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分了麥子以後, 社員們的夥食終于有了改善,雖然只是比先前吃不飽時強一些, 但好歹能時不時的吃上頓菜饽饽或是擀面條了。
這年頭,人們也沒有啥大的追求, 能吃上頓飽飯, 這比喊什麽口號都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麥子收完後,便是翻麥地, 種秋白菜啥的,這會可沒有什麽機械化, 除了那幾頭牛和騾子,剩下的全是人力。雖然還是很累, 但社員們的精神狀态卻前所未有的好。
所以說, 希望真是一個了不起的詞語,人只要有了希望,便有了奔頭,那怕現在生活還是很苦,但到底還是不一樣了。
七月二十六號, 許萍生了個兒子, 母子平安。馬江海騎着馬家屯支書家的一輛自行車來許家莊給報喜了, 老馬家這下可高興了, 由于大兒媳生大孫女時壞了身子, 這傳宗接代的事可不就落到了許萍身上, 許萍靠着這個小子也算是在老馬家站穩腳跟了。
馬江海報完喜回去後, 許家哥仨和許劉氏, 許滿屯便開始尋思着給許萍弄些啥營養品,好在孩子滿三天,看望的時侯帶上。
許家莊這一帶對新生兒可是很重視的,像小寶寶出生的當天,寶爸一定得親自去岳父母家告知,而岳父母家在得知女兒生下孩子後,便得準備東西,待産後三天,上門去看望“坐月子”的女兒(姐妹)。随後還有吃紅雞蛋的滿月酒,接女兒外孫出窩回娘家小住等等。
這年頭也沒啥高級營養品啥的,最好的便是村外河裏摸的魚和家裏雞下的蛋。這些可都是了不得的好東西,咱先不說魚難抓,盯着的人也多了,就單說這個雞蛋,這會的農村,雖然家家戶戶都養雞,可真正能吃上雞蛋的,全村估計也沒幾家。
村裏代銷員那和鎮上的供銷社都是二分錢一個,長年論個收購雞蛋,村裏的人都是把攢下來的雞蛋賣了換些油,鹽,醬,醋,針頭線腦,火柴啥的這些生活必需的日用品,家裏有孩子上學的,孩子沒個鉛筆,本子,小糖豆啥的,也是從雞窩裏摸個雞蛋,直接拿去換。
不光是這會甚至是到後來的八十年代初期,農村基本都這樣,這個現象,老農民們還自嘲的給起了個非常貼切和形象的名稱,那就是“雞屁股銀行”,意思就是說家裏這一年的花費基本都是從雞屁股裏出來的。
這年頭,家家基本都是如此,許向華家由于有許向華這個作弊利器在,家中的雞,鴨,鵝,産蛋率都很高,還真不缺這個,不光吃不完,田春梅還腌了好幾壇子的雙黃鹹鴨蛋和五香的鹹雞蛋呢。
因着田春梅現在身子也是越來越重,離預産期也就兩個來月了,所以許萍家馬大強三天時,許向華家就他全全代表了。
許向華提了籃雞蛋,拿了五斤小米,跟拿着紅棗,紅糖,雞蛋,豬蹄的許向榮,許劉氏,許滿屯,王秀芬,還有提着幾條活魚的許向民,柳小滿,帶着一幫孩崽子,趕着輛牛車,浩浩蕩蕩的去了馬家屯。
馬六斤倆口子瞧見老許家帶來的這麽些東西,高興的都笑眯了眼,熱情的招待着老許家的一衆大人和孩子。
雖說老馬家有馬六斤這個生産隊長,可那也得養着一大家子啊,生活也僅限于吃喝不愁,至于像小米,紅糖,紅棗,豬蹄這些個金貴東西,他們也不可能一下弄到這麽多。這下好了,有老許家這些東西在,二兒媳月子是虧不了嘴了,大孫子的奶也是有保證了。
老許家這家親看來是結對了,親家辦事敝亮,不拖兒子後腿。心裏高興的馬六斤婆娘笑的都合不攏嘴,在竈房指揮着大兒媳婦和還沒出嫁的小閨女,忙裏忙外的,想給老許家一衆大人孩子做頓像模像樣的飯菜,好給自家二兒子在岳家面前長長臉。
Advertisement
馬六斤家大兒媳婦看着婆婆,公公招待老許家人的樣子,想起了對待她娘家人時的樣子,心裏雖然有些泛酸,可也想得通,誰讓自己命-->>
苦,沒有得力的娘家和娘家兄弟。
她也只得了一個寶貝閨女,将來孩子出嫁了,還得靠着娘家兄弟撐腰,再加上公婆并沒有因為有了孫子便冷落自家閨女,其他的還強求個啥。
所以啊,這做人有時就是難的糊塗,形式比人強,便由不得太拔尖好強了,看不清形式,非得争強好勝,凡事斤斤計較,比着來,最後受苦出憋氣的就只能是自個了。
日子一天一天,慢慢的滑過,到了八月上旬,地裏的農活便能先告一段落了,莊稼地裏都鋤過三遍草了,莊稼也都封垅了,高梁,玉米啥的現在也都長的一人來高,開始開花結穗了,不用人太費心伺候了,生産隊也宣布挂鋤,開始休扒炕抹牆假。
每年到了這個季節,因着這會村子裏的房屋大多都還是土坯茅草房,生産隊便會挑這段雨水比較少,氣侯又幹燥,而且又處在農閑的階段,放上幾天扒坑抹牆假。
這段時間,村裏勤快的男人們都會趁着天氣晴好,去土崖那邊,拉上車幹淨的黃土,和巴和巴,把家裏的土坑,裂縫的牆面,甚至是快露頂的芧草屋頂都拾掇,拾掇,收拾立整,省得冬天時,家裏的老人,孩崽子們受凍。等幹完了這些話計,辛苦了一個夏天的社員們,終于能喘口氣,歇一歇了。
八月的中下旬,正是上山拾蘑菇的好時節。頭天夜裏,下了一場大雨,第二天,天又陰了小半天,半中午太陽剛出來的時候,許向斌和許向勇兩個便背着竹筐,來尋許向華一起進山采蘑菇。
剛好許向華也有這個打算,這個季節正是山裏出蘑菇,木耳的時侯,進山多采些蘑菇,木耳啥的,不光能豐富家裏飯桌上的菜色,曬幹後冬天炖個小雞,整個豬肉粉條啥的,放上些也能給媳婦,孩子們換換口味。
村裏面勤快的人可不少,許向華,許向斌,許向勇哥仨進山時,外圍山梁子上,已經被村裏人搜刮過好幾遍了,大些的蘑菇基本都看不見了,淨剩下些櫻桃大小的小磨菇扭兒,都不值當的彎回腰。
許向斌有些失望的瞧了瞧周圍,着急的對許向華和許向勇說道:“九哥,勇子被人搶先了,咱們趕緊去趟前面那道榛柴崗子轉轉吧,要不晚了又趕不上趟了。”
許向華和許向勇點頭應下,哥仨便不再看周圍,耽擱時間,趕緊朝目的地趕去。好在這回,還比較運氣好,沒有被人捷足先登。
榛柴崗子上還沒有人來過,樹底下的根部,腐葉植被上,倒木上,以及埋在土中的枝條上密密匝匝的長着一大片蘑菇。
那擠擠挨挨的樣兒,喜的腿快的許向勇大聲朝後面的許向華和許向斌喊道:“九哥,斌子哥,快過來,碰到蘑菇圈子了!”
蘑菇這東西串根子,碰上雨水,氣溫等各方面都合适的時侯,一長便是一大片,運氣好,碰上個大蘑菇圈子,一下采上幾麻袋的事也是有的。
只是這種好事不常見,大多都還是得一小窩,一個個的單來。哥仨今兒的運氣可真不錯,許向華和許向斌趕緊的快步趕了過來,哥仨打算先把這一大片的榛蘑采完了再說。
許向華邊采蘑菇,邊把手下沒長成的蘑菇扭兒跟菌絲住空間裏收,打算回去看看能不能在空間裏培育成功。哥仨采完這片蘑菇後,又在幾棵枯樹和爛木樁子上發現了幾片水靈靈的黑木耳。
大雨後,這些還沒有被破壞和污染的山林中,像草菇,油蘑,榛蘑,木耳啥的非常多,沒多一會哥仨的竹筐便要采滿了,許向華給許向勇和許向斌一人扔了根煙,哥仨坐在一起,抽着煙,歇上會。
許向華瞧着遠處霧蒙蒙的翠綠山林,想着這個季節那些個寶貝也應該結籽,好辨認了,看來改天得去把那些東西移到空間裏了,畢竟已經發生了許多跟前世不符的事情了,那些東西再放在外面,可不一定還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