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多少樓臺煙雨中
多少樓臺煙雨中
寫《杏花微雨》這篇文章的時候,突然就想起了唐朝杜牧寫 的一首《江南春》,也是描寫一個雨天。我很喜歡關于雨天的詞語。如:“微雨 ”和“煙雨 ”。在我看來,這些詞語是非常清新婉麗而富有詩意的。
“微雨 ”是毛毛細雨,加上杏花則使人聯想到了落花時節那帶着露珠的滿樹純白,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飄在地上,美麗極了! 而“煙雨 ”則朦朦胧胧,帶着素雅的顏色,使人聯想到了江南。
江南歷來和“煙雨 ”是分不開的。杜牧在詩裏寫到:
“千裏莺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
江南的景色是看不盡的千裏莺啼,桃紅柳綠,交相輝映。登上城闕,多少亭臺樓閣籠罩在朦胧的煙雨當中,一眼望盡。頗有
《望岳》詩中“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的巍峨霸氣,但江南是婉約的,登上城樓的人也是柔和的。
小時候一直以為江南是一座城市的別名,幻想有一天能夠踏上旅途去往江南。第一次看到江南的景色也是從地攤上淘來的幾張明信片開始的:
撐着竹篙的小船游走在石拱橋下,兩邊是青磚黛瓦的矮房子,亦或是撐着油紙傘行走在青石板上的小姑娘……
這些景色一度讓我深深着迷,以至于每次去禮品店的時候一 定要買刻畫着江南景色的明信片。
後來才知道江南并沒有固定的地區規劃,和想象中也有所不同。由于江南所指的範圍太廣了,所以就有人把江南分為“大江南 ”和“小江南 ”。
大江南指的是長江以南的地方,“小江南 ” 則有了固定的一些城市,如:江蘇南部的蘇州、無錫,浙江的湖州、杭州、紹興、嘉興等。
這些年一直在留意着找尋小時候明信片上看到的江南風景:黛瓦白牆的古鎮、臨水的客棧、彎彎的石拱橋、撐着竹篙游走的小船……
後來發現明信片上的風景就在浙江一座名叫嘉興的城市裏,我頓時就開始激動起來了,如見久別重逢的親人一般。
于是,查找路線,設計攻略,兜兜轉轉,也終于去了一回夢裏的水鄉。
一個人行走在水鄉古鎮的青石板上,幽雅而靜谧,河兩岸樹木郁郁蔥蔥,柳條長長傾瀉而下。
臨岸上聽見有人在吹簫,一曲溪流,風煙俱淨。
真想餘生就這麽宿在江南的小鎮上,靜守清風明月,獨倚畫橋聽雨而眠。
很久以前,聽林俊傑唱那首《江南》:“風到這裏就是粘,雨到了這裏纏成線 ”,便對江南雨心生向往。可惜,這兩天都是晴天沒有下雨。要是下雨,倒是可以親眼看到江南的雨暢快淋漓的滲透在每一個角落裏。
好在這個季節山溫水軟,涼風習習。尋一個清晨,臨窗而望,整個江南籠罩在一片晨霧當中。遠處,山如柳黛,幻影婆娑;近處,河水淙淙,柳絲飄飄。置身于如此細軟而美好的景色裏,真讓人覺得親切而又放松!
在江南呆了幾天,總算等到了那場江南煙雨。
一個人撐着傘,走在潮濕的青石板路上,看烏篷船從小橋下 穿行而過的畫面,不禁想起了畫家吳冠中畫的那一幅江南:用黑白線條勾勒的一排排房子近水而立,兩岸皆裹挾着一抹淡淡的綠,自上而下,錯落有致。畫的題款是“烏篷船,聽雨眠,一蓑煙雨枕江南 ”。
江南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畫,吳先生用一支毛筆,蘸一點墨,幾條絲線,一筆一劃,就畫出了許多人心中目的江南夢。
忙碌的生活裏,始終懷揣着江南夢,淡淡輕煙,溶溶院落,水秀山青,一眼望去,便覺內心溫暖而明淨,時光到了這裏也開 始變得慢悠悠。
木心在詩裏說:從前的夜色,車馬都很慢,一生只夠去愛一 個人。如此美好的情懷在水秀山清眉遠長的江南裏顯得格外柔和緩慢。
一枕着江南的夜色入眠,突然想起白天曾參觀過的木心先生的故居,裏面存放着木心先生一生的資料和陪伴先生多年的物件。此次,非常開心得以參觀先生故居,了解了先生生平事件後,真真被這麽一位才橫溢又堅貞不屈,可敬可佩的人兒深深吸引。冥冥之中,仿佛受到了先生來自精神上的鼓舞,忽感先生此刻好像就在我身邊。
年輕時,先生因革命事件被捕入獄,在滿是髒水的黑暗的地牢裏生存十八個月,先生亦不曾停止過筆尖的創作。
辛苦創作的作品因為運動毀于一旦,先生說:“千金之子不死于盜賊之手,只要人活着,還可以再畫。”這是明智的,大無畏的藝術家精神。先生也曾流亡異國他鄉,但他仍然不忘争分奪秒的開啓筆尖創作,先後還出版了八卷幾十萬字的新作。他的一生可謂颠簸不已,垂暮之年,幾經輾轉,終于回到故鄉歸根落葉。
先生曾說:“靈感 ”是最難邀請的,如梵樂希所吟詠,多少個夜晚的虔誠等待,一次青春怎夠用,必得期之于二度三度的青春。 ”在創作的道路上先生腳步不息,始終向前。他一慣用他的滿腔炙熱堅持着藝術創作,真可謂是:
“禁得起苦難的摧殘,又耐得住清貧的考驗。 ”
如此先生長眠于江南,給婉約的江南附上了一抹鮮妍明媚的色彩,吸引着無數游人前往追思。
江南雨一滴、兩滴……滴到了先生的故居裏,也滴在了我的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