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大勢已定回故裏(2)
一個月之後,陽和衛大軍回歸,元修早就卸下了衛指揮使一職,朱豪是新的衛指揮使,又有從龍之功,以後說不定還能升任大同府的總兵,但如此驕傲的人見到元修卻是畢恭畢敬,讓軍屯不知情的衆人都很是驚奇
不過一起出征的男人們卻對此情形見怪不怪,要知道元修對朱豪以德報怨,還在重要的京畿之戰拉拔了他一把,最後把功勞都給了朱豪,這樣的恩情再怎麽恭敬都不為過
在元修領着元麥兩家離開陽和衛之時,朱豪甚至停了當天的所有活動,讓全軍屯的人一起來送他們
男人都舍不得元修,但其餘老弱婦孺卻是都舍不得麥芽,一行人在衛所外依依不舍了老半天,又哭又笑,一直到再拖下去會讓元修等人趕不上下個宿頭,彼此才不得不道別
臨行前,元修不知從馬車裏取出了什麽,對着朱豪抛了過去,“老朱,接着!”
朱豪莫名其妙的一接,卻發現是一把斬馬刀,刀身亮晃晃的,沒有一點花紋及痕跡,這正是元修親手制出的兵器才有的特征
他驚訝地望向元修,後者只是笑了笑,目光望向北面鞑子的方向,說了一句,“靠你守好大門了”
大同府在疆域之北,隔着長城外就是鞑子的土地,豈不就是國家大門?朱豪若能成功當上總兵,坐鎮大同府,為防止鞑子南下,自然要守好大門
這樣慎重的期待,朱豪當然明白,也揚了揚斬馬刀,重重地點了頭
幾年前元修被延攬至當時仍是鎮西王的封不凡麾下,只有衛指揮使以上的人才能拿到他親手制作的兵器,如今朱豪雖也到了這個地位,元修卻已經不再打鐵,朱豪心中不是沒有遺憾
可是為了他,元修又一次開爐,這對朱豪來說是多麽重的情誼,他雖然沒有把感激挂在嘴上,但心裏卻是會記一輩子
元麥兩家人離開了,花了半天時間到了大同縣,又受到當地衛指揮使熱情的招待,過了一夜之後,衆人再次啓程,沿着桑幹河南下,看着水清河暢,鳥飛綠岸,心頭很是開闊
由于他們不趕時間,一路游覽風光,甚至在桑幹河畔的一處城鎮待了兩天,這處城鎮水道縱橫,屋宇精致,居然還有幾許江南水鄉的風情
過了馬邑,經過陽方堡,便是太原府的地界,衆人又在巍峨的寧武關城停留了幾日,感嘆牆高城深,又繼續南下,經忻州至太原
太原元修已經來了數次,真要說起來,這地界還是他收複的,所以無論是地方官員或較有頭有臉的人物,見到他都是客氣有加,元修也特地停了幾天,帶領家人嘗遍諸如莜面栲栳栳、荞面灌腸、老豆腐……等道地口味,麥母和趙大娘還興致勃勃的堅持要帶幾壇老陳醋回去,元修才帶大家告別了太原,走上返家之路
經過汾州便是平陽府,因之元修如今身分不同,徐知府熱情款待,在臨汾也停了幾日,終于在兩個多月後,元修等人才搶在過年前回到了家鄉
原本離開陽和衛時只有三輛馬車,現在卻硬生生成了五輛,這樣的車隊一進路底村,自然引起了村民的注意,當衆人發現車裏竟然是離開許久的元家與麥家人時,整個村子都騷動起來,大夥兒顧不得外頭天冷,紛紛包着厚襖氅子就沖出來迎接他們
“唉呀!元修你們終于回來啦!你不知道,自從你們鎮子上的鐵匠鋪關了之後,家裏鍋子破了都沒法兒補啊!”
“就是就是,我家鐵鍬都快不能下地了……”
“老麥啊,你們一家回來,我這心裏就暢快了!你們不在,這十裏八鄉的酒我都喝不慣啊!”
“我們都等着麥家酒坊趕快再開門呢,可別讓我們失望了……”
村民的熱情迎接,讓元麥兩家的人也很是高興,連一向溫婉少話的趙大娘都加入了大夥兒絮絮叨叨訴衷情的行列,諸如什麽林村長過世了,現任村長是他兒子,還有王美秀已經嫁到縣裏的表哥家,還生了對雙胞胎兒子……衆人七嘴八舌的說起村中近況,也反過來詢問起兩家這幾年究竟跑哪裏去了?
反正天下大定,也沒什麽不好說的,他們便将元修随當時的鎮西王到大同府去的緣由說了,同時也說到如今的聖上便是曾在村裏住過幾個月的封不凡
這下子路底村的人都瘋狂了,新的林村長直接就想開村祠祭天,把從封不凡到元修這些“傑出村民”的豐功偉業紀錄在村志上
不過此事被元修暫時按下,他們才剛回來,東西都還沒卸下,房子也不知道有沒有什麽損傷要修整,所以不管什麽事都等明日再提
村民見他們的确面帶疲色,也自告奮勇要幫忙,于是一大群人一下子分成了兩撥,一撥人去幫元家整理房子,另一撥人幫麥家
幸而兩家都是堅固的青磚房,倒沒有什麽損害,只有屋頂有些瓦片要換,以及屋內的清潔工作,在村人通力合作下,才一個多時辰的時間,屋子裏外已經打掃幹淨,所有箱籠也搬到了屋內,只待兩家人自己歸整
“謝謝大家了!這麽久不見,明日我們便在前面的廣場設宴,和大家一起好好團聚一番,我們兩家的長輩說了,今天來幫忙的可是一個也不許少啊!”麥芽笑着送客
她一向親和力強,村子裏的老老少少都喜歡她,由她來代表兩家說話,衆人自是歡喜的應了,要是換成面癱的元修來邀請,只怕村民會先打個冷顫,開始自我懷疑明天真的要來吃宴,更別說答應得這麽幹脆
衆人尚未散去,又有幾輛馬車進了村,而且顯然比元修他們雇的那幾輛要華麗許多,直直的朝着元家而來,讓原想離開的村民們又不走了,全留下來看熱鬧
果然,馬車在元家門口停下,接着一名中年男子下了車,衣着鮮麗,膚白無須,一開口便是尖細的嗓子,穿透力十足的對着元家大門嚷道:“聖旨到!元修等人接旨——”
屋內的元修等人一聽,倒是沒有幾分詫異,反而苦笑了起來
其實想也知道,元修離開陽和衛,那是空手來空手去,灑潇的走了,但他立了這樣不世之功,又推辭了官職,封不凡豈可能就讓他這樣離開?再怎麽樣必要的封賞還是要給的,而且元修還不能不收,否則難道要讓聖上一直欠着他這個人情嗎?
雖然不管封不凡賞了什麽,約莫也抵不過元修一家人幫助他的一切就是了
于是元修領着母親妻女,在門口擺下香案,恭恭敬敬地接旨
宣旨太監早知道元修在聖上心中地位不凡,所以也不敢托大,見一切備齊,便也不浪費時間,直接宣旨——
“奉天承運皇帝,诏曰:山西平陽府鄉寧縣元修,骁勇善戰,善撫兵士,橫掃千軍,未嘗敗績,于太原一役力殲逆反王泠、高大年,又于京畿護駕,扶植正統,實為邦家之光今封元修為魏國公,年俸五千石,賜丹書鐵券,并賞黃金千兩,五彩綢緞十匹,玉堂春瓶一對……”
他劈裏啪啦的念了一大串,把一旁跟着跪下的村民們驚得頭昏腦脹,想的不是元修當國公爺了,就是元修發財了
然而大家的臆想還沒到盡頭,新一波的沖擊又來了
太監念完了給元修的聖旨,親手頒給了他,然後又拿出了另一份聖旨,展開閱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诏曰:山西平陽府鄉寧趙氏,賢良淑慧,教子劬勞,施衿結褵,具母儀之德今封趙氏為一品夫人,欽此謝恩”
語畢,他将玉軸诰命文書賜給猶在雲裏霧裏的趙大娘,還是麥芽拉着她行禮才沒失了禮數
村民們原想應該就這樣了吧,想不到太監竟取出了第三份聖旨,饒是村民們已經受了兩次刺激,再看到一次還是驚吓得不行
太監慢悠悠地念道:“……山西平陽府鄉寧麥氏,蕙質蘭心,穎悟絕倫,慧心巧思,于陽和衛率衆勤敏勞作,籌措軍資有功,今封麥氏為清平縣主,享宗室俸祿六百石,賞金雀鑲紅寶頭面一對,玉如意一只……”
居然連麥芽都有了冊封,方才趙大娘得诰命時,她還能理智的帶趙大娘行禮謝恩,但換到自己時,她終于明白被天上掉下來的錢袋子砸中是什麽感覺,整個人暈乎乎的,這回還是元修帶着她謝恩,才沒有出大糗
之後太監又擡出了一塊禦書“爐火純青”的匾額給元修,以贊揚他及趙義一脈的打鐵功夫出類拔萃,如此賞賜才算結束
村民不由圍着匾額議論紛紛起來,羨慕欣賞之餘更與有榮焉
元修一家三口倒是顧不得他們,直将宣旨太監送出了門口,臨上馬車前,麥芽知機的奉上了厚厚的程儀,太監笑咪咪地收了,見四周無旁人,才又慢吞吞地說道:“其實聖上還有一道口谕”
元修都封到了國公,還能有比這個更吓人的嗎?他們恭敬的請宣旨太監宣讀聖谕
但見那太監仍然笑容滿面,還拍了拍元修的肩,卻不像方才宣旨時那麽嚴肅,反倒像極了封不凡親自和元修說話時的樣子——
“元修你可別以為不領官就沒事了,至少要讓朕封個爵位,以後傳給小安安的弟弟!還有如果朕的将領需要什麽護國兵器時,你這魏國公還得出山,千萬別給朕又縮了!”
元修聽得哭笑不得,趙大娘抿了抿唇還頂得住,麥芽直接噗嗤一聲笑了出來,這口谕果然很有封不凡的味道啊!
殊不知那太監看了麥芽一眼,表情相當奇特“清平縣主莫笑,聖上也交代了給你的口谕”
麥芽愣愣地指着自己“我也有?”
這回太監不像和元修說話時那般随意,而是雙手背在背後,微微揚起了下巴,學着封不凡那有些傲氣的模樣說道:“麥芽,你這清平縣主可不能光領錢不做事,以後要常叫人送來你親手做的沙果糕、紅棗糕、綠豆黃等糕點,紅燒肉、過油肉、烤山羊、拔絲葫蘆的什麽都可以,有新的菜色也別忘了朕的一份,還有最重要的,每季都要送來你做的八寶肉醬一缸,少那一味,朕都覺得用膳乏味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