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38章 第38章
明瑛心緒不寧地回到樾州, 就聽到傳遍了樾州城的謠言。
從七月和北城達成盟約後,又興許是在慶功宴上卓憑舟說季将軍曾經想要将妹妹嫁給方蔚筠,于是現在就流傳出葉溦決定和季慕淮結成姻親的傳言。
最初還只是說葉溦想要讓他的弟弟葉濉娶季慕淮的妹妹, 或者是将未出閣的妹妹葉漪或葉洙嫁給季慕淮的弟弟。
但不知何時, 傳言就變成了,說葉溦要與逢安郡主和離, 另娶季家姑娘為妻。
逢安郡主聽到這些傳言,就讓人将傳言壓下去, 卻未承想謠言在城中愈演愈烈。
就連遠在潭州的于夫人都聽到風言風語, 特意寫信來問逢安郡主究竟怎麽回事。
逢安郡主很清楚,大概又是潛藏在中都的永安暗探在作祟, 但這種謠言傳得多了便會亂了軍心。
樾州是江東運送糧草的中站, 南北往來,就會将這個謠言帶到天南海北。
葉沅在虞州聽到傳聞, 就一封信送到了臨陽前線,讓葉溦盡快解決此事。
這種謠言的挑撥離間過于明顯,但若是傳到北城更要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若令逢安郡主的世伯世叔聽到, 也要不高興的。
明瑛回到樾州後, 先和樾州的幾位守将商談過北防線的防守布局, 然後順便向他們問起最近城中傳得沸沸揚揚的與北城聯姻之事。
其實大家都聽說了此事, 但畢竟算是主帥的家事,他們作為外人也不好多問。
若只是家事,旁人确實不應該過問。
但此事乃是永安暗探的陰謀, 若不妥善處理,也是後患無窮。
Advertisement
不過在傍晚, 葉沅就抵達樾州了。
葉沅直接雷厲風行地處理了此事。
先是大張旗鼓地追查謠言的線索。其實謠言是從寧州傳過來的,經過無數次擴散, 早已形影無蹤;但即便只能找到大概的範圍,也網羅起那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暗探。
謠言誅心,可若能借此查到永安暗探的行蹤,便算不得什麽。
然後拟定當着軍中衆人的面寫下求親書信,仰慕季家名門良将,季家姝女秀外慧中,若季将軍有意結兩家之好,她的弟弟葉濉恰與季家的三位姑娘皆是年歲相近。
父親早故,母親年邁,葉沅作為長姐過問弟弟的親事,也是理所應當的。
謠言是遏制不住的,只有表面上将這樁親事坐實了。
葉沅很清楚,季慕淮根本不會将他的妹妹嫁來江東。
當初他提出要将妹妹嫁給方蔚筠,只是想要以結親的名義将方蔚筠留在北城。
但和葉家結親,就只不過是錦上添花。
江東和北城已經達成盟約,并不需要這樁親事來增添聯姻。
而待到日後江東和北城的盟約不再,這樁親事便是累贅。
等将消息放出去後,葉沅才攜着逢安郡主回去相談許久,軍中衆人見此才略為放心。
葉沅此次來樾州,除了處理謠言之事,也為了核定北防線的布局。
綿山就要開戰了,晉軍來勢洶洶,他們不願做最壞的打算。但為了穩住江東,哪怕是在失利後還有卷土重來的機會,都要經營布局好後方。
等到布局好北防線,葉沅就要奔赴臨陽了。
北防線東起宜城,西到寧州,以鄰城為界駐兵巡邏,嚴防敵軍繞過防線。
若城池遭到襲擊,以天燈篝火為號,尋求援兵。
只是他們談到晚間都未能将方案談妥。
寧州副将常應提議要将防線拉到雲州,這樣也可以和駐守新安的蔣文安彙合上,否則一旦晉軍要突破北防線攻打江東,寧州就會成為敵軍的集火點。
蔣文傑卻指責常應是将戰火引到新安:“現在新安本就是水深火熱,我堂兄在新安忙得焦頭爛額。你們再将晉軍引過去,楚國藩王就有機會和晉軍搭上線了。”
“這也并沒有說将晉軍引到雲州。只是為了以防萬一。”常應被蔣文傑的語氣吓得哆嗦了一下,才連忙解釋道,“況且楚國本就亂象四處,根本不會有心思來管新安的情況。”
這話蔣文傑更不愛聽了,差點沒和常應動起手來。
還是其他人攔着才将這兩人分開。
蔣文傑氣得就向葉沅道:“阿姐也為我們評評理。”
“大嫂,我說的也是實話。”常應也同葉沅說道。
“先不說新安的事。”葉沅一錘定音,但她還有另一個顧慮,“但是中都諸城的駐軍都不過數千,若晉軍分而擊之,我們又當如何應對?”
明瑛倒認為這樣更好,這正是求之不得的結果:“北防線上有七座城池,防線後還有中都五城,再往後還有江東援軍。對方又有多少大軍?晉軍的主力都被牽制在綿山,而餘下不過百千人之衆,并不足為慮。”
敵方攻城,我方守城,敵方便要以數倍于我方的軍力才能攻下城池。
除非臨陽失守,十萬晉軍從綿山傾瀉而出,否則就過不了北防線,更不能威脅到江東。
而待到臨陽失守,殘軍也能退守中都休養生息,以待來日卷土重來。
葉沅望着地圖許久,才緩慢地點點頭:“此事你們做主便是。明日我需帶虞州的一千駐軍赴宜城,以防敵軍趁臨陽大戰之際迂回攻打宜城。待到布好防線後,記得抽調補虞州的駐軍。”
只要确定好了北防線的東西沿線,餘下的便是布局巡邏兵及篝火傳信等詳細諸事。
時辰已經不早了,大家就先散去。
明瑛出來時,擡頭看了一眼皎皎孤月,就聽見後邊傳來常應似是同葉沅說話,恰好提到了他的名字;總不過就是說他從未上過戰場,不過是書生紙上談兵,這麽重要的事情怎麽能就交給他來安排。
明瑛沒有再細聽他們說的什麽,便先回去了。
現在晉軍駐于陳城,戰火還繼續在彌漫;如今還沒有前線戰報,明瑛擔心不已。
尤其是如今他就在樾州,而他清楚的記得樾州之困的慘狀。
北防線,最初便是他這一世重新回到江東後,為了解決樾州之困,而制定出來的策略。
師父說過,樾州之困,唯一的破局之法只在外面。
一旦被困死了,只能拼死向外面求援。
于是北防線應運而生。
這條防線既能發覺一切想要突圍前往江東的敵軍,也能防止中都諸城被圍困而無法求援。
現在只有大致的布局,詳細的方案還要再因地制宜地敲定。
回去後,明瑛又對着中都的地圖思索許久,直到将近寅時才睡下。
次日一早,葉沅就帶兵從樾州啓程趕往宜城,逢安郡主親自送她出城。
回城後,逢安郡主就立刻召集尚在樾州商議北防線之事的駐軍副将,議定從臨近虞州的城池抽調援守虞州。
洛城作為中都首城,抽調不出駐軍;而樾州、寧州等城池都是臨近臨陽,也不宜調動。
便只能從靠近虞州的南線守城抽調駐軍。
逢安郡主發調兵令後蓋了軍印,然後派人急送到中都各城給駐守将軍。
明瑛繼續和幾位守将商議各城的防守策略,直到五日後才總算定下策略。
待諸位守将離開樾州後,樾州這邊也着手安排起巡邏之事。
江東也持續往臨陽運去糧草,到九月前線也送回了捷報,他們在綿山大敗晉軍,并奪取了陳城。
且季慕淮所率領的北軍也從北城往南晉軍,占領了晉國臨海的東邊五城,還派了援軍從綿山之北攻打陳城,也為江東軍分擔了一部分的晉軍的火力。
占領陳城後,他們就準備在臨陽修整軍隊,再繼續北上。
而在布置好樾州的防線巡邏,明瑛就馬不停蹄地趕往新安。
他算着,距離過年還有不到四個月,而在過年後也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也許是過了太久了,他已經記不得太具體的時間,但是大概留給他準備的就只有不到半年。
沒有人知道那場瘟疫到底從何而來,或許是過路的商人,或是遠征的士兵,就像是上天降下的懲罰,突如其來地降臨。
無論是晉軍還是江東或是北軍,甚至是南楚那邊,都以為是天罰,因此萌生了
這場瘟疫導致很多人喪生,尤其是軍中每日都有人發現自己的身體突然紅腫潰爛,然後吐血而亡。
直到他們研制出了對應病症的藥劑,才終于結束了這場恐怖的災難。
明瑛還清楚記得當時的藥方,現在恐怖的災難還沒有降臨,他也沒有把握能阻止災難的降臨,只能提前将更多的藥材買回來,留待用時。
現在他已經等不及不見蹤影的北行商隊了,只能先嘗森*晚*整*理試另尋出路。
繞過商隊,直接和楚國做這個買賣,一定能最快拿到藥材。
因為先前的協議,蔣文安駐軍在新安,同時為楚軍拖延從西邊過來的平都叛軍,因此楚國也留了使者在新安,以方便能随時和新安這邊聯絡。
蔣文安對這幾人的态度就是燙手山芋,打發不回去,也扔不得,只能留他們在新安然後讓人在暗中監視着他們。
不過現在這幾人總算是能派上用場了。
抵達新安後,當日明瑛就直接和他們見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