺這張床就算用上三百年都壞不了。其他的櫃子、桌椅之類也是這樣,除了硬一點,真的超級耐用。
随便把屋子擦了擦,床墊放到床上,鋪上床單被褥,再把自已為數不多的東西整理一下,餘曉搬家的任務就結束了。
第二天,餘曉終于參加了一直心心念念的社區訓練活動。
地點就在他住的這幢樓後面廣場上,來參加的人很多,圍觀的老人孩子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