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較量
李慕君微微一笑:“朕說過多次,父皇去後朝政全賴楊大人,愛卿兢兢業業一心為國為民。就如這次楊愛卿反對攝政王的政令,別的朝臣反對或許有私心,可是于卿家能有什麽損失?楊愛卿不惜一死也要反對,還是為了大夏江山社稷。”
楊士誠聽得心頭巨震,陛下……真乃知音。
“楊愛卿以後切莫輕言生死,這萬裏江山還要卿家擔待,再者朕不愛聽。”
楊士誠雙目射出亮人的光芒,他急切的說道:“陛下既然如此信重老臣,就勸攝政王放棄現在的政令。”說着他看了眼坐在旁邊的季賢達。
“季王爺一定肯聽陛下勸說。”
季賢達微微一笑:“本王自然都聽陛下的。”說完就轉眼看皇帝,那濃稠的眼神,看的李慕君渾身起了一小層雞皮疙瘩。
神經病,皇帝一邊腹诽一邊對楊士誠溫和的說道:“其實核查田産是朕的注意,季愛卿不過是替朕做事罷了。楊愛卿不要疑惑朕信重愛卿的心思,沒有提前告訴愛卿,是知道為了大夏的安穩愛卿一定會拼死反對。”
所以你們就內裏朝堂立威,外裏聚集百姓逼迫?楊士誠這一刻不知道該怎麽想,皇上不是一向沉穩嗎,怎麽這樣任性妄為!他瞪了一眼季賢達:都是你帶壞的。
“微臣不會同意的,陛下自己看着辦吧。”就你們會任性?楊士誠也撂挑子。
李慕君閑閑的轉着桌上的茶盞,不在意的說道:“宮裏的吃食頂多三天就沒了,楊愛卿不同意咱們就一起餓肚子。再不行就由着季愛卿辦理此事,反正他是個武将就知道打打殺殺,到時候就是大夏亂些,應當也能辦成吧?”
皇帝詢問的看向輔政大臣,楊士誠氣的胡子抖動,一甩袖別過頭不理皇上。
“反正舍不得這大好河山的是楊愛卿,不忍心百姓流離失所的是楊愛卿,總是戰戰兢兢怕愧對父皇的是楊愛卿。”
所以你就吃定我了?楊士誠又給氣的轉過頭來。發現皇上竟然給了他一個無賴的笑容,皇上說:“大不了将來父皇問朕,江山可還好。朕就說楊士誠不好好幹撂挑子,所以江山動蕩,百姓遭災。”
明明是你們做的好事,為什麽算我頭上!楊士誠眼睛瞪圓了,還有這無賴的笑容,絕對是近墨者黑!
季賢達在一旁,并不關心這一對君臣鬥智鬥勇,他只是心裏美滋滋的,把自家君君的一颦一笑都記在腦海裏。君君耍起賴皮真可愛,要是能對自己耍賴該有多好,自己一定滿足她所有的願望。
李慕君收起無賴的笑容,正色說:“楊愛卿你是輔國的棟梁之臣,朕不相信你沒有遠見卓識。”
看到皇帝正色,楊士誠雙手放在膝上臉色也嚴肅起來。
“你心裏知道這件事是好事,只是朕是幼主本身就‘主少國疑’,更何況上邊還有個,不知道什麽時候就出幺蛾子的攝政王。你小心翼翼維持朝廷運轉,只希望在朕長大之前,讓這萬裏江山繼續繁華安詳。這樣你才對得起天下萬民,對得起父皇的囑托。”
楊士誠不說話,只是胡子微微顫抖,眼圈慢慢紅了。
“楊愛卿朕告訴你,這件事朕是一定要做的,趁着還不嚴重把這個隐患拔掉。”
楊士誠悄悄抹掉眼淚,嗓子嘶啞:“大夏多占田地的有近三成人,更有些豪民名下田地過萬,家丁傭農無數。王爺要強行沒收他們田地,一定會官逼民反。一旦他們聚集起來,就算是不會颠覆大夏也會讓大夏損失慘重,更何況北邊的瓦刺,西邊的花刺都對我大夏虎視眈眈。”
楊士誠嘆口氣:“到時候就算平定內亂,錢糧卻難以收上來,沒有錢糧何以養兵,如何抵禦外族。”他看向李慕君憂心的問:“到時候內憂外患大夏危矣,陛下還要堅持嗎?”
“雖說那些人違反國法在前,可是法不責衆,真要白收怕是要民亂,所以還是讓沒地的人出錢買吧。”
“天下七成人田地不足,有些甚至沒有寸土,陛下覺得他們買的起?”
李慕君笑笑:“自然大多數是買不起的,所以可以讓他們分幾年還完。”
楊士誠皺眉思索,李慕君索性一次說完:“朕想着可以由官府統一為田地定價,由農人賒賬購買。可是大夏東西南北萬裏江山,良田貧地怎樣才能價格公平,還有賒賬的話三年利息如何算,五年呢,十年呢?”
這是一項很大的工程,楊士誠腦子飛速的轉起來:“這樣一來雖然能減少動亂,可是對富人來說地都變成了銀子,卻沒什麽用處。到時候銀子不值錢,引得朝廷貨幣紊亂。”
李慕君神色平靜的扔出一個□□:“等這項政策平穩,三五年內朕希望能重開海運和邊關。”
楊士誠愕然驚道:“商人最是唯利是圖,一旦全國貿易流通起來,怕民心不古風氣敗壞,我大夏将禮崩樂壞!”
李慕君笑道:“這是韓一燝要發愁的事,楊愛卿何必替他操心。”
楊士誠聽了,竟然也有一瞬的幸災樂禍:是啊,這是禮部的事情,到時讓韓一燝着急去,難道一個朝堂就讓自己整天憂慮?
“楊愛卿羨慕上上一朝鼎盛時的八方朝賀嗎?想不想讓我大夏成為萬國推崇向往之地?讓我大夏百姓食有肉,富裕興盛?”
“楊愛卿,剛才朕很感動,朕明說朝廷離不開你,你卻不以罷官要挾,便是身死也絕不抛下萬裏江山和父皇對你的囑托。朕便是知道愛卿的品行,才敢這樣逼迫愛卿,朕知道你最終會辨明利弊如朕所願。”
楊士誠謝絕了帝王賜辇,他一步一步走回千步廊,腦子裏是年少的天子調皮的笑容“楊愛卿,可要快點拿出具體的法子,要不然三天後咱們就得餓肚子,再說周将軍哪裏的糧食也會告急。”
真是胡鬧,弄一個爛攤子讓自己來收拾,楊士誠沒有發現自己嘴角有一絲輕松的笑容。
“大人,陛下怎麽說?”楊士誠剛到千步廊就被一群朝臣圍住,他板起臉嚴肅的斥責:“一個年節壓下多少公務,諸位不去操辦,守在這裏全無朝廷重臣的風度。”
“可是……”可是外邊圍了那麽多人,公文無法往來。
“可是什麽?‘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才是我等應有的氣量,好了都回自己的衙門辦公。”楊士誠放平自己的臉色。
他一個人坐在自己的公房,暗自嘆口氣:小皇帝好厲害的手段,不過……想想李慕君描述的宏大未來,他也忍不住熱血沸騰。
雖然沒有答應皇帝,但是楊士誠知道自己會同意的,既然如此說幹就幹。別的不說就光養着皇城外的上萬百姓,多一天都得好些糧食。他揚聲對外邊的胥吏吩咐:“去請戶部十三清吏司的各位郎中主事過來,再去天順宮請劉老過來。”
“是”
“等等”楊士誠沉吟了一下“天順宮那裏本官親自去。”
他剛走出公房,慈寧宮的大太監笑臉相請:“太後娘娘請楊大人去議事。”
楊士誠略微怔了一下,笑着拱手:“實在不巧,下官要去天順宮。請公公上複太後娘娘,下官有空就去請娘娘賜教。”
季賢達陪着皇帝在小花園散步,他面帶微笑的看着自己的君君:真聰明,輕輕松松幾句話瓦解了楊士誠和太後的聯盟,那樣的老狐貍也給□□的乖乖的。
“陛下覺得楊大人,什麽時候會開始動作?”
李慕君神色清冷:“楊愛卿是實幹家,他不會遲于今天。別的不說光養着皇城外那些百姓,就夠讓楊大人心疼朝廷糧食。”
季賢達有些酸溜溜:“陛下倒是很了解楊大人,微臣整天守着陛下,也不見陛下……”
李慕君停下冷笑:“朕當然了解,楊大人穩妥踏實是少有的能臣,滿朝文武朕第一個放心的便是他……”
季賢達心想,要不是我幫你壓制着,看你還敢這樣說不,他不屑的撇嘴。雖然心裏明白,季王爺心裏卻酸的很。
而來找皇帝給答複的楊士誠,被震到當地:皇上最放心的是自己?!
“他一心為國辛苦操勞,朕不放心他難道要放心你?頂着攝政王的名頭,整天游手好閑無所事事,攝政王做成你這樣的,也是千古一絕。”
“陛下,你竟然這樣看微臣?”季賢達做出傷心的樣子“對微臣來說守護好陛下才是第一要務,微臣天天守着陛下,在陛下心裏竟然不及那個古板嚴肅的胡子老頭。”
誰是古板嚴肅的胡子老頭?楊士誠抽抽嘴角,然後就聽到皇上清冷的聲音“是”
“陛下!”季賢達發出不可置信的聲音。
活該,整天纏着陛下媚上有什麽用,楊士誠心裏舒爽。想了想自己要回禀的話,他轉身走了。
聽到隐隐的腳步聲離去,季賢達笑笑低聲在李慕君耳邊說道:“剛才楊士誠來過,聽到咱們的話,微臣估計從此後,他必定會死心塌地為陛下所用。”
李慕君停了一下,淡淡點頭。
指出一個方向很容易,但是要做起來卻千難萬難:收集全國的地價,制定合适的政策,調遣軍隊防民變。事情并不是很順利,暴民殺了幾撥,菜市口朝臣的血也流了一層又一層,但基本沒有大礙。
楊士誠一改往日作風,朝會過後總是會留下來,教導李慕君朝政為什麽要這樣處理,或者那樣處理。
感嘆于皇上的聰慧,楊士誠也曾痛下決心問李慕君要不要親政。
當時李慕君笑道:“楊愛卿要是怕核查土地的事情失敗,朕就親政親自承擔結果,要是別的就算了,朕還是年幼,難以穩住朝臣和萬民的心,還是需要楊愛卿震一震。”
從那以後楊士誠率領朝中所有文臣,成了皇帝死忠一黨。而這正是季賢達想要的,只有李慕君實權掌的越多,他才有可能讓皇帝放下戒心接受他。
祥泰二年匆匆過去,蘭靖遠看着皇帝和攝政王,天天同吃同住,終于忍不住問她:“陛下是打算讓季王爺,這一生都住在天順宮嗎?”
李慕君驀然發現不知不覺中,季賢達竟然在自己的宮中住了一年半。自己竟沒有發現生活中處處有他的影子,這絕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