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進士郎的混蛋大舅哥09

進士郎的混蛋大舅哥09

晏淮還沒想出所以然,劉氏給寧榮的家書到京,一并送來的還有十斤鹿肉幹,數斤山菇和一件瑩白無雜的兔皮鬥篷。

劉氏在信中表達對晏家的感激之情,又關切兒媳和孫兒,最後再提了提自身,道家中安好,讓寧榮不必挂念。

薄薄的一張信紙,寧榮翻來覆去的看,再無他言。寧榮沮喪道:“娘都不問我好不好。”

晏小妹莞爾,“你往日寄家書,道庶吉士未有月銀,只逢年過節上頭派些東西,抵不過京中開銷,娘必然以為是哥他們辛苦做活,維持日常。娘問候哥他們好不好,是在替你表情。”

她撫過相公泛紅的眼角,聲音愈發溫柔:“你是娘的心肝肉,母子相依為命多年,從你的字裏行間,娘就曉得你好不好。”

若寧榮當真過得不好,必然在家書中事事完善,報喜不報憂。而非撿着一些瑣碎事說。那說明他過的順遂,才有心思念叨細枝末節。

寧榮深吸口氣把淚意壓回,緊緊抱住晏小妹,“娘子聰穎過人,我與娘子結為連理,生平大幸。”

“得遇相公與婆母,亦是我之幸。”晏小妹幸福的依偎在他懷裏。

寧榮動情喚:“娘子…”

晏小妹柔聲應:“相公…”

“哇啊啊啊啊啊——”穿透力極強的哭聲粉碎一切旖旎氛圍,寧榮和晏小妹尋聲趕去。

西廂房屋門被晏父和晏老娘堵住,晏小妹踮起腳尖往裏看,眼前一黑。仨兄弟或坐在地上,或局促的站在窗下,旁邊散落瓷器碎片,亦如寧朝撕心裂肺的哭聲。

“擠我屋口幹嘛呢?”熟悉的聲音傳來,衆人渾身一僵,而後機械性轉頭,日光下,晏淮一身灰色短打,手拎牛乳,嘴裏還叼着根草莖。

他見衆人不答,含混道:“我屋裏有金子啊…”他撥開幾人,看清屋內情景後,話音戛然而止。

寧朝到嘴邊的哭聲都咽回去了,憋出一個哭嗝。少頃他搖搖晃晃站起來,朝晏淮伸出小手,可憐巴巴喚:“舅舅,舅…”

Advertisement

晏父先一步把小外孫抱起來,硬着頭皮忽悠:“哎呀,我聽說時下流行金邊鑲嵌的工藝,你看,你看這不巧了嘛哈哈。”

“巧你個大腦殼。”晏淮一口吐掉草莖擱下牛乳。

他俯身撿起地上瓷器碎片,不可思議道:“我他爹的把瓷瓶擱櫃子裏,你們都能給我翻出來?”

仨兄弟心虛的垂下眼,就是因為舅舅把瓶子放櫃子裏,他們才想翻出來的…

寧榮剛要言語,晏小妹按住他的手,先觀望,若是哥揍孩子的太厲害再救。不然他們也得遭殃。

西廂房靜的落針可聞,晏淮磨牙:“誰提議翻的?誰開的櫃子?誰扒拉摔的?”

仨兄弟全中招,老大提議,老二開櫃,老大和老三同時扒拉,争搶中瓶子碎了。

寧宵寧禁瞬息跪饒,小臉誠懇,指天發誓沒有下次。寧朝鹦鹉學舌,末了他自作主張添一句:“舅…舅舅不要生氣,開心點。”

其他人雙目圓瞪。

于是仨兄弟喜提書房思過,斷牛乳三日。

晏父晏老娘悄摸回正屋,晏小妹和寧榮将西屋的碎瓷片收撿。

晏淮多看一眼都糟心,問:“剩下的花口帶盤盞和玉壺春瓶呢。”

“完好無損,哥放心。”寧榮忙不疊應聲。

晏淮瞪他:“別跟我套近乎,都怪你。”

寧榮:“啊?”

晏淮理直氣壯:“你生的好兒子,不怪你怪誰?”

寧榮:………

他暗恨自己多嘴,冒什麽頭啊。

晏小妹趕緊打圓場,晏淮氣道:“我的瓷瓶是放不住了。你去城東望星街玉帶巷,往裏走一百八十步,有個隐蔽的鋪子,那老頭神神叨叨,平日裏總拿半人高的布簾子懸在鋪前,你把東西往哪兒賣,往死裏開價。那老頭兒可有錢。”

晏小妹連連應是。

晏淮越想越心痛,“我的錢啊。”

他氣不過,騰的起身:“我得去把那仨小子揍一頓。”

他剛踏出一步,書房內接連傳來哭聲,晏淮見勢不好開溜。

寧榮不明深淺,一頭紮進去,被迫給仨兒子斷官司,結果越斷越亂,他抱着兒子出屋,院裏一個人也無。

寧榮:???

他懷裏的小兒子哭的肝腸寸斷,腿邊的大兒子二兒子不甘示弱。

天上日光晃晃,寧榮有點汗流浃背了。

晏淮雙手枕在後腦,吹着口哨漫步人群,只覺歲月靜好。街邊商鋪熟識他,與他招呼,笑問:“晏小哥,你三個外甥呢?”

“面壁思過。”

“喲,犯什麽事了,惹的晏小哥發這般大火。”

晏淮哼哼:“走路太急,不穩重,沒有我半分風度。”

商販們竊笑,半個字都不帶信,故意揶揄晏淮:“那是,誰不知晏小哥是咱們這一帶最溫文儒雅的人。”

晏淮點頭,“嗯…嗯嗯。”繼續誇,多誇點,哥愛聽。

“晏小哥乏了否,來嘗嘗我家的煎白腸。”

晏淮駐足,瞄了一眼,有點想吃。

他進鋪子吃的肚兒滾圓,臨了了又要了一碗羊雜湯,商販強忍笑意:“晏小哥都吃撐了,還能喝下湯。”

“你不懂。”晏淮擺手道:“我飲湯給它順順。”

商販聞言樂不可支,把着晏淮的小臂,問晏淮還來一碗否,晏淮為難,随後道:“你這麽想送我羊雜湯,那就留下次罷。”

商販頓時像吞了蒼蠅般梗住。

晏淮只留給他一個潇灑背影,在外面溜達,沒有小崽子在耳邊吵吵,晏淮的心情是無比明媚。

這天真藍,這雲忒白,路邊的狗子都不讨嫌了。

院裏的寧榮也快累趴下了。為了哄兒子,他作大馬,舉高高,總算止了小兒啼,并無比思念大舅哥。

晏淮:“阿嚏——”

哪個孫子念叨他?

晏淮揉揉鼻子,繼續往熱鬧深處去,直到天色黑透了,他才悠悠回院。

小院亮着燈,卻十分清靜。晏淮暗喜,小崽子們都睡了~

“哥。”

晏淮心尖兒一顫,見着妹妹,生氣道:“你吓我幹嘛,壞丫頭。”

晏小妹:……冤枉啊。

晏小妹有事相求,忍了。忽略自己無事相求時也會忍。

人總要哄哄自己嘛(抹淚)…

兩件瓷器一共賣了一百一十八兩,晏小妹想借走這筆錢。

“憑啥。”晏淮問她。

晏小妹:一點都不意外呢。

晏小妹解釋道:“哥,這三年雖說掙了幾個錢,但日常花銷大,也沒落個什麽。”

他們一家子人且不說,除開人情往來,寧榮間或接濟同僚。庶吉士的日子不好過,他有口肉湯,見不得同僚忍饑挨餓,能幫則幫。不過事後會被晏淮陰陽怪氣就是了。

‘哥現在都不揍我了,只動嘴說我兩句,說明哥心裏還是看重我的。’晏小妹腦中t倏地冒出寧榮這句話,差點維持不住神情,趕緊按下。

晏淮不耐煩:“說重點。”

“哥,我想拿這筆錢買地。”晏小妹呲溜兒道。

晏淮更幹脆:“沒門兒。”

晏小妹努力争取:“哥,等地裏産出掙錢了,我就還你。”

姚娘子的娘家富裕,前兩年就在京郊買了地,還在城邊買了一個鋪子。地裏産出和鋪子進賬足夠一家子人嚼用了。

他們現在還在租院子,名下沒個一星半點兒産業。晏小妹想起來都發愁。

晏淮翻了個白眼:“等你還錢,我得等到猴年馬月。”

晏小妹無法反駁,就算趕上好時候,地裏莊稼賣個好價錢,想掙回這一百兩,也得七八個年頭了。

她緊了緊手,試探問:“那買鋪子?”

晏淮不語,晏小妹受到鼓舞,“如果鋪子生意好,很快就能還錢了。”

“鋪子……”晏淮摩挲下巴,陷入回憶:“東城邊兒最近是有個破爛鋪子出售,開價一百六十兩。”晏淮罵街:“他怎麽不去搶。”

晏小妹心裏一動,“哥,是靠碼頭邊嗎?”

晏淮敷衍應了一聲,晏小妹很中意,“哥,我們買那個鋪子好不好。碼頭每日來往者衆,一定不會缺生意。”

她恨不得現在就去定下,唯恐慢了半拍被別人搶了。

晏淮道: “你錢又不夠,湊什麽熱鬧。”

晏小妹:“我想想法子。”

她看了一眼天色,拿上婆母寄來的鹿肉幹和山菇,讓晏父載她出門,不過半個時辰,晏小妹捧着三十兩銀回來。她手裏還有點私房,足夠了。

次日寧榮一走,晏小妹就纏着她哥出門,鋪子主人聽聞來意當下應了。

兩人簽下契約,巳時一刻雙方去衙門登記,更換屋契持有人,在契書落下官方印信,如此才算成了。

對方拿上錢匆匆跑路,晏小妹看着鋪子,一顆心落到實處。

鋪子不大,深二丈三,寬九尺,就這麽一個地方,足足一百六十兩,可謂寸土寸金,但從今以後是他們的了。

“累死了,回了。”晏淮扭頭就走…走不動。

晏小妹讨好笑:“哥,這鋪子太破了,我想重新弄一下,你有合适的人嗎?”

晏淮:“沒有。”

晏小妹殷切道:“哥,早些弄好,早些掙錢還你。”

“??!”晏淮思索:“是有幾個人。”

晏小妹讓她爹監工,又與翠兒的老子娘簽下契約,去鋪子做活。

寧榮瞠目結舌,“娘子,這麽大的事…”

“金銀乃俗物,我來做就好,相公只安心當值。”晏小妹敷衍的将寧榮哄去。

白日寧榮上值,晏小妹半哄半勸她娘一道在家裏研究面條,讓嘴叼的晏淮試吃。

“淡了。”

“鹹了。”

“澆頭太腥。”

“面條太軟……”

家裏天天吃面條,仨兄弟看見面條就害怕,急急擺手:“不不吃,不吃面條。”

最後晏老娘和晏小妹終于做出晏淮滿意的面條,面館推出鹵肉面,并其他葷素七個種類,共八種,主打“八方來財”。

母女倆為此都瘦了一圈,此時鋪子也重新建好。

晏小妹提議面館名為:晏郎大面館。

晏淮嫌棄,于是改為晏翁大面館。寧榮題字。

晏翁大面館開業,第一天晏父晏老娘看稀罕,結果客人太多,他倆去幫忙還忙的腳打後腦勺。

晏小妹立刻去牙行雇傭兩名膀大腰圓的婦人,如此才算解了急勢。

晏父晏老娘躺在床上哀哀叫喚:“累死了,累死了,腰酸背也痛,半條命都沒了…”

晏小妹讓翠兒沽了一壺好酒,又切了三斤羊肉作燙鍋子,老兩口頓時不疼了。

一家人在院裏好好吃了一頓,晏小妹起身朝晏淮敬酒:“哥,謝謝你。”

晏淮撇嘴:“早點還錢。”

晏小妹一愣,笑應:“我會的。”

她仰頭将酒喝盡,看着明月,心中有萬般壯志,這個面館只是她的起點,以後他們家一定會越來越好。

寧榮被娘子感染,也湧出些豪情。

他當值時都格外賣力,冷不丁被同僚叫住,“寧兄真是生了一雙順風耳,我等遠不及也。”

寧榮茫然:“甚麽?”

白雲舒卷,微風習習。

姚娘子感慨道:“我最是佩服你的機敏和果斷,你前些時候來借錢,我還疑惑,沒想到你竟然在碼頭邊買了鋪子。”

姚娘子羨慕壞了,晏小妹歉聲道:“不是刻意瞞着姐姐,事情未成,我不敢伸張。”

姚娘子心道晏小妹沒告訴她是好的,否則她沒抵住誘惑截胡,她家相公和寧大人的情義也到頭了。

翰林院衆與姚娘子心緒相仿,嚷嚷着讓寧榮請客,寧榮無奈笑應。

他這才曉得,原是那鋪子原主人因鋪子不景氣,跟人動拳腳惹了是非,這才着急賣鋪子離京。

但等其他人收到消息,鋪子早就是寧榮娘子的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