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二封信
第二封信
2023年8月6號,早上9點。
我一大清早,就将師姐賀苘請了出來,約在了她家附近的早點店。
賀苘是高我兩屆的同校學員,現在已經在江州市警局正式任職。
“說吧,你這小狐貍無事不登三寶殿,還特地跑過來請我吃早餐,有什麽事?”
果然,師姐還是相當了解我。
“賀師姐,我想請你替我查一個人。”
“公事,還是私事?”
賀苘放下手中的筷子,鄭重問。
“暫且算我私事吧……我一個……朋友,聯系不上了,叫林木冉,2013年8月的時候,應該住在長陽小區,還有這是她的電話號碼。”
我将寫了電話號碼的紙遞過去,可師姐沒有立即接過,反而問我:“2013年?十年前?你在說什麽胡話?而且如果真是你朋友,失聯24小時以上,可以報案的啊?你給我說實話!”
我撐着額頭,腦海裏閃過那似真似假的場景,這要我怎麽和師姐解釋呢!
我長嘆一口氣:“是一個夢。師姐你替我查一查吧,如果沒有什麽異常你也不必告訴我詳細內容,如果有異常,請你一定要告訴我!”
賀苘接過紙條,但表情上告訴我她并沒有相信我的說辭。
“好,小澗,我是相信你的為人,我會先幫你查,不過可能要一些時間,你先吃點東西回去休息休息,你的臉色,有些差。”
我看着賀師姐推來的粥,心裏一暖,有了片刻安心。既然師姐答應了,那就一定會替我去查一查。
Advertisement
……
我吃完了早餐又回到自己屋子裏,放下背包來到浴室打算洗漱一番。
誠如賀師姐說的那樣,我看見鏡子中的自己臉色蒼白。
正當我準備洗個澡好好去睡一覺的時候,我收到了第二封信件。
第二封信信封,收件人依舊是我,收件地址也是我這兒,寄信人依舊是林木冉,只是寄件地址卻變了。
整封信與第一封信對比,看上去要更老舊一些。我立即拆開信封,坐在沙發上閱讀這第二封信的內容。
“葉南澗,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考上江州大學啦!我們這今年沒有比我更好的哦!是不是很厲害?8月6號是火把節,你可不可以來和我一起過節,求求你啦~”
看着熟悉的落款與笑臉,讓我不由自主的伸出手在上面輕輕摩挲。
恍惚間我好像看到一個少女在向我不停招手……
慢慢的,模糊的視野逐漸清晰,而那站在不遠處向我招手的少女也變得鮮活。
我發現我本應該待在家裏的場景變成我站在一個村落前。
“葉南澗!”
“林木冉?”
雖然這聲音對比第一次見面時少了幾分沉穩多了幾許活躍,但是我依然認出來了。
我看見林木冉喊着我的名字,帶着歡快的笑容,随着曠野的風張開雙臂向我跑來。
而剛剛才明白情況的我只能笨拙地張開手回應這個熱烈的擁抱。
心口随着相擁而重重一跳。
“葉南澗。”林木冉的聲音落在我耳旁,“你真的來了,你沒有騙我……”
不知道為什麽,我從她欣喜的聲音中聽出了一絲後怕。
是在怕什麽呢?是怕我沒有來嗎?
我鼓足勇氣将手落在她背上安撫道:“是的,我來了。”
她卻又從我懷裏掙脫出來,語氣俏皮:“你再來晚點,就點不上火了!”
“什麽火?”
“火把節!點火!”林木冉語氣中有一絲惱怒。
火把節?對了,那封信上不就是和我說8月6號來過火把節嗎?
“想什麽?!快和我走!”
“诶!”
她突然拉起我的手飛快的往村裏跑去,我目光落在她牽着我的手上,在後面懵懵懂懂地追逐着她的腳步……
越往裏跑,人越多,她牽着我穿梭在縫隙間,像人海中的一條魚。
當跑近時,我也終于看見那燃燒的大火堆。
她喘息着将點燃的蒿草火把遞到我手上,然後高舉火把站在我身旁。
我看了看手中燃燒的火把,又眺望漫山遍野,到處都是都是舉着火把的人,一簇一簇的火把将低垂的暮色驅散。
“怎麽樣?好看吧?”
“好看!”
我笑着側頭回應她。
這漫山遍野游行的火光,就像漫天星鬥散落人間。
“那也別傻站着了,走動起來,我們得走遍每個角落。”
林木冉又重新牽着我走入人群,但是我們不像來時那樣急切,只是在人海中慢慢游行。
“這火把節的由來,是有什麽故事嗎?”
“當然有,它還有很多很多傳說,只不過那些傳說都随着歲月的更疊而埋沒,到現在有了更純粹的意義而已。”
“比如?”我盯着她那被火光照着亮晶晶的瞳孔追問。
“比如祈祝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丁平安……它還有兩個別稱,一個是星回節,另一個是……”
她回看我的目光,一邊解釋着,一邊小步向着我挪近,最後還故作懸疑。
我笑着滿足她心底的小九九:“另一個是什麽?”
不就是要我猜嗎?
“也有人将這火把節稱作……‘東方情人節’!”
她突然向我這走了一大步貼到了我跟前,目光依依。
那一刻她宛若星火燦爛,燎我心中荒原。
我屏住呼吸往後撤了小半步,看見她露出得逞的笑容。
“其實今年火把節對我有不同的意義。”林木冉舉着火把在我面前繞了一個圈,“今年它于我而言,是燒毀陰暗的過去,迎接即将來臨的光明。葉南澗,我考上江州大學了,很快就能去找你了!”
很快就能來找我?難道是指2013年的那一封信嗎?
我看着此刻對未來充滿希冀的她,腦海裏不由得想起那一個沒有接通的電話。
“好了,快些走,不然等你火把燒沒了,我們連一半兒都走不完!”
林木冉帶着我舉起火把,越過田埂,涉過溪澗,站在她們那兒最古老的樹下祈過福,又馬不停蹄的帶着我走向下一站,最後繞過她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