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疑惑

疑惑

更不用說冒菜裏面的爆汁魚丸和爆汁牛肉丸, 吃起來很勁道,彈性十足,中間有夾着一些汁水和肉粒, 放在嘴中咬開,汁水四溢,怪不得前面會加上爆汁二字, 确實寫實。

“表哥,你就吃一點嘛, 真的不膩, 你試試。”王景樂說着, 給李簡夾了一塊紅燒肉, 這麽好吃的東西, 他一定要讓表哥嘗嘗的,怎麽能他自己一個人獨享呢。

“好吧,那我就吃一塊。”李簡無奈道。雖說他只比王景樂大一歲,但是性格沉穩, 從小就對自己這個表弟格外照顧,甚至有些寵溺。

李簡夾起這塊紅燒肉放入嘴中, 沒進嘴裏之前, 李簡還是有點抗拒的,但是放入口中之後,他發現想象之中的肥膩口感并沒有出現, 這紅燒肉不知是用的什麽做法, 炖的軟爛,放入口中輕輕一嚼就化在口中, 好似牙齒在此處都沒有用處。而且确實如表弟所說,肥而不膩, 連他這個不喜肥肉的人吃了,都覺得好吃,還想再來一塊。

這樣想着,李簡就又夾了一塊,看他這樣,王景樂說到:“怎麽樣,我說的沒錯吧,這紅燒肉很好吃。”

“确實不錯,要不是你,我就錯過這等美食了。”李簡将口中的紅燒肉咽下之後說道。

“沒想到在這石溪村,還能吃到比京都還好吃的東西,真的不錯。”王景樂感嘆。他對這家人都有點好奇了。

本來只是看了杜子越的詩文,想看櫻桃花和連翹花,才拉着表哥來石溪村游玩,但是來了之後,還沒看到花,光是美食和美酒,就讓他走不動道了,想一直住在這裏。

這裏雖沒有京都的浮躁繁華,但是有此等美食,就讓王景樂不想走了。

“杜兄也真是的,有這等好地方不和我們說,還是我們看了他的詩文才知道。”王景樂抱怨道。

杜子越在京都的時候時常帶着他們一起玩樂,只是杜子越比他們長幾歲,杜子越大些之後,喜歡出來游玩,但他們年紀還小,家人也不允許他們出來。而且李簡對這些也沒有特別大的興趣。

“杜兄想必是知道我們不喜出門。”李簡道。他是知道的,他成年之後,杜子越也邀過他一同出游,但是他不感興趣,便推辭了。

寧啓和鄭雲吃過飯後,收拾一番,就一起來到客院中,李簡和王景樂已經吃過了午飯,正坐在院中石凳上喝酒聊天。

“李公子,王公子,讓你們久等了,我們吃過午飯就趕快過來了。”寧啓開口道。

李簡和王景樂起身,映入他們眼簾的是一位高大的男子和一位漂亮的夫郎。

Advertisement

第一次見面時,寧啓剛從連翹地回來,雖穿着樸素,頭發也被連翹的枝丫挂的很淩亂,但他們也看出了這夫郎五官很好,收拾一番想必一定好看,只是那時候,他們并且沒有湊近觀察,也沒有覺得會很驚豔。

但是寧啓梳洗完畢,換了衣衫來見他們之後,兩人便發現,這位夫郎好像是蒙塵的珍珠,擦淨灰塵之後便閃閃發光,異常奪目。

李簡倒還好,他一直有禮有節,為人沉穩,即使覺得這位夫郎好看,也知道自己不能多看,趕快收回了視線。

但是王景樂不一樣,他還是少年心性,看到好看的哥兒,眼神便一直直勾勾的盯着,不是出于喜歡,而是出于一種對美的欣賞。即便是在京都,他看了好看的人都要多看幾眼。何況寧啓的樣貌,放在京都也是不常見的,他一下子便看呆了。

“咳咳。”李簡出聲提醒,并用手肘碰了碰王景樂,以免他這遲鈍的表弟被那郎君的視線殺死。表弟只顧着看這夫郎,沒注意到,這郎君看着他一直盯着人家夫郎看,眼睛都快噴火了。

鄭雲看他這樣确實很不爽,雖說寧啓好看,但是村裏的人經常看,已經習慣了,看寧啓的眼神都很尋常。因此他每次看到這樣的眼神都很不爽。

“失禮了!”王景樂回過神來,也知道自己不妥,趕快道歉。

“郎君真是有福氣,娶了這麽漂亮的夫郎。”李簡是個直腸子,想到什麽就說什麽,現在很自然地說出了心裏話。

“那當然。”鄭雲被他這一句話安慰道了,收起了不爽的眼神,表情一下子變得驕傲。

“剛才的飯菜可有不合口味的?”寧啓笑着詢問。

寧啓這一笑,王景樂又忍不住看了幾眼。

“夫郎客氣了,哪有什麽不合口味的,你家的飯菜味道很好。”李簡道。

“是啊,我剛才都吃撐了。特別是那紅燒肉,我最喜歡了。還有冒菜,吃法也甚是新鮮,裏面的丸子吃了還想吃。”王景樂激動的說道。說到飯菜,他就忍不住開始回味剛才的味道,不遺餘力的誇贊。

“是啊,那紅燒肉連我一個不喜肥肉的人都覺得好吃。”李簡笑了笑道。

“兩位覺得合口味就好,要是有什麽不便的,請及時告知我們。”寧啓道。

“夫郎客氣了,我們覺得很舒服。”李簡道。

“是啊,我在京都都沒有吃過這麽好吃的。”王景樂道。

“兩位也是從京都來的?不知二位是否認識杜子越杜公子?”鄭雲問道。

“認識,我們還是朋友呢,這次就是看了他寫的詩,才拉着表哥到這裏游玩。”王景樂忙道。

“杜公子的詩這麽出名?可否給我一看?”寧啓驚訝道。他們只知道當時杜子越拉着鐵根一趟一趟往櫻桃園和連翹園去看花,也知道他寫了詩,但是他們并沒有在意杜子越寫的是什麽。

“是啊,杜兄的詩文一直都很好,在京都數一數二的,在其他地方,也有人慕名抄錄他的詩文。”李簡解釋道:“兩位稍等,我去拿他寫的詩。”

李簡走進房內,拿出在京都時抄錄的詩句,遞給寧啓一份:“這是他寫的關于櫻桃花的詩。”

“石溪櫻桃花如雪,高粱酒釀享醇香。醉卧樹下賞芳月,不枉人間走一趟。”寧啓邊看邊念。念完後看鄭雲一直在旁邊伸着腦袋,便将詩遞給了他。

“确實是好詩。”雖然對于詩文,寧啓也只是一知半解,但能看出,杜子越寫的這首詩确實不錯,能流傳開來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樣說,這詩文傳播很廣?”寧啓繼續問道。

“是啊,杜兄這首詩是他在此處游玩的時候寫的,後面也沒有回京都,但是這詩沒過多久就流傳回了京都,人人傳頌。”李簡道。

“對了,我這這還有幾首。”李簡将手上的詩全部遞給寧啓,寧啓一一查看,有贊美櫻桃花的,有贊美連翹花的,還有贊美高粱酒的,每一首都寫的很好。

“杜兄大才。”寧啓贊賞。寧啓沒想到,石溪村的櫻桃花和高粱酒是以這樣一種方式出名,還吸引了人來游玩。杜子越真是古代的宣傳大使,免費給他們做了一個宣傳。

寧啓心想,這古代竟也有名人效應,會因為一個人的詩而喜歡一個地方,想要到那個地方游玩。也不知道還會不會有其他的人來游玩。

“兩位在村裏吃好玩好,我們就先告辭了,等下還要到連翹地裏去。”繼續聊了一會兒之後,寧啓道,并将詩文全部還給他們。

“這詩本就是抄錄的,我還有許多,這份就送給你們。”李簡道。

“那我們就不客氣了。”寧啓道。說完,他們便起身告辭。

“阿啓,這詩真的寫的很好嗎?”寧啓和鄭雲将詩文的手稿送到書房,鄭雲拿着手稿,詢問寧啓。

“是啊,确實很好,真沒想到杜公子深藏不漏。”寧啓道。

“那我放起來。”鄭雲道。雖然鄭雲也有讀書認字,但是他現在也就是認字多一些,能看懂簡單的東西,對于詩文這種,他還是不懂。而且他們也沒想要考科舉做官的,寧啓和鄭雲都沒有學的那麽深。

本來鄭雲就是一個粗人,他不喜歡學習,以前也就是寧啓教他,他才耐下心來學習。後來寧啓看他認字了之後,也沒有每天要求他繼續學習了,沒有那個必要。鄭雲本來就有自己擅長的事情,現在的樣子就很好。

寧啓和鄭雲接下來幾天,還是和家人一起,到地裏去修剪連翹枝條。

李簡和王景樂就在寧啓家裏住了下來,和杜子越剛來石溪村的時候一樣,雖然櫻桃花和連翹花都沒有開,但是兩人每天也能找到樂趣,在村裏到處游玩。

他們從來沒有出過京都,對于石溪村人的生活很感興趣,村裏人經常能在各地碰到他們。

村裏人這兩年也時常見到村外來的人,對于又有人來村裏游玩,也都見怪不怪了。他們已經習慣了在村子裏見到穿着很好的陌生人。

不過石溪村人大部分都很樸實,對外面游玩的人還是很熱情。見到他們在村裏游玩,會和他們打招呼,還耐心的解答他們問的各種問題。

兩人在石溪村玩,第一個注意到的就是石溪村的水車。沒辦法,這個不注意都不行,因為水車在石溪村實在是太顯眼了,從河道到田間地頭,只要有田地的身影,都能看到水車的影子。

這麽多水車連在一起,非常壯觀,也是石溪村獨有的風景,讓人看了就想探究。

“你們說的這水車啊,是去年芒種的時候,眼看着要種莊稼了,但是我們這裏一直不下雨,地裏幹旱啊,莊稼沒法種,大家都很着急。這時,啓哥兒,也就是鄭夫郎,他做出來的這種水車,解決了我們村地裏的澆水難題,讓大家都種上了地。”在自家地裏拿着鋤頭除草的一位大娘,放下鋤頭和他們說道。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