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小劇場

小劇場

平陽長公主所言衛青比誰都要清楚,也比誰都要擔心劉挽在有所準備的情況下,依然成為劉徹認定的心腹大患。

可是這些話縱然平陽長公主說出口,衛青聽在耳中,并沒有要相互聊下去的意思。

衛青的謹慎刻在骨子裏,平陽長公主提及劉挽,無非讓衛青切莫太過,永遠都要記住分寸。

饒是劉挽這樣一個一心一意為劉徹謀劃的人,都難以逃脫某些事,衛青更應該避。平陽長公主能夠想方設法向劉徹表明忠心,讨他的歡喜,然平陽長公主手中亦有權,鹽務在平陽長公主的手裏這麽些年,多少人因此對平陽長公主俯首稱臣,平陽長公主有數。但這樣的權利卻同樣是劉挽如果想收就可以随時收回去的。平陽長公主知道,劉徹同樣也清楚。

劉挽吶,她奪了太多人的利,令人忌憚。她又太過得人心,亦為劉徹這個皇帝所忌憚。

是以,劉挽的處境屬實算不上好。平陽長公主有時候都想親自問上劉挽一問,如此結局她料想過?她可曾後悔?

終究這樣的話平陽長公主并沒有問出口。

很多事,都各自明了,劉據提及劉徹的安排時,不忘與劉挽補上一句道:“父皇是心疼二姐,不忍二姐英年早逝的。”

“是吧。”劉挽的灰敗的臉上浮現一絲笑意,她既說過她的生死都在劉徹的一念之間,說出了必然會做到,劉徹無論從前對她有沒有生出忌憚,劉挽都會用行動讓劉徹看到,他想要的主宰。

“二姐病得太久了,快些好起來。”長成後的劉據溫文爾雅,翩翩君子,是個令人一眼望來都不禁生出好感的人。他這個太子在劉挽極其出彩的襯托之下顯得過于平庸,但平庸并不代表無能。對于國家大事,各方勢力,劉據都了然于胸,更明了劉挽和劉徹相互之間存在的暗湧。

此時,劉據只希望劉挽能夠康複。

“咳咳咳。”劉挽又咳嗽了起來,朝劉據道:“有時候覺得很是沒有意思。這些話你聽着就是,別傳到娘的耳朵裏,莫讓娘哭了。”

劉挽只怕一些話傳到衛子夫的耳朵裏,衛子夫一聽立刻急了。急還好,要是哭了劉挽受不了。

“二姐這般說,那我肯定告訴娘去。”劉據以為拿住劉挽的七寸甚佳,當一股作氣叫劉挽好好配合的治病才對。

劉挽指向劉據道:“你想好了,我會以牙還牙。”

Advertisement

不料劉據攤手道:“只要二姐安好,怎麽以牙還牙都行。”

說到這裏,劉據臉上浮現心疼,道:“那麽多年二姐辛苦了,二姐如果想歇歇可以歇歇,唯願二姐安好。”

從小到大劉據得了劉挽多少的庇護,沒有劉挽豈有他如今算是相對自在,無人敢算計他的日子。

劉挽為他擋下太多的風雨,劉據無以為報,只盼劉挽安好。

“你啊,莫操心了。”劉挽神情晦暗不明,叫人完全探不清楚她到底在想什麽。

劉據無法,觀劉挽又咳嗽起來,也不好再揪着話題不放。

然劉挽名聲在外,天文地理,術法心算,正可謂無一不精。

大漢多年與他國交流越多,屬于大漢的文化流至他國,他國的很多東西也流入大漢,相互融合,也由此誕生不少的東西。

遠道而來長安的人,有心要和大漢争一個高低的人并不少,只不過大漢朝裏不屑于這樣一群人的同樣不在少數,偏劉徹突然下了诏令,想要挑戰劉挽的人只管入上林苑。

劉挽吶,諸子百家各位但聞劉挽的名字,都不禁肅然起敬。

沒辦法,且不論劉挽的權勢,就說諸子百家能夠有今天的蓬勃發展,無人能不感謝劉挽。

要知道劉徹在多年前聽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他各家聽聞這樣的消息以為從今往後他們将會面臨前所未有的黑暗。

不想柳暗花明,劉挽收百家之人為己所用,世人皆以為的奇技淫巧,在劉挽的手裏卻可以興大漢,富百姓。至此,朝堂之上雖以儒家為尊,各家都有一席之地。

最叫人不得不服的是,諸子百家劉挽皆有涉及,不僅是涉及,早些年劉挽已然得各家能人認可,如今新人出頭,對上劉挽他們不敢不服。

只是這些年劉挽鎮守西域,要說同劉挽交往最多的還是墨家人。

許多諸子百家年輕一輩,都只聞劉挽之名,未見劉挽其人。

劉徹縱然下令讓各方能人前來挑戰劉挽,在此之前也有人出面,認為雖然不解劉徹何意,可是想挑戰劉挽之前,他們也有義務代各家出面試試這些人,證明他們都有本事才有資格出現在劉挽跟前。

行,開了頭,很多事不受控制,劉徹也并不在意,只要結果能夠遂他所願,一切都無所謂。

上林苑作為皇家別院,加上劉徹多年不遺餘力的興建下來,成為大漢朝最有名的皇家園林,也是天下能人異士,學子聚集的地方。

随劉徹那一紙诏令下達,有證明自己,也想為自己的國家争一口氣的人都到上林苑來,無一例外的要向劉挽挑戰。

縱然劉徹圖的正是各種各樣的能人出面挑戰劉挽,總不能是個阿貓阿狗都放進來。

雖然對于劉徹的心思很多人不算太懂,也并不妨礙有人借機讨劉徹歡喜。

上林苑裏突然湧入大批的人,相關的規矩須立好了,要說大漢有本事的人同樣不在少數,劉徹別管初衷為何,難道不想知道大漢朝有沒有更多能幹的人?

諸子百家中确實都有不少能人,助力大漢頗多,那麽多人裏頭要說都有本事的肯定不至于,亦或者劉徹不想看看沒有人才旁落?

察舉制是當年劉徹推行的,後來劉挽請以科舉取士,大漢眼下是兩種政策并推。

但其實取才之法也可以多幾樣,人才嘛,重點在于人才能為大漢所用,用什麽樣的方式最終成就這一點重要嗎?

劉徹樂見此景,沒有一個皇帝嫌人才多。饒是劉徹也從來沒有停止過親自培養人才。

要知道大漢朝最顯赫最有名的幾個将軍都算是劉徹手把手培養出來的,大将軍衛青,英年早逝的冠軍侯霍去病,鎮守西域,以令各國不敢有半點異動的劉挽。

随便哪一個抽出來,都讓人不禁對劉徹豎起大拇指,何況這樣三個不世之才。

可惜,在劉挽之後,再沒有像他們三個一樣的驚世之才。

劉徹不能說不失望。

但時至今日劉徹依然沒有放棄對人才的培養。

值得一說的是,劉徹是個自負的人,也是一個愛屋及烏的人,想當年對衛青和霍去病如此,後來再得新人,也是大力的提拔所寵愛的女人的家眷。但衛青和霍去病都只有一個,無人能夠超越,衛家也無人可以超越。

是以,很多事情有人不願意承認,心裏都有數。

這一切都被人繪聲繪色的告訴劉挽。

劉嘉說起上林苑的熱鬧後,不忘問上劉挽一句,“二姐打算什麽時候出面?”

“為何要出面?”劉挽凝望窗外雨落,聽着雨打在竹葉的聲音,側過頭挽起耳邊随意散落的長發,雨落的聲音能讓她靜心,可她的心靜下來了不假,似乎越發無所謂了。

劉嘉湊到劉挽的跟前,“二姐,雨再好看你不如多看看我。”

真是霸道得很。

“河北幹旱,求雨不得,這雨要是能落在河北就好了。”劉挽一把将劉嘉推開,讓她好好的坐着,別胡鬧了。觀雨思大旱,劉挽知曉大漢別看似一切安好,實則問題從來不少。

劉嘉這回更說不出話了,“你憂國憂民,不如趕緊把身體養好。等你養好了身體想幹什麽都行。”

“再憂國憂民,我一人能做的事有限,寄希望于我一人之身,我縱然有三頭六臂也幹不完。”劉挽從不把所有的責任都落在自己的身上,她更相信多多提拔有用之人,合衆人之力一道才能真正的建設好一個國家,讓國家富強。

劉嘉鼓臉,對劉挽很多想法她知道,只不過無法理解,也不想去理解。

劉挽沖劉嘉道:“好了,別跟在我身後鬧得我頭疼。玩你的去吧。”

她們姐妹不是同樣的人,讓劉嘉聽她憂國憂民屬實太過為難了劉嘉,還是算了吧。

“二姐,我雖然不一定能夠做到你的要求,我也想盡一份心意。”劉嘉适時的表态,她可是劉挽最忠實的支持者,別管劉挽想做什麽,她都一定支持到底。

劉挽瞥過劉嘉一眼道:“為河北求個雨。”

話音落下,劉嘉瞪大眼睛一臉的控訴,“二姐指望我不如指望指望父皇身邊那些自稱本事了得,能夠呼風喚雨的人。不過,二姐病了這些日子,父皇也追問過他們,讓他們想想辦法。二姐知道他們怎麽說你久病不愈的原因?”

論起對外頭的事了解,必須是劉嘉。其中也因為劉挽自來不喜歡聽這些亂七八糟的事。尤其是劉徹召入宮中求以長生的人。

一群只想糊弄劉徹的人,萬不可信的。

這世間怎麽可能有長生不老藥。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