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賞賜
賞賜
杜子越去年出門賞花, 和鐵根兩人很有默契,今天便索性又叫上了鐵根,只是鐵根這一路走來, 基本沒有和他們說過話。
李簡和王景樂知道杜子越去叫鐵根時,也跟他到鐵根屋內看了看,見到鐵根的畫作, 兩人都啧啧稱奇,沒想到這小小的石溪村還真是藏龍卧虎, 竟還有一位作畫這麽好的人, 小小年紀水平就比他們還好, 可見以後能達到怎樣的高度。
杜子越來的時候, 學寧啓他們去年那樣, 帶了吃的喝的和玩的,三個人剛好鬥地主,至于鐵根,他對這些不感興趣, 只專注的畫畫。
“杜兄,這鄭夫郎到底是何許人也, 怎麽知道的東西那樣多?”李簡問道, 他對鄭夫郎好奇極了。只是這些東西不好探究,便一直憋在心裏。杜子越在石溪村比他們待的時間久,相必一定知道些什麽。
“鄭夫郎從小就在石溪村長大, 村裏人都認識他, 這點是沒有問題的。至于他知道的這些東西,據他所說, 是偶然從一上看到的,但是那現在不見了。”杜子越認真道。剛去年也好奇這些, 還問了悄悄問了鄭雲。
“總感覺鄭夫郎有大才,在這小山村就像是明珠蒙了塵,雖然也發光,但畢竟是有限的。”李簡道。
這樣的人,只是在小小的石溪村,就能研究出這麽多從沒見過的東西,要是生在其他地方,肯定能做出更大的一番事業,造福更多人。
“是啊,而且看鄭郎君,就是普通的農家戶,看起來糙漢一個,好像和鄭夫郎不是特別相配,也不知道鄭夫郎怎麽喜歡上他的。”王景樂也感嘆道。
他到現在,面對鄭夫郎,還是總被他驚豔到,而且鄭夫郎懂得又多,鄭郎君雖然放在石溪村裏算不錯,但和鄭夫郎比實在沒什麽優點。
“這話你們可莫要當着他們的面說。”杜子越叮囑道。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鄭雲更在乎寧啓,但他跟他們相處了這麽久,他知道,寧啓對鄭雲的感情也很深,容不得其他人看低鄭雲。
“其實鄭夫郎是有大智慧的人,我曾經也有過這樣的疑問,但是他告訴我,現在的生活他很喜歡,不管在那兒,他都能發揮作用。”
“而且鄭夫郎還問了我一個問題,那就是,假如他嫁的是別人,會支持他做這一番事業嗎?”
杜子越說完後,李簡和王景樂就陷入了沉思,确實,如果鄭夫郎嫁的不是鄭郎君,而是像他們這樣的人,可能真的不會做出這一番事業,他只會被困在內宅中,相夫教子,一日日失去他的光芒。
像現在這樣,也是鄭郎君支持的結果,如果不是鄭郎君的信任和支持,在這個時代,哥兒想要闖出一番事業很難。
Advertisement
京都有多少哥兒和女子,出嫁前也很有才華,名聲響亮,但是成婚後,都被家裏的後宅的事務纏身,再也沒有做過自己。
兩人一下子就被這句話驚醒了,因為他們所受的教育和階層,注定了他們的另一半要像菟絲花那樣依附他們而生,不能綻放自己的光芒。
櫻桃花盛開之後,石溪村的人越來越多了。有些是從鎮上過來的,他們離石溪村很近,去年櫻桃花開過一季之後,有人聽說這裏有好看的櫻花,今年花開了之後便約上兩三好友,前來踏春欣賞。
這個時代,娛樂活動少,每到春季,有條件的人就會踏春游玩。
“劉兄,怎麽樣,這裏風景不錯吧。”
“确實,往後我們每年都可以來此處踏春,以前去的那些地方,都沒有這裏風景好。”
這兩人便是鎮上的,他們兩家都在鎮上做生意,且生意做的不錯,從小便一起玩耍,聽說石溪村有櫻花便相約一起來欣賞,早上過來,晚上便回去,中午自己帶了些吃食。
還有一行人,他們是鎮上的讀書人,他們人人都能背誦杜子越的詩文,知道石溪村就離鎮上不遠,便過來一觀。
總之,櫻桃園這幾日時常能看到三三兩兩的村外人過來看花。
至于找到寧啓家裏住宿的,也不是沒有,只是寧啓家裏只剩一間房間了,最後接待了一位從江南過來的游人,再多的人,他們家也住不下。
遠些的,縣裏的有些人,便找到了村裏其他人家住宿,有些條件不錯的人家,家裏又空閑的房子,便借給他們住宿,條件也不錯,就是食物可能沒有寧啓家裏那麽好吃。
連翹花在櫻桃花之後盛開,盛開之後,來石溪村游玩的人照樣不少。
在看完櫻桃花和連翹花之後,李簡和王景樂便準備辭行,雖舍不得寧啓家裏的吃食,但是兩人離家許久,也是時候該回去了,免得家裏人擔心。
“杜兄,我們準備回去了,你要和我們一起回京都嗎?”辭行前,李簡和王景樂找到杜子越,詢問他是否和他們一起回去,之前杜子越曾和他們說過,這次來石溪村之後,便直接回京都,不去其他地方游玩。
“阿簡,景樂,我準備等櫻桃成熟之後,帶些櫻桃再回去。”杜子越回道。
“櫻桃,好吃嗎?值得你在此等待?”王景樂疑惑。
“很好吃,保準是你們從沒吃過的味道。”杜子越回道。
“不能運往京都賣嗎?”李簡道。京都據此也就五六日的路程,也沒有特別遠。
“這櫻桃皮薄,摘下之後,即使用冰塊,也不能保存很久,去年我讓小吉帶回去的時候,許多都壞了,鄭郎君和鄭夫郎考慮到這情況,沒有打算往遠處賣。而且他們種植的櫻桃,光是中州郡,還有石溪村近些的鎮魚縣上,就能賣完了,他們也沒必要冒那麽大的風險,賣到遠處。”杜子越解釋道。
“表哥,我想吃,要不我們也在這裏等一段時間吧。”王景樂看着李簡哀求道。對于沒見過的東西,他一向最感興趣。
“景樂,我們已經在外面呆的很久了……”李簡為難道,出來之前,家裏人讓他照顧景樂,景樂想留下,他不能不理,但是确實該回程了。
“表哥~”王景樂拉着他的袖子撒嬌,他從小便是如此。
“阿簡,既然景樂也想在這裏,你們就在這裏再住一段時間吧。你給家裏人寫封信寫封信回去,告訴他們情況,我也給李伯伯、王伯伯寫封信,告知他們,屆時與你們一同回去,讓他們放心。”杜子越看李簡猶豫,便勸說道。
“那好吧。”李簡妥協。
“好耶,多謝表哥,多謝杜兄。”王景樂一下子高興起來。
------
“鄭獵戶,啓哥兒,有幾個穿着官服的人來你家啦,說是要給你們封賞,你們快出來迎接。”村裏的一個嬸子到了寧啓家便大聲喊道,她今日在村口剛好碰到那些人向她問路,一聽說是官員,便趕快跑回來給他們報信。
“謝謝嬸子,我們這就出去。”寧啓和鄭雲聽完,雖很疑惑怎麽會有官員過來,但依舊趕快收拾之後,走出門去迎接。
他們出來的時候,幾位穿着官服的人剛好到寧啓家門口,周圍還圍了許多石溪村的百姓,都是過來看發生了什麽事,這次的動靜很大,驚動了很多人,除了收稅,他們還是第一次見到官府的人來石溪村。
見到他們出來,有位太監模樣的人走上前,細着聲音開口:“石溪村寧啓接旨!”
寧啓聽到之後趕快跪下,連幾位穿着官府的人也跪下,周圍百姓見到這種場面,也趕忙跪下。
“奉天承運,皇帝诏曰:石溪村寧啓為人聰慧機敏,且有善心,為解決石溪村幹旱問題發明水車,造福一方百姓。朕念其大公無私,獻上水車制造方法,解決困擾各地多日的百姓田地灌溉問題,為朕分憂,特賜黃金百兩,良田百畝,绫羅綢緞各百匹,金銀首飾一箱,欽此!”
“草民接旨!”寧啓道!
公公走上前将聖旨放在寧啓手中:“鄭夫郎,快請起吧!”
“多謝大人!”寧啓起身,讓雲兒将提前準備的賞錢遞給這位公公。
公公掂量了一下手中的銀兩,臉上立馬露出笑容:“哎喲,可不敢稱呼我為大人,我在宮中當值,你們叫我安公公便好。”
“是,安公公。”寧啓應道。
寧啓之所以這次能知道如何應對,都多虧了雲兒,她在京都長大,對這些規矩很了解,在出來之前,寧啓和鄭雲找到雲兒,讓她臨時給他們補了補這些知識。
“兩位不必謝我,這次能有這些封賞,都要感謝李大人!”安公公說道,攤開手掌指向旁邊一個穿紫色官府的中年男子,向寧啓介紹。
寧啓知道,這安公公實在提醒他,一定是李大人上奏的時候為自己美言了幾句,不然皇上日理萬機,怎麽會注意到自己這樣一個村裏的小人物。
“多謝李大人!”寧啓和鄭雲上前道謝。
“兩位不用客氣,拿了你們的水車圖紙和模型,為你們謀些利益是應該的。”李大人客氣道。
安公公和幾位大人請随我到屋內歇息,我安排幾位大人在此住下!”鄭雲開口道。
李大人和同行人員本來就是要在村裏住下,鄭雲這一安排,倒省了他們自己找地方住,當即便同意。
至于傳旨的安公公,他本來是準備晚上到鎮上住上一晚,明日出發回京複命,但是看寧啓家蓋的很不錯,便決定留下。
吩咐鐵柱和張叔将賞賜的東西帶回去,并将馬車趕上宅子後頭,寧啓和鄭雲便帶着幾人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