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小劇場

小劇場

以前的事相對讓少女心有餘悸,但現在不一樣了,他們得到了劉挽的幫助,這些年各家的日子可見的好了。

“以前我們村每一年死于毒蛇之口的人都不少,自打長公主來了之後教我們如何驅蛇救人,如今毒蛇少了,我們村裏的人都對長公主感激不盡。不過,長公主說,一切都是陛下恩德,是大漢的皇帝心系于萬民才會派她前來教化萬民,我們最應該感激的是陛下。”少女言辭中盡是對柴平的感激,說着說着,順便的論及劉徹。

劉徹臉上啊,從剛開始的辨不清喜怒,到最後的哈哈大笑。

衛子夫的手捏緊了松,心下暗松一口氣。

這些年劉挽先是鎮守邊境,以令北地安寧,西域諸國生畏,無敢有犯大漢者,劉挽在軍中的聲望無人可及,更別說劉挽關注民生,每到一處都帶動一方經濟,以令一方百姓得以富裕。

軍中,民心,皆在劉挽一人之身,如何不讓劉徹心生忌憚。

後來衛青病重,南邊也遇上了難處,要知道打天下容易,如何令民心歸附相當重要。衛青只負責打,歸附之民如何反頓一直都是朝廷之上争議不斷的大事。

随着衛青病重,不得不回長安養病,南邊反複,各地歸附的山民竟然聯合一起叛于大漢,一時之間傳遍整個大漢。

劉徹接二連三派人前去安撫,山民卻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複,打輸了投降,恢複些元氣又開始豎起反旗對抗大漢,劉徹自然是惱怒不矣,最終還是在山民又一次反抗後,劉徹下令劉挽由北轉南,安民撫境,不再令南邊一再生亂。

劉挽不負劉徹所望,自往南去,先破山民的合兵,随之開始教化南邊的山民,短短三年,兵不血刃的讓大漢的疆域往南一推再推。

最值得人稱贊的莫過于劉挽接手後再無山民作亂之事,饒是再想挑劉挽毛病的人,面對劉挽的本事都不得不認一句服。

有本事的劉挽讓人心服口服,但劉徹對上這樣能幹的劉挽到底怎麽想,這些年沒有一個敢真正去問劉徹到底怎麽看待劉挽。

很多時候衛子夫很害怕民心所向于劉挽,為劉挽帶來巨大的影響。

待聽到劉挽不管怎麽教化萬民都打的劉徹的旗號,衛子夫心中大石終于稍稍放下。她該相信劉挽無論在什麽時候都有分寸,絕不會落人于柄。

“正因為長公主一直提及陛下,我們才會想來長安親眼見見陛下。想知道到底是怎麽樣的陛下和皇後才能教出這樣一個長公主。我們的老巫說,陛下和皇後為我們教養出這樣的一個長公主,實在是我們莫大的榮幸,應該當面對陛下和皇後道謝。”話說到這裏,那并不懂得大漢的規矩的少女們齊齊的向劉徹行以他們族中的大禮,由衷的感謝劉徹和衛子夫。

Advertisement

劉徹笑了,“你們既歸附于我大漢,我大漢自然是要教你們。我兒不負朕望,甚好。”

心情極好的劉徹毫不掩飾,少女們都發出一陣清脆的笑聲,那一位說話的少女再一次開口道:“等我們回去之後,一定告訴我們的族人,養育出長公主那般仁厚睿智的陛下和皇後是極威嚴又仁慈的人。我們相信歸于大漢,大漢一定會帶領我們走向更好的生活。”

少女相信,劉挽那樣一個願意不他們的開辟山路,讓他們可以走出來,見識到外面的世界之寬廣,也會教他們種稻谷,織布,學醫術,讓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的人,養育出這樣一個人父母一定是好人。

劉徹被誇得略微有些心虛,畢竟劉挽像他也最不像他,仁慈這兩個字在劉徹這兒并不存在。

不過,他喜歡被人誇,越是沒有心計,越實誠的人誇他的話聽在他的耳朵裏,越讓他歡喜。

“你們這一趟入長安除了是想見朕和皇後,還有什麽?”劉徹問起。

“還有給陛下和皇後跳舞,給陛下和皇後講一講我們所處的地方,我們見過的海,我們住的山。”少女這回更興奮了。

“長公主說,陛下和皇後雖然為天下之主,但也受到限制,你們無法去看世間的諸多風景。她說我們的舞跳得很好,陛下和皇後都喜歡看美麗的舞蹈,也喜歡聽外面的趣事,她無法在陛下和皇後的身邊盡孝,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将她所見美好的人和物送到陛下和皇後面前,讓陛下和皇後觀賞,哄陛下和皇後高興。陛下和皇後,長公主是我見過第一個會說,她在這世間最愛父母的人。我以前覺得有些話心裏有數就好,但我跟在長公主的身邊,最常聽到長公主說的話是,吃了好吃的果子,我父皇喜歡,我母親喜歡。每看到好看的首飾,衣物,長公主都會命人準備一份,問及于長公主就是她要送回長安,給陛下,給皇後。我總以為自己已經很孝順了,可和長公主一比,又覺得自己差得太遠。”少女說到這裏很是懊惱呢,沒有對比總覺得自己很好很好了,結果一比才知道,自己差遠了。

衛子夫心下十分熨帖,她這輩子最幸運莫過有劉挽這樣一個女兒。

餘光掃過劉徹,自也不會錯過劉徹臉上浮現的柔和,有多少年沒有從劉徹的臉上看到這樣柔和的一面了,随着劉徹大權在握,他越發像一個皇帝,冷酷,喜怒無常。

大概也是只有在提起劉挽不管身處于何處都會記挂他們時,劉徹才會覺得自己像一個正常的人,是一個父親吧。

“陛下歡喜有長公主這樣一個女兒嗎?”少女注意到劉徹臉上的柔和,終是沒能忍住問上一問。

有劉挽這樣一個女兒,劉徹是否為自己有這樣一個女兒心生歡喜?

劉徹擡眸,還真是沒有人敢直接問出他這樣一個問題。

“為何有此一問?”劉徹并非一個被人随意牽着鼻子走的人,少女的詢問讓劉徹第一時間想弄清楚,到底這是一個真正天真無邪的少女,亦或者是裝的。

少女睜大了眼睛道:“陛下不歡喜嗎?我阿爹說,誰要是能有長公主這樣一個女兒,定會萬分感謝上天的恩賜。還說有我這樣一個女兒是操不完的心,我不太服氣。雖然我也喜歡長公主。”

“方才聽九真郡的人提起,有時候還會有瘴氣,妾的心更是揪起了。”衛子夫并無意掩飾對劉挽的擔心。

作為一個母親,她的擔心害怕都理所當然,劉徹難道不曾憂心?

想到這裏,衛子夫擡眸與劉徹對視道:“陛下不如讓泰永回來吧。”

“胡鬧。泰永剛安定好南邊,這時候怎麽能讓她回來。底下的人泰永須教出來,保證南邊的山民不會再起反意,才算真正不負朕所望。”衛子夫張口就想讓劉挽回來,劉徹自然不答應。

“可是......”衛子夫并沒有為此放棄,劉徹已然打斷她要脫口而出的話道:“沒什麽可是的。泰永是為大漢為朕分憂。她身邊能人無數,瘴氣也罷,毒蛇猛獸也好,都不會對她造成任何影響。”

言語間都是對劉挽的信任,衛子夫面露不舍,卻不敢忤逆劉徹,只能聽話閉口不言。

劉徹問起劉據,随後卻又不待衛子夫回答,打斷衛子夫欲答的話,起身離去。

衛子夫身邊的人喚一聲皇後,衛子夫此時的臉上哪裏還有半分為難和憂慮,觀劉徹方才問起劉據的态度,她都不敢想像,若沒有劉挽,他們過的将是什麽樣的日子。

同類推薦