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妾室萍娘

第19章 妾室萍娘

萍娘是給唐品山啓蒙的老秀才之女,比他小六歲。

當年,萍娘才六歲,長得乖巧可愛,就天天繞着十二歲的唐品山轉。

幼時認識,青梅竹馬、朝夕相處,兩家家長也滿意這門婚事,早早許下婚約,只等唐品山能考中進士就回鄉成親。

可事不得人願,唐品山在考前一病不起,得劉家照顧娶了劉氏為妻,消息傳回家鄉,兩家退親,萍娘為了愛情甘心為妾室,可害了老秀才郁郁而終。

唐品山在京為官,萍娘跟随來京,好在上有唐母偏愛,他也呵護備至,在這個家裏除了被劉氏時不時刁難,并無委屈。

只可惜年少時不小心落了胎,到現在也沒能給他生下一兒半女。

半月不見,萍娘溫柔體貼道:“夫君素來苦夏,這幾日又随伺皇上,看着都瘦了!”

唐品山在劉氏那裏只有煩心事,此時聽到這關懷,心下熨貼,捏住她的手感嘆道:“這個家裏,只有萍娘心裏有我!”

萍娘年已四十,多年夫妻依然羞澀腼腆,被唐品山一誇,就臉飛紅霞:“夫君辛苦,妾身自該疼惜,只可惜妾只是奴婢,不能侍奉左右。”

看着柔情似水的萍娘,唐品山想到劉氏那急功近利的嘴臉,不由感嘆:同為女人,為何差距如此之大,只可惜萍娘不能生孩子。

心中憐惜,看向萍娘的眼神也越發疼愛。

萍娘裝着不知唐品山才回家就跟劉氏有了口角,只一邊給唐品山打扇,一邊溫聲說着家常:“姐姐操心太多,難免急燥些,夫君也要體貼姐姐的一片苦心。

夫君說要好好照顧三郎念書,前些天,姐姐擔心隔壁三郎念書時無人伺候,專門從青州接來三郎的親娘二太太,一路來的還有一個伺候三郎多年的奴婢,另外就是一個六歲男童!

母子團聚好不溫馨,只可惜才來沒幾天,那奴婢就嫉妒三郎要跟孫家定親,着魔中邪,胡亂說什麽妻妾,什麽始亂終棄,被三郎和姐姐攆出門去,惹來外面丫鬟婆子的圍觀。

昨天妾身才知道,原來那男童叫秦牧,是二太太娘家侄孫,無父無母,如今寄養在自家姑祖母膝下。”

唐品山聽她絮絮叨叨說着話,臉色漸漸沉下來。

這情況怎麽如此熟悉?幾乎跟他當年如出一轍,只不過當年萍娘還小,倆人沒有肌膚之親。

萍娘說完就靜靜立着,等着唐品山的暴怒追問。

可是,她沒有聽到預期的怒罵,唐品山只默默喝着茶湯,半晌才淡淡道:“一個胡說的丫鬟,攆了就攆了。

既然三郎的娘親來了,他的事自有人操心。

只是我這個大叔伯不方便去見,劉氏又是個眼皮子淺的恐有怠慢,還是你經常過去走走,要是缺少什麽物什,你作主貼補一些,回頭為夫給你補上!”

離開劉氏,怒氣沖沖的唐品山就又是一個溫文爾雅,冷靜睿智的官員。

他心中明白,顏面跟實惠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麽。

唐玉書跟孫家聯姻,對自家只有利益并無壞處,只是他看見劉氏就有心結,不想參與,把自己輕巧撇開。

現在讓萍娘多去走動,代表的就是自己的意思,只要跟那弟媳關系拉好,以後唐玉書就忘不了自己的恩情。

聽到這冷漠無情的話,萍娘眼中閃過一絲鄙夷,可還是溫順答應:“夫君放心,萍娘一定常去看望!”

此時的小跨院的正房裏,秦牧跪在地上,手臂高擡,一雙小手被抽打得紅腫破皮。

秦氏坐在榻沿,手拿竹條,邊哭邊說:“牧哥兒,別怪姑祖母心狠,你要是不收心忘了那個賤人,以後有你吃苦頭的時候!”

秦牧小臉憋得通紅,眼中淚光閃閃卻沒有掉下來:“姑祖母,你讓我再出去一趟,我以後都聽話。”

“你這個犟種,看我不打死你!”聽他還想找客棧,秦氏擡手又是一下打去。

兩天前,秦牧老說家裏悶,要她帶着出去走走。

秦氏也覺得這小院狹窄憋屈,再加上心情不好,就沒有跟劉氏打招呼祖孫倆自顧出門。

秦氏人生地不熟,只想在門邊站站,沒想到秦牧一出門像是脫套的野狗,甩開她的手,撒丫子就往巷口跑,轉眼就沒了蹤影,急得她連忙回去喊人去找。

等唐家婆子小厮找到時,才發現秦牧站在一處巷口不動,如同着魔般看着旁邊酒肆念叨:“怎麽是酒肆,不是客棧!”

回到唐家,聞訊趕來的劉氏就将秦氏好一通責備,說要是連一個孩子都看不好,就回老家去。

秦氏默不作聲,沒有多作辯解,也不讓劉氏責罰秦牧。

她知道孫子是想自己親娘安氏了。

孩子還小,不懂事很是正常,她只是不明白,以前安氏母子并不親近,怎麽那賤人一走,牧哥兒就心心念念起來。

現在沒了旁人,秦氏就在教訓秦牧,要他忘了親娘,以後更不許去找。

秦牧心亂如麻,哪怕挨打都不低頭。

他要娘在那家客棧等自己,可沒想到自己記憶中的客棧會是酒肆,那娘會在哪裏?

萬一……秦牧一想到親娘落入勾欄院就心中發苦。

前世之痛,深入骨髓,他不想再失去親娘,必須趕緊找到人。

可是,他現在只是一個六歲的孩子,被秦氏盯住,又有門房看管,唐家宅子如同深井,無法脫身。

秦牧只能再求秦氏,讓自己再出門一趟。

見秦牧不認錯服軟,秦氏也動了真怒,就讓他跪在檐下受罰。

現在唐玉書白天去國子監念書,晚上住在孫家送的院子,小跨院這邊除了一日三餐有婆子送飯,再無人踏入。

就連劉氏也只在秦牧跑出門時過來一次,再沒有往日殷勤周到。

秦氏心中憋屈,就這一切不如意都怪在安氏身上。

是安氏惹惱的兒子玉書,不過是被人說罵幾句,也不為了孩子忍一忍,就狠心丢下孩子跑了。

已經幾天過去,連回頭在門外求情的意思都沒有,死外面好了。

真真是心狠惡婦,都是當娘的人了還這樣不懂事,以前怎麽就沒有早早賣了她。

寂寞的跨院裏只有祖孫兩人,秦氏只管拿孩子發洩。

火辣的日頭下,汗水很快打濕秦牧的頭發和衣衫。

等到萍娘提着食盒過來小跨院,才看見太陽下曬得滿臉通紅的秦牧搖搖欲墜,她驚呼聲:“哎喲,這孩子小小年紀怎麽能這樣折騰!二太太,快讓孩子進屋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